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暨南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376.50 KB
- 文档页数:19
《统计学原理》习题及答案(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 D )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D )。
《统计学原理》重要简答题与答案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参考学习指导书P320第3题答案)
2.简述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参考作业(一)简答题1答案)
3.简述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区别并举例说明。
(参考学习指导书P321第2题答案)
4.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并指出统计分组可以如何分类。
(参考学习指导书P323第1题上半部分答案)
5.简述变量(数量标志)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见06.07试卷简答题第3题答案)
6.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见学习指导书P329第13题上半部分答案)
7.简述平均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见教科书P85)
8.变异系数的概念及应用条件。
(参考作业(二)简答题4答案)
9.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见作业(三)简答题2答案)
10.相关的种类及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和判断标准。
(见学习指导书P70最后一段及作业(三)简答题5答案②、③)
11.同度量因素的概念及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见学习指导书P372第6题答案)
12.简要说明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概念及特点。
(见学习指导书P394简答第9题答案)。
附录: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3、调查;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总体单位(个体);总体5、性质相同;总体6、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提供信息7、数量;品质二、单项选择题1、A2、C3、C4、B5、A6、B7、A8、B9、C 10、A三、简答题1、所谓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现象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动规律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是对总体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统计通常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其中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
2、统计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如果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和指标没有差异(变异),其具体表现都一样,那么只要调查一个便可知全体,这样就用不着统计了。
只有变异才能统计,变异是统计的前提。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具有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⑵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⑶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
⑷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⑴一般来说,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
第二章一、项选择题1.B2.B3.D4.A5.B6.C7.B8.C二、判断题1.(×)2.(×)3.(×)4.(×)5.(√)6.(√)7.(×)8.(×)三、简答题1.相同点:三种调查都是一时性的非全面调查,都是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1.解:(1)按职称编制的分配数列2.解: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直方图(略)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附录: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3、调查;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总体单位(个体);总体5、性质相同;总体6、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提供信息7、数量;品质二、单项选择题1、A2、C3、C4、B5、A6、B7、A8、B9、C 10、A三、简答题1、所谓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现象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动规律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是对总体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统计通常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其中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
2、统计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如果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和指标没有差异(变异),其具体表现都一样,那么只要调查一个便可知全体,这样就用不着统计了。
只有变异才能统计,变异是统计的前提。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具有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
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⑵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⑶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
⑷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⑴一般来说,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
第二章一、项选择题1.B2.B3.D4.A5.B6.C7.B8.C二、判断题1.(×)2.(×)3.(×)4.(×)5.(√)6.(√)7.(×)8.(×)三、简答题1.相同点:三种调查都是一时性的非全面调查,都是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大专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及综合练习项目一认识统计第一部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项目学习,要求对统计的含义、基本研究方法有明确的了解,掌握统计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统计的职能、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统计工作过程;统计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为以后各项目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综合练习一、填空题.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和等四个阶段。
.统计一般有、、及三个含义。
.标志是说明的名称。
