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紫外线纺织品概述
- 格式:pdf
- 大小:111.77 KB
- 文档页数:5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与改进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户外活动的重视,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不容小觑,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具备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对于保护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
一、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评估方法要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准确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紫外线透过率测试。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通过专业的仪器来测量紫外线在穿过纺织品后的强度衰减程度。
通常,会使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来进行测量。
将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放置在仪器的测试口,然后照射紫外线,仪器会记录紫外线透过纺织品后的强度值,并与初始照射强度进行对比,从而计算出紫外线透过率。
另外,UPF 值(紫外线防护因子)也是一个关键的评估指标。
UPF 值表示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
UPF 值越高,说明纺织品阻挡紫外线的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UPF 值大于 40 且 UVA 透过率小于 5%的纺织品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纺织品的颜色、厚度、材质等因素来初步判断其抗紫外线性能。
通常来说,颜色较深、厚度较大、材质紧密的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好。
二、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我们改进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纤维的种类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聚酯纤维和尼龙等合成纤维在抗紫外线性能方面通常表现较好,而棉和麻等天然纤维的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弱。
这是因为合成纤维的分子结构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阻挡紫外线的穿透。
其次,纺织品的组织结构也会产生影响。
紧密的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等,由于纱线之间的缝隙较小,能够减少紫外线的透过。
而疏松的织物结构,如针织品,紫外线更容易穿透。
再者,纺织品的颜色和后整理工艺同样不容忽视。
深色的纺织品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更强,因此抗紫外线性能较好。
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防晒、防紫外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防晒产品往往含有化学成分,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一、理论基础1.1 紫外线的危害紫外线是指波长介于0.01至400纳米之间的电磁辐射。
紫外线分为三类:UVA、UVB和UVC。
其中,UVA和UVB是对人体皮肤有危害的紫外线,而UVC被大气层吸收,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皮肤老化、晒伤、皮肤癌等。
因此,研究和开发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2 纳米材料的特性纳米材料是指粒径小于100纳米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比表面积、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巨大的吸附能力等。
因此,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纺织品中,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
二、抗紫外线纳米材料的种类及作用机理2.1 氧化锌纳米颗粒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抗紫外线纳米材料。
氧化锌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地吸收紫外线。
氧化锌纳米颗粒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因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导致的皮肤炎症。
2.2 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结构。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研究表明,石墨烯纳米片可以有效吸收紫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从而降低纺织品的温度。
石墨烯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可以保护纺织品免受紫外线引起的氧化损伤。
2.3 银纳米线银纳米线是一种由银原子组成的一维纳米线结构。
银纳米线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可以有效地分解紫外线。
将银纳米线引入纺织品中,可以大大提高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
银纳米线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引起的皮肤炎症。
三、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3.1 防晒服装将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应用于防晒服装中,可以有效地阻挡紫外线的侵入,保护人体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功能性面料面料是指用来制作各种服装、家居用品等的纺织品材料。
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面料性能需求的提高,功能性面料逐渐崭露头角。
