紫外线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52
什么是紫外线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0.01—0.40微米辐射的总称。
紫外线的波长愈短,对人类皮肤危害越大。
短波紫外线可穿过真皮,中波则可进入真皮。
紫外线按其波长可分为三个部分:A 紫外线波长位于0.32——0.40微米之间,A 紫外线对我们的影响表现在对合成维生素D 有促进作用,但过量的A 紫外线照射会引起光致凝结,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太少或缺乏A 紫外线照射又容易患红斑病和白内障; B 紫外线波长位于0.28一0.32微米之间,B 紫外线对我们的影响表现在使皮肤变红和短期内降低维生素D 的生成,长期接受可能导致皮肤癌,白内障及抑制免疫系统功能;C 紫外线波长位于0.01一0.28微米之间;C 紫外线几乎都被臭氧层所吸收,对我们影响不大。
紫外线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 紫外线和B紫外线的综合作用紫外线有哪些危害1)电光性眼炎:波长250-320纳米紫外线的照射,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
刚患病时仅感到双眼有异物感和轻度不适,重的会感到烧灼、剧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
如反复发病,可引起慢性睑缘炎和结膜炎。
过强的紫外线还可造成眼底损伤。
(2)皮肤红斑反应:紫外线照射可灼伤皮肤,受照的皮肤潮红,有痛感,严重时会形成红斑甚至水泡,几天后红斑消退,皮肤开始脱屑,并有色素沉着。
(3)光感性皮炎:是指在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沥青的同时,再接受紫外线照射而发生的皮肤病变。
(4)诱变和致癌作用:紫外线照射哺乳动物可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癌。
波长小于320纳米的紫外线诱发皮肤癌的可能性较大。
(5)波长小于250纳米的紫外线作用于空气中的一些物质,还可产生光化学烟雾和有毒气体。
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的影响最为明显。
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与其波长有关。
波长越短,透入皮肤的深度越小,照射后黑色素沉着较弱;波长越长,透入皮肤的深度越大,照射后黑色素沉着较强。
由于受光化学反应的作用,能级较高的光子流能引起细胞内的核蛋白和一些酶的变性。
紫外线跟太阳辐射
紫外线和太阳辐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紫外线
紫外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在100纳米到400纳米之间,被太阳辐射出来。
紫外线被分为三种:UVA(波长为320-400纳米)、UVB(波长为280-320纳米)和UVC(波长为100-280纳米)。
UVC被大气层吸收,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而UVA和UVB则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二、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发出的电磁波,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
太阳辐射可以分为三种: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
其中紫外线是最危险的一种,它可以穿透大气层,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
三、紫外线和太阳辐射的关系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的一部分,是太阳辐射中最危险的一种。
太阳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其中紫外线是最容易引起皮肤癌、晒斑等皮肤问题的一种。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此外,紫外线
还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我们需要佩戴太阳镜来保护眼睛。
总之,紫外线和太阳辐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我们需要了解紫外线和太阳辐射的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紫外线简介
紫外线(Ultraviolet)、简称UV是一种电磁辐射,波长在10
纳米(nm)至400纳米之间,位于可见光的下方。
紫外线可
进一步分为UVA(波长为315-400nm)、UVB(波长为280-315nm)和UVC(波长为100-280nm)三个区域。
紫外线来自太阳和其他天体,也可以由特定的电器设备产生。
在地球上,紫外线主要通过对臭氧层的穿透而达到地表。
紫外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对人类和生物体有一定的影响,既有益处也有危害。
紫外线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激发荧光,使许多物质发出可见光或荧光。
紫外线也是紫外线灯、紫外线伤寒病灯等日用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紫外线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包括刺激皮肤黏膜、引发日光性皮炎(类似晒伤)和皮肤癌等。