统计指标是反映现象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若干个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二、判断题.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种含义。
(). 统计学的创始人是威廉.配第。
().统计总体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
()..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 )..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来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与平均数。
()..品质标志与质量指标一般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所有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都存在相互转换的关系。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纯数量关系,而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数量关系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与方法. 社会经济统计是()的有力工具。
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进行交流认识社会.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真实性.及时性总体性.连续性..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分,则“成绩”是()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数量指标.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
每个工业企业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要了解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名学生每一名学生名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第1讲统计学原理导论一、判断题(把“∨”或“×”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学、统计资料等二种含义。
(×)2、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研究使用大量观察法是由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性决定的。
(∨)4、统计研究对象具有大量性、总体性、社会性的特点。
(×)5、统计工作就是各种统计活动。
(∨)6、统计资料就是统计工作完成时,以图表等形式提供的结果。
(∨)7、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8、统计学和统计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9、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0、统计的研究对象社会性、总体性、客观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 A )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A、统计的研究对象B、统计的特点C、统计资料D、统计学2、统计工作就是各种(B )。
A、统计资料B、统计活动C、统计学D、理论和实践3、(A )就是对统计活动所做的事先的全面计划和安排。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4、(B )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原始资料的过程。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5、统计整理能使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 C )。
A、完整B、准确C、系统化、条理化D、及时三、多项选择题(从下面每小题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统计工作过程的四个环节包括(ABCD )A、统计整理B、统计调查C、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2、统计整理可以使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AC )。
A、分组、汇总B、完整C、系统化、条理化D、准确3、统计分析是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深入加工处理,产生(BD )。
A、分组B、综合指标C、汇总D、统计活动的最终结果4、统计调查是(CD )。
第五章平均指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读者明确平均指标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各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条件,了解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原则,以及几种平均数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
难点是众数和中位数的计算,以及由相对数或平均数求总体平均数时权数的选择。
三、授课时间本章授课时间为6学时。
第一节平均指标的基本内容⏹(一)平均指标的概念⏹同质总体某一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是总体的代表值,它描述分布数列的集中趋势。
如:足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代表了该球队队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平均入球数代表了球队整体的技术水平。
⏹(二)平均指标的特点⏹1、同质性⏹2、代表性⏹3、抽象性⏹(三)平均指标的作用⏹1、可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间的平均水平。
⏹2、可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平均水平。
⏹3、可用于研究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4、利用平均数还可以进行推算和预测。
(四)平均指标的种类⏹算术平均数(数值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数值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数值平均数)⏹众数(位置平均数)⏹中位数(位置平均数)第二节算术平均数⏹(一)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算术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平均数。
⏹ 算术平均数=标志总量÷总体总量⏹ (二)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比较⏹ 1、概念不同。
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相对数指标。
算术平均数是反映同质总体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
⏹ 2、主要作用不同。
强度相对数反映两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密度、强度。
算术平均数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
⏹ 3、计算公式及内容不同。
算术平均数分子、分母分别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即分母每一个总体单位都在分子可找到与之对应的标志值,反之,分子每一个标志值都可以在分母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总体单位。