功能性面料指的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它们能够满足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穿着者的舒适感和使用体验。
第一种功能性面料是防水面料。
这种面料经过特殊处理,具有防水防潮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户外运动服装和雨具等制作中。
防水面料结构紧密,纤维之间覆盖着一层防水膜,使得水分无法通过,有效保护穿着者免受雨水和汗水的侵袭。
第二种功能性面料是防紫外线面料。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紫外线日益强烈,人们对防晒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
防紫外线面料经过特殊加工,能够有效阻挡紫外线的侵入,保护穿着者的皮肤免受伤害。
这种面料常用于户外运动服装、泳衣以及遮阳伞等制作中。
第三种功能性面料是吸湿排汗面料。
这种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排汗性能,能够迅速将人体表面的汗水吸收并排到面料表层,加速水分的蒸发,保持穿着者的身体干爽。
吸湿排汗面料常用于运动服装和夏季服装的制作中。
第四种功能性面料是抗菌面料。
抗菌面料经过特殊处理,能够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有效防止异味和皮肤病的发生。
这种面料常用于内衣、袜子、床上用品等制作中,能够给人们提供健康、清爽的使用体验。
第五种功能性面料是防静电面料。
防静电面料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能够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它常用于防静电工作服、电子器件装配过程中的服装、防静电床上用品等制作中,保护人们和电子设备的安全。
除了以上几种功能性面料外,还有许多其他具有特殊功能的面料,如防火面料、冷感面料、保暖面料等。
这些面料的出现提高了服装和家居用品的使用价值,使人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功能性面料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推动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防晒、防紫外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抗紫外线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晒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性能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抗紫外线纳米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性能评价以及在纺织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抗紫外线纳米材料的种类1.1 氧化锌纳米颗粒氧化锌纳米颗粒是一种常见的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其粒径在2-50 nm之间。
氧化锌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活性位点,能够有效地吸收紫外线并转化为热能,从而起到防晒的作用。
氧化锌纳米颗粒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1.2 石墨烯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石墨烯还具有很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石墨烯纳米片中的空穴和电子能够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振动,从而将紫外线转化为热能,实现防晒效果。
石墨烯还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导电性,可以作为智能涂料用于纺织品。
1.3 光催化纳米材料光催化纳米材料是指一类能够利用光能催化化学反应的纳米材料。
这类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产生自由基等活性物质,进而引发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实现防晒效果。
光催化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有望开发出具有良好防晒性能的新型染料和整理剂。
二、抗紫外线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2.1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抗紫外线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含有抗紫外线成分的有机物与高纯度气体反应,在高温下使气体中的分子沉积到基底上,从而形成抗紫外线纳米材料。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简单、可控性强,但缺点是产物的纯度和分布难以保证。
2.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适用于制备大尺寸、均匀分布的抗紫外线纳米材料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含有抗紫外线成分的溶胶与凝胶模板反应,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抗紫外线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可制备出大尺寸、均匀分布的抗紫外线纳米材料,但缺点是产物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剂DP—UV新品介招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第20期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剂DP—UV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唐增荣摘要上海印染技术研究所筛选了各类紫外线吸收剂经分散,乳化,稳定,复配,开发出抗紫外线整理剂DP.uv.用其处理的织物紫外线屏蔽率在85%以上,该产品使用方便,无毒,长期使用不变色,市场价格约49元/,于日本进口产品价格.关键词外线吸收剂织物整理剂DP-uVTextileUltravioletScreeningFini.