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3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高钙危象的诊断与治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它起源于B淋巴细胞,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而合并高钙危象则为其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对于这类患者,早期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非常重要。
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乏力、贫血等。
在合并高钙危象的患者中,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高钙危象的诊断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出现高钙血症时,需及时进行相关的诊断工作,明确高钙血症的原因。
通过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骨髓穿刺等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确诊这一并发症。
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高钙危象的治疗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高钙危象的治疗,首先需要积极处理高钙血症。
这包括积极补液、利尿、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以减轻高钙血症对身体的影响。
对于淋巴瘤的治疗也需要积极进行。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旨在杀灭恶性肿瘤细胞,阻止瘤细胞增殖,达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四、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高钙危象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得到全面的护理。
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情况、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症状。
护士还应帮助患者进行身体护理、心理护理,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高钙危象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全面的护理也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顺利度过治疗期,重获健康。
第二篇示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身上。
淋巴瘤个案护理模板范文一、个案背景患者李先生,45岁,男性,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医生评估,制定了化疗和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患者及家属对淋巴瘤及相关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知识较为缺乏。
二、护理措施1. 接触患者,建立联系在初次接触患者时,我们向李先生及家属详细介绍了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有基本的了解。
同时,我们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
2. 确定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全面的护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护理:淋巴瘤患者常常面临情绪低落、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问题。
我们定期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鼓励其表达感受,并采取措施如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来缓解患者的压力。
(2)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洁和安静,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蛋、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4)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我们为李先生制定了个体化的运动康复计划。
在运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方式。
三、并发症及其处理在治疗过程中,李先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疲劳等。
针对这些并发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 感染:定期为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若出现感染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2. 出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
若出现出血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止血处理。
3. 疲劳: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运动康复过程中,适当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四、饮食护理为了确保李先生在治疗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我们制定了以下饮食护理方案:1. 食物选择: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蛋、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的护理作者:应严慈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总结1例(后腹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护理。
予以吸氧、心电监护,监测血糖及血象,予以抗感染、CRRT治疗后患者抢救成功,病情稳定后出院。
【关键词】:淋巴瘤;肿瘤溶解综合征;护理;CRRT【中图分类号】R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2肿瘤溶解综合征是指肿瘤细胞在大剂量敏感化疗后,短期内大量溶解,释放细胞内代谢产物,引起以高尿酸血症、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变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
一般发生在化疗后1-7天,此时肿瘤细胞溶解达到高峰,当其分解产物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和肝脏的代谢能力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
1 病例简介患者,女,77岁,因“腹胀2月余”入院,患者2月余前出现腹胀,伴腹围进行性增大,伴咳嗽。
半月余前腹围迅速增大,伴腹胀加重明显,伴咳嗽。
我院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左肾上极巨大团块影,恶性肿瘤考虑,淋巴瘤可能,与左侧肾上腺、胃壁及脾脏分界不清,左肾静脉及脾静脉受累,伴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大网膜及腹膜多发转移或侵犯,少量腹水,拟“肾上腺肿瘤”收住入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贝尼地平每天一片血压控制可,有慢性支气管炎4余年。
