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89
脑血管狭窄最好的治疗方法脑血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会导致脑部血管狭窄,影响大脑供血,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脑血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首先,对于脑血管狭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物、降脂药物、扩血管药物等。
抗凝药物可以帮助防止血液凝结,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降脂药物则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减少血管壁的脂质沉积,从而减缓血管狭窄的进程;扩血管药物则可以帮助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供血情况。
这些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治疗脑血管狭窄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手术包括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
血管成形术通过导管在血管内放置球囊,通过充气扩张球囊来改善血管狭窄的情况;支架植入术则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帮助支撑血管壁,保持血管通畅。
这些手术可以直接改善血管狭窄的情况,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一种重要的选择。
此外,脑血管狭窄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善病情。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低盐低脂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血脂水平,减少血管壁的脂质沉积;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供血情况。
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烟酒会加重血管狭窄的情况,增加疾病的风险。
总的来说,脑血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提到的治疗方法能够对脑血管狭窄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经颅多普勒诊断与随访苏美芳;姚景莉;郭欢欢;戴超男;周良辅;秦震;潘永辉;王恭宪【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年(卷),期】1991(14)6【摘要】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伤性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12例。
所有病例均显示病变动脉处流速增快,伴有频谱增宽、紊流现象及血管杂音。
经无创伤性和有创伤性检查的相关性对照,脑血管造影证实了动脉狭窄的程度与上述多普勒超声异常有密切关系。
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作为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重要辅助诊断。
对大脑中动脉区域的缺血性病变进行无创伤、重复性好的、实时超声检测,能早期发现潜在的动脉狭窄。
本文就该技术的可靠性及动脉狭窄的诊断随访进行讨论。
【总页数】4页(P333-336)【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超声检查【作者】苏美芳;姚景莉;郭欢欢;戴超男;周良辅;秦震;潘永辉;王恭宪【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超声波室;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04【相关文献】1.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后的随访研究 [J], 孟秀峰;华扬;夏明钰;高明杰;凌晨;周瑛华2.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J], 李承龙;马立新;李勐;韩新宇;李泽福3.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J], 刘娟;胡钰茗;全凤英;刘光维4.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分析 [J], 夏翠英; 马子琪5.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 [J], 张世雄;李涛;闫硕;孙占魁;皮建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血管狭窄治疗方法有哪些?如果人的脑血管狭窄,那么流经大脑的血液量就会减少,大脑就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这会严重影响大脑的功能,因此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导致该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和人的年龄有关系,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等。
★一、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支架治疗三种办法。
如果管腔狭窄小于50%时,我们可以服用药物治疗,主要是阿斯匹林(A),丙丁酚(P)和他汀类(S)药物,这种疗法简称PAS疗法。
如果血管狭窄超过管径的50%,就需要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或者在狭窄的血管内放置血管支架使管腔扩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其中血管内支架治疗目前应用较广泛,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主要的优势是对病人的创伤小,能同时处理多处狭窄病变,因而特别适合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手术后血管狭窄又复发、多支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手术无法抵达的患者。
这三种治疗方法各有适应症和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
★二、程度计算ICA狭窄率的常用测量方法有3中,即NASCET 法,ECST法和CC法。
NASCET法应用最广泛,除ICA外,尚可应用于椎-基底动脉和颅内ICA-MCA系统,其公式是:狭窄率=(狭窄远端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100%。
ECST法的公式是:狭窄率=(狭窄段估计的正常直径-狭窄段最窄直径)/狭窄段估计的正常直径×100%。
CC法的公式是:狭窄率=(颈总动脉直径-狭窄段直径)/颈总动脉直径×100%。
★三、临床分型非症状性狭窄症状性狭窄(ICA、CA狭窄>70%,MCA、BA狭窄>50%)Ⅰ型狭窄: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缺血,出现相关区域缺血的临床表现。
Ⅱ型狭窄:狭窄引起的侧支血管供血区域缺血(盗血),狭窄血管供血区得到代偿,出现盗血综合症。
Ⅲ型狭窄:混合型各型又细分A、B、C三个亚型,即A型:相应区域无梗死,或有腔隙性梗死但无神经缺损后遗症,乙酰唑胺(Diamox)激发试验异常,预计血管重建术后病人能获益。
脑血管狭窄标准、分类、选择治疗要点等诊治问题脑血管狭窄一般意义上的脑血管狭窄指的是颅内及颅外大动脉狭窄。
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C6~7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V4段、基底动脉;颅外动脉包括颈内动脉Cl~5段、颈外动脉、椎动脉Vl~3段、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段、主动脉弓。
脑动脉狭窄即上述动脉出现1处或多处狭窄率50%~99%的病变。
颅外动脉狭窄率参考颈动脉颅外段NASCET法,而颅内动脉狭窄率则仿照WASID 研究的方法。
从狭窄程度来讲,0~49%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
脑血管狭窄分类根据狭窄血管对应供血区是否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事件,定义为症状性或非症状性脑血管狭窄。
一般认为,当6月内该狭窄血管供血区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TIA时,称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