~hingAgentDP-UVTangZengrongAbstractShah曲aiDyeingandPrintingTechnicalResearchInstitutescreenedallkindsofultravioletabsorben tsto developtextileultravioletscreeningfinishingagentthroughdispersion,emulsification,stab ilizingandbuildingUltravioletscreeningrateofthetextiletreatedbyDP-UVisabove85%Thisproductionischaracterizedby easyUSe./ion?toxicity.notchangingcolorforusingⅡlongtime.Theprice0fDP?UVislowerthanimportedoglesfromJapan.whichisabout49 yuan/kgKeyWOrdsultravioletabsorbent,textilefinishingagent,DP?UV1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辐射性能的因素究纺织品抗紫外线辐射的性能要考虑各种因I素:纤维种类,织物结构(厚度,重量,紧密度),织物表面状态等.在使用过程中,洗涤,雨淋,磨擦,风吹等都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辐射的实效. 1.1纤维种类对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各种不同纤维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完全不同,而且同一种纤维对不同波长的紫外线有不同的透过率.例如聚酯纤维对波长在310~320nm和355—375llm间的紫外线透过率有急剧增大的趋势;聚酯纤维和羊毛纤维对紫外辐射的透过率较低;棉纤维和粘胶纤维对紫外辐射的透过率较高;埃斯摩(ESMO)纤维是经特种紫外防护处理过的,因此其紫外线透过率很低.1.2织物厚度对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同一种纤维织物越厚,其抗紫外线辐射的性能越好,特别是未经处理的织物其厚度和防晒系数SPF(VPF)值关系很密切.而经过抗紫外线整理剂处理后,织物在很薄时其SPF(VPF)值已大大提高,增加厚度SPF(VPF)值不会明显增大.1,3织鞠紧密度对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织物的紧密度可以用覆盖系数或孔晾率来表26示,两者基本上呈互补关系,即覆盖系数(C)=1一孔隙率(P).覆盖系数可用紧密度理论值来表示,如果纤维的抗紫外辐射性能特别好,织物又相当厚,则SPF(VPF)值的假想极大值可看作是1/P.棉纤维未经抗紫外线整理剂处理时,对于织物的各种孔晾率(P)相应的SPF(VPF)值都很低,经UVA-2整理剂处理后,孔晾率P值如由10%减小为2%,则SPF(UPF)值可提高5倍左右.1.4织物重量对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织物的重量是厚度和紧密度的综合反映,不仅比较直观,而且容易获得正确的数值,因此研究织物重量与SPF(VPF)值的关系也比较实用,经研究统计,各种纤维的织物重量与SPF(VPF)值都明显呈正比关系.1.5织韧色泽对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同一种纤维和同一种织物其色泽越深.紫外线辐射透过率T越小,SPF(VPF)值越大.例如涤纶织物,各种不同色泽的紫外线辐射透过率值见表1. 表1涤纶织物各种色泽的透过隼T%一~]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第20期1.6纺织品其它因素对抗紫外线辐射的影响纺织品的抗紫外线辐射性能一般规律为:④短纤维织物优于长丝织物;②加工丝产品优于化纤原丝产品;③细纤维织物优于粗纤维织物;④扁平异形化纤织物优于圆形截面化纤织物;⑧微纤维织物优于通常纤维织物;⑥机织物优于针织物.新品综上所述,纺织品抗紫外线辐射性能首先决定于其纤维的化学结构,即纤维种类;其次,织物的组织结构,重量,厚度,紧密度(孔隙率),纤维的粗细和形态结构对SPF值也有显着影响.表2为各种纤维及其不同结构与SPF值的关系.表2各种纤维厦其不同组织结构与SPF值的关系2纺织品抗紫外线整理剂的种类目前纺织品上应用的抗紫外线整理剂除了无机氧化物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金属离子螯合物无机化合物,不能与纤维发生反应,只适用于可形成螫合物的染色纤维,主要是提高染色的耐光牢度.(2)水扬酸酯类化合物如水杨酸苯酯,水杨酸4一叔基苯酯,4.4'一异丙叉双酚双水杨酸酯等.能吸收280~330ran波长的紫外线,但这类化合物由于熔点较低,易升华,吸收系数较低,并在强烈光照下会引起色变,故应用较少.(3)=苯甲酮类化合物如2,4一二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一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德国BASF公司的UvinulD.49),2-羟基.4一甲氧基_5磺基二苯甲酮,2一羟.4一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等.由于这类化合物具有共轭结构和氢键,吸收紫外线后能转化成热能,荧光,磷光,同时产生氢键互变异构,此结构能够吸收光能而不导致链断裂,且能使光能转变成热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很稳定的;具有多个羟基,对纤维有较好的吸跗能力,是棉纤维良好的抗紫外线整理剂,但价格较贵,目前正在推广应用阶段.吸收紫外线后结构变化如下所示:oHOOHOI◇』旦◇l一OHoH0◇坚(4)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如2一(2'.羟基-5'甲基苯基)一苯并三唑,2一(2'羟基一3'.特丁基5'一甲27新晶介招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1年第20期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瑞士Ciba公司的Tinuvin 326),2.(3',5'.二特丁基.2'.羟基苯基)一苯并三唑等.由于这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分散染料很近似,可采用高温高压法处理,故对涤纶纤维有较高的吸收系数.结构变化如下所示:H0"o>3抗紫外线整理剂DP—uV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筛选了各类紫外线吸收剂,再经分数,乳化,稳定,复配后,研制成抗紫外线整理剂DP.uV.将其用于纺织品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抗紫外线效果并可使织物柔软.由于DP- uv是水溶性的,因此使用方便,并且长期使用不变色.目前其市场价格约为49元/kg.而日本进口产品是油溶性,使用不便,长期使用会泛黄.且价格高于DP-uV,约为】00元./kg.将DP.uv用于全棉织物,涤/棉府绸,全棉帐蓬织物,涤/粘中长帽子面料织物,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80—400nm波长内测得透射率,进行公式计算,得出的紫外线屏蔽率和整理效率见表3. 裹34种织袖用DP-uv处理前,后的紫外线屏蓝率和整理效率%ll一奎辛Iltill孽羹鬻,椎j零#骞警薯..蛘擞囊一颤,芋处理试样紫外线屏蔽率7337557g5762理后试样紫外线屏蔽率86390.5962898理效率53.968572566.84DP.uV的毒性和皮肤过敏试验DP-U~的毒性和皮肤过敏试验采取了助剂试样和整理后织物试样两部分进行,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毒理研究室试验,其结果如下:①助剂试样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小白鼠经口直接投喂,其LD503200—1600mg/kg,根据Oeko—Tex标准100, DP—uV对人体安全;②整理后织物试样选用了全棉针织物40'TK,经DP—uV整理后,对豚鼠进行了皮肤过敏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皮试测得织物的生理盐水提取液对豚鼠的皮肤反应平均分值为0, 28对豚鼠的皮肤致敏率也为0%,表明对皮肤过敏为阴性详见表4和表5.