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还会引起眼睛疾病,如白内障、结膜炎等。
因此,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应根据紫外线的强度和时间合理选择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帽子、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等。
紫外线日常常识紫外线是日光光谱的紫光端外侧一段,电磁波谱中波长最短的不可见光。
在光的特性中紫光外端的紫外线的粒子的特性较强,红光外端红外线波的特性较强能。
紫外线的这个特性就像子弹一样有能量,比如能使各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能杀灭细菌等等;但它的穿透性就相对弱。
一、紫外线的不同波段紫外线是位于日光高能区的不可见光线。
根据波长的不同,将紫外线分为三个区域:即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短波紫外线(UVC)和真空紫外线(UVD0。
长波紫外线UVA:是波长320-400nm的紫外线,是四个波段中波长最长最接近紫光光谱的,波的特性相对强,粒子特性相对弱,所以长波紫外线穿透性远比其他波段紫外线要强,可达到真皮深处,并可对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从而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使皮肤变黑,起到了防御紫外线,保护皮肤的作用。
因而长波紫外线也被称做“晒黑段”。
长波紫外线虽不会引起皮肤急性炎症,但对皮肤的作用缓慢,可长期积累,是导致皮肤老化和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
中波紫外线UVB:是波长280-320nm的紫外线。
是波和粒子性相对均衡的紫外线,所以此类紫外线的极大部分带能量的粒子能被皮肤表皮所吸收,不能再渗入皮肤内部。
但由于粒子能量较高,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扩张,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
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者可引起皮肤癌。
中波紫外线又被称作紫外线的晒伤(红)段,是应重点预防的紫外线波段。
短波紫外线UVC。
是波长200-280nm的紫外光线。
是三个波段中波长粒子特性特强,波的特性相对弱,所以短波紫外线能量强,但穿透性弱。
在经过地球表面同温层时被臭氧层吸收,把臭氧变成氧,不能达到地球表面;无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甚至一张纸都无法穿过。
它粒子的能量非常高,所以用来杀菌的效果非常明显,短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长期或高强度照射还会造成皮肤癌。
紫外线的原理和应用1. 紫外线的概述•紫外线是指波长在10纳米到4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可细分为UVA、UVB和UVC三个波长区域。
•紫外线是太阳光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存在于人造光源中。
•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对生物和物质有较强的照射和影响能力。
2. 紫外线的发生和传播•紫外线的产生主要源于太阳光的辐射,其中UVA占太阳光紫外线总强度的95%,UVB占5%,UVC基本被地球大气层吸收,不会直接到达地面。
•紫外线在大气中的传播受水分子、氧气和臭氧的吸收、散射和折射影响。
•紫外线通过大气层后受到吸收和散射,地面上的紫外线会随时间、季节、纬度和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紫外线的原理•紫外线的波长较短,能量较高,可通过特定的材料和装置进行分离和利用。
•紫外线通过电磁辐射,传递能量给物质,导致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或产生电子等。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电离作用、光催化作用和光化学过程。
4. 紫外线的应用领域4.1 医疗领域•紫外线可用于医疗消毒、治疗皮肤病、疗光等。
•UVC紫外线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可用于病房、手术室等场所的空气和表面消毒。
•UVA和UVB紫外线可用于治疗白癜风、银屑病等皮肤病。
•紫外线光疗仪器可用于病理诊断、药物筛选等医学研究。
4.2 工业领域•紫外线可用于半导体工业中的曝光和光刻制程。
•紫外线可用于光固化领域,如固化油墨、涂料、胶水等。
•紫外线可用于无损检测、材料表面处理等工业应用。
4.3 生物科学研究•紫外线可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紫外线可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荧光染色、细胞光照和活性检测等。
•紫外线可用于基因工程的PCR扩增、DNA测序等。
4.4 紫外线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紫外线可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检测臭氧浓度。
•紫外线可用于水体和土壤监测,检测有机物、细菌和微生物等。
5. 紫外线的安全问题•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导致皮肤晒伤、皮肤癌和眼睛病变。
