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和ENA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6
自身抗体在诊断SLE中的临床意义及SLE的临床诊断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国内仍采用1985年制订的11条依据,其中实验室内自身抗体的检查仍是诊断SLE的主要依据。
通过854例SLE病人的ANA、A-RNP、A-SM、ADS-DNA抗体的血清学检查结果的统计、结合临床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以上四种自身抗体检查在SLE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估计预后方面的重要意义,对阴性结果的临床意义也作了详细分析。
主题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验室诊断,自身抗体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采用1985年至1992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免疫实验室资料,从临床诊断为SLE的病人中,筛选出854例同时进行ANA、A-RNP、A-Sm、ADS-DNA抗体血清学检查结果,按阴性、阳性统计见附表。
检查方法均为国内普通采用的实验方法,均以WHO制定的阳性标本作对照。
ANA的检查采用间接荧光抗体法,鼠肝片为底物片,待测血清1:10稀释。
A-Sm, A-RNP抗体的检测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ENA抗原由小牛胸腺制备,待测血清不做稀释,同时以热处理过的ENA抗原做A-SM抗体沉淀线的鉴别。
ADS-DNA抗体的检查,分别采用变性DNA和短膜虫作包被抗原的ELISA方法,同时实验,对比后确定实验结果,待测血清均做1:10稀释。
2、结果在统计的854例SLE病人中,男女比例为1:5,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13岁,以25至35岁的女性青年最多。
ANA、A-RNP、A-SM抗体的阳性率接近于美国关节炎基金会1982年统计的数据,ADS-DNA抗体的阳性率低于美国关节炎基金会1982年统计的数据,可能与国内采用ELISA测定法有关。
3、讨论ANA阳性可见于多种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及肝性疾病,SLE病人ANA阳性率虽然很高,但无诊断特异性。
如果进一步分型检查,可提示有关SLE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存在。
ANA阳性滴度变化与病情及治疗密切相关,病情活动时可呈强阳性或滴度增高,病情经治疗缓解后ANA滴度下降甚至呈阴性。
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作用分析发表时间:2013-07-24T14:38:23.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潘诚志杨国宗[导读] SLE发病机制与典型的自身免疫有关,好发于15~44岁年龄段的女性。
潘诚志杨国宗(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福建漳州 363000)【摘要】目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采取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内科收治的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ANA,采用欧蒙印迹法测定抗双链DNA。
结果 LN组阳性率91.18%,略低于未伴肾炎组的92.1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的0.00%比较差异明显(P<0.01)。
LN组在ANA低滴度上百分率高于未伴肾炎组,而在高滴度上百分比则高于未伴肾组(P<0.05),在抗双链DNA抗体上LN组阳性率61.29%,高于未伴肾炎组的54.29%(P<0.05)。
结论联合检测ANA和抗双链DNA 抗体,实现检测的相互补充,对提高狼疮性肾炎诊断率和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抗双链DNA 诊断【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044-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特征为免疫系统紊乱,在其发病过程中伴有B细胞的高度活化,由此产生多种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导致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据病理检查发现,90%SLE患者存在肾脏受累,而在肾脏损耗中以狼疮性肾炎(LN)为主要表现。
基于此,本文对7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一起进行ANA和抗双链DNA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2年9月我院内科收治的72例SLE患者,其中男26例,女46例;年龄10~65岁,平均38.7岁。
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在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较为复杂。
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在SLE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ENA抗体可以帮助区分SLE和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体液免疫检验则可以检测患者体液中的异常蛋白质,辅助诊断和疾病监测。
两者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SLE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目前的研究进展表明,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在SLE诊断中具有很大潜力,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综合评估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的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判断SLE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探索更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提高SLE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ENA抗体,体液免疫检验,SLE诊断,应用价值分析,研究进展,临床应用,综合作用,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SLE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活化,导致自身组织和器官受损,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关节炎、皮疹、肾脏损伤等。
SLE的确诊对于及早治疗和防止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作为SLE的辅助诊断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ENA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体液免疫检验则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帮助评估SLE患者的疾病活性和严重程度。
