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指南2016_第一版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57
肺癌【范围】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 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 .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 )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一)高危人群有吸烟史和/ 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 如石棉) ,年龄在45 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
(3) 胸痛。
(4) 发热。
(5) 气促。
肺癌小细胞癌治疗方案第1篇肺癌小细胞癌治疗方案一、前言肺癌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的肺癌类型。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合法合规的治疗建议,以期达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本方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医学指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二、患者基本情况1. 姓名:略2. 性别:略3. 年龄:略4. 病理类型:小细胞肺癌5. 分期:略6. 既往治疗史:略7. 伴发疾病:略8. 体能状况:略三、治疗目标1. 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负荷。
2. 控制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
3. 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4.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降低治疗相关风险。
四、治疗方案1. 化学治疗(1)方案选择:依据患者体能状况、分期及既往治疗史,选择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或EC方案(依托泊苷+卡铂)。
(2)治疗周期:每21天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
(3)治疗期间注意事项:1)密切观察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2)加强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针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2. 放射治疗(1)适应症:局部晚期或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
(2)治疗方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
(3)治疗剂量:总剂量60-70Gy,分30-35次完成。
(4)治疗期间注意事项:1)密切观察患者放疗反应,及时处理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
2)保持放疗区域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3. 靶向治疗(1)适应症:具有相应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
(2)药物选择: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等。
(3)治疗期间注意事项: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2)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免疫治疗(1)适应症: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或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阳性表达的晚期肺癌患者。
小细胞肺癌目录第一部分1. 小细胞肺癌的初始评估及分期(SCL-1)2. 局限期,检查和治疗(SCL-2)3. 局限期(I-IIA),检查和治疗(SCL-3)4. 局限期(IIB-IIIC),检查和治疗(SCL-4)5. 广泛期,初始治疗(SCL-5)6. 初始治疗后疗效评估(SCL-6)7. 疾病进展:后续治疗及姑息治疗(SCL-7)第二部分8. 小细胞肺癌的症状和体征(SCL-A)9. 病理检查原则(SCL-B)10. 手术切除原则(SCL-C)11. 支持治疗原则(SCL-D)12. 系统性治疗原则(SCL-E)化疗方案13. 放射治疗原则(SCL-F)14. 分期(ST-1)a. 如果确定是广泛期,则可以选择进一步的分期评估。
然而,所有患者都应行脑成像检查,MRI (首选)或增强CT 。
b. 见小细胞肺癌的体征和症状(SCL-A )。
c. 见病理学检查原则(SCL-B )。
d. 对于发现脑转移,脑MRI 比CT 更敏感,优选于CT 。
e. 如果没有行PET/CT ,行骨扫描可以用来识别转移。
对于PET/CT 检测到的改变分期的病灶,建议进行病理确认。
f. 不抽烟的广泛期SCLC 患者可以考虑做分子分型,不仅有助于明确诊断,而且有助于寻找合适的治疗靶点。
g. 虽然大多数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都是由肿瘤引起的,但也有少数患者的胸水多次行细胞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肿瘤,且是非血性和非渗出性胸水。
当这些因素和临床判断表明积液与肿瘤无关,应排除积液作为分期因素。
心包积液的分类使用相同的标准。
h. 选择标准包括:外周血涂片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提示骨髓浸润。
i. 见手术切除原则(SCL-C)。
j. 纵膈分期方法包括纵隔镜检查、纵隔切开、支气管内或食管超声引导活检、和电视胸腔镜。
如果内镜淋巴结活检阳性,则不需行其它的纵隔分期。
k. 如果患者不是手术切除候选者或如果是寻求非手术治疗,则不需要病理纵隔分期。
中国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临床指南(2020 版)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好放疗在SCLC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放疗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在SCLC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制订了本指南。
内容主要包括概述、诊断、不同分期SCLC的放疗和综合治疗原则、放疗技术等方面,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针对SCLC放疗的循证医学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一、小细胞肺癌流行概述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2012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数约180万[1]。
