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的数学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游玩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数学是一门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学科,它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更是无处不在。
当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我们会发现数学的奥妙和美妙。
一次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一座著名的山区旅游景点。
这里有壮丽的山峰、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森林。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数学信息。
首先,我注意到山峰的高度。
我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我好奇地想知道它的高度。
我问导游,他告诉我这座山峰的高度是3000米。
我立刻想到了三角函数。
我知道可以通过测量山脚和山顶之间的水平距离,再利用正切函数来计算出山峰的高度。
这让我对三角函数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我在溪流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几何形状。
溪流弯曲蜿蜒,形成了许多弧线。
我观察到这些弧线的形状非常接近于圆形。
我想到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我知道可以通过测量溪流的弧长和半径来计算出溪流的周长和面积。
这让我对几何学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我在森林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数列。
我注意到树木的年轮呈现出规律的圆环状。
我知道这是树木生长的年限。
我开始数数,发现每一圈的年数都比前一圈多一年。
这让我想到了等差数列。
我知道可以通过计算前n项和来得到树木的年龄。
这让我对数列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次旅行,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数学信息。
数学不仅仅存在于课本中,它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数学是一门普遍存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奥秘。
无论是测量山峰的高度,计算溪流的周长和面积,还是研究树木的年龄,数学都在我们的周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次旅行,我对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教会我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数学的美妙和智慧。
总之,游玩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信息。
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规律和奥秘。
通过观察山峰的高度、溪流的形状和树木的年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的应用。
.
旅游中的数学
前一段,我和妈妈去桂林旅游了。
经过这么长时间,我仔细地想了想,发现里面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比方:时间、距离、方向、统计、钱数等等。
我先说时间、距离和方向吧。
我们是坐飞机去的,为什么要坐飞机呢?第一个理由,因为我们的时间比拟紧,坐飞机可以节约时间。
桂林在郑州的西南方,郑州到桂林大约有1300公里,坐火车至少要12个小时,而坐飞机只需要1个小时40分钟〔大约2小时〕,加上来回时间,我们可以节约20个小时〔2x12-(2+2)=20〕,这样我们可以多玩儿一天啦。
第二个理由,是因为我没有坐过飞机,我想试一试,我想看一看空中的风景和地上一样不一样。
结果,我们在10000米高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空中风景,真是美极了!好高啊!不过我不害怕,还很兴奋呢。
第二,说说我们到底花了多少钱吧。
妈妈说我们花钱挺多的,怎么计算呢。
一元一元地加起来要数到什么时候啊?干脆分类吧。
我是这样分的:1、来回路费〔也就是飞机票〕:2640元;2、船〔竹排〕票、门票、演出票以及住宿等:大约1647元;3、购物、吃饭等:大约360元,2640+1647+360=4647〔元〕,还有一些妈妈记不太清楚了,这样我们大概花了4800元!哇,好多呀!我们一共旅游了四天,平均每天花1200元!〔4800除以4等于1200〕怪不得导游说旅游是高消费呢。
但是我们收获很多,花这些钱很值得的。
以后我还要去更多的好玩儿的地方。
我要学本领,多挣些钱哟。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旅游过程中涉及的数学问题的教学体会1. 数学在旅游中的应用旅游是人们生活中常常会经历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够让人放松心情、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还能够让人们在旅途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在旅游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如何计算旅行的距离、如何控制行程中的时间、如何分配旅行花费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因此旅游过程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往往不够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很难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觉得数学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旅游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相信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旅游相关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旅行的路程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路线,然后计算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规划旅行中的重要性;在计算旅行费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预算,然后计算每个人的花费,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分配资源中的作用;在控制旅行时间时,可以让学生计算各个景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然后安排合理的行程,让他们明白数学在时间管理中的重要性等等。
通过这些与旅游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旅游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和遇到的数学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组织学生去不同的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
可以让学生测量景点之间的距离、计算游览时间、分析游览路线等,让他们在实际的环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