裹4织袖生理盐水提取液对豚■皮肤过敏反应分值__0幕商畦{i蒜■盘鹫厦摩蠢幢《0转t____■__—'裹5织袖生理盐水提取液对豚曩皮肤过敏致蕾草_-0再时僻群_tl}--%氢删_,坤舔_b4"々2b白对照组100000品组100000性对照组10100l帅100100对豚鼠的皮肤刺激试验,测得织物的生理盐水提取液对豚鼠的皮肤未见刺激反应,刺激强度分值评价为无刺激性,详见表6和表7.裹6织蜘的生理盐水提取藏对豚飘的皮肤科教反应一簿驻囊塞蠹妻I蠢鏖袄鳙期j兜臻蔫赣瓤赣l誊霉量Ii譬算I空白对照组75/55/5样品组75/55/5裹7对豚■的皮肤捌激强度评价5结论(1)抗紫外线整理剂DP?uV能适用于各种织物及各种整理工艺,经处理后的织物紫外线屏蔽率达85%以上,并且使用方便,产品稳定,为目前生产防紫外线纺织品较为理想的产品.(2)DP-uV无毒性,整理后的织物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无过敏反应.(3)目前uP—uV已在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实现工业化生产,产量在10t/a左右.据报道,2000年悉尼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及官员的服装均要求具有抗紫外线功能(SPF值不能低于4o),随着2008年北京申奥的成功,DP-UV以其优良的抗紫外线性能,市场前景广阔.口一.。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整理技术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伤害日益引起重视,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皮肤癌等问题。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成为了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一、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UVA(波长 320 400nm)、UVB(波长 280 320nm)和 UVC(波长 200 280nm)。
其中,UVC 几乎被臭氧层完全吸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主要是 UVA 和 UVB。
UVB 能导致皮肤晒伤和红肿,短期内对皮肤造成明显伤害。
而UVA 穿透力更强,能深入皮肤真皮层,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导致皮肤老化、皱纹和色斑的形成,长期积累还可能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二、纺织品抗紫外线的原理纺织品抗紫外线的原理主要有两种:吸收和反射。
吸收型抗紫外线整理是通过在纺织品中添加能够吸收紫外线的物质,如紫外线吸收剂。
这些吸收剂分子能够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能或无害的低能辐射,从而减少紫外线透过纺织品到达皮肤的量。
反射型抗紫外线整理则是在纺织品表面添加具有高反射率的物质,如金属氧化物等。
这些物质能够将紫外线反射回去,降低紫外线的透过率。
三、抗紫外线整理技术的方法1、后整理法后整理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抗紫外线整理方法。
它是在纺织品印染加工的后道工序中,通过浸渍、涂层等方式将抗紫外线整理剂施加到纺织品上。
浸渍法是将纺织品浸泡在含有抗紫外线整理剂的溶液中,使整理剂充分渗透到纤维内部。
这种方法处理后的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持久,但可能会影响纺织品的手感和透气性。
涂层法是将抗紫外线整理剂配制成涂层液,通过刮刀、辊涂等方式将涂层液涂覆在纺织品表面。
涂层法能够显著提高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但涂层的耐久性可能较差,容易在使用过程中磨损脱落。
2、纤维改性法纤维改性法是在纤维的制造过程中,通过共聚、共混等方式将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物质引入到纤维中,从而使纤维本身就具有抗紫外线功能。
upf标准
UPF标准是针对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防紫外线性能的评价标准,其全称为“紫外线防护系数”。
该标准主要评估纺织品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够吸收和散射的紫外线辐射量,以防止皮肤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UPF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避免因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导致皮肤损伤。
当UPF值越高时,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就越好,对皮肤的保护作用也越强。
根据UPF标准,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被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UPF 10+、UPF 20+、UPF 30+、UPF 40+和UPF 50+。
这些等级对应不同的紫外线防护效果,其中UPF 50+的纺织品具有最高的防紫外线性能。
为了符合UPF标准,纺织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评估。
测试方法包括模拟实际使用场景,如将纺织品置于阳光下进行照射,并测量其紫外线防护性能。
此外,测试结果还必须经过第三方机构的审核和认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UPF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也对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进行了规定。
这些标准和UPF标准类似,都要求纺织品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散射紫外线,以保护消费者的皮肤健康。
总之,UPF标准是评价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重要标准,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符合UPF标准的纺织品可以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同时,消费者还应注意使用时间和环境,及时采取防晒措施,以保护皮肤健康。
