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表皮与肌理
- 格式:doc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7
建筑表皮设计理念
建筑表皮设计理念是指建筑物外部覆盖层的设计理念。
建筑表皮不仅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还能够从美学和功能上丰富建筑的形态和内涵。
一、简约与纯粹:
以简约和纯粹为设计理念,追求建筑形态的简单、干净和纯粹,注重材料的质感,通过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色彩呈现出建筑的美感。
二、动态与流动:
通过动态和流动的设计理念,使建筑表皮呈现出流动的感觉,创造出动态的效果,增添建筑的活力和趣味性,并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
三、互动与可变:
将互动和可变作为设计理念,使建筑表皮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环境条件变化,例如可调节的百叶窗、可伸缩的遮阳板等,增加建筑的灵活性和功能性。
四、可持续与环保:
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为设计理念,选择环保材料,采用节能技术,通过建筑表皮的设计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五、文化与传统:
以文化和传统为设计理念,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建筑传统,
通过建筑表皮的设计来展现建筑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增强建筑的历史感和地域感。
六、创新与技术:
以创新和技术为设计理念,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表皮效果,使建筑在技术上与时代保持一致,体现出现代科技的力量和魅力。
总之,建筑表皮设计理念的选择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环境、文化和美学等多个因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将建筑表皮设计与建筑整体风格和功能有机融合,创造出独特而具有意义的建筑形态。
赫尔佐格的建筑表皮关键词表皮设计视觉生态功能摘要建筑表皮的设计是近年来建筑界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雅克·赫尔佐格和托马斯赫尔佐格关于建筑表皮的设计思想与作品,以期从两个方面来了解当代建筑表皮的设计。
1.建筑表皮设计的发展建筑表皮(surface)通常被理解为建筑空间的围护(enclosure),是建筑内外空间之间的交界,但建筑表皮与建筑外墙是有一定区别的,广义而言是人们通过触觉、视觉直接感受到的建筑表层,包括内部和外部。
建筑的表皮设计虽然是近年建筑设计的热门领域,但它并非新事物,而是古已有之。
散普尔(Gottfried Semper)认为原始棚屋中的围栏和编成的栅栏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空间围护,这些用来作为原始建筑围护的编织而成的墙体应当是最早的建筑表皮。
在原始社会时期,建筑表皮就发生了从单一空间围护结构到包含覆层的复合墙体的转换,散普尔认为建筑表皮是空间产生的基础,并强调了表皮的表现性而非物质本体性。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理论家阿尔伯蒂(Leone Battista Alberti)曾尝试将建筑的母题以及其他母题以大理石镶嵌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将建筑的物体性转化为以表皮来组织的视觉秩序。
1923年,柯布西耶在其《走向新建筑》中提出了建筑的三个关键要素,即体量、平面和表皮,将表皮定义为“体量的外包,并能减小或扩大我们对体量的感觉”,之后柯布在其提出的新建筑五点中将建筑表皮扩展为“自由立面”。
正如柯布所写道的:“体块被表面包裹……建筑师的任务是使包裹体块之外的表面生动起来,防止它们成为寄生虫,遮没了体块并为它们的利益而把体块吃掉。
”此时作为自由立面的建筑表皮是服务于建筑体量的,并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在密斯1929年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中,内外界限被取消了,空间是自由流动的,建筑表皮作为空间围护的角色已经模糊,十字钢柱替其完成了承重功能,由此建筑表皮获得了绝对自由。
图表 1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图片来源于:/1271889481842/1282834463747/111688788/M_U1290653050060.JPG)1966年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将建筑问题分解为空间问题与表皮问题,指出在有限的空间创造之外,还有无限丰富的表皮创造的可能,后现代主义把独立于空间之外的表皮的意义提升至第一性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表皮与表皮材料建筑设计中,建筑表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建筑外观的保护层,同时也是对内外环境的过滤层。