综合运用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可以提高SLE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治的指导性。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进展,对于SL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将会有更大的帮助。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在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2 研究意义SLE是一种以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AnA\Anu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测定在诊断SLE中的作用目的:通过检测抗核抗体(AnA)、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探讨它们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检测120例SLE 患者中的AnA、Anu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水平,AnuA采用ELISA法测定,抗Sm抗体采用免疫斑点法测定,抗ds DNA抗体及AnA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测定。
结果:在检测的120例SLE患者中,AnA、AnuA、抗Sm抗体、抗ds DNA 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5%、85.0%、42.5%、45.0%,在结缔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6%、1.0%、2.0%、3.0%。
健康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0%、0、0、1.0%。
AnA、Anu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的检测对SLE患者的诊断特异性分别为22.4%、99.0%、98.0%、96.9%。
结论:AnuA对SLE患者的诊断特异性最高;AnA 对SLE诊断的阳性率最高,但其特异性最低,Anu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测定都可作为SLE诊断的可靠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s of antinuclear antibody (AnA), anti-nucleosome antibody (AnuA), anti-Sm antibody and anti-ds DNA antibody in the diagnosi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by detecting their levels. Methods: The levels of AnA, AnuA, anti-Sm antibody and anti-ds DNA antibody in 120 patients with SLE were detected. AnuA was detected by using ELISA determination, anti-Sm antibody was detected by using immune dot determination, anti-ds DNA antibody and AnA were detected by using indirect fluorescent immunoassay. Results: In the detection of 120 patients with SLE, the positive rates of AnA, AnuA, anti-Sm antibody, anti-ds DNA antibody were 97.5%, 85.0%, 42.5%, 45.0%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in connective tissue were 77.6%, 1.0%, 2.0%, 3.0%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 were 15.0%, 0, 0, 1.0% respectively. The specificity of AnA, AnuA, anti-Sm antibody, anti-ds DNA antibody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LE were 22.4%, 99.0%, 98.0%, 96.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nuA shows the highest specificity for the diagnosis of SLE; AnA has a high positive 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SLE, but its specificity is the lowest, AnuA, anti-Sm antibody, anti-ds DNA antibody can serve as reliable indicators for the diagnosis of SLE.[Key words] AnA; AnuA; Anti-Sm antibody; Anti-ds DNA antibody;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变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且伴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作者:易芸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7期[摘要] 目的:探讨SLE患者血清中ANA、ds-DNA、抗ENA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对SLE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ANA,ds-D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AN多肽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
结果:通过检测ANA抗体的阳性率达89.7%,ds-DNA阳性率达到70.5%,Sm抗体阳性率达33.8%,rRNP抗体阳性率达45.5%,SS-A抗体阳性率达54.4%,SS-B抗体阳性率达到47%。
结论:各项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SLE的诊断及分类,治疗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ANA;抗ds-DNA抗体;抗ENA多肽抗体;SLE[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134-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受损。
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1]。
SLE患者血清中含多个自身抗体,其中ANA,抗ds-DNA抗体,抗ENA多肽抗体谱的联合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自身免疫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SLE患者的血清均来自我院2008年5月~2009年7月间皮肤科及内科门诊收治住院的确诊患者,其中,男8例,女60例, 男女比例为1∶7.5;年龄为13~69岁,平均39.6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SLE的诊断标准。
另收集了40位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组,男5例,女35例,平均38岁,男女之比为1∶7。
1.2方法ANA,ds-D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NA多肽抗体则采用免疫印迹法,并同时检测Sm,抗SS-A,抗SS-B,抗Jo-1,抗Sel-70,抗rRNP,该试剂均由北京欧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10【检验与影像】ANA、抗ds-DNA、抗ENA 联合检测对系统性 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宋俐君(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摘要】 目的:评价联合免疫学检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疑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40例,对患者行免疫学检验,分别进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 抗体(抗ds-DNA)、核抗原抗体(抗ENA)免疫学指标检测。
