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特点(中考阅读必考题型)
- 格式:ppt
- 大小:314.00 KB
- 文档页数:14
中考语文说明文要点概括、语言特点分析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说明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要点概括能力是深层阅读理解的前提。
说明性文章归纳概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文章或某一段的整体感知能力,主要有四种考查形式: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给文章加标题、为事物下定义。
(1)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需要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两个步骤,即从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文字,把关键点提取出来整合。
提取信息时考查学生能否对信息进行迅速准确的定位和排序;整合信息时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排除干扰,筛选出重要信息。
(2)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难度稍大,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根据各段的关键词句概括各段的大意,然后把各段的大意整合,再用简明的句子表达出来。
(3)给文章加标题为文章加标题,通常是对全文中心的概括,不过这种概括要用简明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需要从测试材料作者的角度去考虑写作意图,从而准确把握测试材料的中心,给文章加上适当的标题。
(4)为事物下定义为事物下定义,即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
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是××”句式。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一段、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需对一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最后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知识点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其他限制性短语等词和短语上,语言强调准确、明白、简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物之间的联系。
而表示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常见有: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平实说明: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靠副词来表达)(2)生动说明: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具体到一个句子中的词语,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
形容词,体现的是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副词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2、考试类型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说明句子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
(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4)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
(5)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3、主要考察的词语分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
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
如:可爱的,美味的。
(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完全”“更是”都是强调作用。
这样的词语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
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表范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二、题型训练(一)体会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模式:(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第四讲说明文语言【知识要点】一、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的主要有三个特点:准确性、生动性、平实性。
其中,准确性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是生动活泼的。
在三个特点中,准确性与生动性是高频考点。
(一)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有两种类型——平实型和生动型。
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也一般从这两方面寻找关键词分析。
对于平实类的句子主要考查句子表义严密性与准确性,对于有文采的句子主要考查句子表达的生动形象性。
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词和短语上。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反映说明对象的客观真实情况。
夸大或缩小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都视为语言不准确。
相反,有些词:“大概”、“可能”、“据推算”……,看似模糊的语言,却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为它们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去掉后就绝对化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所以,我们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是要抓住根本的一条,即客观地、确切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明白地、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
限制性词语举例:1、表约数:约、大约、近(30米)、(30米)上下、左右2、表确数:30倍、1/5 、30%、一千三百多年3、表程度:最(多)、至多、几乎、全部、常常、往往;4、表示时间:当时、刚才、有时候、已经、早已、一直、渐渐等等;5、表范围:大部分、遍及、一般、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少数等;6、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往往、通常等。
(二)生动性一般对于科学小品文,加点词语常常从生动性方面来考查。
经常考查的类型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表达方式的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各种感观感受等;句式变化上: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口语书面语结合等。
答题格式从说明内容和作用等方面回答:如文中XX句,XX词,运用了XX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等),生动形象说明了……,极富感染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中考语文说明文语言分析专题复习及练习题一、知识框架二、知识点梳理(一)说明文语言特征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1.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定词语的使用。
表示修饰、限定词语的类别常分为以下几种:(1)表估计、猜测的词语: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2)表示限制的词语:①限制范围: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②限制程度:仅、最、很、非常、几乎、格外③限制数量:很多,几个、许多、很少④限制频率、速度:经常、很快(3)表示修饰的词语:一丝、漫长、野生、空前(4)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2.生动性说明文语言生动性主要是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二)说明文语言分析常见题型1、词语的含义词语含义的分析需要结合语境去分析,代词的指代内容通常从上文去找,上文找不到时,考虑下文。
分析完词语含义或指代内容后,代入原文中检验是否符合语境。
(1)词语的语境含义例1: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一句中“标本”的含义是。
答案:典范。
(2)代词的指代内容例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这”指的是。
答案: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2、词语的赏析(1)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解释词语,起到很好的限定/修饰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1: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
分析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常见”普遍的意思,表示黑色是蝴蝶翅膀中常见的颜色,起到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格式:①表态②解释词语意思③解释原句意思④解释词语删去后句子变成什么意思,与事实不符⑤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1:在人体内部所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也像一把把锁一样,需要有一把把相应的钥匙来打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说明文语言特点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三)、体味说明语言,概括语言特点。
常见题型有如下两种:
1、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为什幺?③文段中指示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2、分析、体味语言。
说明文中文句的理解与品位主要有两种题型:①请找出一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的句子来分析。
②“ⅩⅩⅩⅩ”在语言上有什幺特点?
