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评价

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评价

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评价
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评价

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检测在肺癌早期诊

断中的评价

作者:庄鹏晖,蒋晓刚,潘承恩,尚东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评价FHIT基因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探讨肺癌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液基细胞学为基础,采集并分离高危人群痰液脱落细胞,提取DNA,检测FHIT基因MSI和LOH。结果在肺癌患者中出现MSI或LOH异常的阳性率在41.6%~49.5%之间,以D3S1300最高,达到49.5%,3个位点中至少1个位点出现微卫星异常为72.3%(n=73),至少2个位点出现微卫星异常为45.5%(n=46)。统计学分析表明,FHIT基因出现MSI或LOH在肺癌和非肺癌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液基细胞学为基础,检测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的MSI和LOH可以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新途径。不同微卫星位点出现异常表现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多位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痰液标本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肺癌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By detecting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in FHIT gene in sputum specimen, we intended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FHIT gene detection to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and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 to screen lung cancer. Methods Based on liquid

based cytology, we collected and isolated sputum specimens in high risk group, abstracted DNA, and detected MSI and LOH in FHIT gene.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MSI or LOH at single locus was between 41.6% and 49.5%; the site D3S1300 was the highest and it was 49.5%. At least 1 site out of 3 sites that had abnormal microsatellite accounted for 72.3%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two sites that appeared to change accounted for 45.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to non lung cancer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Based on liquid based cytology, detection of MSI and LOH in FHIT gene in sputum specimen may be a means of screening lung cancer. Different loci may have different abnormal appearance; combination detection in multi locus might raise sensitivity, which could provide new means for lung cancer screening.

KEY WORDS: liquid based cytology; sputum specimen;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ung cancer diagnosis

FHIT基因异常是肺癌演变中的一个早期、频发事件。大多数学者认为肺癌发生的基因变化顺序首先是3p等位基因(FHIT)缺失或微卫星改变,随后依次为9p21杂合性缺失、Myc基因过表达,8p21

23、13q等位基因(RB)和17p杂合性缺失等。以上基因异常均发生在原位癌之前,之后才是5q21(APC MCC)杂合性缺失及K ras癌基因突变[1]。因此,对FHIT基因异常的检测可能对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微卫星异常的标本除了传统的肿瘤组织外,还有支气管灌洗液分离得到的细胞和痰液等。由于支气管镜检费用较高、痛苦较大、并发症较多,很难开展早期诊断的筛查。液基细胞学处理的痰液标本,可得到脱落细胞并去掉杂质。在我们先前的研究中,液基细胞学处理明显提高了痰液标本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2],因此液基细胞学标本是很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适合进行免疫组化和RT PCR 分析等多种实验性研究。液基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将为临床肺癌筛查提供更客观、更早期的检查手段,对于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的检出率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2月至2006年9月临床送检的肺癌高危人群痰液标本287例。嘱患者在早晨排痰以后,留取上午8~9时的新鲜痰并及时送检。痰量很少或没有自然排痰者,可采用雾化吸入法促进排痰。每例患者连续送检3d。在287例痰液标本中,最终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手术治疗得出病理诊断为肺癌的是101例。

1.2 标本处理

收集痰液于已消毒的50mL试管中,加入等体积标准固定液,双层消毒纱布过滤滤液,4℃ 2500r/min离心5min,沉淀物用PBS、ddH2O 2mL分别洗涤各2次(2500r/min离心5min),沉淀物(即脱落细胞)冻存于-20℃冰箱或直接用于DNA提取。

1.3 DNA提取

脱落细胞按DNA抽提试剂盒(WizardTM Genomic DNApurification Kit)说明书进行:取冻存的细胞置于37℃水浴中解冻5min;加入600μL核裂解液至细胞混悬液中,吹打至无细胞结块;

加入3

μL RNA酶溶液至溶液中;加200μL蛋白沉淀液至上述溶液中;小心将上清液移至另一装有600μL室温异丙醇的离心管中,轻柔晃动试管,只至线状DNA形成团线状;加600μL室温700mL/L乙醇至离心管中,轻柔颠倒几次以洗涤DNA;加100μL DNA再水合液溶解DNA,4℃过夜溶解DNA并保存备用。

1.4 微卫星引物

MSI分析选用的3个微卫星位点及引物序列见表1。引物序列来自GenBank,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表1 3个微卫星位点及引物序列(略)

1.5 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长度多态性(PCR SSLP)分析 PCR反应体系体积为25μL。反应结束后,PCR产物部分进行15~20g/L琼脂糖凝胶电泳,以观察括增效果,之后进行80g/L变形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色和终止等步骤后封片。PCR试剂和变形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需试剂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服务公司。

1.6 MSI和LOH的判定

与Marker比较,若某一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条带增多或位置发生改变,则记为MSI;若某一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条带消失或相对密度减少50%以上记为LOH。

1.7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MSl和LOH 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假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3S1234位点的DNA分析

在101例确诊肺癌患者中,出现MSI有27例,占26.7%,出现LOH的有18例,占17.8%,两者总和为45例,占44.6%;其他186例非肺癌患者中,出现MSI有37例,占19.9%,出现LOH的有8例,占4.3%,两者总和为44例,占24.2%。统计学分析表明,FHIT基因出现MSI或LOH在肺癌组织和非肺癌组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D3S1300位点的DNA分析

在101例确诊肺癌患者中,出现MSI有30例,占29.7%,出

脱落细胞学(细胞病理学)整理,上节(修正版)

