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级会计 财管第06讲 财务杠杆效应和总杠杆效应
- 格式:docx
- 大小:58.95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章杠杆原理与资本结构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的计算;理解杠杆效应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理解资本结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掌握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经营风险与经营杠杆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杠杆系数的计量及关系,资本结构优化选择的方法。
难点是资本结构优化选择的每股收益分析法和比较公司价值法。
第一节杠杆原理财务管理的杠杆效应表现为在存在特定费用的情况下,一个财务变量以某一比例变化时,引起另一个相关的财务变量以一个较大的比例变化。
合理运用杠杆可以有助于公司合理规避风险,提高资本运营效率。
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
一、经营风险和经营杠杆——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未来经营收益或者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
任何公司只要从事经营活动,就必然承受不同程度的经营风险。
通常,经营风险可以用息税前利润的概率分布对其期望值的偏离程度,即息税前利润的标准差或标准离差率来衡量。
(识记)在市场经济中,经营风险的发生及大小取决于多方面,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领会)1.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越稳定,则公司的经营风险越低;反之,公司销售状况对市场需求环境变化的反应越敏感,则经营风险越高。
2.销售价格的稳定性。
在同类产品竞争的条件下,如果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销售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则经营风险较小;反之,销售价格随着竞争形势而波动,或单纯以价格策略维持市场占有率,必然导致经营风险较高。
3.投入生产要素价格的稳定性。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要投入原材料、动力、燃料、工资等。
这些要素的价格变动越大,公司的经营风险越高。
4.产品更新周期以及公司研发能力。
在高技术环境中,产品更新的周期短。
如果公司缺乏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公司的经营风险会上升。
赛优教育—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知识点:财务杠杆效应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财务杠杆效应
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固定利息、优先股股利、固定融资租赁费)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EPS)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提示】财务杠杆反映了股权资本报酬的波动性,用以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
【提示】(1)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只要有固定性资本成本存在,财务杠杆系数总是大于1。
(3)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债务资本比重;普通股盈余水平;所得税税率水平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某年的财务杠杆系数为2.5,息税前利润(EBIT)的计划增长率为10%,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则该年普通股每股收益(EPS)的增长率为()。
A.4%
B.5%
C.20%
D.2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财务杠杆系数定义公式可知: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增长率/息税前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10%=2.5,所以每股收益增长率为25%。
企业杠杆知识点总结一、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通过增加债务融资的方式,来提高自有资本的收益率,减少股东权益的使用成本。
财务杠杆效应是企业杠杆效应的核心,通过财务杠杆,企业可以使用较少的自有资本,获取更多的融资,以达到扩大规模和提高盈利的目的。
财务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得企业的盈利和资产回报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债务资本的影响。
财务杠杆效应的实现需要借助债务资本来提高投资的收益率。
通常情况下,债务融资的成本会低于自有资本的成本,因此通过增加债务融资,企业可以提高总资本的收益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债务融资带来的债务风险也同时增加,企业需要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来承担债务带来的风险。
财务杠杆效应还会影响企业的税收盈利。
由于利息支出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成本,所以高负债的企业可以减少所得税的纳税基数,从而减少税收负担,提高税后盈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负债带来的债务风险也会增加企业在经营中的不确定性,这需要企业在选择融资结构时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二、经营杠杆效应经营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提高资产周转率,达到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效应。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减少固定成本和提高资产周转率,来实现减少成本和增加收入的目的。
经营杠杆效应的实现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资产周转率和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实现通过扩大规模和提高盈利的目的。
在实际运营中,企业需要充分利用资产,降低固定成本,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营杠杆效应的目标。
经营杠杆效应的实现需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资产的效益。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资产配置来降低成本,以此来增加主营业务的盈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营杠杆效应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企业,对于一些行业来说,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要实现经营杠杆效应并不是易事。
所以企业在选择经营杠杆效应时,需要谨慎选择,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
三、税收杠杆效应税收杠杆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和税收优惠政策,来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效应。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财务管理》第三章第六节讲义3财务杠杆效应(二)财务杠杆效应1.财务杠杆【思考】在净利润大于0、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息税前利润增加10%,那么每股收益变动率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10%?『正确答案』大于10%『答案解析』在EPS的计算公式中,息税前利润增加10%,利息并不发生变动,这样,EPS的变动率就会大于10%。