结果: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对SLE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ANA、ds-DNA 抗体、ENA 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通过联合检测抗体ANA、ENA、ds-DNA,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诊断指标,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 免疫学检验;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19. 09. 049中图分类号: R593.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9)09-0110-02作者简介:宋俐君(1988.10-),女,汉族,河南省孟州市人,本科,邮箱:75611665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病情进展会累及患者多个器官及系统功能,导致患者自身抗体功能异常以及机体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功能障 碍[1-2]。
通常情况下,SLE 发病机理多是因自身免疫功能障碍导致,因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影响预后[3]。
自身免疫指标检测是目前诊断SLE 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 抗体(抗ds-D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是三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抗体。
本文探讨ANA、抗ds-DNA、抗ENA 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疑似SLE 患者240例。
ANA、抗DNP抗体及抗ENA谱联合检测对SLE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ANA、抗DNP、抗ENA谱联合检测的应用与临床意义。
方法:对100例SLE患者及80例同期就诊的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进行ANA、抗DNP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ENA抗体的检测。
同时对ANA检测的两种不同方法及传统的LE细胞检测法与抗DNP抗体检测法进行了对比。
结果:采用这四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SLE的检出率。
快速IFA法检测ANA优于ELISA法,抗DNP抗体检测优于LE细胞法。
结论:快速IFA法检测ANA与抗DNP抗体的检测均为目前诊断SLE患者的先进且实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组蛋白复合物(DNP)抗体;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检测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多种自身抗体。
由于以往检测方法的局限及检测试剂的抗原相对不全,对自身抗体检出率及对SLE诊断和预后判断都造成一定困难。
近年来本院采用四种检测方法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SLE的检出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SLE患者100例,其中男24例,女76例。
年龄12~75岁。
全部病例均系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
患者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22年修订标准,设为SLE组。
对照组80例中男26例,女54例,年龄20~60岁。
其中类风湿(RA)36例,干燥综合征(SS)12例,硬皮病(PSS)4例,皮肌炎(DM)4例,其他未定型结缔组织病(CTD)24例。
静脉采血,血清冻存待检或新鲜检测。
1.2试剂与方法1.2.1ELISA法ANA检测试剂盒由美国Hope公司生产。
利用纯化核抗原包被反应孔。
1.2.2快速IFA法ANA检测试剂盒由德国欧蒙实验免疫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三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作者:丁福顺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5期[摘要] 目的探讨ANA、ds-DNA、ENA三类自身抗体免疫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检测治疗的136例患者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ds-DNA,免疫印迹法测定ENA。
结果 136例SLE患者中各种自身免疫抗体的检出率差异较显著,其中以ANA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ds-DNA,ENA中自身多肽抗体的检出率均不相同,以ds-DNA与抗Sm检出率较相近。
结论三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个项目的检测,可大大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可提高SLE的检出率。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ANA;ds-DNA;ENA;自身免疫病[中图分类号] R593.2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88-02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该病主要由自身免疫介导,突出表现是免疫性炎症[1]。
其发病原因到目前为止尚不明了,与多种因素有关[2]。
由于患者体液免疫的失调及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两个主要特征[3],因此对患者血清中的多种高度特异性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可达到对疾病进行诊断的目的,如检测抗核抗体(antibody to nuclear antigen,ANA)、抗双链DNA抗体(ds-deoxyribonucleic acid,ds-DNA)及抗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等[4]。
随着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对ANA、ds-DNA、ENA等自身抗体的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血清AMA、ds-DNA和ENA抗体谱联合测定对SLE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极复杂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机全组织、多肽器的损伤,其特点是病人血清中有大量的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对SLE病人的诊断和病性监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过去一直以抗核抗体(ANA)阳性、抗dsDNA滴度增高、周围血找到狼疮细胞以及临床各器官功能损害等症状为依据。
ANA的检测虽然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其特异性不高,很多疾病以及正常人(特别是老年人)均可出现一定阳性率。
并且曾有报道约5-7%SLE病人ANA、抗ds-DNA可长期阴性,而ENA的测定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
本文通过203例SLE患者及102其他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ANA、dsDNA、ENA的统计分析,从而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在SLE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收治我院SLE患者102例,女79例(年龄22-73岁),男23例(年龄23-56岁),均符合风湿病学会(ARA)的诊断标准。