而建筑表皮的质量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外观、性能和持久性。
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正确选择合适的表皮材料,并进行合理的构造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1. 建筑表皮的功能和意义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的外部覆盖层,具有保护、装饰和环境适应等功能。
首先,建筑表皮可以保护建筑物免受风、雨、阳光等自然力量的侵蚀,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其次,建筑表皮作为建筑的外观,可以通过设计来满足建筑的审美需求,提升建筑的形象和品质。
此外,建筑表皮还可以为建筑物提供隔热、隔音、防水等功能,改善室内环境。
2. 建筑表皮材料的选择原则在建筑表皮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首先,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表皮需要经受长时间的自然环境和外部力量的作用,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久性的材料,以确保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功能。
其次,建筑表皮材料的装饰效果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不同的材料可以营造出不同的外观效果,因此需要选择与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相符的材料。
此外,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也是当前建筑设计的重要关注点,需要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常见的建筑表皮材料目前,建筑表皮材料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砖石、石材、金属、玻璃等。
砖石材料作为传统的建筑材料之一,既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保温性能,又可以通过不同颜色和形式的砖块实现丰富的装饰效果。
石材材料由于其天然的美观和优良的耐候性,在高档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如铝板、钢板等,具有轻质、坚固和可塑性等优点,适用于大跨度建筑和现代风格建筑的表皮材料。
玻璃作为一种透明材料,不仅可以实现建筑外立面的装饰效果,还可以提供室内采光和景观观赏的功能。
4. 建筑表皮设计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科技和材料的进步,建筑表皮的设计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新型的建筑表皮设计不仅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融入了新的元素和技术,如光伏发电、空气净化等。
建筑的表皮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各个历史时期有关表皮的理念,揭示表皮的历史演变;关于建筑表皮在未来设计实践中的探索,本文介绍了两位著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以及他们的一些关于表皮的理念,分析他们对建筑表皮不同角度的认识从而造就的不同的设计风格。
【关键词】建筑;表皮On the Analysis of Building SkinChen Hua(Hunan Communication Occup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Hunan410002) 【Abstract】This paper reveals the history of building skin by analyzing all the related ideas of different stages. As to the future exploration of building ski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wo celebrated architects' designs and some of their different ideas about building skin, which result in their different design styles.【Key words】building;skin1. 前言老子《道德经》说道:“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用意在于强调建筑对使用者来说最有实用价值的,不是围合成空间的壳,而是空间本身。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正是人类对空间的需求,才导致建筑的产生,这是不容质疑的。
我们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空间是如何被限定的呢?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呢?人类对建筑的追求仅仅是物理空间的需要吗?在我看来,建筑的表皮也如同色彩缤纷的时装,它既是形成空间的基本物质条件,担负着为使用者过滤外界干扰,围合成空间场所的基本功能;也是建筑内外空间的转承的介质;同时,在空间体验的转换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建筑表皮~材料当我们漫步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或是置身于宏伟的建筑之中,往往会被其独特的外观所吸引。