•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紫外线下,尤其是中午的阳光强度最高时。
紫外线,英文名Ultraviolet ray或(Ultraviolet radiation,简称UV,是由德国科学家里特发现的,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0—400nm(纳米)辐射的总称。
紫外线的波长愈短,对人类皮肤危害越大。
短波紫外线可穿过真皮,中波则可进入真皮。
紫外线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波,波长范围为100-400nm(纳米)存在于光谱紫外线端的外侧,故称之为紫外线,依据不同的波长范围,被割分为A、B、C三种波段,其中的C 波段紫外线波长在240-260nm之间,为最有效的杀菌波段,波段中之波长最强点是253.7nm。
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由太阳发出的,按照波长不同分为UVA、UVB、UVC三个波段;UVA是生活紫外线,波长范围315-400nm,可透过窗户玻璃和云层射入人的肌肤;UVB是户外紫外线,波长范围280-315nm,人们在室外活动时直接射入皮肤。
没有被臭氧层吸收掉的UVA和UVB会照射到地球表面,给我们的肌肤带来伤害。
UVC是紫外线C波段波长范围为在200-280nm之间,自然界中太阳发出的紫外线C 段几乎全部被高层大气的臭氧层过滤掉了。
UVC能够穿透微生物和人类细胞并对细胎中的DNA造成损伤,正是利用VUC的这这一点特性,对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灭活消毒。
UVC最有效的杀菌波段,波段中之波长最强点是253.7nm。
紫外线按照波长划分为四个波段:UVA波段,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
它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
日光中含有的长波紫外线有超过98%能穿透臭氧层和云层到达地球表面,UVA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将我们的皮肤晒黑。
360nm波长的UVA紫外线符合昆虫类的趋光性反应曲线,可制作诱虫灯。
300- 420nm 波长的UVA紫外线可透过完全截止可见光的特殊着色玻璃灯管,仅辐射出以365nm为中心的近紫外光,可用于矿石鉴定、舞台装饰、验钞等场所。
(一)紫外线的由来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耳在三棱镜光谱的红光端外发现了不可见的热射线——红外线。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Ritte)对这一发现极感兴趣,他坚信物理学事物具有两极对称性,认为既然可见光谱红端之外有不可见的辐射,那么在可见光谱的紫端之外也一定可以发现不可见的辐射。
终于在1801年的一天,当时他手头恰好有一瓶氯化银溶液。
人们当时已知道,氯化银在加热或受到光照时会分解而析出银,析出的银由于颗粒很小而呈黑色。
里特(Ritte)就想通过氯化银来确定太七色光以外的成份,他用一纸片醮了少许氯化银溶液,并把纸片放在白光经棱镜色散后七色光的紫光的外侧。
片刻后,他果然在纸片上观察到醮有氯化银部分的纸片变黑了,这说明纸片的这一部分受到了一种看不见的射线照射。
里特把紫光外附近的不可见光叫做“去氧射线”以强调是化学反应。
不久之后,这个名词被简化为“化学光”,并且成为当时广为人知的名词。
直到1802年,化学光最终更名为“紫外线”,目前这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二)紫外线的分类太线分为X线、X光、紫外线、可视光线、红外线等五种,其中到达地球表面的光线为紫外线A,B,可视光线及红外线,但对人体最有影响、最有害的是紫外线,紫外线是位于日光高能区的不可见光线,它的简称为UV。
依据紫外线自身波长的不同,可将紫外线分为三个区域,即短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
短波紫外线:简称UVC,是波长200-280nm的紫外光线。
短波紫外线在经过地球表面同温层时被臭氧层吸收。
不能达到地球表面,对人体产生重要作用。
因此,对短波紫外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波紫外线:简称UVB,是波长280-320nm的紫外线。
中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此类紫外线的极大部分被皮肤表皮所吸收,不能再渗入皮肤部。
但由于其阶能较高,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扩,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
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者可引起皮肤癌。
(一)紫外线的由来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在三棱镜光谱的红光端外发现了不可见的热射线——红外线。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Ritte)对这一发现极感兴趣,他坚信物理学事物具有两极对称性,认为既然可见光谱红端之外有不可见的辐射,那么在可见光谱的紫端之外也一定可以发现不可见的辐射。
终于在1801年的一天,当时他手头恰好有一瓶氯化银溶液。
人们当时已知道,氯化银在加热或受到光照时会分解而析出银,析出的银由于颗粒很小而呈黑色。
里特(Ritte)就想通过氯化银来确定太阳光七色光以外的成份,他用一张纸片醮了少许氯化银溶液,并把纸片放在白光经棱镜色散后七色光的紫光的外侧。
片刻后,他果然在纸片上观察到醮有氯化银部分的纸片变黑了,这说明纸片的这一部分受到了一种看不见的射线照射。
里特把紫光外附近的不可见光叫做“去氧射线”以强调是化学反应。
不久之后,这个名词被简化为“化学光”,并且成为当时广为人知的名词。