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 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检,对有症状或有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标本采集方法不同,分为脱落细胞学(exfoliative cytology)和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基本检验技术 一、标本采集 1、原则:①正确地选择采集部位:这是细胞学诊断的基础和关键。故要求准确地选择采集部位,应在病变区直接采集细胞。②标本须新鲜:尽快制片,防止细胞腐败或自溶。③避免干扰物混入,如粘液、血液等。④采集方法应简便易行,操作应轻柔,减轻病人痛苦,避免引起严重并发症和肿瘤扩散。 2、采集方法:①直接采集法,②自然分泌液采集法,③灌洗法,④摩擦法,⑤针穿抽吸法直接采集法:皮肤、外阴、阴道、阴道穹窿、宫颈、肛管、口腔、鼻腔、鼻咽部及眼结膜等部位可直接用刮片刮取、刷洗、吸管吸取。食管、气管和肺支气管、胃及直肠则可用纤维内镜在病灶处直接刷取细胞制片。 (一)自然脱落细胞 标本脱落自上皮表面,包括:①咳出:如痰液。②排泄或导尿:如尿液。③挤压:如乳头分泌物等。 【主要特点】:①易从病变器官获取标本。②标本内常含大量各种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细胞,亦可含有炎性细胞、巨噬细胞、微生物和外源性污染物。③细胞成分保存较差。④能进行多次标本采集。 (二)非自然脱落细胞 指通过物理刮擦作用取得的细胞,采集方法包括:①刷取:如气管、子宫颈。②刮取:如乳头、皮肤、子宫颈。③灌洗:用生理盐水溶液冲洗所得液体,如支气管。 【主要特点】:①能直接从病变器官表面采样,如子宫颈和支气管。②使用纤维镜能直接从器官内部获取。③能获得上皮细胞下的病变标本。④细胞成分保存良好,但在结果解释时,不能采用与脱落细胞相同的标准。 (三)细针穿刺细胞标本 通过穿刺吸取或非吸取法,从充满液体的器官或实体性器官中获得细胞标本,如肿瘤、心包膜腔积液、胸膜腔积液、腹膜腔积液和脑脊液等。影像学技术有助于对小而深、移动且难以

痰液检查概述及临床意义

第一节:理学检查 一、痰液量意义 通常无或少量。呼吸道有病变时痰量可增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弥漫性微支气管炎症、肺脓肿、肺结核等均有大量咳痰。 二、痰液颜色意义 正常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黄色见于化脓性感染,如化脓性支气管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红色示痰中有血液,见于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急性肺脓肿、左房室瓣狭窄时痰呈粉红色;大叶性肺炎痰呈铁锈色;充血性心脏病肺淤血时痰呈灰棕色;绿色痰则见于绿脓杆菌感染或干酪性肺炎。 三、痰液气味意义 正常痰液无特殊气味。肺组织坏死或腐败性细菌感染时痰恶臭,见于肺脓肿、肺结核空洞、肺癌伴坏死病变等。 四、痰液性状意义 正常痰液呈清晰水样。 第二节:显微镜检查 一、痰液盐水涂片检查意义 1.白细胞:炎症时常增多;支气管哮喘、肺吸虫病、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痰中可见嗜酸性细胞。 2.红细胞;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肺、气管、支气管出血。 3.上皮细胞: ①圆形上皮细胞:肺部炎症及肺组织碎解时大量出现; ②柱状上皮细胞:支气管或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时增多; ③鳞状上皮细胞;急性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炎症时增多。

4.心力衰竭细胞:多见于肺部长期淤血、心力衰竭患者,偶见于肺栓塞和肺出血患者。 5.炭细胞:多见于矽肺患者和长期吸烟或生活在烟尘环境下健康人。 6.弹力纤维:可见于肺脓肿、肺坏疽、肺癌患者痰中。 7.夏科-雷登结晶:见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和肺吸虫病患者痰中。 8.胆固醇结晶:多见于肺脓肿、肺结核患者痰中。 9.胆红素结晶:见于肺脓肿患者痰中。 10.柯什曼螺旋体:见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患者痰中。 11.寄生虫及虫卵:肺吸虫病患者痰中可找到肺吸虫卵;还可见钩虫蚴、蛔虫蚴等病原体。 12.放线菌:见于肺放线菌感染患者。 二、痰液涂片染色后检查意义 1.巴氏或HE染色:用于查找痰中各型脱落癌细胞。 2.革兰染色:用于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等细胞检验。 3.抗酸染色:多用于结核杆菌检查。 4.银染色法:用于卡氏肺囊虫检查(多见于艾滋病患者)。

肺癌基因检测

肺癌中遗传学改变及其相应的靶向药物 遗传学改变(驱动事件) 针对肺癌驱动事件的活性靶向药物 EGFR突变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 ALK重排克唑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突变曲妥珠单抗、阿法替尼(FDA) BRAF突变Vemurafenib(维罗非尼)、Dabrafenib(达拉非尼)MET扩增克唑替尼 ROS1基因融合克唑替尼 RET基因融合Cabozantinib(卡博替尼) OS 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mOS 中位(数)总生存期PFS 无进展生存期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 中位(数)无进展生存期ORR 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包括CR+PR的病 例。OR 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或者Overall Remission)经过治疗CR+PR病人总 数占对于总的可评价病例数的比例。CR 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PR 部分缓 解(Partial Response) SD 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PD 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DCR 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CR+PR+SD DOR 疾病缓解时间(Duration of Response)=CR/PR到PD/死亡的时间TTP 肿瘤进展时间( Time To Progress) TTF 治