第一章×√①②③④⑤(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 2.② 3.④ 4.④ 5.①6.③(三)多项选择题1.②③④⑤ 2.①③⑤ 3.②③⑤ 4.②③⑤ 5.②③④ 6.②④(四)填空题1.统计工作统计数字统计学 2.数量性 3.同质大量差异同质 4.总体单位品质数量 5.总体数量数字第二章(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 2.③ 3.② 4.② 5.③6.④(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 2.①②③④⑤3.①③④ 4.①②③④⑤ 5.③④ 6.②③⑤ 7.①③⑤(四)填空题1.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2.选区样本依据不同 3.明确调查目的 4.所要调查的总体单位向上级报告统计资料的单位第三章(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 2.④ 3.② 4.③ 5.④ 6.③ 7.② 8.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 2.①②④ 3.①②③④ 4.②⑤ 5.③④⑤ 6.①②7.②③⑤ 8.①②④⑤(四)填空题1.分组汇总 2.汇总制表 3.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4.相同点差异性 5.分组标志 6.主词宾词第四章(一)判断题1.×2.√3.√4.× 5.√(二)单项选择题1.② 2.② 3.④ 4.④ 5.③(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 2.①②③④⑤3.②③⑤ 4.①②③④⑤ 5.①②③④⑤ 6.③④ 7.①②③④ 8.②③④⑤(四)填空题1.总体总量 标志总量2.时期 时点 3.价值量单位 劳动量单位 4.性质不同但有联系 5.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6.强度(四)计算题1.因为2000年计划完成相对数是110%,所以实际产值=1188%1101080=⨯=⨯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产值 2000年计划产值比1999年增长8%, 所以1999年的计划产值=1000%811080=+那么2000年实际产值比1999年计划产值增长=%8.181%10010001188=-⨯ 2.(1)%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从第四年第四季度到第五年第三季度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一年的产量达到 176********=+++ 则%5.103%100170176%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这一题规定年末产量应达到170,所以提前时间按照水平法来算。
统计学原理课后答案1. 平均数和样本均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 样本均值是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样本数据的平均数,用于估计总体的平均值。
- 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是将所有数据求和,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 计算样本均值的方法是将样本数据求和,然后除以样本的个数。
- 平均数和样本均值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数 = 总和 / 数据个数,样本均值 = 样本总和 / 样本个数。
2. 中位数和样本中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用于描述数据的中间值。
- 样本中位数是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样本数据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用于估计总体的中位数。
- 计算中位数的方法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序,然后找到中间位置的数值。
- 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的中间位置的数值。
- 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的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 计算样本中位数时,首先将样本数据排序,然后按照上述方法计算。
3. 众数和样本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用于描述数据的主要趋势。
- 样本众数是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样本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用于估计总体的众数。
- 计算众数的方法是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然后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 计算样本众数时,首先统计样本数据中每个数值的出现次数,然后按照上述方法计算。
4. 方差和样本方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方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之间差异的平方的平均值,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 样本方差是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样本数据与其样本均值之间差异的平方的平均值,用于估计总体的方差。
- 计算方差的方法是将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间的差异平方后求和,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 计算样本方差的方法是将每个样本数据与样本均值之间的差异平方后求和,然后除以样本的个数。
5. 标准差和样本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一单项选择题⒈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B方法论的自然科学C 实质性的科学D既是方法论又是实质性的科学2、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3.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工人性别B工人年龄C工人体重D工人工资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A一致的B是无区别的C 是无关联的两个概念D 一般是有区别的,但有时也一致5.在统计调查阶段,对有限总体()A 只能进行全面调查B 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C 既能进行全面调查,也能进行非全面调查D 以上答案都对6.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重点调查B普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7.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8.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概率抽样调查D非全面统计报表9.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层叠起来分组的统计方法是()A 品质标志分组B复合标志分组C混合标志分组D数量标志分组10、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11.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 520B 510C 500D 49012、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13、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
第一章统计的基本问题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读者明确统计的含义,统计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本章学习重点是统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难点是各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授课时间本章需要2个学时。
一、统计的含义统计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在不同的场合,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
二、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2、具体性3、综合性三、统计的作用1、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2、是治国和管理的重要手段3、是统计研究的有效工具四、统计工作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概括而言为服务与监督。