此外,脑血管狭窄的病因是多样的,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夹层、肿瘤等等。
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毫无疑问是比例最高,是缺血性卒中的首要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控制、抗栓药物的选择、手术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即药物治疗的核心部分。
其包括血压管理、血脂管理、血糖管理等等。
1)血压管理合并脑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降压治疗应警惕低灌注事件的风险,其降压时机和血压目标值应个体化确定。
但明确的是,长期血压控制目标在可耐受的情况下是越低越好的,当然目前最低血压值并不明确,对于血压目标指南的推荐是比较一致的即<140/9OnInIHg,且应注意逐步平稳降压,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物。
2)血脂管理结合SPARCL研究等研究成果,推荐早期强化降脂治疗,首先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使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降至<L8mmol∕L或降幅>50%,当然必要时也可考虑使用其他降脂药物如依折麦步、PCSK9抑制剂等。
病情介绍:30床张三女78岁慢性病程主诉:行动迟缓1个月,加重并伴有反应迟钝1周入院现病史: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动迟缓,表现为走路缓慢,近1周加重并伴有反应迟钝,表现为明显懒言、糊涂,很多简单问题答非所问,记忆力减退,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无幻觉,无烦躁,无大喊大叫,不影响出门上街及生活自理,无头痛及视物模糊,无视物双影,无吞咽障碍,无饮水呛咳,无肢瘫,无不能讲话。
患者无发热,有咳嗽咳痰,无腹泻腹痛,睡眠良好,近来饮食差,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200\90mmHg,平时服用吲达帕胺,每日一次,一次一片,未规律检测血压。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病史。
既往肺结核病史20年,规律抗结核治疗,已治愈。
否认肝炎等其他传染病病史。
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
否认药物及毒物接触史。
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否认遗传病及代谢病家族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4℃,Bp185\73mmHg,P70次\分,R16次\分。
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或出血点,睑结膜无苍白,口唇无发绀。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钝,律齐,心率76次\分,未闻及心脏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双下肢无浮肿。
神经系统查体:步入病房,神清,反应迟钝,计算力和记忆力差,定向力可,双侧眼球向各个方向活动正常,无复视,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同圆,D=3.0mm。
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灵敏,额纹对称,双鼻唇沟对称,示齿口角不偏,伸舌居中,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无不自主运动,BCR L++R++,TCR L++R++,PSR L++R++,ASR L++R++,Hoffmann sign L-R-,Babinskin sign L-R-,颈强(-)。
其余神经系统查体不配合。
其余阳性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血小板积压0.271%↑甲功三项:血清游离甲状腺素18.22pmol\L↑尿液分析*尿沉渣定量:酮体+1mmol\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5.43U\L↑肌酸激酶454.75U\L↑羟丁酸脱氢酶222.60U\L↑乳酸脱氢酶214.40U\L↑钾 2.58mmol\L↓↓钠108.50mmol\L↓↓氯70.63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ST段改变。
脑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性质:判断脑动脉狭窄的性质,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炎、放疗后、纤维肌发育不良等。
2.部位:确定脑动脉狭窄的部位,如颈内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等。
3.程度:根据狭窄程度进行分类,如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或以狭窄率表示。
4.脑缺血症状:确定是否存在脑缺血症状,如症状性或无症状性狭窄,TIA、小卒中、大卒中等。
5.相关检查:通过一系列检查手段进行诊断,包括颅脑CT、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等。
在确定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时,医生需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以便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我院接诊的110例疑似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主体,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分析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
结果: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为64例,闭塞的患者为34例,诊断符合率为87.27%。
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检查结果可能受到颞窗透声不良的因素影响,在检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脑动脉狭窄;闭塞;准确性缺血性脑病与动脉狭窄、闭塞、斑块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早期对脑动脉的状态给予监测,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临床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但该种诊断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且成本较高,不能够作为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筛查的手段[1]。
临床中应选择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对脑动脉狭窄闭塞进行有效筛查,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可发挥出病灶定位准确,图像清晰的优势,为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筛查提供了便利。
因此,本文主要探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准确性,具体探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2018年2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2月,研究对象为110例疑似脑动脉狭窄及闭塞,男性患者为55例,女性患者为45例,患者的年龄控制在45-88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35±2.16)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运动障碍,偏盲失语等症。
1.2方法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仪器为Philips Elit。
使用探头频率为C2-5,指导患者取侧卧位,由颞窗部位开始完成相关检查,对中脑切面进行扫查可观察脑底血管,例如,大脑后动脉p1段、大脑中动脉,呈红色血流影,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p2段,呈蓝色血流影;随后对枕窗检查进行相关检查,对枕骨大孔延髓脑桥斜断面进行观察,并观察颅内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呈蓝色血流影,对能够探及的血管均进行频谱多普勒取样,并对血流的平均流速、峰值流速以及搏动指数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