直到1802年,化学光最终更名为“紫外线”,目前这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二)紫外线的分类太阳光线分为X线、X光、紫外线、可视光线、红外线等五种,其中到达地球表面的光线为紫外线A,B,可视光线及红外线,但对人体最有影响、最有害的是紫外线,紫外线是位于日光高能区的不可见光线,它的简称为UV。
依据紫外线自身波长的不同,可将紫外线分为三个区域,即短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
短波紫外线:简称UVC,是波长200-280nm的紫外光线。
短波紫外线在经过地球表面同温层时被臭氧层吸收。
不能达到地球表面,对人体产生重要作用。
因此,对短波紫外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波紫外线:简称UVB,是波长280-320nm的紫外线。
中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此类紫外线的极大部分被皮肤表皮所吸收,不能再渗入皮肤内部。
但由于其阶能较高,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扩张,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
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者可引起皮肤癌。
紫外线的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一、紫外线的特性紫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为10纳米至400纳米,它可以分为三种,即UVA、UVB和UVC。
科学家根据屏蔽能力的不同,将紫外线的波长分为三个区域。
UVA波长最长,穿透力最强,可穿透花粉、塵螨等物質,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尤其严重;UVB波长较短,穿透力较弱,多被臭氧层吸收,但是它是引起皮肤晒伤和皮肤癌的罪魁祸首,UVB能直接破坏机体DNA,导致皮肤癌和黑色素瘤;UVC波长的最短,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将近100%被大气层吸收。
二、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1. 皮肤晒伤:UVB是造成皮肤晒伤的罪魁祸首,暴露于强烈阳光下,皮肤会变红或变黑,并且出现痛、脱皮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
2. 皮肤癌:长时间的晒太阳会让人的皮肤变得干燥、粗糙,还会导致皮肤癌。
紫外线破坏了人体中DNA分子的结构,给细胞带来了损害,导致细胞增生异常,最终形成肿瘤。
3. 视力受损:人们在接受强烈日光照射时,容易感到眼睛疲劳、不舒服,严重的还会造成角膜炎、白内障等疾病。
4. 免疫力下降:长时间暴露于强烈的紫外线下,不仅仅会导致皮肤病变,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自身对各种病毒、细菌、真菌等的抵抗力下降。
5. 人体氧化: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氧化,使得体内自由基的产生量增加,导致细胞受损,影响身体健康。
三、防护紫外线1. 避免在阳光强烈的时候外出,尽量待在阴凉处或者室内。
2. 戴带有UV标志的太阳镜,可以过滤掉高能射线,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
3. 涂抹防晒霜,选择带有SPF、PA等标识的产品,能够全面防护紫外线的侵害。
4.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尽可能多地暴露出皮肤,可以考虑穿着帽子等服饰。
5. 谨慎在室内使用紫外线灯,在使用时应该戴好防护工具,避免伤害。
综上所述,紫外线虽然看起来不可见,但是它的危害性却不能忽视。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注意紫外线的防护,尽可能减少接触高能紫外线的机会,这是保障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紫外线紫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X射线长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在10纳米至400纳米,能量从3电子伏特至124电子伏特之间。
它的名称是因为在光谱中电磁波频率比肉眼可见的紫色还要高而得名,又俗称紫外光。
虽然人眼看不见紫外线,但紫外线却会造成晒伤的影响。
紫外线还有其他的效应,对人类的健康既有益处也有害处。
紫外线是在阳光中发现的,并且在电弧和专门的灯,像是黑光灯,也会并发出紫外线。
它可以造成化学反应,并导致许多物质发光或产生荧光。
大多数紫外光被归类为非电离辐射。
能量较高的紫外线光谱,大约在150纳米是电离的,但这种类型的紫外线不具穿透力,会被空气阻挡住。
紫外线的发现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约翰·威廉·里特制作标志观察可见光谱的紫色线末端之外看不见的光线,对照亮浸泡氯化银的纸张特别有效。
他称之为“氧化光”以强调是化学反应,并将它们与可见光谱另一端的“热射线”区别开来。
不久之后,这个名词简化为“化学光的”,并且在整个19世纪都是广为人知的名词。
化学光和热射线这两个名词,最后分别改成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
紫外线的分类近紫外线(UV A):长波紫外线A光,波长介于315~400纳米,可穿透云层、玻璃进入室内及车内,可穿透至皮肤真皮层,会造成晒黑,也是皮肤老化、出现皱纹及皮肤癌的主因。
中紫外线(UVB):中波紫外线B光,波长介于280~315纳米,会被平流层的臭氧所吸收,会引起晒伤及皮肤红、肿、热及痛,严重者还会起水泡或脱皮(类似烧烫伤之症状)。