之所以会存在EPS变动率大于EBIT变动率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存在固定的利息费用。
由于固定资本成本(利息)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称为财务杠杆。
2.财务杠杆系数(1)定义公式:(2)简化公式:【例3-16】有A、B、C三个公司,资本总额均为1000万元,所得税税率均为30%,每股面值均为1元。
A公司资本全部由普通股组成;B公司债务资本300万元(利率10%),普通股700万元;C公司债务资本500万元(利率10.8%),普通股500万元。
三个公司2008年EBIT均为200万元,2009年EBIT均为300万元,EBIT增长了50%。
有关财务指标如表3-9所示:[答疑编号3261031207]表3-9 普通股收益及财务杠杆的计算单位:万元利润项目A公司B公司C公司普通股股数1000万股700万股500万股利润总额2008年200 170 146 2009年300 270 246增长率50% 58.82% 68.49%净利润2008年140 119 102.2 2009年210 189 172.2 增长率50% 58.82% 68.49%普通股收益2008年140 119 102.2 2009年210 189 172.2 增长率50% 58.82% 68.49%每股收益2008年0.14元0.17元0.2044元2009年0.21元0.27元0.3444元增长率50% 58.82% 68.49%财务杠杆系数 1.000 1.176 1.370【注】本题也可以按照财务杠杆系数的简化公式计算。
财务杠杆效应的正效应和负效应是什么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
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
也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1、财务杠杆效应的正效应:(1)利息抵税效应:一方面,负债相对于权益资本最主要的特点是它可以给企业带来减少上缴税金的优惠。
即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增加。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负债免征所得税。
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
”负债利息抵税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为:利息抵税效用=负债额×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
所以在既定负债利率和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额越多,那么利息抵税效用也就越大。
另一方面,由于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减少了企业上缴所得税,也就相对降低了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
(2)高额收益效应:债务资本和和权益资本一样获取相应的投资利润,虽然债权人对企业的资产求偿权在先,但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人和到期的本金,而所创造的剩余高额利润全部归权益资本所有,提高了权益资本利润率,这就是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用。
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杠杆是一种税后效用,因为无论是债务资本产生的利润还是权益资本产生的利润都要征收企业所得税。
所以,财务杠杆的最终效用可以用公式来表示:财务杠杆效用=负债额×(资本利润率-负债利率)×(l-所得税税率)。
在负债比率、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既定的情况下,资本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效用就越大;资本利润率等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效用为零;小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效用为负。
所以,财务杠杆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负效用,企业能否获益于财务杠杆效用、收益程度如何,取决于资本利润率与负债利率的对比关系。
财务杠杆效应的会计解释1. 引言财务杠杆效应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企业利用借债融资来增加投资回报率的能力。
在会计领域,财务杠杆效应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指标和分析方法来解释和衡量。
本文将从会计角度对财务杠杆效应进行解释,并介绍常用的会计指标和分析方法。
2. 财务杠杆效应的定义财务杠杆效应是指企业利用借债融资来增加投资回报率的能力。
当企业通过借债融资来进行投资时,如果投资回报率高于借款利率,就可以实现财务杠杆效应。
这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借债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
3. 财务杠杆效应的会计指标3.1 资本结构比率资本结构比率是衡量企业财务杠杆效应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资本结构比率包括负债比率、权益比率和长期负债比率等。
这些比率可以反映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的比例,从而评估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3.2 财务杠杆比率财务杠杆比率是衡量企业财务杠杆效应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常用的财务杠杆比率包括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和利息保障倍数等。
这些比率可以反映企业债务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估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3.3 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也可以用来解释和衡量财务杠杆效应。
常用的盈利能力指标包括净利润率、毛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从而评估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4. 财务杠杆效应的会计分析方法4.1 垂直分析法垂直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会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解释和衡量财务杠杆效应。
垂直分析法通过将各项会计数据与总资产或净资产进行比较,计算出各项指标的百分比,从而评估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4.2 横向分析法横向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会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解释和衡量财务杠杆效应。
横向分析法通过将各项会计数据与基期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增长率或变动幅度,从而评估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4.3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会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解释和衡量财务杠杆效应。
比较分析法通过将企业与同行业或同类企业进行比较,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差异或相对值,从而评估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效应的三种形式分别是怎么进行计算的财务中的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
这种杠杆效应包含了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各自独立的计算公式,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财务杠杆效应的三种形式分别是怎么进行会计计算的。
财务杠杆效应包含着以下三种形式:三种方式为: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