其中皮肌炎23例、系统性硬化症9例、银屑病5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干燥综合症1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3例、类风湿31例。
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1.2方法ANA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ENA谱应用欧蒙斑点法,试剂均为欧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操作;抗ds-DNA用京原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测定,药盒提供阳性控制血清和阴性控制血清,被检血清与之对照≥20%为阳性。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2 结果说明:对于Sm、Jo-1、Scl-70三项因t<5,所以不能用X2检验而只能用Fisher检验表2 ANA、ds-DNA、ENA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统计表3 讨论本次实验结果显示;ANA、ds-DNA、Sm、U1RNP及SSA在SLE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7.5%、69.5%、26.6%和39.4%,均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计算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
风湿病患者的血液ANA和ENA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目的:分析风湿病患者血液抗核抗体(ANA)与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临床检验结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门诊就诊的600例风湿病患者,并抽取本院体检中心身体健康志愿者60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ANA和ENA临床检验结果。
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的ANA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NA阳性检测率;观察组的ENA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ENA阳性检测率(P<0.05)。
但观察组中的ANA、ENA阳性检测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风湿病患者ENA各项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对观察组患者ANA、ENA测定进行比较,发现在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似然比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联合ANA、ENA检测,可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
结论:风湿病患者血液中ANA与ENA在特异性、敏感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充分结合两种检测方法可有效提高病症检测准确性。
标签:风湿病;ANA;ENA;结果风湿病主要是以侵犯骨骼、关节、肌肉、软组织等为主的一组疾病,多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其隐蔽性较强,发展较慢,病程较长,因此在诊断及治疗中存在一定难度。
本院通过对风湿病患者血液中的血液抗核抗体(ANA)与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进行检测,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观察组60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
经诊断均符合相关判定标准,确诊为风湿病。
患者男340例,女260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0.23±4.56)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270例。
对照组600例患均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男320例,女280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50.22±4.54)岁。
六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价值叶震璇;李红梅;黄盛文【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2(036)006【总页数】2页(P513-514)【作者】叶震璇;李红梅;黄盛文【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SLE是一种伴有多器官多系统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聚集为特征。
其临床表现复杂和多样化,不典型的或早期的SLE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ANA是筛查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可或缺的自身抗体。
SLE免疫学的显著特点为出现ANA[1]现行的SLE的实验室检查主要通过检测血清中的 ANA、抗-ds-DNA、抗Sm等,后两项为SLE的特异性指标,但阳性率低,而ANA尽管阳性率高,但特异性又不好,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AnuA、AHA、抗r-RNP也是SLE的诊断标志。
本研究旨在评价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r-RNP抗体、AnuA、AHA、ANA在诊断SLE中的临床意义及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SLE 的患者48例,其中男5例,女43例,年龄(13~68)岁,平均35.2岁,诊断均符合国际相关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
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33例,男4例,女2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12例、干燥综合症(SS)8例、皮肌炎/多肌炎(DM/PM)3例、原发性胆汗性肝硬化(PBC)6例、混合性结蹄组织病(MCTB)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BM)病1例],诊断均符合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相应的诊断标准,年龄(12~78)岁。
正常人组40例,男5例,女35例,均无肝、肾病史及结缔组织病。
1.2 方法1.2.1 标本采集受检者均空腹采静脉血,离心后留取血清待检。
1.2.2 试剂与方法所有项目均采用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盒。