远紫外线(UVC):短波紫外线C光,波长介于100~280纳米,波长更短、更危险,可被臭氧层所阻隔不会到达地球表面,较不会侵害人体肌肤。
紫外线的来源天然来源的紫外线太阳辐射出的紫外线包括UV A、UVB和UVC频带。
地球的臭氧层阻绝了97%-99%穿透大气层的紫外线辐射。
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98.7%是UV A(UVC 和更高能的辐射会促成臭氧的生成,并且形成臭氧层)。
一、什么是紫外线?中文名称:紫外线英文名称:ULTRAVIOLET RAY OR "UVR定义:来自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它由紫外光谱区的三个不同波段组成,从短波的紫外线C到长波的紫外线A。
二、紫外线的历史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40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因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早在1878年人类就发现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1901年和1906年人类先后发明了水银光弧这一人造紫外光源和传递紫外光性能较好的石英材质灯管,法国马赛一家自来水厂很快在1910年首次使用紫外线消毒工艺。
人类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叶,并于70年代到80年代初对紫外线消毒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早期的研究,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被广泛使用的加氯消毒工艺中的余氯对受纳水体中的鱼类等生物有毒,而且发现并确认了氯消毒等化学消毒方法会产生如三卤甲烷(THMs)等致癌、致基因畸变的副产物。
这些发现促使人类寻求一种更好的消毒方法。
加拿大安大略省水资源委员会于1965年和1969年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对受纳水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评估。
其他加拿大研究人员对紫外线消毒的效果、技术可行性、影响效果的水质因素、对受纳水体中鱼类的影响、消毒副产物以及与加氯消毒技术经济比较进行了大量先驱性的研究工作。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可行,可达到和加氯相同甚至更好的消毒效果。
对受纳水体中生物无毒副作用,不产生消毒副产物。
以上研究为推动紫外线消毒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982年加拿大某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明渠式安装的紫外线消毒系统2000,并引进了模块化紫外线消毒系统概念,即紫外线系统可由若干独立的紫外灯模块组成,且水流靠重力流动,不需要泵、管道以及阀门。
紫外线的波段
紫外线根据波长范围和生物学效应分为三个波段:短波紫外线(UVC)、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
1. 短波紫外线(UVC):波长在100~280nm之间,穿透能力较弱,全部被大气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2. 中波紫外线(UVB):波长在280-315nm之间,可穿透大气层,占地表UVR 的5%,易被玻璃阻隔,能到达表皮基底层,生物学效应强,为UVA的100倍。
3. 长波紫外线(UVA):波长在315~400nm之间,占地表UVR的95%,UVA 穿透能力强,可透过薄衣物、玻璃等,并可穿过皮肤表皮,到达真皮层。
此外,紫外线根据其生物学作用还可以分为A、B、C三个波段。
紫外线A段(UVA)波长在320~400nm之间,生物学作用较弱,可使皮肤中黑色素原转化为黑色素。
黑色素可吸收光能,增强局部散热,同时防止光线深入穿透组织,避免内部组织过热。
紫外线B段(UVB)波长在275~320nm之间,有较强的红斑作用和抗佝偻病作用。
紫外线C段(UVC)波长在200~275nm之间,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能杀灭一般的细菌和病毒,其中以257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
需要注意的是,C段对皮肤损伤最大,但通常会被大气臭氧层吸收,因此无法到达地球表面。
而B段作用于表皮层,会带来严重的晒伤,如红斑、水疱、晒后脱皮等;A段作用于真皮层,不仅会激发色素合成而使肤色“变黑”,更是造成皮肤“老化”及细纹产生的主要祸首。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避免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的照射,特别是在夏季和午后时分。
如果需要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应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帽子和太阳镜等。
紫外线辐射消毒1.简介紫外线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波,存在于光谱紫射线端的外侧,故称紫外线。
紫外线系来自太阳辐射电磁波之一。
是物质运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粒粒不连接的粒子流。
每一粒波长253.7nm的紫外线光子具有4.9eV的能量。
1.1紫外光可划分为三个波段:⑴短波简称 UVC。
是波长 280~100nm 的紫外线。