于2019-6-27行穿刺活检,病理示:(后腹膜)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考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排除禁忌症后于2019-7-6行R-COP化疗(利妥昔单针600mgd1、环磷酰胺针1000mgd1、长春地辛针3mgd1、泼尼松片35mg口服每日三次d1-5)辅以护胃止吐水化碱化等支持治疗,化疗后第3天出现乏力、胸闷气急,浮肿明显,少尿、嗜睡、氧饱和度降低至86%,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6x10^9/L,血红蛋白81g/L,血小板计数104x10^9/L;生化:钾6.16mmol/L,钙1.26mmol/L,肌酐311μmol/L。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初治)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ICD-10:C83.3)。
(二)诊断及分期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2008年版)、《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最新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并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等。
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包括胃肠道、肝、脾、中枢神经系统、睾丸、皮肤等。
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伴有乏力、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沉及β2微球蛋白(β2-MG)可升高。
侵犯骨髓可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可减低、正常或升高;外周血涂片可见到淋巴瘤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出现脑脊液异常。
胃肠道侵犯时大便潜血可阳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决定性依据。
病理形态学特征为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内见大淋巴细胞呈弥漫增生,胞浆量中等,核大,核仁突出,可有一个以上的核仁。
免疫组织化学病理检查对于确诊DLBCL至关重要。
常采用的单抗应包括CD20、CD19、CD79、CD3、CD5、CD10、Bcl-2、Bcl-6、Ki-67、MUM1和MYC等。
4、分子生物学检查:有条件可开展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Bcl-2、Bcl-6和Myc等基因是否发生重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法对复杂疾病治疗上,方法选择也是不能单一进行,这样对疾病控制没有任何帮助,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很多人不熟悉的疾病,这样疾病对身体威胁比较大,患有后身体会有明显症状,治疗的时候都是要及时进行,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法:迄今,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vincristine, and prednisone)被国际上公认为治疗侵袭性NHL的经典治疗,患者可以获得高CR和长期生存。
但是,仍有部分DLBCL患者存在治疗难点,或是疾病复发/难治、或存在治疗忌症、或患者不能耐受治疗。
因此,研究者试图通过调整R-CHOP方案中的化疗强度、增强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密度和延长维持时间、进一步的筛选针对淋巴瘤致病途径的靶向新药运用于临床,这些都有为DLBCL的治疗带来新的治疗空间。
首先,研究者尝试增加化疗强度提度DLBCL患者,尤其是IPI积分差的患者的缓解率和长期生存。
Dilhuydy等在2008年国际会义上报道初治,年龄<60岁,aa-IPI积分中高或高,乳酸脱氢高于正常的DLBCL患者共42例,先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CHOP共2次,再阿糖胞苷和大剂量氨甲蝶呤。
治疗1个疗程,获得CR/RP患者接受预处理BEAM的自体造血干细移植,结果在30例已完成研究患者的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事件生存(event-freesurvival, EFS)分别为74%和52%,有10例接受大剂量化疗后复发,其中的4例挽救治疗后再次获得CR。
随访期间仅2例出现毒性不良事件,包括1例肺癌,1例复发患者R-CHOP化疗后出现心功能异常。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髓抑制。
1、Bevacizumab实体/血液肿瘤发生发展或转移过程中,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也受到各种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的调节。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10-14分享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34%,在亚洲国家一般大于40%。
我国2011 年一项由24 个中心联合进行、共收集10 002 例病例样本的分析报告指出,在中国DLBCL占所有NHL的45.8%,占所有淋巴瘤的40.1%。
作为一种侵袭性NHL,DLBCL的自然病程相对较短,但一定比例的患者可以在接受恰当治疗后得到治愈。
既往,DLBC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患者在接受包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后,约1/3 患者生存期在5 年以上。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方案的出现进一步将DLBC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
而PET-CT引入疾病评估体系后,能更精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和判断疾病的预后。
现参照《ESMO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推荐》以及《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制订了本指南。
一、定义DLBCL 是肿瘤性大B淋巴细胞呈弥漫性生长,肿瘤细胞的核与正常组织细胞的核大小相近或大于组织细胞的核,通常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 倍。
在WHO 的2008 年分类中,根据组织形态学改变将DLBCL分为中心母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以及间变型,特殊的少见亚型如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和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等。
二、诊断、分期及预后1.诊断:DLBCL依靠活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明确诊断。
需要针对CD20、CD3、CD5、CD10、BCL-2、BCL-6、GCET1、FOXP1、IRF4/MUM1、Ki-67 及CD21 进行检测。
某些病例可选做cyclin D1、κ/λ、CD138、EBV、ALK、HTLV1等。
疑有病变的淋巴结应尽量完整切除行病理检查,细针穿刺或粗针穿刺活检一般不适用于初发淋巴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