疗失败时间(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QoL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MTD 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吐故纳新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占所有肿瘤死亡事件的 17.6%,成为肿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7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5 年生存率不到15%。 最近的研究进展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早期诊断: 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Ⅰ 期肺癌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但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治愈的晚期,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与预后的关键。 那么如何做到肺癌早期诊断?肺癌早期诊断的手段有哪些?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和影像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进展,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 1 .胸片检查发现肺内结节的限度是直径大于 1 厘米,而此时肿瘤可能已经侵犯支气管上皮和血管上皮。 同普通胸片相比,胸部 CT 在发现外周肺病变方面更加有效。 文献报道,低剂量 CT 检出肺内小结节的敏感性是普通胸片的1 0 倍。 1 / 8

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应用此项技术进行肺癌筛查研究。 研究证明,同以往的应用胸部 X 线加痰细胞学检查相比,低剂量 CT 可以发现更多的肺癌,经 CT 筛查的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更多。 因此有学者建议,大于 60 岁的吸烟者需每年作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 2.经皮细针针吸活检在诊断肺部恶性结节方面极准确,敏感性70%~1 00%,但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气胸和咯血等。 3.痰细胞学检查就是利用痰液检查寻找癌细胞,特别是多次痰检,对诊断起源于大气管的中心性肿瘤,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是有帮助的。 起源于小气管的外周性肿瘤,如腺癌,特别是直径 2 厘米者,仅偶尔可被痰检发现,但却有重要意义。 痰检筛查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是 20%~30%。 痰细胞学检查最大优势在于无创,被检者易于接受,但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其阳性率仍有待提高。 近年来,一种新的液基细胞学技术被应用于痰检,在取材细胞分离涂片、背景以及细胞结构观察上都较传统的方法有很大改进,敏感性和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4.普通纤维支气管镜是获得肺癌组织学证据最常用的诊断工具,然而在诊断早期肺癌方面却有局限性,因为这些病变肉眼难以

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评价

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检测在肺癌早期诊 断中的评价 作者:庄鹏晖,蒋晓刚,潘承恩,尚东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评价FHIT基因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探讨肺癌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液基细胞学为基础,采集并分离高危人群痰液脱落细胞,提取DNA,检测FHIT基因MSI和LOH。结果在肺癌患者中出现MSI或LOH异常的阳性率在41.6%~49.5%之间,以D3S1300最高,达到49.5%,3个位点中至少1个位点出现微卫星异常为72.3%(n=73),至少2个位点出现微卫星异常为45.5%(n=46)。统计学分析表明,FHIT基因出现MSI或LOH在肺癌和非肺癌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液基细胞学为基础,检测痰液脱落细胞FHIT基因的MSI和LOH可以作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新途径。不同微卫星位点出现异常表现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多位点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痰液标本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肺癌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By detecting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in FHIT gene in sputum specimen, we intended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FHIT gene detection to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and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 to screen lung cancer. Methods Based on liquid

肺癌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肺癌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肺癌因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和病程早晚的不同,呈现的病症表现和X线征象也多种多样,极易与其它肺部疾病混淆。因此,肺癌特别是早期病例的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肺癌需与哪些疾病鉴别呢?(一)肺结核病1.肺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一般增长不明显,病程较长,在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常有钙化点,边缘光滑,分界清楚,肺内常另有散在性结核病灶。2.粟粒性肺结核的X线征象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相似。粟粒性肺结核常见于青年,发热、盗汗等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病灶逐渐吸收。3.肺门淋巴结结核在X线片上的肺门块影可能误诊为中央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幼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有咯血,结核菌素试验常为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好。值得提出的是少数病人肺癌可以与肺结核合并存在,由于临床上无特殊表现,X线征象又易被忽视,临床医师常易满足于肺结核的诊断而忽略同时存在的癌肿病变,以致往往延误肺癌的早期诊断。因此,对于中年以上的肺结核病人,在肺结核病灶部位或其它肺野内呈现块状阴影,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肺部病灶未见好转,块影反而增大或伴有肺段或肺叶不张,一侧肺门阴影增宽等情况时,都应引起结核与肺癌并存的高度怀疑,必须进一步作痰细胞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等。(二)肺部炎症1.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癌产生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较急,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比较明显,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也较快吸收。如炎症吸收缓慢或反复出现,应进一步深入检查。2.肺脓肿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时,X线征象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病例常有吸入性肺炎病史。急性期有明显的感染症状,痰量多,呈脓性,有臭味。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或胸膜常有炎性病变。支气管造影时造影剂多可进入空洞,并常伴有支气管扩张。(三)其他胸部肿瘤1.肺部良性肿瘤肺部良性肿瘤有时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部良性肿瘤一般不呈现临床症状,生长缓慢,病程长。在X线片上显示接近圆形的块影,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边界清楚,多无分叶状。2.肺部孤立性转移性癌肺部孤立性转移癌很难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相区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病史和原发癌肿的症状和体征。肺转移性癌一般较少呈现呼吸道症状和痰血,痰细胞学检查不易找到癌细胞。3.纵隔肿瘤中央型肺癌有时可能与纵隔肿瘤混淆。诊断性人工气胸有助于明确肿瘤所在的部位。纵隔肿瘤较少出现咯血,痰细胞学检查未

痰液细胞学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意义

痰液细胞学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意义(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痰液细胞学;肺癌筛查;分型诊断痰液细胞学检查因简便易行,患者无痛苦而成为筛查肺部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旨在探讨其在诊查肺癌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从2007年6月到2009年6月在我院行痰液细胞学检查的患者1460例,其中男性803例,女性657例,年龄26~83岁。 2.检查方法 患者的痰液每天诊查1次,连续查3天,标本的采集选用自然咳痰法,清晨排痰以后,在上午8~9时让患者先用清水漱口数次,再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尽量避免混入唾液或鼻咽分泌物)盛入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挑取黄豆大小带血丝部分、灰白色细丝或透明蛋清样黏痰于一张清洁的载玻片上,用压拉法制成2张厚薄均匀适中的涂片,湿固定于95%乙醇中至少15分钟,苏木素尹红(HE)染色后待