而这令人瞩目的外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表皮所使用的材料。
建筑表皮,就如同建筑的“外衣”,不仅起到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更是建筑个性与魅力的展现。
在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不断演变。
从最初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到后来的砖块、混凝土,再到现代的玻璃、金属、高分子材料等,每一次材料的革新都为建筑带来了新的可能。
木材,作为一种古老而亲切的材料,给人以温暖和自然的感觉。
它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加工性能,常用于传统建筑的建造。
在一些现代建筑中,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材也被用于打造独特的表皮效果,营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石材,坚固而持久,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无论是古朴的大理石还是粗犷的花岗岩,都能为建筑增添一份稳重与庄严。
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如欧洲的古堡和教堂,正是因为石材的运用而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砖块,以其质朴的质感和多样的砌筑方式,为建筑带来丰富的肌理和图案。
红砖建筑常常带有浓厚的工业气息,而经过精心设计的砖块拼接,又能展现出细腻的艺术效果。
混凝土,作为一种强大而可塑性高的材料,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被浇筑成各种形状和尺寸,实现建筑师大胆的创意。
清水混凝土那未经修饰的表面,散发着简约而纯粹的美感。
随着科技的进步,玻璃成为了建筑表皮的宠儿。
透明的玻璃让建筑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营造出开放和明亮的感觉。
反光玻璃则能够反射周围的环境,使建筑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或者成为独特的视觉焦点。
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铝等,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强度。
它们可以被制成各种板材和构件,为建筑赋予现代感和科技感。
金属表皮在阳光下闪烁着独特的光泽,展现出建筑的精致与时尚。
高分子材料,如聚碳酸酯板、ETFE 膜等,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透光性好等优点。
这些材料的出现为建筑表皮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然而,在选择建筑表皮材料时,不能仅仅考虑其美观和独特性,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建筑表皮设计方案建筑表皮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皮设计在建筑外观的美观性和功能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某个建筑项目,提出一种表皮设计方案,旨在创造一种独特而具有艺术感的外观,并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
二、设计原则1. 艺术性: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和材料选择,打造富有艺术感的建筑表皮,使其成为城市的地标之一。
2. 实用性:表皮设计不仅仅是美观的装饰,还应具备保温隔热、防水防火等功能,提供最佳的室内空间环境。
3. 可持续性: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选择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可再生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三、设计方案1. 材料选择:选用具有良好可塑性和抗腐蚀性的不锈钢材料作为主要材料,给建筑外观带来一种现代感和科技感。
2. 空间划分:通过对建筑外墙的立体挤压和凹凸设计,划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空间单元,使建筑表皮变得丰富多样。
3. 装饰元素:在表皮设计中融入艺术元素,如立体雕塑和色彩交错,突出建筑的个性和特色。
4. 功能设施:将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等功能设施融入建筑表皮,既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又保持了整体美观度。