防紫外线面料的检测随着夏季的到来,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防晒服。
防晒服装在美国首先开场流行,随后进入中国。
开场大多应用于户外活动产品当中,普通服装中的应用还比拟少,之后受到了众多女性朋友的青睐。
防晒衣采用优质的聚酯纤维材质,聚酯纤维防晒系数比其他纤维的防晒系数大,各种纤维的防晒系数大小:聚酯纤维>棉纶>人造棉、丝。
防晒衣的主要作用是防治太阳紫外线的直接照射,紫外线是令皮肤提前衰老的最主要原因,引起皮肤的光老化甚至皮肤癌危害人类**。
防晒衣大多数布料中参加防晒助剂的防紫外线布料,也有一些防晒布料是利用瓷微粉与纤维结合,增加衣服外表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防止紫外线透过织物损害人体皮肤。
目前,提高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途径大致有四个,一是直接选用具有较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纤维为原料来生产纺织品,如亚麻、涤纶纤维等;二是改变面料的组织构造,如增加面料的厚度、密度等;三是在纺织纤维纺丝时添加瓷微粒以反射紫外线,到达防紫外线的作用;四是对织物进展防紫外线后整理,如将织物浸染紫外线吸收剂或阻断剂,或在织物外表进展防紫外线涂层整理等。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测试方法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标准。
在现有标准中,防紫外线的测试方法大致可分为直接测试法和仪器测试法。
直接测试法包括人体测试法和变色褪色法,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但人体测试法因人体问皮肤差异而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重现性差,且测试过程对人体有害。
仪器测试法包括紫外线强度累计法、紫外线法和分光光度计法。
欧盟标准、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英国标准、美国AATCC标准和中国标准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
该法主要是通过稳定的uV光源产生波长为290~400 nm紫外射线,通过单色器照射试样,收集总的光谱投射射线,测定出总的光谱投射比,计算试样的紫外线透射率和防护系数UPF值。
UPF值是皮肤无防护与有织物防护时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也可认为是采用纺织品防护后,紫外线辐射使皮肤到达*一损伤(如红斑、眼损伤、致癌临界剂量)所需时间阈值与不采用纺织品防护时到达一样伤害程度的时间阈值之比。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和标准紫外线辐射是一种波长在290~400nm的太阳光辐射,其中包括了中、长波紫外线UVA和UVB,以及短波紫外线UVC。
UVC会被臭氧层吸收,故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的紫外线主要是UVA和UVB。
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以有效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是人们生长发育所需,有助于人体健康,还可以防止佝偻病的发生。
而受到过度紫外线照射则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可使皮肤出现红斑或脱皮现象,甚至会引发癌症。
因此,在户外活动时,穿戴具有一定抗紫外线功能的纺织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紫外线照射也会对织物造成不良的影响,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纤维类型、纱线结构、织物结构参数、颜色以及化学添加剂等,目前大多文献都是针对以上因素进行探讨,而织物(尤其是针织物)在日常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拉伸、润湿以及洗涤也会对抗紫外线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了解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因素,对提高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综述了织物的抗紫外线机制和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在最终使用条件下对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产生的影响,对比了目前检测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的方法和国际标准,并对抗紫外线纺织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纤维及织物抗紫外线机制当紫外线照射到织物表面时,部分紫外线会被织物透射、吸收和反射,图1是纺织品结构与紫外线在织物表面传播的不同路径[。
织物表面的纤维通过吸收一部分紫外线的高能量并将其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来减少人体皮肤受到紫外线辐射带来的危害[10],另一部分辐射则被纤维本身反射或散射。
普通的纤维、纱线和织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能力,但是大多达不到人们日常所需的防晒效果。
因此,可以使用紫外线屏蔽剂对纤维或织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化学处理,其主要作用机制就是将绝大多数的紫外线进行反射或者有选择性地吸收,并把这些强能量转化为低能量来释放,从而达到紫外线防护的效果。
目前被人们广泛采用的抗紫外线方法是在对织物后整理的过程中适量地加入紫外线屏蔽剂。
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超市,看到那些色彩斑斓的衣物,它们不仅让你眼花缭乱,还让你担心皮肤被晒伤。
但是,你知道吗?有一种神奇的材料叫做“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它就像一位超级英雄,保护你的衣物不受紫外线的伤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材料在纺织品中是如何大显身手的。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神秘的“超级英雄”。
抗紫外线纳米材料是一种高科技的材料,它由许多微小的纳米颗粒组成。
这些纳米颗粒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战士,它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坚固的防线。
当紫外线照射到这些纳米颗粒上时,它们会吸收和散射掉大部分的紫外线,从而保护下面的织物不受伤害。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件神奇的衣物。
它的颜色鲜艳,质地柔软,穿上去既时尚又舒适。
但是,你知道吗?这件衣服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那就是抗紫外线纳米材料。