干用中性树脂封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按细胞病理学检查标准化程序进行定性及分型诊断[1]。 3.判断指标 相关指标以下公式计算: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 ×100%。 结果 检查的1460例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通过细胞学、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筛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202例,其中鳞癌98例、腺癌69例、未分化癌27例、腺鳞癌6例、转移癌2例;痰液细胞学筛出161例,分别是鳞癌93例、腺癌41例(其中1例为误诊)、未分化癌22例、腺鳞癌4例、转移癌1例,总敏感性为79.21%、特异性为99.92%、准确性为97.06%,痰液细胞学检查对肺部原发性鳞癌和未分化癌的敏感性较高,而对腺癌、腺鳞癌和转移癌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见表1)。表1 痰液细胞学筛查肺部恶性肿瘤结果分析(略)讨论 1.质量控制 标本的采集应在清晨排痰后,留取上午8~9时的新鲜标本为好,因为晨痰在呼吸道内滞留时间过长,部分细胞可能会自溶或变性破坏而结构不清,导致判读困难,再者,有的患慢性咽炎或鼻咽炎的老年

脱落细胞检查题库1-1-8

脱落细胞检查题库1- 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上皮细胞成团脱落时的形态特点不正确的是() A.呈多边形 B.呈嵌铺砖状 C.呈泡沫状 D.呈融合体样 E.呈蜂窝状 上皮细胞成团脱落时的形态特点:①成团脱落的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大小一致,核一致,距离相等,呈嵌铺砖状。②成团脱落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常紧密聚合成堆,细胞间界限不清楚,呈融合体样,可见细胞核互相重叠,形成核团。在核团的周围是胞质融合形成的"胞质带"。整个细胞团的边缘有时可见纤毛。③成团脱落的黏液柱状上皮细胞呈蜂窝状结构,胞质内含大量黏液,细胞体积较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时,可作为测定其他细胞大小的“标尺”的是() A.淋巴细胞或红细胞 B.粒细胞 C.上皮细胞 D.嗜酸细胞 E.组织细胞 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时,因红细胞或淋巴细胞大小较恒定,因此可作为测定其他细胞大小的"标尺"。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痰液脱落细胞学涂片的标志物是() A.粒细胞 B.嗜酸细胞 C.朗罕斯巨细胞 D.灰尘细胞 E.以上都不对 灰尘细胞是痰液脱落细胞学涂片的标志物。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0d6899383.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核异质的表现为() A.核形态、大小及染色质分布异常 B.核边增厚 C.核边界不整齐 D.胞质的质和量的分化正常 E.以上都对 核异质是指脱落细胞核的异常,表现为核形态、大小及染色质分布异常,核边增厚,核边界不整齐等,胞质的质和量的分化正常。核异质细胞形态介于良性和恶性细胞之间,组织学上又称为不典型细胞或增生不良细胞。根据核异质细胞形态变化的程度,分为轻度和重度核异质。

肺癌靶向治疗中需注意基因突变类型

肺癌靶向治疗中需注意基因突变类型 肺癌在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中名列前茅,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患者的75%一80%。近年来,有关NSCLC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展迅速,为靶向治疗NSCLC提供了可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位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通过结合三磷酸腺苷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破坏EGFR活性,所以EGFR-TKI已成为治疗NSCLC的常用药物,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KRAS突变的患者表现出TKI原发耐药现象,所以,尽早判断肿瘤是否存在KRAS突变至关重要。在临床中,寻求一种针对KRAS 基因突变的药物非常紧迫。 目前,治疗NSCLC的靶向抗肿瘤药物EGFR-TKI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EGFR-TKI 对携带EGFR突变基因的NSCLC患者具有显着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携带exonl8、19和21突变的患者中75%一95%的病例对EGFR-TKI敏感,但KRAS基因突变会导致TKI耐药。TRIBUTE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存在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提示KRAS基因突变是影响TKI药物疗效的不利因素。因此,确定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 和EGFR基因的突变位点对选择药物治疗对象至关重要。 一项国内的研究检测了150例NSCLC患者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突 变情况,结果发现,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相关基因突变位点不完全相同,KRAS和EGFR基因突变位点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不一致率分别为6.7%(10/150)和8.7%(13/150)。Kalikaki等发现,25例患者中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突变位点不一致率分别为24%和28%,高于本研究结果。Schmid等报道的96例患者中不一致率分别为26%和6.3%。Monaco等发现40例患者中22.5%的病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位点不一致。本研究结果低于国外的研究结果,推测与人种差异有关。西欧国家NSCLC患者人群中KRAS基因突变率较高,在腺癌患者中甚至达到了30%~50%,但EGFR基因的突变率低,仅为3%~8%。亚洲国家NSCLC患者则相反,EGFR突变率为30%~60%,KRAS基因的突变率为24%。转移灶中的基因突变位点与原发肿瘤中的基因突变位点不一样的现象提示,在肿瘤进展过程中仍会出现基因突变。尽管目前具体的分子机制不明确。但不可否认这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能够部分解释有些患者转移灶对EGFR-TKI类药物具有较好的反应而原发灶无效这一现象。 另一方面,当使用靶向治疗时,不应忽略原发灶和转移灶可能存在基因突变位点不一致的现象。在靶向治疗前,建议对NSCLC患者进行肿瘤组织活检,检测其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突变位点并不一致,这意味着对于已经出现转移的NSCLC患者,确定这两种基因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状态对是否选择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前KRAS抑制剂的研发正加快脚步,以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创新型KRAS基因抑制剂Antroquinonol已经进入了II期临床阶段,并已经申请进入了美国FDA快速审批通道。其中,I期的临床结果已经得到了美国FDA的认可,I期临床研究中13位经过多种常规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无常规治疗方案的情况下,使用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脱落细胞检查练习题