SLE患者ANA、抗ds-DNA及ENA联合检测的对照分析524Guang:ciMedicalJournal,Air.2006,V o1.28.No.4SLE患者ANA,抗dsDNA及ENA联合检测的对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Ig_第二人民医院(桂林541002)姜友珍莫碧媛[摘要】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_DNA)及盐水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ANA用生物薄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抗ds-DNA用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ENA用斑点法进行测定.结果ANA为非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97.6%;抗dS—DNA阳性率为61.9%;ENA检测共包含6种抗体,其中uRNP/Sm阳性率较高,占66.7%.结论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和对照分析,可用于SLE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关键词】sLE;ANA;抗ds-DI;ENA[中图分类号]R593.2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极复杂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自身抗原与抗体复合物介导的自身免疫复合物疾病,可造成机体组织,脏器的损伤,其特点是病人血清中有大量的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对SLE病人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院对42例SLE患者血清中ANA,抗ds—DNA和ENA等自身抗体进行了检测,现笔者对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SLE组为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确诊病人.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新修定的诊断标准.共42例,其中男4例,女38例,年龄13--75岁.随机收集3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对照组.1.2方法ANA,ds-DNA测定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ENA用斑点法,试剂均由(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2结果42例SLE患者中,三种抗体测定结果见表1.26例抗DNA阳性病例中ANA的荧光模型结果:26例抗ds-DNA阳性病例的ANA荧光模型并不是一致的,其中均质型10例(38.5%),颗粒型7例(26.9%),均质颂粒型4例(15.4%),均质仁型2例(7.7%),均质德粒仁型2例(7.7%),胞浆型1例(3.8%).28例抗uRNP/San阳性病例的ANA荧光模型结果:28例抗uRNP/Sm阳性病例的ANA荧光模型也并非相同.其中均质型5例(17.9%),颗粒型16例(57.1%),均质粒型4例(14.3%),均质仁型2例(7.1%),胞浆型1例(3.6%).表1ANA,抗ds-DNA抗体和ENA多肽抗体谱测定结果3讨论3.1三种抗体在SLE患者诊断和活动度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①兰种抗体在正常健康人群中阳性率极低.ANA实际上是指总抗核抗体,ANA阳性的疾病很多,且敏感性高,常作为风湿性疾病的筛查项目.本研究表明,其在SLE中的阳性率为97.6%(41/42),但有研究发现l1J,ANA阴性者仍不能完全否定SLE,本资料中有1例SLE患者的ANA为阴性也说明这一点.但因其特异性较差,不能作为SLE的确诊实验.为了避免漏诊,临床医生在怀疑患者是否有SLE时可首先选择ANA进行筛查.②抗ds_DI抗体作为SLE的特异性抗体,仅见于SLE,阳性率在70%一9o%,其滴度可随着病情的控制而明显下降直至转阴,提示抗ds-DNA滴度和阳性率的变化与SLE的活动度相关.但其敏感性较低J,本资料显示抗ds-DNA阳性率为61.9%(26/42),比文献报道稍低些【3J,可能是由于IIF方法比其他方法敏感性稍低,但其特异性很高,故可以作为ANA初筛阳性患者是否有SLE的确诊项目.③抗ENA多肽抗体是针对核内可提性核抗原(ENA)的一种自身抗体.本文检测了6种ENA抗体,从表1中可见uRNP/Sm抗体阳性率最高,达66.7%,抗uRNP/Sin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中几乎阳性且具有较高的滴度,抗L1RNP~抗体阳性病人常有双手肿胀,雷诺现象,肌炎和指(趾)端硬化等症状.有人认为抗uRNP/Sm抗体阳性的SLE病人,如抗dvDNA抗体阴性,则肾病发生率较低;如同时存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则发生狼疮性肾炎的可能性较大,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抗Sm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标志之一.但其阳性率偏低,一般为30%--40%,抗Sm抗体可能是一种回忆性抗体,故在非活动期亦可检出.若抗DNA抗体和抗Sm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SLE的诊断率,特别是对于ANA阴性时就更可提高SLE 的诊断率…,防止漏诊.抗SS-A和抗SS-B是诊断干燥综合症的主要抗体,可出现在SLE疾病中,也可出现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本文资料中,抗SS-A的阳性率为26.2%(11/,广西医学2006年4月第28卷第4期42),抗SSB的阳性率为16.7%(7/42).3.2ANA荧光核型对照分析抗ds-DNA抗体主要与ANA荧光模型中的均质型有关,从我们分析的结果来看,69.2% (18/26)的抗ds-DNA阳性标本显示为单纯的均质型或混合均质型.ENA阳性中抗uRNP/Sm抗体主要与ANA荧光模型中的颗粒型有关,本资料显示,71.4%(2O/28)的抗uRNP/Sm阳性标本显示为单纯的颗粒型或混合颗粒型,但其他抗体与ANA荧光模型无绝对的规律可言,不能简单的依据荧光模型来推测抗ENA抗体的阳性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应同时检测三种抗体,综合分析来提高SLE的诊断率和疗效判断.参考文献5251武永康,王玉兰,张瑞薇,等.两种抗体阳性对抗核抗体阴性的确证试验价值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4):237.2蒋明.抗核抗体研究的现状[J].中华内科学杂志,1992.31(1):5.3陈丽丽.胡慧文.148例SLE患者ANA与抗ds-DNA检测分析[J].福建医学检验.1997,2(4):154.(收稿日期:200512.15修回日期.2006-02.21)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56例分析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眼科(重庆630000)邓仁政唐丽君【摘要]目的观察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疗效和引起的并发症.方法对56例56眼需要行眼球摘除或者已经行眼球摘除的患者行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作眼窝成形.结果追踪观察3~12月,植入的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球体稳定,活动良好,无暴露,移位和脱出,眼眶饱满.结论带线羟基磷灰石叉眼台植入术适用于需要行眼球摘除(工期)或者已经行眼球摘除(Ⅱ期)的患者行眼窝成形术.【关键词】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手术疗法【中图分类号]R779.64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开展很普遍,方法很多,效果也有差异.我们对我院自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间收入住院手术的需要行眼球摘除或者已经行眼球摘除患者均行带线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1I,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6例56眼,其中工期39例,Ⅱ期17例,均为我院自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间收入住院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无光感.工期39例中各种眼球外伤23 例,绝对期青光眼5例,先天性青光眼3例,先天性无眼球2 例,角膜葡萄肿4例,眼球肿瘤2例.Ⅱ期17例中眼外伤15 例,眼肿瘤2例.所有病例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3--65岁,平均3O.8岁.植人材料为北京康菲特尔公司生产的珊瑚多孔球形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微孔有200,300,500p.m三种,直径为18,20和22rtl/n.三种有成十字交叉的供编织线通过的钻孔,附4条O号带缝针的涤纶编织线.1.2手术方法分两种:尚未行眼球摘除的义眼台植入术(工期),已经行眼球摘除的义眼台植入术(Ⅱ期).前者先行眼球摘除并将4条直肌做套环结扎,后者先将4条直肌分出并做套环结扎.均将义眼台4条预置缝线分别与相应的4条直肌预置线打结.1.2.1工期手术成人用2%利多卡因加适量O.1%肾上腺素作球后,球周和结膜下浸润及倍诺喜表麻,术中仍诉疼痛的病例可于术中肌注盐酸派替啶50ro_g;Jk童患者在分离麻醉或者全麻下手术.