5. 照明效果:采用智能照明系统,通过LED灯带和变色效果的应用,创造夜晚的动态效果,提升建筑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6. 绿化设计:在建筑表皮中融入垂直绿化和悬挂花园等绿化设计元素,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
四、设计效果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建筑表皮将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外观,既符合艺术审美要求,又满足了建筑的功能需求。
建筑表皮的不锈钢材料选择和立体挤压设计,使其呈现出独特的纹理和线条,增加了建筑的动感和立体感。
同时,艺术元素和绿化设计的融入,使建筑更具生命力和环保意识。
夜晚的照明效果通过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使建筑在城市夜景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结语建筑表皮设计方案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理念创新和实践可行性。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空间划分和装饰元素的运用,以及对功能需求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设计出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建筑表皮。
旧建筑表皮改造中“地域肌理”的表达及延续摘要:本文以旧建筑表皮改造中的建筑肌理为研究对象,从地域建筑角度出发,以实地调研及国内外实例为依据,对旧建筑改造中本土肌理的运用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对改造过程中手法的具体探讨,总结运用的成功之处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作者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对同类项目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地域建筑;建筑肌理;建筑表皮中图分类号:tu114 文献标识码:a一、国内旧建筑立面改造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既有建筑的改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行的改造项目,往往成为千篇一律的模式工程,抹杀了大量地域可读性,造成建筑地域性的断层。
而优秀的旧建筑改造,可以带动周边城区的复兴,如上海新天地、唐山城市规划展览馆、北京前门23号等,这些已成为旧建筑改造项目中的典范。
从近年来改造案例中来看,利用建筑肌理进行改造最为常见,因其改造后效果好且易于保持原有建筑特色。
所以,寻找立面改造中地域肌理的表达手法,成为我国当前旧建筑改造发展的要务。
二、建筑肌理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建筑肌理是指建筑物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它一方面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被人们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先进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肌理形态,肌理也如同年轮一般成为在建筑上烙下时间的印记。
形成丰富的建筑形式。
改造后的建筑肌理常源自对本地材料的延续,对当地风俗的呼应或传统装饰的抽象再表达,也成为我们认识这栋建筑的首要因素。
建筑改造中对肌理的运用主要有三种方式,模仿旧建筑肌理,采用传统肌理,新旧肌理交织。
(一)模仿旧建筑肌理在很多旧建筑改造中,设计师们保持了“尊重建筑表皮的存在性质”这样一原则,将原有建筑的特征和材料外露并保留,新建部分也模仿原有肌理,使我们看到了斑驳的墙面、裸露的结构、生锈的铁板,从一个可触摸的角度来真实的感知,更完整的体现了原有建筑的历史风貌价值。
这一点在圣迭戈当代美术馆改造项目中就有很好的表达。
建筑形态构成建筑表皮肌理蛋疼有所好转塞纳河畔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光穿透过窗格,形成了几何形、精确的、波动的深浅阴影。
这是让努维尔设计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他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密集他将这座建筑的表面设计成一个精密的科学产品,建筑的南立面整齐地排列了近百个光圈般构造的窗格,灰蓝色的玻璃窗格之后是整齐划一的金属构件,体现了强烈的图案表现性和科学幻想效果。
由于采用了如同照相机光圈般的圆形孔洞,光透过它洒在地上形成了圆形的、精确的、大小不一的深浅阴影。
让努维尔的建筑设计灵感源自于阿拉伯文化。
通过这一个精巧准确而又独特的立面肌理设计准确而又深刻地体现了他对这种精巧、神秘、蕴含宗教氛围的东方文化的赞美。
北京五棵松篮球馆金光荡漾的北京五棵松篮球馆,就仿佛被一大片金黄色的麦穗所紧紧包围。
尖角耸立的顶面就如同庄稼向上的欲望,也象征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竞技精神。
从制作工艺上五棵松篮球馆外立面是由一块块的金色的铝合金板紧紧相临贴成的。
在贴前,这些金色铝板还被进行了穿孔装饰,然后经过挂扣件和结构胶扣在玻璃肋上,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整体平面。