UVC 对生物危害最大,但被臭氧层全部吸收。
⑵中波简称 UVB。
是波长 315~280nm 的紫外线。
中波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此类紫外线的极大部分被皮肤表皮所吸收,不能再渗入皮肤内部。
但由于其阶能较高,对皮肤可产生强烈的光损伤,被照射部位真皮血管扩张,皮肤可出现红肿、水泡等症状,长久照射皮肤会出现红斑、炎症、皮肤老化,严重者可引起皮肤癌。
中波紫外线又被称作紫外线的晒伤(红)段,是应重点预防的紫外线波段。
⑶长波简称 UVA。
是波长 400~315nm 的紫外线。
长波紫外线对衣物和人体皮肤的穿透性远比中波紫外线要强,可达到真皮深处,并可对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从而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使皮肤变黑,起到了防御紫外线,保护皮肤的作用。
因而长波紫外线也被称做“晒黑段”。
长波紫外线虽不会引起皮肤急性炎症,但对皮肤的作用缓慢,可长期积累,是导致皮肤老化和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
UVA 可再细分为 UVA-2(320~340nm)与 UVA-1(340~400nm)。
UVA-1 穿透力最强,可达真皮层使皮肤晒黑,对皮肤的伤害性最大,但也是对它最容易忽视的,特别在非夏季时 UVA-1 强度虽然较弱,但仍然存在,会因为长时间累积的量,造成皮肤伤害。
特别是皮肤老化松弛、皱纹、失去弹性、黑色素沉淀;UVA-2 则与 UVB 同样可到达皮肤表皮,它会引起皮肤晒伤、变红发痛、日光性角化症(老人斑)、失去透明感。
由此可见,防止紫外线照射给人体造成的皮肤伤害,主要是防止紫外线 UVB 的照射;而防止 UVA,则是为了避免皮肤晒黑。
紫外线原理1. 紫外线是什么?紫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波长比可见光短,能量比可见光高。
它在太阳辐射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人类在日光浴过程中直接受到紫外线的辐射。
此外,紫外线也可由特殊的紫外线灯产生,被应用于杀菌、消毒等领域。
2. 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有害的紫外线有三个波长段,即UVA(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200~280nm)。
UVA penetrates the skin deeply and plays a major role in premature skin aging, while UVB is responsible for sunburn and skin cancer. UVC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威胁。
3. 紫外线在杀菌、消毒领域的应用UV-C波段的紫外线由于其较强的杀菌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消毒领域。
例如,空气净化器、水处理设备、食品加工设备等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功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4. 紫外线消毒原理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消毒作用通过破坏微生物DNA的方式实现。
当微生物DNA中的产生UU、TT等被紫外线打断时,微生物的繁殖能力被破坏,从而达到的杀菌、消毒的效果。
5. 紫外线的安全使用由于紫外线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伤害作用,因此在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2)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时必须确保未有人员在现场。
3)室内空气中的紫外线强度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
4)经常检查紫外线灯管是否需要更换,不要使用过时的灯管。
总之,紫外线的应用领域广泛,例如日光浴、杀菌消毒、水处理等。
合理使用紫外线可以为人类带来许多益处,但必须遵守安全使用规定,才能确保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什么是紫外线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频率为750THz~30PHz,对应真空中波长为400nm~1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
它是频率比蓝紫光高的不可见光。
紫外线的英文名是Ultraviolet,其中的ultra–意为“高于,超越”。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感光,从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依据不同的波长范围,被割分为A、B、C三种波段,其中的C波段紫外线波长在240-260nm之间,为最有效的杀菌波段,波段中之波长最强点是253.7nm。
早在1878年,人类就发现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紫外线可以用来灭菌,不过过多的紫外线进入人体内会导致皮肤癌。
紫外线的原理及应用1. 紫外线的概述•紫外线(Ultraviolet light)是一种波长较短于可见光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通常为10纳米至400纳米之间。