五、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1、总体和总体单位(1)总体: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简言之总体是同质个体所组成的整体。
总体的三大特征:①同质性②大量性③差异性总体的分类:①有限总体:指总体单位数有限而可以计数的总体②无限总体:指总体单位数无限不可以计数的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
(3)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统计研究的客体。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确定的。
例1:工业普查总体:工业企业总体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共性: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例2:某省乙烯企业调查总体:某省烯企业总体单位:某省乙烯企业内部每个部门2、标志和指标(1)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由标志名称+标志值组成。
标志的分类①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标志。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
②不变标志:指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
可变标志:指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所有公民总体单位:每一位公民标志名称标志值国籍:中国(品质标志、不变标志)姓名:张三(品质标志、可变标志)性别:男(品质标志、可变标志)民族:汉(品质标志、可变标志)婚姻状况:已婚(品质标志、可变标志)家庭成员数:4人(数量标志、离散变量)年龄: 50 (数量标志、连续变量)身高: 172cm (数量标志、连续变量)体重: 72.5kg (数量标志、连续变量)收入: 2000元/月(数量标志、连续变量)(2)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第三章统计整理
490
500
510
520
次数的多少
变量的大小
组数的多少
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
组距
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分组数目的多少不同
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研究目的和对象不同
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分组数目的多少不同
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研究目的和对象不同
分组标志的多少不一样分组数目的多少不相同分组的方式不一样
研究目的和对象不相同
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调查表
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调查表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单项选择题
1.④
2.④
3.②
4.③
5.④
6.③
7.②
8.①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③
2.①②④
3.①②③⑤
4.②⑤
5.③④
6.①②
7.①②
8.①④
(四)填空题
1.分组;汇总
2.汇总;编表
3.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4.同质性;差异性
5.分组标志
6.主词;宾词。
统计学原理暨南大学第八版课后答案1、33、点P(-5,-7)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单选题] *A. (-5,-7)B. (5,7)(正确答案)C. (5,-7)D. (7,-5)2、8.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图形,则∠BFD 的度数是( ) [单选题] *A.15°(正确答案)B.25°C.30°D.10°3、47、若△ABC≌△DEF,AB=2,AC=4,且△DEF的周长为奇数,则EF的值为()[单选题] *A.3B.4C.1或3D.3或5(正确答案)4、16.我国古代著作《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若气温升高时,气温变化记作,那么气温下降时,气温变化记作()[单选题] *A.-10℃(正确答案)B.-13℃C.+10℃D.+13℃5、若2? =3,2?=4,则23??2?等于( ) [单选题] *A. 7B. 12C. 432(正确答案)D. 1086、6.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y,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 [单选题] * A.1B.3C.6(正确答案)D.97、4.在﹣,,0,﹣1,4,π,2,﹣3,﹣6这些数中,有理数有m个,自然数有n个,分数有k个,则m﹣n﹣k的值为()[单选题] *A.3(正确答案)B.2C.1D.48、13.设x∈R,则“x3(x的立方)>8”是“|x|>2”的( ) [单选题]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正确答案)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9、第三象限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单选题] *A. {α|180°<α<270°}B. {α|180°+k·360°<α<270°+k·360°}(正确答案)C. {α|90°<α<180°}D. {α|90°+k·360°<α<180°+k·360°}10、在0°~360°范围中,与-940°终边相同的角是()[单选题] * 140°(正确答案)500°-220°320°11、23.若A、B是火车行驶的两个站点,两站之间有5个车站,在这段线路上往返行车,需印制()种车票.[单选题] *A.49B.42(正确答案)C.21D.2012、5.如果某商场盈利万元,记作万元,那么亏损万元,应记作(??)[单选题] *A-8B-8万元(正确答案)C.8万元D.813、49、如图,在△ABC中,∠A=30°,∠ABC=50°,若△EDC≌△ABC,且A,C,D在同一条直线上,则∠BCE=()[单选题] *A.20°(正确答案)B.30°C.40°D.50°14、6、已知点A的坐标是,如果且,那么点A在()[单选题] *x轴上y轴上x轴上,但不能包括原点(正确答案)y轴上,但不能包括原点15、下列各角中,与300°终边相同的角是()[单选题] *A、420°B、421°C、-650°D、-60°(正确答案)16、2.当m=-2时,代数式-2m-5的值是多少()[单选题] *A.-7B.7C.-1(正确答案)D.117、5. 下列对一元二次方程x2+x﹣3=0根的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单选题] *A.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正确答案)B.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C.有两个相等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18、若a=-3 ?2,b=-3?2,c=(-)?2,d=(-)?,则( ) [单选题] *A. a<d<c<bB. b<a<d<cC. a<d<c<bD. a<b<d<c(正确答案)19、9.(2020·课标Ⅱ)已知集合A={x||x|<3,x∈Z},B={x||x|>1,x∈Z},则A∩B=( ) [单选题] *A.?B.{-3,-2,2,3}C.{-2,0,2}D.{-2,2}(正确答案)20、7. 3位同学准备去学校饭堂吃午饭,学校饭堂有2个,则不同的去法共有( )种.[单选题] *A. 2+3=5种B.2×3=6种C.3×3=9种D.2×2×2=8种(正确答案)21、8.修建高速公路时,经常把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从而缩短路程,其道理用数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单选题] *A.线段可以比较大小B.线段有两个端点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答案)D.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2、二次函数y=3x2-4x+5的二次项系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