先行眼球摘除,摘除眼球时将4条眼外直肌用O/3黑丝线作套环缝线结扎,然后植入义眼台.1.2.2Ⅱ期手术成人患者术前肌注派替定50mg和异丙嚷25nag.1%利多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分次给予,先在球结膜下注射少许.待四条直肌分离出后,再次追加麻药,直至眶内.于结膜囊中央水平横行剪开球结膜,自切口将结膜与筋膜充分分离达近眶缘.注意保持球结膜完整.作二个交叉的斜切口,成上,下,左,右四瓣打开筋膜囊,禁止沿冠状位方向分离和剪开筋膜组织,以免剪断眼外直肌.试镊取相应组织,结合病人朝四个方向的转动配合,仔细辨认肌肉纤维.如术者感到有牵拉感,或患者感酸痛明显,恶心欲吐.则认为肌肉包含其中找出四条直肌用3/0丝线作套环缝线结扎.儿童患者在分离麻醉或者全麻下手术,局部可用生理盐水加适量肾上腺索注射减少出血.镊取组织辨认肌肉纤维时,如果牵拉时心率变慢,放松时心率复上升则认为肌肉包含在其中.1.2.3植入义眼台选择适宜直径和微孔的义眼台,在塑料薄膜导入下,将临时预景并打好结的带涤纶编织线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眶内.将四条直肌缝线与义眼台球体上编织线结扎.将眼台周围眼眶筋膜尽量分成薄层,以分成2~3层以上为宜,可以减少筋膜在义眼台表面的张力,同时扩大结膜囊空间足以放入眼模.如果使筋膜缝合后,结膜不能覆盖创面,作羊膜移植结膜囊成形.将羊膜覆于结膜没有覆盖的义眼台表面和其余创面上,展平,将羊膜植片全周边缘与结膜创缘缝线用8O薇乔线缝合固定.术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 万单位,涂典必殊眼膏,加压包扎.1.3观察方法所有病例术后配戴眼模,在术后2周,1月,3月和6月来院复诊,术后1月安装眼片.检查项目包括:结膜伤口,义眼台位置,结膜囊大小,眼窝状态,义眼台有无暴露, 义眼片活动度等.发现有并发症的患者,按病情预约复诊时间.。
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A)联合抗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的82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75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血清中ANA和抗ENA抗体的阳性率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ANA和抗EN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血清ANA联合抗ENA抗体的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核抗体; 抗ENA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有自身抗原的出现、免疫调节异常、交叉抗原和遗传因素等。
抗核抗体(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产生的自身抗体。
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为细胞内全部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和,靶抗原分布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骨架及细胞分裂周期,按核内各个分子的性能不同将其区分,每大类又用不同抗原特性再分为许多种类,形成抗核抗体谱。
一、方法1.选定820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选择同期的27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中男302 例,女518 例;平均年龄为39.10±11.06岁。
这项研究得到了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列入标准:8至90岁的人。
2.检测方法。
所有受试者入组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置入真空干燥管中,室温静置0.5h,3500r/min离心10min,获取血清进行ANA和抗ENA 抗体检测。
ANA采用德国AESKUSLIDES IIFA KITS检测试剂盒,使用Helios® 全自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仪检测,每次试验均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荧光滴度>1:80为阳性。
采用免疫印记法试剂盒进行抗ENA抗体检测,检测仪器为TECAN BLOT印记仪,检测项目包括抗dsDNA、抗Nucleosome、抗Histone、抗Sm、抗PCNA、抗Rib Po、抗SS-A/Ro60、抗SS-A/Ro52、抗SS-B/La、抗CENP-B、抗Scl-70、抗U1-snRNP、抗Jo-1抗体等。
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联合检测对SLE和RA的诊断价值徐礼杭;叶火铨;蔡汝满;李秀兰【摘要】目的:探讨包括ANA、ds‐DNA、ENA多肽抗体谱、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抗体的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在本院确诊为SLE的患者132例、RA患者82例、健康对照组40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 ELISA 法检测 ANA 和ds‐DNA ,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化学发光法检测anti‐CCP、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
结果:SLE患者的ANA、ds‐DNA、ENA多肽抗体谱、anti‐CCP、RF及5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8.6%、66.7%、68.9%、3.0%、6.8%、95.4%;RA患者以上项目的阳性率分别为31.7%、14.6%、24.4%、75.6%、46.3%、87.8%;健康对照组仅出现1例 ANA 阳性。
结论:以上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在SLE和 RA 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同时不同的自身免疫抗体在SLE 和RA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也不同,联合检测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对SLE和RA患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监测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08【总页数】3页(P1085-1086,1089)【关键词】SLE;RA;ANA;ds-DNA;ENA多肽抗体谱;anti-CCP;RF;自身免疫抗体【作者】徐礼杭;叶火铨;蔡汝满;李秀兰【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SLE和RA都是常见的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病理状态下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导致机体的正常结构被相应的自身抗体或具有免疫效应的致敏细胞发生作用后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1]。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 A)、抗可溶性抗原(E NA)抗体谱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
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98例SLE患者做为观察组,选取5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抗ANA、抗双链DNA(dsDNA)、抗细胞膜DNA(smDNA)、抗脱氧核糖核蛋白(DNP)、抗核小体抗体(AnuA)。
比较两组检测阳性率。
比较联合多种自身抗体对检测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AnuA与抗dsDNA或抗DNP二联检测敏感度较高,特异性较ANA更佳。