旅游中的数学乌子贻恰逢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还有几个小伙伴到上海游玩。
从家到上海需要坐50分钟的船,两岸之间的距离是32千米。
爸爸问:“你们知道游轮的速度是多少吗?”我不假思索地抢答:“速度=路程÷时间,32÷50=0.64(千米/分钟),游轮的速度是每分钟0.64千米。
”爸爸笑着说:“没错!不过像游轮、动车等交通工具,它们的速度一般用‘千米/时作单位。
想一想,我们乘坐的这艘游轮的时速是多少呢?”小伙伴们连忙说:“0.64×60=38.4(千米/时)。
”爸爸肯定了小伙伴们的想法后,又问:“还可以怎样计算呢?”我忽然想到,也可以把50分钟换算成56小時,32÷56=38.4(千米/时)。
小伙伴们马上质疑:“这是分数除法,我们不会算啊!”我自豪地说:“我会!‘32千米对应着5份,可以先求出1份,即32÷5=6.4(千米)。
1小时里有6份,6.4×6=38.4(千米/时)。
”我的思路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
吹着海风,哼着小曲,我的心里无比惬意。
到上海后,我们来到了一家猫舍。
门口写着购票须知:儿童票30元/人,成人票60元/人,团体票5人及以上50元/人。
妈妈问我:“我们有4个大人和4个小孩,怎样购票最便宜呢?”我想了想,得出了答案:“小孩购买儿童票划算,而大人则购买团体票比较划算,但是大人人数不足5人,那就让1个小孩与4个大人一起买团体票,最终要花5×50+3×30=340(元)。
”妈妈听了点点头,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我们买好票,来到猫舍观赏小猫。
只见小猫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一脸可爱地打量着我们,还有几只小猫正在美美地睡觉呢。
睡觉的小猫缩成一团,像毛绒绒的小球,可爱极了!为什么它们睡觉喜欢缩成一个球呢?我思维的小舟再次启航。
小伙伴们说可能是小猫的睡觉习惯,随行的4个大人也没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回到宾馆后,我开电脑上网搜索,原来这其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
旅游中的数学教学设计3篇篇一:旅游中的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36、37页中的内容。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本课设计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为学生创设去风景区“牛姆林”旅游这样一个现实情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从而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材与学情分析:在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之后,安排“旅游中的数学”这一实践与综合应用一课,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玩”中“做数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旅游)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来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结合具体情境,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具体情境,再联系生活实际,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练习活动,感受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重难点、关键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自制租车方案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谁来告诉老师。
(指名学生回答)2、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永春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景秀丽的县城。
数学与旅游的奇妙冒险——小学三年级数学《旅游中的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即使是在旅游时,我们也难以摆脱数学运算的脚步。
想一想,旅游中有哪些跟数学相关的事情呢?比如购买门票、计算交通工具的距离和行驶时间、解决住宿问题等等。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通过旅游学习数学,不仅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更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介绍《旅游中的数学》这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的教案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数学知识,同时让孩子们在旅游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冒险。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到旅游中的数学运用,并提高对数学的兴趣;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旅游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以《旅游中的数学》教材为主要内容,教学包括以下模块:1.门票购买门票购买是旅游中常见的一种数学运算。
通过这个模块,学生将学习到怎样计算门票的价格,并能够认识到门票价格和景点特色之间的关系。
2.旅行计划在旅游中,做好旅行计划可以让整个旅程更加愉快和顺利。
这个模块将教授学生如何计算旅行时间和距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制定出行计划。
3.交通工具选择选择交通工具不仅要考虑速度,还要考虑价格和舒适度等方面。
通过这个模块,学生将了解到选择不同交通工具的相关数学计算方法。
4.住宿安排住宿安排是旅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个模块将告诉学生如何计算旅馆价格和入住时间,同时让他们更了解酒店等不同住宿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在教室里搭建旅游景点模型、购票处模型和旅游交通工具模型等,让学生能够在视觉上更好地体验旅游中的数学运算。
2.活动体验法在教学中设计旅游场景和趣味小游戏,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3.合作学习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实践,通过相互合作和分享,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门票购买(1)引领学生进入景区门口,由教师模拟景区售票员角色,模拟购票流程,带领学生认识门票价格和优惠政策等信息。
旅行中的数学问题
你知道吗?旅行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就说订酒店吧,这里面的数学就不简单。
比如说,你和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行,一共有五个人。
你看到一家酒店有两种房间,一种是标准间,能住两个人,价格是每晚300元;还有一种家庭套房,可以住三个人,价格是每晚450元。
这时候就需要算一算了,要是都订标准间呢,那就得订三间,总共花费300×3 = 900元。
可要是订一间家庭套房和一间标准间呢,花费就是450 + 300 = 750元,一下子就省了150元呢!这就是旅行中的数学,能帮你省钱。
再说说交通方面的数学问题。
你打算去一个旅游景点,距离你住的地方有200公里。
你可以选择坐大巴或者租车自驾。
大巴车票是每人80元,租车的话,一辆车一天的租金是300元,加上油费每公里大概1元。
如果是三个人一起旅行,坐大巴的话总共花费80×3 = 240元。