2019第二十章脱落细胞检查 一、A1 1、脱落细胞学涂片上,固缩性退变常见于 A、黏液柱状上皮 B、储备细胞 C、表层鳞状上皮 D、中层鳞状上皮 E、底层鳞状上皮 2、下列哪项不是脱落细胞学的缺陷 A、有一定的误诊率 B、具体部位难确定 C、肿瘤分型困难 D、非肿瘤性疾病诊断研究少 E、检查范围小 3、脱落细胞改良巴氏五级分类法中的第Ⅰ级是指 A、涂片中未见异常细胞 B、涂片中可见疑似癌细胞,性质不明确 C、涂片中可见癌细胞,但不够典型 D、涂片中可见癌细胞,细胞有明显恶性特征 E、可见异常细胞,但属良性病变范围 4、柱状上皮细胞主要被覆于 A、皮肤 B、肛门 C、食管 D、胃 E、角膜 5、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主要被覆于 A、鼻腔 B、气管 C、肠 D、胃 E、全身皮肤 6、印戒样癌细胞可见于 A、鳞癌 B、腺癌 C、未分化癌 D、霍奇金淋巴瘤 E、移行细胞癌

7、女性腹腔恶性积液常见的疾病是 A、乳腺癌 B、卵巢癌 C、胆管癌 D、胆囊癌 E、肝癌 8、不全角化细胞的细胞核大小为 A、12~15μm B、8~10μm C、无核 D、6~8μm E、4μm 9、巴氏染色后,异常角化细胞胞质染成 A、灰蓝色 B、深绿色 C、浅绿色 D、粉色 E、橘黄色 10、不是肿胀性退变细胞的形态特点有 A、胞体肿胀 B、胞质内有液化空泡 C、核染色质颗粒模糊不清 D、剩下浅蓝色肿胀的裸核 E、细胞核染色质致密着深蓝色 11、具有多色性效果,色彩鲜艳多样的染色方法为 A、瑞特染色 B、吉姆萨染色 C、巴氏染色 D、苏木精-伊红染色 E、湖蓝染色 12、尿液细胞学检查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细胞为 A、非上皮性肿瘤 B、鳞癌 C、腺癌 D、肾细胞癌 E、移行细胞癌 13、痰液脱落细胞学涂片上,不符合黏液柱状上皮细胞的形态为 A、圆形 B、卵圆形

痰液细菌学检查

痰液细菌学检验 痰涂片镜检: 选择痰标本中脓细胞成团块状分布,集中而不稠密,且周围无鳞状上皮细胞或无大量成团状分布的细菌球的区域为读片区,认真收寻视野中脓细胞聚集处的脓细胞胞浆中有无吞噬的细菌及细菌的染色排列特征. 接种培养: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沙氏平板 培养观察: 一、G+菌:BA生长、Choc不生长、MecK不生长 1、G+c菌: ①葡萄球菌:淡黄色/白色,中等大小,较凸,规则圆形,β/γ溶血,较湿润,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 ②微球菌:黄色/白色/橙色,中等大小,较凸,规则圆形,不溶血,较干燥,不易乳化较葡萄球菌生长缓慢,该菌一般无临床意义; ③链球菌:白色/灰白色、凸起小菌落,β溶血为溶血型链球菌; 灰白隆起中心扁平或凹陷,1.0-1.5mm大小的宽大а溶血为肺炎链球菌,该菌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菌,在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有重要的地位; 细如针尖,白色凸起а溶血的为草绿色链球菌,自然咯痰标本中的草绿色链球菌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 ④肠球菌:灰白,低凸,2.0mm左右之а溶血菌落,较湿润,但一般不具有临床意义; ⑤口腔球菌:白色凸起较大菌落,不溶血,黏着,接种针挑之则整个菌落挑起,琼脂上不留痕迹。该菌偶尔可引起肺部的严重感染,一般好发生于COPD病人和肺气肿病人; ⑥孪生球菌:白色、凸起细小菌落,β溶血,生长慢48h仅0.2~0.4mm,在含羊血的MH琼脂上不生长。该菌是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组成之一,一般不导致肺部感染; 2、G+ b—依靠溶血特征,菌落形态、菌落大小、菌体形态区分: ①棒状杆菌:白色1.0-1.5mm左右大小,较干燥,不溶血/狭窄β溶血的为白喉或一般棒状杆菌;小而湿润,灰白/无色,半透明的为J-K棒状杆菌;灰白细小,β溶血的可能为假结核、化脓放线菌、溶血分泌杆菌;除白喉杆菌外,假结核、化脓放线菌、溶血分泌杆菌是罕见的咽喉部病源菌,棒状杆菌一般不导致肺部感染; ②乳杆菌:细小,白色凸起а溶血菌落,有特殊的酸臭味,口腔正常菌群,无临床意义; ③芽孢杆菌:灰白大菌落,表面粗糙如毛玻璃状、蜡状、边缘不规则,不同种类菌落形态差异巨大,宽大β溶血。延长培养时间,菌落从湿润变得干燥,边缘呈放射状扩散,形成叶状、掌状、雪花状、齿轮状等,常常为痰培养的污染菌; 根据形态分为G- b(革兰阴性杆菌)、G-co(革兰阴性球菌)、以及根据对特殊营养的需求对苛养性G- b进一步分类,常见的如嗜血杆菌,军团菌等: BA生长、Choc生长、MecK生长,——Gram染色:G- b—氧化酶、分科琼脂颜色 肠杆菌:氧化酶(-),分科琼脂上黄色湿润大菌落; 弧菌:氧化酶(+),分科琼脂上淡黄色扁平大菌落; 非发酵菌:氧化酶(+/-),分科琼脂上蓝色/无色透明小菌落—鲍曼不动杆菌为中等大小,菌落聚集处产不扩散黄色色素,分离菌落为兰色; BA生长、Choc生长、MecK不生长,——Gram染色:G-co—氧化酶(+)、触