答题时语言要规范。
①“ⅩⅩⅩⅩ”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实际,具有科学性)。
②句中加点词“ⅩⅩⅩⅩ”能否去掉或更换,为什幺?{答题三步走:A.表态。
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B.结合语境结实该词;C.与改换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扣住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
}▲答题格式:①不能,用了“ⅩⅩⅩⅩ”词,生动地说明了,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去掉(或更换)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②不能,删掉“ⅩⅩⅩⅩ”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ⅩⅩⅩⅩ”词,准确地说明了。
总结: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34说明文阅读之语言特点★[考点概述]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说明文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
★[设问方式]说明文语言的考查,设问方式通常为:1.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第×段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
3.请分析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加点字词有何作用?5.本文引用俗语、诗歌、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解题方略]一、语言的准确严密性1.找准关键词语①限定时间:到那个时候、当时、刚刚今为止、目前、自古以来等。
②限定数量:之一、有余、很少、极少数、绝大部分等。
③限定程度:极其、比较、最、尤其、更、稍微、很大程度上等。
④限定范围:整个、都、全、仅仅、只等。
⑤限定频率:常常、往往、有时、一般、屡次、偶尔等。
⑥表推测或估计:大概、大约、可能、左右、也许、至少等。
2.答题模板“xx”的意思是……,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语言的生动形象性1.抓住手法①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加了生动性、形象性。
②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描写,使被说明的对象栩栩如生,富有诗意,增强了文章可读性;议论,令人深思,给人启发。
③常使用描述性形容词。
④说明方法的使用:打比方、摹状貌等。
⑤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各种感观感受等;句式变化上: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口语书面语结合等。
2.答题模板①从说明内容和作用等方面回答:如文中XX句,XX词,运用了XX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等),生动形象说明了……,极富感染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②“xx”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激发读者的兴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说明文--语言特点【知识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科学。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
例如:A、抓住起限制作用的词语:(表估计、程度、限制等)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B、仔细辨析同义词语: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呢?1、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的一种体现。
例如《向沙漠进军》中说,经过治理,已有一部分沙丘长出了草皮和灌木,对于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这里,“过度”、“任意”均用得非常有分寸,意思是说,不是不能砍伐,而是砍伐不能“过度”,不是不能放牧,而是放牧不能“任意”。
2、恰当的使用表示程度、范围的词,是语言准确的另一种体现。
例如《莺》中说:“莺生性胆小,在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
“常常”表明不是唯一的情况,而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此,莺鸟在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居然“常常”躲避,足见其生性胆小到了什么程度。
3、有时把话说得肯定是准确,有时说得不肯定也是准确。
到底该怎样说?得用客观实际这把尺子量量才好。
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水经注》里提到‘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这里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说得不肯定但很准确,为什么?因为这是据目前手头现有的资料写成的,占有资料可信度还不够高,所以这样写。
大约、左右、可能、几乎----表估计很、十分、非常、急剧----表程度之一、以上、大部分----表范围大量、少数、许多----表数量在当时、日前、今后----表时间经常、往往、有时、常常、时常----表频率据透露、据记载、据说----表来源【典型题型】1、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从文中加点的词语中任选一例,说说文章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平实说明: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靠副词来表达)(2)生动说明: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具体到一个句子中的词语,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
形容词,体现的是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副词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2、考试类型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说明句子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
(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4)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
(5)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3、主要考察的词语分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
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
如:可爱的,美味的。
(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完全”“更是”都是强调作用。
这样的词语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
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表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二、题型训练(一)体会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模式:(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说明文】高频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例子: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类型1:加点字词(大概,大约,可能,估计……)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点答题。
攻略攻略答:准确答:准确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事理。
例子: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攻略攻略答:⑴不能。
答:⑴不能。
⑵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准确了”。
⑶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准确了”。
例子: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它们的“葬礼”也许是动物世界中最文明的了。
当同类死亡后,它们便叼来绿叶、彩色浆果或五颜六色的花瓣,覆盖在同类尸体上面。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攻略攻略答:⑴不能。
⑵“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若删去,则“不准确了”。
“不准确了”。
例子: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
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
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
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案示例:“依次”是“按照顺序”的意思,在这里指人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是有顺序的,说明“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顺序《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中考专项训练说明文说明文语言特点(知识点+针对训练)例文解读:全球肆虐的勒索病毒是怎么回事(2017·贵州毕节)①根据英国BBC新闻网的综合报道,全球肆虐的勒索病毒已经感染了超过150个国家的电脑,微软方面则说,已经有几十万台电脑遭到感染,不过目前的感染速度已经放缓,局势趋于稳定。
在中国,这次有近三万家机构的电脑受到影响,最严重的是高校的教育网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内网。
②之所以叫勒索病毒,是因为它在感染用户电脑后,会对电脑里的程序以及存储的包括图片、视频、文档等各种文件进行加密,让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并弹出页面,要求用户交完赎金才解锁。
③这次的勒索病毒,是在Windows系统的电脑上传播,苹果用户以及手机用户们幸免于难,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更安全。
A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在全球的电脑操作系统中,老旧的Windows XP居然占到了7.04%,排在第三位,用户数是苹果系统的2倍以上,前两名分别是Windows7和Windows10,它们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9%和26%。