它就像一位隐形的守护者,默默地保护着你的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这种神奇的材料是怎么做到的呢?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
当紫外线照射到衣物上时,它会激发这些纳米颗粒中的电子跃迁到高能级。
然后,这些电子又会迅速回落到较低的能级,释放出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会被转化为热量,从而使紫外线无法穿透衣物。
另一部分能量则会以光的形式散发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紫外线的散射作用。
除了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外,抗紫外线纳米材料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提高衣物的防晒效果。
通过将这种材料应用到衣物上,不仅可以防止紫外线直接照射到皮肤上,还可以反射掉部分紫外线。
这样一来,即使在阳光下长时间活动,你的皮肤也不会感到干燥或者晒伤。
这种神奇的材料并不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它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比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衣物褪色或者变形。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含有抗紫外线纳米材料的衣物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在选择和使用这类产品时,一定要谨慎对待。
抗紫外线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惊喜。
2013年第3期(总第106期) 纺织装饰科技 一5一 NaAIg/PVA共混纤维:聚乙烯醇(PVA) 是一种无毒、无刺激性的亲水性高聚物, 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成纤性、成膜性、 粘接性、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能,在 纤维、薄膜、粘合剂和生物医学材料等领 域具有广泛用途。 通过对PVA纤维改性处理,使它获得 必要的抗水性和离子交换性能,用来制造 具有镇痛性能的药棉和各种纺织材料。 PVA的针织材料弹性高,易于敷在突出伤 口的表面,药剂更易于进入开裂与腔形的 伤口。由海藻酸钠与PVA形成的水凝胶有 很高的血液相溶性,并且可作为一种基质 来控制药剂在体内释放,所以借助PVA的 良好性能,通过共混方法可使海藻酸纤维 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或加工性能。 NaAIg再生纤维素共混纤维:海藻酸钠 与再生纤维素的共混主要是将海藻酸钠加 入再生纤维素的纺丝液中以提高再生纤维 素的吸湿性、吸附金属性、抗菌性和其它附 加值。将1%一8%海藻酸溶液在纤维素磺酸 酯化过程中均匀加入粘胶中,经混合、研磨 制成纺丝液,在特定的酸浴条件和工艺条件 下可纺出粘胶活性海藻长丝和短纤维产品, 纤维横截面呈现多空结构,轴线方向有不规 则结晶,有利于有效成分在纤维相皮肤间的 转移。制成织物具有抗菌润颜、消炎止痒、 美容抗衰老的保健作用。 编文/裕静
瞒紫外线产品制造和选购 夏日炎炎,除了防暑降温之外,人们 越来越注重防晒,层出不穷的防晒产品让 人挑花了眼,因为我们知道紫外线除了会 让人的皮肤变黑之外,还会让人的皮肤发 生病变甚至癌变,所以能防紫外线的产品 成为人们刻不容缓的需求。 根据我国201 1年1月1日发布的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中规定 只有UPF(紫外线的透射程度)>30, UVA(紫外线中对人体伤害最大的那一 部分波段)透过率小于5%的产品才能称 为防紫外线产品,之所以这些产品有防 紫外线的功能是因为组成纺织品的纤维 经过了特殊加工。 防紫外线纤维的材质与寻常纺织品 材质并无不同,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防 紫外线添加剂,这是指一类能选择性地 强烈吸收波长为290—400nm的紫外线, 防紫外线添加剂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两大类,能使紫外线散射而消除的无机 物质有二氧化钛、氧化锌、滑石粉、陶 土、碳酸钙等等,这些无机物质具有较 高的折射率,使紫外线发生散射从而防 止紫外线入侵皮肤。其中氧化锌和二氧 化酞的紫外线透射率较低,为大多数紫 外线纤维所选用。 防紫外线纤维的生产制造可通过共 混纺丝制得,即将紫外线屏蔽剂或紫外 线吸收剂的粉体在聚合物聚合时加入或 直接共混纺丝,也可先制成防紫外线母 粒再进行纺丝。这样制得的防紫外线纤 维制成的纺织品比后整理法制成的纺织 一6一 纺织装饰科技 2013年第3期(总第106期) 品的防紫外线功能持久,耐洗性好,手 感柔软,易于染色。但其混纺丝法由于 粉体加入量的多少、颗粒的大小和均匀 度的不同,其功能也不一样,并有可能 逐渐堵塞喷丝孔,缩短喷丝板的寿命, 增加成本。 在纤维、纱线和织物中添加了紫外线 屏蔽剂而制成的防紫外线纺织品,使紫外 线的防护能力显著提高,其紫外线屏蔽率 一般可达到90%以上,有的甚至在99% 以上。目前,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涤纶类、 羊毛、麻类、蚕类等已经成为服装制造类 纺织企业的首选原料了。 其中,防紫外线涤纶纤维非常适用 于生产各类机织、针织服饰面料,可纯 纺或交织生产,主要用于加工夏季服装 面料及太阳帽、凉伞、夏季女式长筒袜 等,织造性能良好,织物风格独特、手 感舒适。防紫外线涤纶织物具有较强的 紫外线屏蔽率(可达98%),且该产品无 毒、无味、功能性持久、对皮肤无刺激。 预期该产品是一种非常具有市场开发潜 力的集功能性、保健性、舒适性为一体 的纺织原料。 一般而言,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又 与组成面料的纤维材质、组织结构、编 织方式以及颜色有关。根据实验结果表 明:涤纶的防紫外线性能最好,因为在 涤纶分子结构中的苯环具有吸收紫外线 的作用。在化纤中锦纶、粘胶纤维(人 造棉、人造丝)防紫外线性能均不佳。 而织物越厚,防紫外线性能也越好;在 机织物中平纹织物孔隙率大于斜纹,斜 纹又大于缎纹,所以缎纹织物的防紫外 线性能最好,而深色织物的防紫外线性 能要好于浅色织物。 近些年来,国外像日本的各个公司 在开发防紫外线纤维方面成绩就十分显 著,日本公司制造防紫外线纤维的加工 方法一般是采用浸渍有机系紫外线吸收 剂或纤维中混入可散射、吸收紫外线的 陶瓷微粒的方法。前者主要用于棉纤维, 后者方法主要用于聚酯纤维。一般在聚 合前混入陶瓷微粒子,然后进行聚合制 成陶瓷均匀分散的原液,经纺丝得到防 紫外线纤维。 最近几年来,我国防紫外线纤维开发 的速度同样也很快,特别是在涤纶防紫外 线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有关 科技文献显示,在江苏仪征,上海石化、 天津石化等地均有PET和纤维的生产。品 种有涤纶短纤、涤纶POY、FDY、UDY、 DTY等涤纶其它的品种,有的涤纶纤维防 紫外线的阻挡率已达94—98%。如天津石 化公司开发的涤纶几种防紫外线面料、经 国家计量研究院测试结果表明,其对紫外 线的阻挡率可达97%以上。效果也非常 好。 目前市场上的防紫外线服饰大都为 化纤及化纤混纺织物,不同材质的防晒 纤维其应用范围也各不相同,例如:涤 纶、涤棉多应用于日常穿着的衬衫、T 恤和窗帘等:而棉和弹性纤维材质的多 用于泳装、运动服、沙滩装等。合格的 防紫外线产品会在产品商标上注明UPF 值,换言之,如果没有注明UPF值就不 能称为防晒服。 编文/裕静