在肌理的表达上,五棵松篮球馆表皮通过不断的分割和对比,将一条条细长的金属条交叉相错,形成了一种富有动感的韵律之美,给人一种波浪荡漾的感觉。
在篮球馆外立面的顶部,铝板被贴成参差不齐的锯齿状,直冲云霄,象征着篮球比赛更高更强的精神。
同时表皮所用的铝板全部被涂成了金黄色,犹如熟透的麦穗般随风荡漾,使建筑仿佛拥有了生机与活力。
赖特的米拉德住宅说到米拉德住宅的设计,我想我们不得不说的就是米拉德住宅所用的水泥砖了吧!这是是赖特自己设计的。
在这栋建筑中他巧妙的将代表传统的砖与代表现代的水泥进行了融合。
这种砖的表面上有凸出的几何纹,单块的砖或许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把方块形的砖砌起来,就构成整面墙的纹样。
单个的几何图案虽然很简单,但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密集之后组合起来形成的整个墙面的四方连续图案却很精彩很有一种规则的美感。
建筑肌理概念建筑肌理,这听起来好像挺专业挺高深的吧?嘿嘿,其实啊,它没那么玄乎。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建筑的皮肤,就像我们人的皮肤一样,有粗糙的,有细腻的,各有各的特点呢!咱走在大街小巷,看到那些老房子,那斑驳的墙壁,那陈旧的瓦片,这就是一种建筑肌理呀。
它就像是岁月在建筑上留下的痕迹,充满了故事。
你看那些古老的城墙,上面的坑坑洼洼,不就是历史的诉说吗?每一道痕迹都好像在告诉我们过去发生了什么,这多有意思啊!再看看那些现代的高楼大厦,它们的玻璃幕墙、钢铁架构,也是一种建筑肌理。
亮晶晶的玻璃反射着阳光,给城市带来了现代的气息。
那钢铁的线条,硬朗而有力,展示着科技的魅力。
建筑肌理可不只是好看,它还有大用处呢!比如说,它能影响我们对一个地方的感觉。
走进一个有着独特建筑肌理的地方,你会一下子被吸引住,感觉特别不一样。
就好像你走进一个古镇,那些青石板路、木质门窗,会让你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心里特别宁静。
而且啊,建筑肌理还能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比如在海边的建筑,可能就会用一些和大海相关的元素来打造肌理,像蓝色的瓷砖啦,波浪形状的装饰啦,这样就和大海特别协调,浑然一体。
咱平时住的房子也有建筑肌理呀。
家里的墙壁、地板,它们的材质和颜色,不也构成了我们生活空间的肌理吗?如果把墙壁刷成温暖的颜色,地板铺上舒适的木材,那整个家就会感觉特别温馨,你待在里面也会特别舒服。
有时候我就想,要是城市里的建筑都能有更独特、更有温度的建筑肌理,那该多好啊!这样我们走在路上,就不只是看到冷冰冰的高楼大厦,而是能感受到每一栋建筑的个性和情感。
那城市不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吗?建筑肌理就像是建筑的灵魂,它让建筑变得有血有肉,不再只是一堆砖头瓦块。
它能给我们带来美感,带来舒适,带来对生活的热爱。
所以啊,我们可得好好珍惜和保护这些建筑肌理,让它们一直延续下去,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看这些美好的东西。
难道不是吗?。
建筑肌理设计理念建筑肌理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和内部空间的材料、颜色、纹理等要素进行搭配和组织,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表现力的建筑肌理效果。
建筑肌理设计不仅能够丰富建筑的形式语言,还能够与环境相融合,为人们带来舒适和愉悦的空间体验。
我的建筑肌理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材料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在建筑肌理设计中,我倾向于运用自然的材料,如石材、木材、金属等,以增强建筑的自然气息。
材料的质感和表现力是营造建筑肌理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选材和处理技巧,使得肌理的触感和表面效果更加丰富和真实。
其次,强调肌理的层次感和变化性。
建筑肌理设计需要考虑不同部位的变化及其与整体的协调。
通过材料表面的纹理、颜色的变化以及形式的转换,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效果。
层次感和变化性的设计可以使建筑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感,与周围环境形成对比,增强视觉冲击力。
第三,追求简洁和精细。
在建筑肌理的设计中,追求简洁和精细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简洁的肌理设计能够传达出建筑的清晰性和力量感,使建筑形象更加鲜明和有力。
精细的肌理设计则可以为建筑增添细腻和品质感,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和艺术性。
另外,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和整合。
建筑是与周围环境相互关联的,建筑肌理设计也需要与环境相协调和整合。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颜色,以及适当的肌理处理方法,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或城市环境相融合。
这样既可以凸显建筑的个性,又能够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的整体。