结论:抗ANA、抗dsDNA、抗smDNA、抗DNP、AnuA对检测SLE均有较高特异性,建议采用Anua与抗dsDNA或抗smDNA 二联检测既能有效提高敏感度,特异性也较好。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敏感性特异性【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023-02系统性红斑狼疮(S L 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
抗双链DNA(dsDNA)、抗脱氧核糖核蛋白(DN P)检测SLE特异性较高,但敏感度较低;而抗核抗体(ANA)敏感度较高,但又能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中检出,特异性不高[2]。
近年来发现抗细胞膜DNA(smDNA)、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SLE特异性较高,但敏感度报道各家不一。
为探讨这几种抗体分别对SL E的特异性、敏感性及联合检测的优势,我们特选取入院诊治的98例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98例S L E患者做为观察组,选取5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和ENA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ANA和E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笔者医院80例SLE患者(患者组)和80例非SLE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集血清标本,测定ANA和ENA。
结果 SLE组患者ANA、AnuA、抗ds-DNA、抗 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LE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P<0.05)。
结论血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SLE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中图分类号】R59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268-0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身体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其主要免疫学异常表现是由于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组织器官损伤而致病。
尽早筛查出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对SLE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狭义的抗核抗体(ANA)是指抗真核细胞核内成分的自身抗体。
随着免疫学检验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发展,ANA的含义不再局限于细胞核成分,而是指包括抗核酸和抗核蛋白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根据细胞核内靶抗原分子的分布和理化特性,可将ANA分为四大类:包括抗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抗非组蛋白抗体, 抗核仁抗体[2]。
抗非组蛋白抗体由于它们是一组可被盐水提取的可溶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抗体, 故通常被简称为抗ENA抗体。
其包括抗 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cl-70抗体、抗Ro-52、抗Jo-1抗体、抗rRNP等抗体。
ANA和抗ENA抗体的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李建英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摘要目的:探讨ANA和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SLE患者40例,作为SLE组;另选取同一时期本院的其他风湿性疾病40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和正常组。
用金免疫渗滤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三组血清中ANA和抗ENA抗体谱共8种自身抗体。
比较三组结果,并对ANA和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在SLE组中,八项自身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抗Sm、U1RNP、Rip抗体有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除抗SCL-70和Jo-1外,其余抗体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八项自身抗体在SLE诊断中,ANA阳性率最高,为70.0%,但特异性低,为32.5%;③自身抗体对SLE联合检测,敏感性最高达80%,特异性达70%。
结论:ANA和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SLE诊断的敏感性和正确诊断指数,降低临床对SLE诊断的误诊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ANA;抗ENA抗体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ANA,anti-ENA antibod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Li JianyingGrade 2009,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The Medical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ANA,anti-ENA antibod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Methods:select 40 patients with SLE diagnosed in the laboratory as SLE group in our hospital during May 2013 to Match 2014. 40 rheumatic patients without SLE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50 healthy people as normal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 Using gold immunity infiltration and western blot method to detect ANA and anti-ENA, respectively.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ree groups and d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①In SLE group, each antibodies have positive propor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ti-Sm、U1RNP、Rip antibody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except the SCL - 70 and Jo – 1, the res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②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the eight antibodies in SLE diagnosis is ANA (70.0%), but the specificity is low (32.5%);③The highes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ANA, anti-ENA antibody is 80%and 70%,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ANA and anti-ENA could improve the sensitivity,correct diagnosis index, and reduce the clinical misdiagnosis rate.Key words: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ti-nuclear antibody; 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antibody第一章前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顽症之一。