肺癌常见突变基因EGFR与ALK的认知

肺癌常见突变基因EGFR与ALK的认知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也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幸运的是在我国大约有40-50%的肺癌具有敏感基因突变,最常见的是EGFR突变及ALK融合突变(欧美10%),可以应用靶向药物治疗,EGFR/ALK靶点的突变应用靶向药物有效率高达70%,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期。有效率虽然很高但总有一个跨不过去的坎那就是耐药。 一、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EGFR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致癌基因,是目前肺癌靶向药物对应的主要驱动基因,常见的突变位点发生在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上。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19号外显子的缺失(45%),另外一种是21号外显子L858R(40-45%)的突变。针对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比如19外显子缺失和L858突变,常用的药物一代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和二代EGFR抑制剂阿法替尼,三代奥西替尼(9291),这些药物对EGFR 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错的药物。 但多数病人在使用第一代靶向药物1-2年时间内,就会出现耐药,肿瘤进展。其中原因有四: 1,60%的患者是由于出现继发耐药突变——T790M突变,一旦T790M突变,可以使用三代靶向药物奧希替尼(9291); 2,20%的患者耐药是因为旁路激活,比如c-MET扩增,也就是说肿瘤细胞的增殖绕开了EGFR,走了另外一条路。如果基因检测显示MET扩增或突变,可以应用克唑替尼;

3,表型改变也是一代靶向药物产生耐药的一种情况,比如腺癌会向小细胞肺癌转化; 4,EGFR驱动基因的下游信号通路激活,也会导致的原发耐药或者获得性耐药。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化疗。 奧希替尼作为一代靶向药耐药后的选择,仍然会产生耐药。比如继发C797S的共生突变,其他旁路激活等。在EGFR突变的患者中,除了常见的19/21基因突变外,还有3种罕见突变:G719X(18外显子)、S768I(20外显子)和L861Q (21外显子)。目前没有相应的靶向药物,可以选择化疗。 二、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融合突变 ALK融合基因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突变率只有3%-8%,但被称为“钻石突变”,原因是针对ALK靶点的靶向药比较多,而且有些靶向药可以逆转上个靶向药的耐药,因而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一代的ALK抑制剂克唑替尼;二代的色瑞替尼、艾乐替尼、布加替尼;三代的劳拉替尼。 对于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为克唑替尼,但出现脑转移的患者效果较差。如果出现耐药,后续治疗可以考虑二代ALK抑制剂艾乐替尼、色瑞替尼或布加替尼。布加替尼是一种新型的ALK和EGFR双重抑制剂,可强效抑制这两种突变。 目前FDA已经获批用于治疗克唑替尼用药期间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克唑替尼的

痰液细胞学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意义

痰液细胞学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意义 【关键词】痰液细胞学;肺癌筛查;分型诊断 痰液细胞学检查因简便易行,患者无痛苦而成为筛查肺部恶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旨在探讨其在诊查肺癌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从2007年6月到2009年6月在我院行痰液细胞学检查的患者1460例,其中男性803例,女性657例,年龄26~83岁。 2.检查方法 患者的痰液每天诊查1次,连续查3天,标本的采集选用自然咳痰法,清晨排痰以后,在上午8~9时让患者先用清水漱口数次,再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尽量避免混入唾液或鼻咽分泌物)盛入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挑取黄豆大小带血丝部分、灰白色细丝或透明蛋清样黏痰于一张清洁的载玻片上,用压拉法制成2张厚薄均匀适中的涂片,湿固定于95%乙醇中至少15分钟,苏木素尹红(HE)染色后待

干用中性树脂封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按细胞病理学检查标准化程序进行定性及分型诊断[1]。

3.判断指标 相关指标以下公式计算: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 ×100%。 结果 检查的1460例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通过细胞学、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筛查,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202例,其中鳞癌98例、腺癌69例、未分化癌27例、腺鳞癌6例、转移癌2例;痰液细胞学筛出161例,分别是鳞癌93例、腺癌41例(其中1例为误诊)、未分化癌22例、腺鳞癌4例、转移癌1例,总敏感性为79.21%、特异性为99.92%、准确性为97.06%,痰液细胞学检查对肺部原发性鳞癌和未分化癌的敏感性较高,而对腺癌、腺鳞癌和转移癌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见表1)。表1 痰液细胞学筛查肺部恶性肿瘤结果分析(略)讨论 1.质量控制