而中国2015年肺癌新发病例数约78.7万[2]。
总体而言,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大约15%,在疾病确诊时,局限期SCLC占所有SCLC的约30%[3]。
SCLC的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90%以上的SCLC患者曾经有吸烟史或正在吸烟,且其发生的风险与吸烟的时间及数量呈正相关。
二、SCLC的诊断1.筛查:尽管低剂量CT筛查可以发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但其对于发现早期SCLC没有作用,主要原因还是与SCLC的高度侵袭性有关,SCLC可能会在1次/年的筛查间歇期快速发展为有症状的晚期病变,因此限制了筛查对于降低死亡率的作用[4-5]。
2.SCLC的临床表现:可由原发病灶引起如咳嗽、气促、咯血、胸痛、声嘶、饮水呛咳、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
SCLC易转移到脑、肝、骨、肾上腺等器官,可引起相应症状,如头痛、腹胀,转移部位的持续性疼痛等。
肿瘤伴发综合征中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可见于约15.0%~22.5%患者,主要表现为虚弱无力、淡漠、嗜睡、味觉障碍等[6-7]。
中国肺部结节分类、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周清华;郑向鹏;步宏;范亚光;王颖;乔友林;王贵齐;黄云超;王新允;吴宁;张国桢【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6(019)012【总页数】6页(P793-798)【作者】周清华;郑向鹏;步宏;范亚光;王颖;乔友林;王贵齐;黄云超;王新允;吴宁;张国桢【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 300052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肺癌研究所; 100021北京,中国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200040上海,上海华东医院放射科;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300052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肺癌研究所; 100021北京,中国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300052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00021北京,中国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 100021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北京,中国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 100021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北京,中国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 650105昆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0021北京,中国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 300052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00021北京,中国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 100021北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040上海,上海华东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无论是在城市或乡村、男性或女性,均居癌症死亡的首位[1]。
由于绝大多数临床诊断肺癌病例多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肺癌预后极差,我国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6.1%[2]。
因此,肺癌的筛查是改善肺癌生存,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希望所在。
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首次报告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筛查在高危人群中可显著降低肺癌的死亡率[3]。
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ESMO2010版)诊断:应该根据WHO的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
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可选择支气管镜检、纵隔镜检查、内窥镜超声检查、经胸腔针吸活检以及胸腔镜检查等方法进行活检。
转移灶活检可以代替原发肿瘤活检。
建议选择创伤性最少的检查方法进行活检[V, D]。
分期和风险估计:分期评价项目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胸片、血常规、肝肾肺功能、乳酸脱氢酶、电解质的检测,胸腹部CT 扫描(包括肝和肾上腺)。
对于有转移性症状或体征的患者,应该加做以下检查:骨ECT,头部增强CT或MRI,骨髓穿刺活检。
如果某一种检测方法判定为广泛性病变,可以不进行进一步的分期检查。
如果患者进行根治性放化疗,推荐行头颅CT/MRI检查 [V, D]。
FDG-PET/CT联合应用的作用已充分肯定,有利于对某些患者进行精确分期。
SCLC的分期一直沿用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肺癌研究组(Veteran's Administration Lung Can cer Study Group,VALSG)制定的两期分期法,即将患者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
局限期定义为肿瘤能够被单一照射野覆盖,广泛期定义为肿瘤超出单一照射野的范围。
1989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 r,IASLC)修订了VALSG分期系统,将局限期定义为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可以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包括同侧和对侧肺门淋巴结,锁骨上和纵膈淋巴结)以及伴有同侧胸腔积液。
但是在大部分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对侧肺门或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恶性胸腔或心包积液的情况被排除在试验外。
病变累及这些部位的治疗计划存在争议。
IASLC建议小细胞肺癌的分期采用第七版肺癌分期标准。
这个建议是基于如下理由:N2和N3局限期患者的生存率与N0和N1局限期患者不同;胸腔积液患者的预后介于局限期患者与广泛期患者之间;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需要更加精确的淋巴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