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口语交际《答询》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3 KB
- 文档页数:4
采访——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进行采访实践,锻炼听说能力,提高社交能力。
2.通过口语训练,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沟通时,获得相互尊重、理解、合作的愉快体验。
【教学重点】1.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能较好的进行采访活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参与采访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场景教学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一课时(采访教学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采访录像)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川剧“变脸”的现场采访录像,激发学生参加采访实践的兴趣,降低学生对现场采访的畏难情绪;同时,让学生在观看采访录像的过程中,获取相应的感性认识,利于学生在现场采访练习中加以借鉴和模仿。
二、学生讨论(课件)结合录像,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一课时学习的关于采访的提问技巧与注意事项等,引导学生在本课时现场采访练习中运用。
三、采访练兵1.要求以教室为场景,设计一则现场采访。
给出四个话题:(1)同学利用假期打工。
(2)同学间的友情。
(3)同学或老师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4)自拟话题。
2.在学生确定采访话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做好哪些采访准备工作?并在请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强调本次的采访练习是现场的,只能在教室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完成。
(课件显示采访的准备工作)(1)确定采访话题和目的(教室内能完成的内容)(2)确定采访对象(选择现场的教师或同学)(3)拟定采访提纲(设计好五个采访问题以及采访开场白)3.按照学生口语水平的高低,将学生六人一组,讨论拟定初步提纲,先在组内练习采访,教师巡回指导。
这样既可以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又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彼此交流,领会、理解、掌握采访技巧,锻炼合作能力。
4.由各小组推选出代表,进行现场采访练习(限时五分钟)。
采访练习要求:采访者先向大家介绍采访话题、采访目的与采访对象;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根据所学采访技巧,对采访者的采访活动进行评议。
“口语交际·答询”的教学设计设计人:谢佳教学内容:1、答询的含义2、答询的技巧和基本方法3、有关答询的口语训练教学目标:1、了解答询的相关知识,掌握答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答询的技巧和方法2、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语文吗?生:喜欢/不喜欢师:能跟同学们说说你的理由吗?生:可以交流,提高知识涵养等等。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其实刚刚我们这样一问一答的过程就是答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询问别人,也要常常回答别人的询问,这就组成了答询。
师:答询,顾名思义就是“回答和询问”。
课堂上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或教师回答学生的疑问,工作中员工回答有关方面的咨询,都要用到答询这种口语交际的形式。
它不同于演讲、发言,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要根据别人提出的问题作回答,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二就是答。
只有听得清,才能答的好。
因为答询一般不可能作充分的准备,就特别需要答询者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够随机应变。
二、案例分析师:同学们请看书上的案例,看完后告诉老师,你认为“我”和“大胡子”教授的哪些对话比较精彩,为什么?生:回答师: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自己觉得精彩的对话,而且说的非常好。
师:其实答询也有许多的技巧,要掌握好这些技巧,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准确的回答别人的提问,下面我们就结合书上的例子来说说答询中的技巧。
师:我们把书上的例子讲完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讲我们的周恩来总理答询的精彩案例。
1.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
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口语交际·答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答询的相关知识。
2.分析课本案例深入理解答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答询的基本要求,形成答询技能。
教学重难点:掌握答询的基本要求,能够抓住要点,文明、得体、条理清晰地进行回答。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情景式导入:同学们,如果你今天早晨,因为错过了公交车上学迟到了,而你错过公交车的原因是你帮助一名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