1、经营杠杆 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
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经营杠杆系数的简化公式为: 报告期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2、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的概念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
计算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 对于同时存在银行借款、融资租赁,且发行优先股的企业来说,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财务杠杆系数: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融资租赁积金-(优先股股利/1-所得税税率)] 3、复合杠杆 复合杠杆的概念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
其计算公式为: 复合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或: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x财务杠杆系数 上面的内容就详尽了介绍了财务杠杆效应三种形式的具体计算公式,希望我对于上面的归总以后可以方便大家更好的记忆,此外,我还要告诉大家记忆公式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做一些练习题,懂得怎么应用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考点: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效应——息税前利润的变动“放大”每股收益的变动。
1.(普通股)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税率)/普通股股数财务杠杆效应1)含义: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的存在,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2)原理:由于固定利息费用不随息税前利润变动而变动,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减除固定利息费用后的税前利润及普通股收益将产生更大幅度的增长(降低每一元息税前利润分摊的利息费用,从而提高每股收益)。
3)产生根源①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存在的基础):只要企业存在固定资本成本,每股收益的变动率就会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就存在财务杠杆效应。
②息税前利润的变动(激活的条件):不同的息税前利润水平具有不同的财务杠杆程度(息税前利润水平越高,财务杠杆程度越低)——用财务杠杆系数(DFL)衡量。
3.财务杠杆系数(DFL)1)定义公式:DFL=普通股盈余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2)计算公式下期DFL=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润总额=1+税前利润/税后利润3)财务杠杆系数的性质①财务杠杆是预测模型,即:依据“基期”数据计算的是“下期”财务杠杆系数;②财务杠杆系数是EBIT的函数,不同的EBIT水平具有不同的财务杠杆系数,EBIT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低,财务杠杆作用越弱,EBIT=0时,DFL=0;③在利润总额(或普通股收益)>0的状态下,只要存在固定资本成本,财务杠杆系数恒大于1,即财务杠杆作用一定存在,但会随着利润总额的上升而减弱;④固定资本成本越高,财务杠杆作用越强、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如果企业不存在固定资本成本,则不存在财务杠杆作用,此时的财务杠杆系数=1(若所得税税率和普通股股数不变,每股收益与息税前利润等比例变动,无放大效应);⑤当息税前利润=利息(利润总额=0)时,普通股收益=0,此时财务杠杆系数无穷大,表明经营收益刚好抵偿债务利息的状态下,财务杠杆作用会很强。
第06讲财务杠杆效应和总杠杆效应
三、财务杠杆效应
讲解:重要而简单的例子
某企业现有资金400万元,其中普通股100万股,每股面值2元;银行借款200万元,年利息率为8%,EBIT为4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
①有关计算如下:
EBIT=40 EPS==0.18元
EBIT↗20% EPS==0.24元增加33.3%
EBIT↘20% EPS==0.12元减少33.3%
②若利率提高到10%,重复上述①计算
EBIT=40 EPS==0.15元
EBIT↗20% EPS==0.21元增加40%
EBIT↘20% EPS==0.09元减少40%
③若上述负债无利息,重复上述①计算
EBIT=40 EPS=0.3元
EBIT↗20% EPS==0.36元增加20%
EBIT↘20% EPS==0.24元减少20%
1.财务杠杆的定义: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而使得企业的普通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2.财务杠杆存在的前提:由于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对比计算①、②和③
3.财务杠杆的计量:财务杠杆系数(DFL)
(1)定义:DFL即EPS变动相对于EBIT变动的倍数
(2)财务杠杆系数
以计算①为例
DFL==1.67
在不存在优先股股息的情况下,可以得出
财务杠杆系数=
如果存在优先股股息,可以得出
财务杠杆系数=
以计算①为例DFL==1.67
(3)影响财务杠杆的因素包括:债务资本比重、普通股收益水平、所得税税率水平;息税前利润、固定财务费用水平等。
(4)固定性资本成本为0时,财务杠杆系数为1。
(计算③)
4.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
固定性资本成本越大,息税前利润水平越低,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
四、总杠杆效应
1.定义:产销业务量Q较小变动引起EPS较大变动的现象。
2.总杠杆存在的前提:由于固定性经营成本、固定性资本成本的存在。
3.总杠杆的计量:总杠杆系数(DTL)
(1)定义:DTL即EPS变动相对于产销业务量Q变动的倍数
(2)总杠杆系数=
DTL=DOL×DFL
在不存在优先股股息的情况下,可以得出
DTL=
如果存在优先股股息
DTL=
4.总杠杆与企业风险
固定性经营成本、固定性资本成本越大,总杠杆系数越大,企业风险就越大。
【2019年·综合题】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近几年公司生产经营比较稳定,并假定产销平衡,公司结合自身发展和资本市场环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并以每股收益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有关资料如下:资料一:2016年度公司产品产销量为2000万件,产品销售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0万元,假定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在2017年保持不变。
资料二:2016年度公司全部债务资金均为长期借款,借款本金为200000万元,年利率为5%,全部利息都计入当期费用,假定债务资金和利息水平在2017年保持不变。
资料三:公司在2016年末预计2017年的产销量将比2016年增长20%。
资料四、五、六——略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6年边际贡献总额和息税前利润。
(2)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以2016年为基期计算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总杠杆系数。
(3)根据要求(2)的计算结果和资料三,计算:①2017年息税前利润预计增长率;②2017年每股收益预计增长率。
『正确答案』
(1)2016年边际贡献总额=2000×(50-30)=40000(万元)
2016年息税前利润=40000-20000=20000(万元)
(2)经营杠杆系数=40000/20000=2
财务杠杆系数=20000/(20000-200000×5%)=2
总杠杆系数=2×2=4
或总杠杆系数=40000/(20000-200000×5%)=4
(3)①2017年息税前利润预计增长率=2×20%=40%
②2017年每股收益预计增长率=4×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