肺癌KRAS基因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与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肺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将与肺癌发生、发展、预后等密切相关的特异分子作为靶点,利用靶分子特异抑制剂或药物进 行治疗的方法,包括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及信号传导抑制剂等 药物,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为靶标 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应用最为广泛,代表药物 有Iressa(阿斯利康公司)和Tarceva(罗氏公司)。早期临床研究发现,TKIs药物治 疗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的总有效率达10%以上,进一步的亚组分析还发现,东方人种、女性、腺癌和不吸烟是TKIs药物治疗的优势人群,有效率可升高到40%以上。随后,研 究发现这些临床特征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采用这些临床特征选择TKIs 治疗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多项研究发现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对TKIs药物有 更好的反应性,而KRAS基因突变与NSCLC患者TKIs治疗的耐药密切相关。 KRAS基因突变与NSCLC分子靶向治疗美国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在早 期做了一项探索性的转化研究,文章发表于2005年,该研究发现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对TKIs药物反应性较好。而KRAS基因是EGFR信号传导通路的下游调节因子,二者在同一个肿瘤组织中是相互排斥的,意味着KRAS和EGFR基因在肺癌的进展中可能起着同样重要作用,所以该研究还探讨了KRAS基因突变与TKIs药物治疗肺腺癌敏感性的关系。该研究收集60例肺腺癌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了Gefitinib或Erlotinib治疗,对应的标本收集于TKIs治疗前,都进行了EGFR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38例对TKIs不敏感的病人中有9 例肿瘤组织存在KRAS基因突变,而客观缓解的21例病人中无一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敏感病人中77%存在EGFR突变,而不敏感病人中无EGFR突变。得出结论:KRAS基因突变与 肺腺癌患者对Gefitinib或Erlotinib单药治疗的原发耐药密切相关。 BR21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总计入组731例既往接受过1-2次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对收集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存在KRAS基因突变的病人对Erlotinib治疗的有效率低,生存期也显着 缩短(HR 1.63;P=0.03)。BR21的数据提示,KRAS基因突变与肺癌患者对TKIs药物的原发耐药有关,利用KRAS基因检测可以为TKIs药物治疗病人的筛选提供重要参考。 KRAS突变作为预测IV期NSCLC患者化疗联合TKIs药物治疗的疗效作用方面知之甚少。不过,从第三阶段TRIBUTE试验(化疗+安慰剂 vs 化疗+Tarceva,针对未曾治疗NSCLC 患者)的数据我们得到些启示。进行KRAS突变分析的274例肿瘤患者(总计1079例)中,55例存在KRAS突变。存在KRAS突变的肿瘤患者,用Tarceva+卡铂+紫杉醇(8%)的治疗 疗效与接受化疗病人(23%)相比疗效差。这些数据表明,Tarceva治疗不但没有改善用卡铂和紫杉醇治疗的KRAS突变病人的总生存时间,还有可能降低化疗药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KRAS突变对于卡铂和紫杉醇治疗的反应率没有显着性差异(26% vs 23%)。对治疗组与EGFR和KRAS突变组分别做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Tarceva联合化疗的KRAS突变患者,总生存期最短。 较近的一项研究,应用基于PCR的基因测序法,检测166例口服EGFR-TKIs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KRAS突变情况,结果发现KRAS突变状态与疾病进展和无进展生存期较短相关,与总生存率无关。得出结论如下:KRAS基因与NSCLC患者EGFR-TKIs治疗耐药和不良预后相关。

痰液检验

一. 痰液检验- 1.一般性状检查正常人痰液呈无色或灰白色。化脓性感染时呈黄色;绿脓杆菌感染时呈黄绿色;大叶性肺炎时呈铁锈色;急性左心衰时呈粉红色泡沫样痰;阿米巴肺脓疡时呈咖啡色。呼吸系统有病变时痰可呈粘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 2.显微镜检查- (1)不染色涂片①红细胞:正常痰液无红细胞,脓性痰可见少量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痰液可有少量白细胞,呼吸道感染时可见大量白(脓)细胞;③肺泡巨噬细胞,见于肺淤血、肺栓塞和慢性肺出血患者;④寄生虫及卵:如肺吸虫卵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⑤夏科-莱登结晶:见于支气管哮喘和肺吸虫患者痰液;⑥柯什曼螺旋体: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 (2)染色涂片①脱落细胞检查:巴氏染色查肺癌细胞;②细菌检查:革兰染色可见许多致病菌;③分枝杆菌检查:抗酸染色及金胺O荧光染色。- 3.病原体培养根据可能的疾病进行不同病原体培养,如一般细菌、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真菌及厌氧菌等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厌氧菌培养需环甲膜穿刺取痰,由于存在口咽污染的可能性,痰液培养结果不一定反应下呼吸道感染情况。- 二、血清钾- 【参考值】3.5~5.3mmol.L。需要注意的是如血清标本溶血可造成血钾假性升高。- 【临床意义】- 1.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 ①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物中钾含量不足;- ②丢失过多,如长期频繁的呕吐、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利尿剂使用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③胰岛素和葡萄糖同时使用造成血清钾进入细胞内。- 2.高钾血症(血清钾>5.3mmol/L)- ①摄入过多,如补钾时过多过快;- ②排泄困难,如肾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大量使用潴留钾的利尿剂、长期低钠饮食;- ③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如溶血、大面积烧伤和组织挤-