但是,你迟到时,正好被校长看到了,校长问你:同学,怎么迟到了,不知道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吗?每天有没有具体的个人学习计划?这时你如何回答?(提示:一是听,二就是答。
只有听得清,才能答的好。
因为答询一般不可能作充分的准备,就特别需要答询者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够随机应变。
)二、了解答询1.同学们,结合刚才几位同学的即兴答询,大家阅读课本第82页相关内容,概括答询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答询要听清问题,理解意图;答询要抓住要点,灵活回答;答询要条理清晰,要言不烦;答询要不卑不亢,尊重对方,同时还要讲究方法。
2.结合大家概括的几点注意事项,请大家对刚才几位回答校长问题同学的答询进行点评。
(提示:要结合答询的具体知识点,合理点评)三、案例分析1.同学们请看书上的案例《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看完后告诉老师,你认为“我”和“大胡子”教授的哪些对话比较精彩,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2.同学们,再次浏览案例,尝试分析文中“我”和“大胡子教授”在答询过程中的行为特点和语言特点?四、拓展延伸同学们,假设现在大家都毕业了,到一家公司面试,面对面试中的答询,你会如何进行回答呢?(PPT提示:首先,先要仔细听面试官的问题,弄清楚他的问题是想考你什么?然后,按照他的希望去答,回答一定要围绕工作去发展,切忌和工作及该职务无关的内容。
在一般的情况下,面试分为两部分,首先是观察你的工作态度,其次是测试你的工作能力。
)1.请你自我介绍一下你自己?回答提示: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
口语交际:答询》教案(附例文)口语交际:答询教学目的:1.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答询的含义,了解答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普遍性。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从事行业中答询的主要内容以及答询的重要性。
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明确答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到答询时听清问题、抓住关键、言简意赅、礼貌得体。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情境表演、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1.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举例说明答询的特点是有问必答,回答问题时要根据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因此,答询者需要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够随机应变。
答询时应注意听清问题、抓住关键、言简意赅、礼貌得体。
2.进行答询口语教学时,应以学生训练活动为主,结合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比优劣,强化专业知识在工作场景答询中的运用,增强实效性。
3.系统地进行答询训练,从观察和接待答询对象入手,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语气、语调和措辞;训练学生能够比较流畅地与答询对象进行沟通,懂得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训练学生围绕专业知识进行答问;训练学生应对答询对象的异议,有效处理答询对象的投诉;通过设计具体场景,用情境训练法提高学生应对不同情况下的答询能力。
4.本项口语训练对于工科类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因此鼓励学生自然与人交流、沟通很重要。
设计内容宜精不宜多,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人人参与,语言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对于口语表述能力较弱的学生多加以鼓励。
训练学生如何在工作中将专业知识运用好,做到遇到答询对象时大方有礼、有问必答、言简意赅、随机应变。
5.训练基本内容和形式:1)训练学生接待答询对象的语气、语调、用语①观察答询对象训练,即察言观色。
A。
言词观察:正确理解答询对象的言词内容。
教师可训练一些遇到障碍后的处理技巧,如将答询对象带到人少或离答询对象近一些的地方,记住要求的内容,不要反复询问或张冠李戴。
《洽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理解治谈的方法、技巧。
2.能设计科学、合理的洽谈方案。
3.能完成模拟洽谈活动。
4.注重职场交流中的严谨、规范,强化诚信意识。
培育美的职业操守。
教学重点1.能理解治谈的方法、技巧2.能设计科学、合理的洽谈方案3.能完成模拟洽谈活动。
教学难点1.能设计科学、合理的洽谈方案2.能完成模拟洽谈活动。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洽谈是指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针对某种事项与他人进行的接洽与商谈。
积极有效的洽谈,可以协调洽谈双方的不同诉求,最终达成某种共识。
良好的洽谈能力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在职场交往中尤其重要。
二、任务一:总结洽谈的方法与技巧(一)案例展示一中国谈判小组赴中东某国进行一项工程承包谈判。
在闲聊中,中方负责商务条款的成员无意中评论了中东盛行的伊斯兰教,引起对方成员的不悦。
当谈及实质性问题时,对方较为激进的商务谈判人员丝毫不让步,并一再流露撤出谈判的意图。
问题:(1)案例中沟通出现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2)这种障碍导致谈判出现了什么局面?案例分析1.案例中沟通出现的主要障碍在中方负责商务条款的成员无意中评论了中东盛行的伊斯兰教。
2.这种障碍导致对方成员的不悦,不愿意与中方合作【观看视频】见PPT结合两个视频,小组讨论,分析洽谈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别是?请阅读教材“学习资料”培根《说洽谈》1.画出文中直接议论或说明洽谈方法的语句,对这些语句所强调的内容按照原则、方法等进行归类;2.提炼概括洽谈的方法和技巧。