其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出现,患病率为4/10万~25/10万,亚洲及黑人患病率较高,我国70/10万~75/10万。
女性发病明显多于男性,约为10∶1,育龄妇女为发病高峰,老人及儿童也可患病。
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而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可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伤的表现,如皮肤、关节、浆膜、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
发病病因和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大量的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生都有关[1]。
绝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即有多系统损害表现,少数病人由其他类型的红斑狼疮发展而来。
部分病人还同时伴有其他的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形成各种重叠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错综复杂,且多较严重,可由于狼疮肾炎、狼疮脑病及长期大量使用药物的副作用而危及生命。
如何找到安全、有效和早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成为众多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1.1国内外研究状况1949年,Haserick首次在人外周血中找到狼疮细胞,成为SLE 实验诊断的传统方法。
狼疮细胞为患者血中白细胞破坏后释放出核物质,与抗核抗体结合后在补体作用下,形成大块包涵体,从而形成在显微镜下所见到的特殊形态的狼疮细胞,一般发生在体外试管中,在血液离体后,在适当温度和时间下才会形成。
在SLE中多见,阳性率达60%-90%。
但也可见于药物性狼疮现象、MCTD、狼疮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缺乏特异性诊断,而且操作复杂,易受多种干扰因素影响[2]。
1949年,美国学者在人骨髓检测到ANA,之后,很多其他研究小组也相继证实能从SLE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
随后Holman[3]等人对SLE患者体内的ANA进行研究,发现ANA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反应,无种属特异性和器官特异性。
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还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罗祝泉、赖日泉[4]等国内学者也证实ANA的检测对SLE患者有特殊诊治意义。
目前逐渐取代实验操作复杂、费时且敏感性差的狼疮细胞。
检测ANA已由传统的细胞核扩展到现在的整个细胞,构成了自身抗体的一个“家族”即抗核抗体谱。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化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对这一“家族”成员的认识逐步加深。
其主要包括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和抗核仁抗体。
抗非组蛋白抗体中主为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是由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SSB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等组成的抗体谱,研究显示[5],这一组抗体检测进展最快,临床意义重大。
20世纪80年代引入了免疫印记法检测ENA,将可溶性核蛋白电泳后转印至硝酸纤维膜上作为检测抗原,与血清相应抗体反应。
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将其与ANA联合检测意义更大。
Jhon.G.Hanly[6]等学者通过比较多种自身抗体单一检测与其联合检测对活动性SLE诊治及病情的判断,发现ds-DNA、Sm、SSA、SSB等在其联合检测时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均有显著性差异,可避免因单项检测而出现的漏诊、误诊等。
目前,对SLE疾病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
SLE大部分以肾损害为主要表现,有时需肾活检才能诊断。
加拿大学者对尿液细胞/趋化因子进行联合检测发现,IP-10、MCP-1、脂联素和IL-15等指标与SLE活动相关,73.8%的活动期LN患者有2项以上指标升高,而以慢性纤维化为主的狼疮性肾病(LN)患者升高的指标不超过1项,因此,尿液细胞/趋化因子联合检测可能成为肾活检替代检查。
该研究亦发现,当24小时尿蛋白定量>2g/24h时,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估算的24小时尿蛋白量与实测值差别较大,不能替代蛋白分泌量检测。
伊森贝格(Isenberg)发现,抗载脂蛋白A1(apoA1)抗体水平与狼疮活动相关,不仅与目前病情相关,也提示持续活动。
1.2 ANA和抗ENA抗体的临床意义ANA是指针对多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随着对ANA 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针对细胞浆成分的抗体陆续被发现,因此ANA 现被定义为一组将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周期蛋白等全部细胞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ANA的所有成员形成ANA 谱,不同的疾病其ANA谱不同,分析ANA谱及其变化是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判断的重要依据。
ENA是可提取核抗原的总称,经盐水或磷酸缓冲液处理,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
在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呈现不同的组合,其中有抗体仅见于某一疾病,对其进一步检测,有助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
1.3 ANA和抗ENA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联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本病可能通过遗传、性激素、环境及免疫学等机制发病,有家族聚居倾向,并且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临床上缺乏单一的、可靠的、有效的检测指标来诊断SLE,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推荐的SLE分类标准[7]。
该分类标准的11项中,符合四项或四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
1.颊部红斑:固定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
2.盘状红斑: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
3.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
4.口腔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或积液。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h或+++,或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9.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