•紫外线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紫外线C波段(UVC,100-280纳米)、紫外线B波段(UVB,280-315纳米)和紫外线A波段(UVA,315-400纳米)。
2. 紫外线的产生及特性•紫外线主要是由太阳或人工光源产生的,其中太阳是最主要的紫外线来源。
•紫外线的特性包括高能量、较短波长、易于被物质吸收等。
•紫外线在大气层中的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只有少部分紫外线能够到达地球表面。
3. 紫外线的原理•紫外线是通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而产生的。
•紫外线波长较短,能量较高,可穿透某些物质并与其相互作用,如引起物质分子激发、电离等。
4. 紫外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1 防晒产品•由于紫外线会对皮肤产生不利影响,如引起晒伤、皮肤癌等,因此防晒产品是一种重要的应用。
•防晒产品中一般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或反射剂,能够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4.2 消毒杀菌•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食品消毒等方面。
•紫外线能够破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无法繁殖和生存。
4.3 物体检测和荧光•紫外线能够激发物质发出荧光,因此在荧光材料的检测、钞票验证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钞票中加入了荧光材料,使用紫外线灯可以发现钞票上的荧光特征来判断真伪。
4.4 光降解和光催化•紫外线能够诱导光降解和光催化反应,用于治理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可产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促使有害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从而净化环境。
4.5 医疗治疗•紫外线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银屑病、湿疹等。
•通过照射患者的皮肤,紫外线能够抑制炎症、促进伤口愈合等。
5. 未来紫外线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紫外线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紫外线在材料科学、医学、环境治理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
紫外线的危害与防护措施夏季来临,阳光渐渐湛蓝,随之而来的是紫外线的强烈辐射。
大家都知道紫外线对皮肤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很少有人去学习紫外线的危害和防护措施的方法,以免自己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紫外线,它的危害有哪些,该如何进行防护。
一、紫外线的概念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辐射,它位于可见光谱与X射线之间,波长范围为100~400纳米。
紫外线被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UVA、UVB和UVC。
UVA为320~400nm波长,UVB为280~320nm, UVC为200~280nm(无法通过大气层和臭氧层)。
人类的健康主要受到UVA和UVB辐射的影响。
二、紫外线的危害紫外线对人体有诸多危害,包括对皮肤的伤害、眼睛的伤害、免疫系统的伤害和DNA的伤害。
1.皮肤的伤害皮肤的受损是紫外线伤害的最主要表现,长期接受紫外线辐射,会造成皮肤加速老化,皮肤发黄、皱纹增多、色斑出现等;也会增加皮肤癌、黑色素瘤等皮肤癌症的风险。
2.眼睛的伤害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由于眼睛无法吸收超过320nm波长的紫外线,如果眼睛过度暴露紫外线的光除了造成眼睛疲劳、结膜炎之外,还会对玻璃体、水晶体造成损伤,而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
3.免疫系统的伤害长时间的暴露在阳光下,过度照射的紫外线会消耗我们的脱氧核糖核酸的酶,使得我们的免疫反应下降,导致机体对细菌、病毒的防御能力下降,很容易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
4.DNA的伤害UVB会直接伤害DNA进而导致突变,这就是导致皮肤癌等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三、紫外线的防护措施既然知道了紫外线的危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防护呢?面对强烈辐射的紫外线,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
1.戴防紫外线的帽子和太阳镜如果你想出门走在阳光下,最好穿宽松的衣服和晒布帽,以及戴上防UV的太阳镜,把黑色的叶子放在墨镜正对的地方,仔细一看就能发现,黑色叶片会比普通叶片更好地过滤掉紫外线。
2.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我们在炎热的夏季需要切记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尤其是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这是紫外线最强烈的时候,尽量待在阴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