肺癌早期诊断进展与思考

肺癌早期诊断进展 关键字:现状、预防、进展 一、肺癌发生的现状及可控预防 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肺癌是第一大癌症,超过癌症死因的20%,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迅速。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O期肺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I a期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0%,而Ⅱ-Ⅳ期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则从40%下降到50%以下。因此,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有症状就诊病人在发现肺癌时多属晚期,因此,对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选检查,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 国内外日趋公认肺癌的“两个第一”,即“发病率第一”(first in incidence),“死亡率第一”(first in mortality)。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及患病绝对人数均占全世界的第一位。因此,倍加关注我国肺癌的发病、早期诊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无疑十分之重要。 二、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近展与思考 国内外资料表明,肺癌患者一经病理确诊80%左右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临床通常意义上的早期肺癌指的是:根据1997年UICC公布最新修订后的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早期肺癌包括所列Ⅰ期和部分Ⅱ期肺癌(即Ⅰ期中的IA:T1N0M0;IB:T2N0M0和Ⅱ期中的ⅡA:T1N1M0;ⅡB:T2N1M0)。原ⅢA期的T3N1M0新划归为ⅡB期患者不包括在早期肺癌的范畴内。病理学诊断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也是根据循证医学要求来选定个体化科学合理的肺癌治疗方案的最重要的依据。但现实是临床上影像学已经发现的肺小病灶(≤3cm),大部分医院大部分患者都无法得到病理定性诊断,因为目前医生手头还没有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能为肺癌患者快速作出病理学诊断的手段。于是往往就盲目地进行手术或者放疗、化疗,抑或按肺炎、肺结核试治,一等到病理确诊时又多已是晚期。肺癌早期诊断之难,究其原因:①肺癌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几乎不被医生和患者警觉,公民个人医疗保险意识不强和知识不够,缺乏自我保健警觉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②目前常用诊断性手段(包括CT、MRI、PET等)难以做到肺癌早期病理定性诊断;③人体唯有肺脏必须随呼吸上下不停移动,特别是肺小病灶准确定位穿刺诊断更难;④国内外肺癌研究的课题往往以病因学及中晚期肺癌的综合治疗(放疗、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研究为多,而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课题太少,研究报告也不多。

肺腺癌KRAS基因突变怎么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又称非小细胞癌,是肺癌常见的一种,也是目前较为高发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同时,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肺癌在现阶段处于高发,死亡率较高的阶段。也是目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公敌。现在较为全新的治疗方式靶向药物治疗的出现,虽然从客观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一些靶向药物在服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出现了抗药。这是为什么?其中的一部分因素就是来自于RAS基因突变。 在动物基因组里存在着三种RAS癌基因家族成员:HRAS,KRAS,NRAS。这三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大约有90%的氨基酸序列同源。研究发现HRAS、KRAS、NRAS都是通过点突变被激活。其中KRAS突变在恶性肿瘤中频发,对恶性肿瘤影响最大。小编在此提示,NSCLC 中90%的RAS基因突变是KRAS突变,并且NSCLC中近97%KRAS基因突变涉及吸烟相关的12或13位密码子,两种密码子主要发生G-T颠换(嘧啶替换嘌呤)。研究发现不吸烟患者中存在一种特殊的G-A转换,但尚未明确临床意义。而KRAS基因突变在肺鳞癌中很罕见。KRAS信号通路是EGFR和其他信号转导的下游通路,突变后的KRAS基因可获得调节细胞生长与分化能力。这些突变抑制了KRAS的GTP酶活性,导致KRAS信号处于持续激活状态,进而引起细胞恶性转化。 作为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标记,若能研究出针对KRAS基因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法,将会为NSCLC患者带来新希望。目前抑制RAS突变的治疗方法可分为三大类:抑制RAS蛋白的合成;改变RAS膜定位;抗RAS制剂。通过抑制突变的GTP酶下游效应分子(例如,RAF-,AKT-,MEK-,PI3K-抑制剂)发挥作用。由于KRAS基因突变在人类恶性肿瘤中常发,很多学者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在这些制剂的研制上。其中抗RAS制剂有了一个成果,目前来说还处在研发阶段的安卓健在这个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他是RAS 基因强效抑制剂,针对RAS基因突变,RAS基因高表达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目前这款抗癌新药已经让部分患者受益,更多的详情0请患者们自行查看他们的官网。当然还有一些抗癌新药也在不断的研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新药让患者来选择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RAS基因突变,要想得到很好的治疗,我们需要做基因检测,及时的发现是否存在RAS基因突变情况,然后根据情况看是否采用抗癌新药(如安卓健)等等,或者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吐故纳新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占所有肿瘤死亡事件的17.6%,成为肿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70% 以上的肺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5 年生存率不到15%。 最近的研究进展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早期诊断: 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Ⅰ 期肺癌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但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治愈的晚期,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与预后的关键。 那么如何做到肺癌早期诊断?肺癌早期诊断的手段有哪些?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和影像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进展,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 1 . 胸片检查发现肺内结节的限度是直径大于1 厘米,而此时 肿瘤可能已经侵犯支气管上皮和血管上皮。 同普通胸片相比,胸部CT 在发现外周肺病变方面更加有效。 文献报道,低剂量CT 检出肺内小结节的敏感性是普通胸片的 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应用此项技术进行肺癌筛查研究。 1 / 8

研究证明,同以往的应用胸部X 线加痰细胞学检查相比,低 剂量CT 可以发现更多的肺癌,经CT 筛查的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更多。 因此有学者建议,大于60 岁的吸烟者需每年作低剂量螺旋CT 筛查。 2.经皮细针针吸活检在诊断肺部恶性结节方面极准确,敏感性70%~1 00%,但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气胸和咯 血等。 3.痰细胞学检查就是利用痰液检查寻找癌细胞,特别是多次痰检,对诊断起源于大气管的中心性肿瘤,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是有帮助的。 起源于小气管的外周性肿瘤,如腺癌,特别是直径2 厘米者,仅偶尔可被痰检发现,但却有重要意义。 痰检筛查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是20 %~30%。痰细胞学检查最大优势在于无创,被检者易于接受,但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其阳性率仍有待提高。 近年来,一种新的液基细胞学技术被应用于痰检,在取材细胞分离涂片、背景以及细胞结构观察上都较传统的方法有很大改进,敏感性和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4.普通纤维支气管镜是获得肺癌组织学证据最常用的诊断工具, 然而在诊断早期肺癌方面却有局限性,因为这些病变肉眼难以 最新资料推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