8 染整技术 V01.33 No.10 0ct.201 l
防紫外缆辐射纺 织品 — ●-- 技术研究现状 郭开华 马小强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防紫外线辐射纺织品是近年来逐步开发的新型功能性纺织品之一,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与发展中获 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本文对功能性防紫外线辐射纺织品的发展进行阐述,同时详细地介绍了抗紫外整理技术 的作用原理及加工工艺等特性。最后,介绍了防紫外线辐射纺织品评价指标及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同时对防 紫外线辐射纺织品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防紫外线;整理剂;屏蔽剂;有机类;无机类 中图分类号:TS 1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1 1)10-0008-03
紫外线是一种比可见光波长更短的电磁波,具 有一定的能量。适量的紫外线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 成,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并能抑制病毒,起到消毒和杀菌的作用。但过量紫 外线的照射则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免疫系统 紊乱,脱氧核糖核酸出现异常,从而导致一些诸如 皮肤癌、白内障等严重的疾病。 紫外辐射(UVR)根据波段的不同,可分为超短紫 外线(UVC)、远紫外线(UVB)和近紫外线(UVA),其对 人体的影响如表1.1…所示: 表1.1不同紫外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紫外线名称 波长段(Elm) 对人体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卜o4—16 作者简介:郭开华,男,1 984年毕业于华东纺织X-学院染 整专业,具有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职称,多年从事染整专 业教学X-作,主要研究高职染整专业教学和染整生产X-艺 由于UVC大部分为臭氧层等所吸收,所以日常 生活中,UVB* ̄UVA对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UVBN一 ̄ 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防范能 力降低;长时间的照射还可诱发细胞变异,产生癌 变。而UVA的穿透力极强,能深入皮肤,使皮肤加速 老化,产生色斑,过多地照射有可能产生皮肤癌。 所以防止人体遭受UVB或UVA的过度照射显得尤为重 要,这也是当前抗紫外纺织品的主要目标所在。
第4期(总第144期)化纤与纺织技术2009No.4
2009年12月 ChemicalFiber&TextileTechnology Dec.2009
收稿日期:2009-09-02 作者简介:徐杰(1985-),男,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新产品与新工艺的开发。
综述与专论 文章编号:1672-500X(2009)04-0026-05
防紫外线纺织品概述徐 杰(五邑大学,广东江门529020)摘 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一大批保健的功能性纺织品在市场上很走俏,其中包括防紫外线纺织品等。本文主要对防紫外线纺织品的防护机理、影响因素、制造方法、测试方法及应用前景作了简要的概述。关键词:防紫外线;纺织品;机理;影响因素;制造方法;测试方法;前景中图分类号:TS1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近年来,由于大量的氟利昂等含卤素化合物的排放,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出现臭氧层空洞,到达地球的紫外线量增加,致使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成倍的增长。据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报告显示,1979年以来中国大气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至1999年臭氧层减少了14%,而臭氧层每递减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上升3%。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开发最早出现在国外,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日本。最近几年,国内的防紫外线纺织品也可谓是蓬勃发展,目前在上
海、天津等地的许多公司已开发出具有优异防紫外线功能的纤维和织物。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其质量和技术含量,使其不仅具有防紫外线作用,而且看起来要美观,穿起来要舒适[1~3]。
2 紫外线辐射及评定参数
紫外线约占全部光线的6%,主要由长波紫外线UVA(315~400nm)、中波紫外线UVB(280~315nm)和短波紫外线UVC(100~280nm)三部分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UV射线对人类皮肤的作用射线类型波长/nm作 用UVC射线100~280含有的能量最多,但不能到达地面,因为它可以被臭氧层完全吸收。
UVB射线280~315长时间辐射可导致皮肤变成棕褐色,引起红斑疹,严重的可灼伤皮肤,增加癌变的风险。
UVA射线315~400制造维生素D,直接导致皮肤变褐色,还可以进入到皮肤深层的真皮部分,引起皮肤过早老化。 第4期徐 杰:防紫外线纺织品概述27 一方面,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促进骨骼发育,消毒杀菌,偶尔可以治疗某些皮肤病;另一方面,紫外线对人是有害的,它可以损害细胞,并引起皮肤发炎,最明显的后果就是晒伤皮肤,出现红斑疹。UVA和UVB除了伤害细胞,还能引起人类皮肤和眼睛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引发皮肤癌。这是因为紫外线能破坏脱氧核糖核酸(DNA),使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能被完全准确的翻译出来,最后导致控制细胞分裂的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变性,发生癌变[4,14]。防紫外线效果的评定参数有防晒系数SPF(SunProtectionFactor)和防紫外线系数UPF(Ul2travioletProtectionFactor),通常情况下,化妆品行业采用前者,纺织行业则采用后者。根据国家标准中的定义,UPF值是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为了便于理解,也可认为是有纺织品防护时紫外线辐射使皮肤达到某一损伤(如红斑等)所需时间与无纺织品防护时达到相同伤害程度的时间之比。