租车呢,油费就是200×1 = 200元,再加上租金300元,总共是500元。
这么一看,坐大巴划算多了。
不过要是人多一点,比如说五个人,坐大巴就得花费80×5 = 400元,租车的话还是500元,这时候租车就比较划算了。
还有在景区里买东西的时候,数学也在悄悄发挥作用。
你看到一个小纪念品,一家店卖30元,另一家店在搞促销,买三送一。
你要是想买四个纪念品,在第一家店就得花30×4 = 120元。
在第二家店呢,你只需要买三个的钱,也就是30×3 = 90元,又省了一笔。
旅行中的数学就像一个小助手,只要你好好利用它,就能让旅行既开心又划算呢!。
旅游小知识点总结数学
1. 了解货币兑换
在旅行中,你可能需要兑换当地的货币。
要想了解货币兑换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一些数学技巧来进行估算。
可以使用实时汇率来进行计算,并在兑换货币时注意手续费和额外的费用。
2. 计算时间差
在旅行中,你可能需要横跨时区。
要想准确计算时间差,可以使用数学技巧来进行转换。
首先要了解全球的时区分布,然后进行时区的加减运算,最终计算出目的地的实际时间。
3. 估算距离
在旅行中,你可能需要估算路程的距离。
要想快速并且准确地估算距离,可以使用数学技巧来进行计算。
可以使用地图进行测量,并结合速度和实际情况来进行估算。
4. 如何在外国快速算出小费
在许多国家,小费是一种文化习惯。
要想在外国快速算出小费,可以使用数学技巧来进行估算。
一般来说,小费的标准是10%~20%不等,可以根据实际消费金额来进行简单的加乘计算。
5. 了解购物折扣
在旅行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打折优惠。
要想了解购物折扣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数学技巧来进行计算。
可以将原价和折扣进行比较,然后计算出实际的优惠金额。
6. 如何快速计算费用
在旅行中,你可能需要快速计算各种费用。
要想快速计算费用,可以使用数学技巧来进行估算。
可以将各种费用进行逐一统计,然后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旅行中使用数学的小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帮助到你在旅行中更好地运用数学技巧。
祝你旅行愉快!。
《旅游中得数学》教学设计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潘丽竹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旅游情境中,发现旅游中得数学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并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得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计算、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解决问题得最佳方案,初步培养学生得优化意识。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得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得兴趣与热爱科学得情感,培养学生得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得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得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得能力。
教学难点:感悟优化解决问题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进入,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您们喜欢旅游吗?谁愿意告诉大家您都去过哪些地方?(生说)您们可真幸福,小小年纪就去过这么多地方!老师小时侯就没有去过,不过呀,去年暑假我去了新疆,把一些著名旅游景点都游览了一遍。
您们想知道我都去哪儿了吗?那就一起瞧大屏幕,猜一猜吧!(课件显示新疆得美景)
●天池
●吐鲁番葡萄沟,(这里最盛产葡萄)
●那拉提大草原
●喀纳斯湖,(没错,在这里可以将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美
景尽收眼底。
)
师:怎么样,同学们,新疆美吗?现在呀!有一批来自外地得小游客们,她们也打算到美丽得新疆去做客。
瞧一瞧、猜一猜,她们选择得就是哪一个景点?(天池得美景)
师:就是哪儿呀?天池美吗?瞧来还真值得她们去瞧一瞧呢!
二、合作学习,发现问题
师:不过这些小游客们第一次来新疆,她们希望得到我们得帮助,为她们设计一份“天池一日游”得旅游计划,您们愿意帮帮她们吗?
师:那怎样制定旅游计划呢?可以根据您们平时旅游得经验,想一想都需要提前考虑哪些问题呢?您们想得可真周到,我将您们说得整理了一下,大概有这样几点:
●费用问题(租车费用、门票费用、用餐费用……)
●日程安排(出发时间、回来时间……)
●必备物品(零食、饮料……)
师:您们瞧瞧前两个问题,能用我们学过得数学知识来解决吗?瞧来旅游中也有许多得数学问题。
(贴课题)这些问题都很重要,那这节课我们就来集中解决费用问题。
我们先来算算租车费用吧!我了解了一下,去天池有这样两种车可以选择,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租大车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
”
“租小车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
”
师:这批小游客共有40人,怎样租车最合适呢?您们会算吗?好,就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有几种租车方案,填在表格里。
再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案比较合适。
听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学生小组合作)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您们组设计了几种方案?分别就是什么?(可坐人数您们就是怎样算得?租金怎样算呢?)有不同方案吗?
么不同吗?那您们认为我这样排列有什么好处吗?(生答) 师:对,像这样,用列表得方法,按照一定得规律,就能很清楚地把所有得方案都找出来。
那同学们,这些小游客们去天池玩儿,选择哪种租车方案最合适呢?您就是怎么想得?您们同意吗?
师:费用问题里得租车费用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现在就请
您将这项费用填在您得旅游计划中吧!填好了吗?好,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门票费用吧!谁来为我们介绍相关信息?(天池得门票每张100元,买18张赠送1张。
)那这40位小游客,购买门票共需多少钱呢?您们会算吗?行,就请四人小组合作来完成。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您们就是怎么想得?哪些小组与她们想得一样?有不同想法吗?瞧来您们都很会动脑筋!
师:现在费用问题中得门票费用我们也解决了,快填在计划里吧!下面咱们再来瞧瞧用餐得费用。
我们知道,旅游可以自带食品,也可以在景点得餐厅用餐,这些来自外地得小游客们,特别想品尝咱们新疆得风味儿,所以她们打算在天池得餐厅用午餐。
与一个汤,您能算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得搭配方案吗?就请您在您得作业纸上算一算吧!谁来说一说?您就是怎么想得?与您们算得一样吗?好,就请您选择您认为最合适得用餐方案,填在表格里,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要这样搭配呢?与她写得一样得请举手。
有不同得吗?还有谁想说?现在就请您将您算出得用餐费用填在旅游计划里。
三、体验感悟,总结反思
师:同学们,我们利用所学得数学知识解决了旅游中得费用问题,您们可真了不起!旅游计划中得其它问题,您们能自己解决吗?
师:好得。
由于时间关系,剩下得部分我们就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完成。
下节课咱们再继续交流,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