大家要知道,微软从2014年开始,就已经停止对XP等Winows7以下的操作系统进行更新了。
所以,B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微软用户远大于苹果的用户,这是它被攻击的原因之一..。
所以,苹果用户和手机用户们,也要重视这次的勒索病毒事件,因为很多安全机构预计,未来,手机将是勒索病毒的高发区。
④这次的勒索病毒,是利用Windows系统里面的445端口来进行攻击,这个端口是用来在局域网之间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的。
勒索病毒在感染一台电脑后,会扫描局域网内的其它电脑,只要哪台电脑的445端口处于打开状态,并且Windows系统没有更新相应的安全补丁,勒索病毒就会迅速植入程序进行感染。
⑤所以,这次病毒的爆发,中国的高校教育网络和企事业单位的内网成为了重灾区,主要原因是:第一,早在2003年,就已经有病毒利用445端口,因此不少运营商封禁了这个端口。
但是,各大高校通常接入的是教育、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大多对445端口没有进行限制。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举例篇一:说明文语言特征分为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 “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讲义考情分析“说明语言”是指说明文中阐述说明对象时所使用的语言,其特点有准确严密和生动形象两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种:准确性和严密性。
品味说明语言主要体现在分析文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的表达效果上。
通过对说明语言的品味,我们可以更具体地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更准确地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品味说明语言也是说明文阅读的一个常规考点。
知识点解析一、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1.准确性。
大多数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其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时都要做到准确无误。
2.严密性。
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语言讲究周到严密。
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科学,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主要体现在:(1)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有关词语要准确无误。
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
(2)注意约数和确数。
无论使用的是约数还是确数,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活活泼。
二、体现准确性和严密性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
为了使说明变得浅显易懂,平实说明文常使用列数字(据)、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直接、准确地说明事物。
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概括这篇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之——体会语言特色(下):能否删去某词题说明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题型是:体会语言特色。
而体会语言特色中十分常考的是这个题型:能否删去加点词,或者把某词换成某词可以吗?这几乎是目前说明文考题中的必考题。
因此掌握住“说明文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一题型的答题模板,对于说明文阅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掌握住这个答题模板,这类题型拿分再也不愁了一、常见的考试题型1、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能否将句中加点词语替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二、解题思路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体现在限制性词语上,如以下几种:①表程度,如“比较”“几乎”“最”“相当”“很”“尤其”“稍微”等;②表估计,如“大约”“可能”“左右”等;③表范围,如“全”“都”“绝大部分”等;④表数量,如“多”“有余”等;⑤表频率,如“屡次”“常常”等;⑥表来源,如“有人说”、“据统计”等;⑦表性质,如“根本”、“主要”等。
(2)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切实,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3)说明文常常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数字要求准确无误。
(4)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体现在用语的严密上。
答题步骤:(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百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度周密性、科学性。
三、答题模板答题模板:表态+定性+不符+语言特点1、不能。
因为……(结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中考语文说明文语言分析专题复习一、知识框架二、知识点梳理(一)说明文语言特征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1.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定词语的使用。
表示修饰、限定词语的类别常分为以下几种:(1)表估计、猜测的词语: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2)表示限制的词语:①限制范围: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②限制程度:仅、最、很、非常、几乎、格外③限制数量:很多,几个、许多、很少④限制频率、速度:经常、很快(3)表示修饰的词语:一丝、漫长、野生、空前(4)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2.生动性说明文语言生动性主要是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二)说明文语言分析常见题型1、词语的含义词语含义的分析需要结合语境去分析,代词的指代内容通常从上文去找,上文找不到时,考虑下文。
分析完词语含义或指代内容后,代入原文中检验是否符合语境。
(1)词语的语境含义例1: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一句中“标本”的含义是。
答案:典范。
(2)代词的指代内容例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答案: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2、词语的赏析(1)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解释词语,起到很好的限定/修饰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1: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
分析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常见”普遍的意思,表示黑色是蝴蝶翅膀中常见的颜色,起到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格式:①表态②解释词语意思③解释原句意思④解释词语删去后句子变成什么意思,与事实不符⑤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1:在人体内部所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也像一把把锁一样,需要有一把把相应的钥匙来打开。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一、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1)平实说明:语言表达注重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靠副词来表达)(2)生动说明:语言表达生动、形象。
(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具体到一个句子中的词语,要看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哪个特点。
形容词,体现的是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副词体现的是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在本类题型中,主要考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的作用单一,让语言生动形象;副词主要只考核表示限制、或表示猜测和估计作用两种形式。
2、考试类型关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种:(1)说明句子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起作用(表达效果)。
(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4)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
(5)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3、主要考察的词语分类: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
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
如:可爱的,美味的。
(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完全”“更是”都是强调作用。
这样的词语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估计等的副词上.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通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饰限制。
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的词语:当时、刚刚、迄今、有时候、刚才⋯⋯表范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二、题型训练(一)体会加点词的作用答题模式:(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从表推测、估计、强调、限制、等方面进行解释;(2)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某某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