UPF值可按下式进行计算。UPF=6K=400K=290E(K)@E(K)@$K6K=400K=290E(K)@E(K)@T(K)@$K式中:E(K))日光光谱辐照度,W#m-2#nm-1;E(K))相对的红斑效应;T(K))试样在波长为K时的光谱透射比;$K)波长间隔,nm。透过率也是评价防紫外线效果优劣的一个参数。紫外线透过率是指有试样时的紫外线透过辐射强度与无试样时的紫外线透过辐射强度的百分比。包括UVA透过率(TUVA)和UVB透过率(TUVB)。只有当样品的UPF值大于30,且UVA的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称之为防紫外线产品[5~8]。3 纺织品防紫外线机理 太阳光照射到纺织品上,一部分被反射回去,一部分被纺织品吸收,其余的则透过纺织品照射到人的皮肤上,这部分光是伤害人类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防紫外线就是要减少透过纺织品照射到皮肤上的紫外线量。其实,纺织品本身就可以吸收、反射和散射一部分紫外线,但是仅靠纺织品本身阻挡还是远远不够,因此在纺织品中添加一种能反射或吸收紫外线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紫外线遮蔽剂。紫外线遮蔽剂有有机类和无机类之分。有机类紫外线遮蔽剂主要有苯酮类和苯并三唑类等芳香族有机化合物,有机遮蔽剂主要吸收紫外线,并能进行能量转换,以热能或其他无害低能辐射,将能量释放或消耗,因此又称为紫外线吸收剂;无机类的紫外线遮蔽剂主要有二氧化钛、氧化锌和陶土等折射率很高的无机物,它们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反射和散射紫外线,又称为紫外线反射剂,它们的耐热性非常好,尤其二氧化钛和氧化锌还有抗菌的功能,可以用来生产多功能的纺织品[9~10]。要使织物具有很好的防紫外线功能,就要让紫外线遮蔽剂与纤维相结合,结合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遮蔽剂上的基团和纤维上的基团反应,或者利用交联剂将两者连接;另一种是将遮蔽剂机械地粘在纤维上。大部分有机遮蔽剂含有可参与反应的基团,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无机遮蔽剂没有可反应基团,通常是将其研磨成微细颗粒或者纳米级超细颗粒,利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粘合剂制成稳定的分散液,通过后整理将颗粒粘在纤维或织物上[9]。纳米级的紫外线遮蔽剂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尺寸与紫外线波长相当或更小,对紫外线的吸收增强。有研究表明并非遮蔽剂颗粒的尺寸越小越好,只有尺寸在某特定值时才具有很好的防紫外线效果[11,22]。
4 影响纺织品防紫外线的因素 影响纺织品防紫外线的因素有许多,主要有织物的结构、纤维的种类和织物的颜色[5,10~14]。4.1 织物结构织物的组织结构决定了织物的空间几何状态和多孔性,织物越紧密、越厚重,防紫外线作用越好。实质上织物的防护作用是由织物的覆盖系28 化纤与纺织技术总第144期数(紧度)决定的,即由纱线构成的表面占织物总表面的比例决定的,总紧度越大,防护作用越好。一般来说,机织物的防紫外线作用较针织物的好;机织物中缎纹织物的比斜纹织物的好,斜纹的要好于平纹的。4.2 纤维种类不同的纤维其防紫外线系数(UPF)也不同。因为聚酯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羊毛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芳香族氨基酸,这些基团可以吸收紫外线,所以涤纶、羊毛纤维等比棉、粘胶纤维的防紫外线系数大。漂白后的棉织物防紫外线作用会降低,这是因为未经漂白的棉织物中含有天然色素、果胶和蜡质等伴生物,这些伴生物都可以吸收部分紫外线。4.3 织物的颜色染料可以吸收光,但是有选择性。对于许多染料来说,不仅可以吸收可见光,还可以吸收紫外线,这样的染料就相当于一种紫外线吸收剂,从而提高了织物的防护作用。在织物的结构和染料的类型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颜色的加深,织物的防护作用越好,因此,黑色和深蓝色的衣物的防护作用最好,白色最差。有人用涤纶织物做过实验,黑色的涤纶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在5%以下,白色的透过率达20%左右。4.4 其他因素水分也可以削弱织物的防紫外线作用,一件湿衣服的防护作用要比其干燥时的防护作用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在纱线和纤维的空隙中的水降低了光的分散作用,提高了紫外线的透过性,这和一件湿衬衫看起来是透明的视觉效应很相似。5 防紫外线纺织品的制造方法 制造防紫外线纺织品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纺丝法,将紫外线遮蔽剂与纺丝液共混,经纺丝设备制得防紫外线纤维。另一类是后整理,利用浸轧、涂层等方法将遮蔽剂附加到织物上。一般情况下,化纤厂多采用第一类方法,纺织印染厂则多采用第二类方法[2~4,9~16]。5.1 纺丝法纺丝法有共混纺丝法和复合纺丝法两种。共混法是将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遮蔽剂,在聚合或纺丝过程中加入到纺丝液中,经过纺丝制成防紫外线纤维;复合纺丝法所生产的纤维一般为皮芯结构,芯层纤维含有遮蔽剂,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皮层是常规的纤维,或者皮芯层都含有遮蔽剂,然后将制得的防紫外线纤维制成纱线,或与普通纤维混纺成纱,织成织物,这样织物就具有防紫外线功能。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长效的防紫外线效果,织物耐洗涤、耐光性能好,是目前制造具有永久性防紫外线性能织物的最好方法,但该方法只能应用于化学纤维。而且遮蔽剂颗粒的大小、均匀度和在纺丝液中的分散情况均会影响纤维的性能。日本可乐丽公司生产的Lecture纤维和Esmo纤维就是利用此方法生产。Lecture纤维由三个层组成,最里面的20%是一个空腔,中间层含有10%的钛的氧化物,用于防紫外线,最外层是含有5%陶瓷材料的PET层,其紫外线透过率小于5%。Esmo纤维是一种聚酯纤维,在纺丝过程中混入了一种可吸收紫外线、反射可见光和红外线的陶瓷微粉末。5.2 后整理5.2.1 涂层法涂层法是将遮蔽剂与涂层剂共混,均匀分散后制得稳定的涂层胶,用涂布器(如刮刀、圆网等)涂到织物表面,烘干后形成薄膜而固着在织物上。这种方法通常在涂层机或圆网印花机上应用。这种方法对纤维种类的适用性广,处理成本低,对应用的技术和设备要求都不高。虽说现在使用了含有纳米粒子的涂层胶,涂层膜很薄,透明度也很好,但比起没有涂层的织物来说,其弯曲性能、透气性和手感均较差。不过现在透湿、透气性很好的涂层织物已经面世,这也为涂层法生产防紫外线织物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邓桦等用二氧化钛纳米溶胶对棉织物进行涂层处理,得到防紫外线效果很好的棉纺织品,而且织物手感较好,在浓度适宜的情况下,经50次水洗后,UPF值仍可达到50左右。5.2.2 吸尽法对于一些水溶性很好的紫外线遮蔽剂,我们可以直接将其溶于水制成整理液,利用类似于染色的方法对织物进行处理,制得防紫外线织物。对于锦纶、涤纶等合成纤维,要在高温高压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