最后,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
建筑是为人类生活而存在的,良好的建筑肌理设计应该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通过对材料、颜色、纹理等的细致处理,创造出丰富而有趣的肌理效果,为用户提供宜居的空间环境。
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感受,提供多样化的肌理体验。
总结起来,我的建筑肌理设计理念是注重材料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强调肌理的层次感和变化性,追求简洁和精细,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和整合,以及注重人的感受和体验。
建筑与肌理
肌理是什么?简单的说,
“肌”
,是物质的表皮;
“理”,是物质表皮的纹理,在《黑白平面构成》一书中有这样的注释:“肌理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表面形式,它代表材料表面的质感,体现物质属性的形态。
换句话说,任何物质表面都有它自身的肌理形式存在,而这种肌理形式的存在,又是我们认识这种物质的最直接的媒介。
由此可见,物质的肌理形式是认识物质的首要的因素,也是视知觉中研究肌理形态的实质。
”所以,肌理在建筑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座建筑灵魂的外化,也是建筑师灵感的表达。
同时他也是一个视觉表现与构造及调控技术的结合点,,是建筑艺术与技术的接口,是我们认识一座建筑的首要因素。
塞纳河畔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这是让·努维尔设计的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他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密集他将这座建筑的表面设计成一个精密的科学产品,建筑的南立面整齐地排列了近百个光圈般构造的窗格,灰蓝色的玻璃窗格之后是整齐划一的金属构件,体现了强烈的图案表现性和科学幻想效果。
光穿透过窗格,形成了几何形、精确的、波动的深浅阴影。
由于采用了如同照相机光圈般的圆形孔洞,光透过它洒在地上形成了圆形的、精确的、大小不一的深浅阴影。
让·努维尔的建筑设计灵感源自于阿拉伯文化。
通过这一个精巧准确而又独特的立面肌理设计准确而又深刻地体现了他对这种精巧、神秘、蕴含宗教氛围的东方文化的赞美。
北京五棵松篮球馆
金光荡漾的北京五棵松篮球馆,就仿佛被一大片金黄色的麦穗所紧紧包围。
尖角耸立的顶面就如同庄稼向上的欲望,也象征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竞技精神。
从制作工艺上五棵松篮球馆外立面是由一块块的金色的铝合金板紧紧相临贴成的。
在贴前,这些金色铝板还被进行了穿孔装饰,然后经过挂扣件和结构胶扣在玻璃肋上,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整体平面。
在肌理的表达上,五棵松篮球馆表皮通过不断的分割和对比,将一条条细长的金属条交叉相错,形成了一种富有动感的韵律之美,给人一种波浪荡漾的感觉。
在篮球馆外立面的顶部,铝板被贴成参差不齐的锯齿状,直冲云霄,象征着篮球比赛更高更强的精神。
同时表皮所用的铝板全部被涂成了金黄色,犹如熟透的麦穗般随风荡漾,使建筑仿佛拥有了生机与活力。
赖特的米拉德住宅
换,在室内就构成了一种斑斓的韵律之美。
国家游泳中心的外形就像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使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坚固和威严,但是透过它的表皮肌理的设计,我们却可以从中感受到另一番韵味。
首先,水立方的表皮是一层ETFE 膜结构,设计师将通过不断的变换这种膜结构划分成一个个形状大小各异的多边形块镶嵌在建筑的表面之中。
从远处看,它们就好似一个个紧紧相连的水分子结构,显得十分轻盈与动感。
同时,这层表皮又可以显现出一种蓝色的光,使整座建筑瞬间变成一座由水构成的建筑,这恰恰与它的功能(游泳馆)相互对应,十分独特而又富有趣味。
国家游泳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俗称“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从内部看上去,顶棚的类似分子结构的肌理效果与场内的水的波纹相互对应,相映成趣。
是的,博物馆的墙体没有任何的装饰,有的只是由那些颜色各异年代久远的旧砖旧瓦所
拼接起来的斑斑驳驳的瓦爿墙。
建筑师王树巧妙的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材相结合,在体量巨大的现代建筑外墙上用细腻的青砖旧瓦勾勒出了一条条细致的外墙纹理,就好像建筑的身上的年轮,记载了就宁波的点点滴滴;由于采用的砖瓦并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所以博物馆墙体的颜色也并不是一致的,它们或浅或深,斑斑驳驳,使墙体仿佛有了一种流动感,也许它就象征着历史的流动吧!在这种美妙的墙体的包裹下,我想宁波博物馆本身也应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了。
宁波博物馆
青砖旧瓦给体块刚硬硕大的宁波博物馆带来了一缕细腻柔和的甬城历史乡土之风。
漫步于之瓦爿墙中就好似在细细品味着宁波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