(二)洽谈的方式洽谈的方式主要有书面洽谈和当面洽谈宜用书面洽谈的情况:一是想得到书面答复;二是洽谈信函日后可作为正式凭证;三是面谈有可能受阻或被断章取义。
宜当面洽谈的情况:一是某人的威信会令对方起敬;二是所谈之事微妙,须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来把握说话分寸;三是想对谈话保留否认或解释之自由。
就一般情况而论,当面洽谈比书面洽谈更好,而由第三者出面谈比本人出面谈更好。
(三)洽谈的原则l、平等互利的原则。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黄生借书说练习1一、加点字词解释(1)授以.书而.告之.(2)非独.书为然..(3)若业..为吾所有(4)庋.藏焉,姑.俟.异日..观云尔.(5)归而形诸.梦(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7)其他祖父..焉。
..弃者无论..积、子孙(8)非夫人..焉。
..之物而强假(9)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10)家贫难致.。
(11)故.有所览辄省..记。
(12)其切.如是。
(13)通籍..也。
..(14) 而少时岁月为可惜(1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16)使与书俱.。
(17)汗牛塞屋....二、句子翻译(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俊异日观云尔。
”[^#*~%]____________ ___ ___(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有几?(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7)为一说,使与书俱。
(8)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9)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三、内容理解1、《黄生借书说》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字,号,又号。
[~@^%*]2、“说”是古代的一种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 意思。
3、课文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2)(3)4、课文第2节主要论述了。
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课文第3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反面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5、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6、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7、作者“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为了[&^#~*]。
交谈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交谈的原则。
做到谈话有礼貌、态度坦诚。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交谈的技巧。
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使用得体的语言。
掌握在交谈中宜选的主题和忌谈的主题。
能在公众场合态度自然地与人交谈,为今后扩大人际交往面打下基础。
3、通过课堂情境练习,让学生了解在成功的交谈中,还要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掌握交谈的基本原则和交谈的技巧。
教学难点:能在交谈的进程中善于提出、控制、调整话题,根据对象、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的交谈用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身边事例导入。
一天,某班的学生陈某不小心碰翻了卢某盛满粥的碗,卢某沾了一身的粥,陈某见了,心里觉得不好意思,但他却什么也没说,或者不知道怎么开口。
这时,卢某有了怒气,说:“你没长眼睛呀?”陈某听了,声音也不轻说:“干吗,我又不是故意的。
”卢某说:“不是故意的就算了?”陈某说:“那你还想干吗?”……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久就吵了起来。
最后还打架,进了保卫科。
你们觉得,他们俩为什么会打架,是他们喜欢打架吗?假若你是陈某或卢某,你怎么处理当时的情况?评析:其实,这中间主要是他们的交谈出现了问题。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假若他们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声,那么不愉快的事就不会发生。
只需一句礼貌地“对不起”,一句诚恳的道歉完全可以化解矛盾。
不善于与人交谈,常常容易引起纠纷或误会。
而善于交谈,则可以收获事业的成功,人际关系的和谐。
(多媒体:口才名言)这节课,我们来谈谈如何交谈的问题。
二、新授(一)测测你的交谈能力。
每一个人与别人交往的要求都不同,而表达自己及领会他人意思的本领也因人而异。
你想知道自己与人交谈的能力吗?不妨测试一下,每题有三种答案可供选择(A.肯定B.有时C.否定),答题后可以计分评判自己的交谈能力。
1.你有否时常觉得“跟他多讲几句也无意思”?2.你是否觉得那些太过于表现自己感受的人是肤浅的和不诚恳的?3.你与一大群人或朋友在一起时,是否时常觉得孤独或失落?4.你是否觉得需要有时间及一个人静静地才能清醒一下和整理好思绪?5.你是否只会对一些经过千挑百选的朋友才吐露自己的心事?6.在与一群人交谈时,你是否时常发觉自己在胡思乱想一些与交谈话题无关的事情?7.你是否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你认为别人不会理解?8.当有人与你交谈或对你讲解一些事情时,你是否时常觉得很难聚精会神地听下去?9.当一些你不太熟悉的人对你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你是否觉得不自在?解说:每道题选A可得3分,答B的可得2分,答C的可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