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分类学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园艺植物学概论分类1.根据用途分类根据植物的用途,园艺植物学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分类。
(1)蔬菜学:研究蔬菜植物的种植、繁殖和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主要包括叶菜类、根茎类、果菜类等。
(2)果树学:研究果树的种植、繁殖和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主要包括苹果、梨、柑橘、葡萄等。
(3)花卉学:研究花卉的种植、繁殖和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主要包括观赏植物,如玫瑰、牡丹、菊花等。
(4)草坪学:研究草坪的种植、繁殖和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主要包括运动场地、公园、庭院等的草坪种植。
(5)园林学:研究园林植物的种植、繁殖和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主要包括公园、庭院、景观设计等。
2.根据生命周期分类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园艺植物学可以分为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等。
(1)一年生植物:植物种子发芽后,经历生长、开花、结果后即进入死亡期。
主要包括大部分的蔬菜植物。
(2)多年生植物:植物根系能在地下越冬,到来年春季再次发芽,一年生周期循环。
主要包括果树、花卉等。
(3)草本植物:植物地上部分在一年内循环死亡和再生,地下部分进入休眠或保持生长。
主要包括草坪植物、一些花卉等。
3.根据物种分类根据植物的物种分类,园艺植物学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主要包括科属植物学、族植物学、亚族植物学等。
(1)科属植物学:研究植物的科属分类、植物分类学、植物命名等方面的学科。
(2)族植物学:研究植物的族分类、形态解剖、遗传学等方面的学科。
(3)亚族植物学:研究植物的亚族分类、生态学、系统发育等方面的学科。
4.根据特点分类根据植物的特点,园艺植物学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1)观赏植物学:研究植物的形态、花色、花期等观赏特点,以及园林植物的设计、布局等方面的学科。
(2)经济植物学:研究植物的经济价值,包括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业植物等方面的学科。
(3)野菜植物学:研究野生植物的收集、利用、栽培等方面的学科。
总而言之,园艺植物学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上述分类仅为其中的一部分,不同的分类方法与应用领域有关。
第一章园艺植物的分类第一节概述地球上的植物有40多万种,其中高等植物30多万种,归属300多个科,绝大多数的科含有园艺植物。
据统计,全世界果树(含野生果树)大约有60科,2800多种,其中较重要的果树有300多种,主要栽培的有近70种;蔬菜约有30多科,200余种,我国栽培的蔬菜有100多种,其中普遍栽培的有40~50种;观赏植物远多于果树和蔬菜的种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地增加。
一些含重要园艺植物的科及园艺植物(种)。
不论从研究和认识的角度,还是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都需要对纷繁复杂的园艺植物进行归纳分类。
总体上来说,园艺植物分类方法有两个分类体系,一是科学分类法,即用植物学专业术语描述其性状特点和用世界上统一的拉丁学名命名,二是实用分类法,即除尽量参考植物学特征外,更重要的是按照从有利于生产管理、有利于营销等角度考虑,将用途或生产等方面相同或比较接近的归为一类,例如园艺植物分为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就是按照用途来进行实用分类的。
实用分类法最大的优点是方便人们应用,在分类过程中不要过多地去考虑植物本身的特点,而实用分类法往往会出现一些交叉现象,比如银杏,其种子可供食用,其树型挺拔、叶型奇特,而且其叶片有可以提取药用成分,因此既是果树,又是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再比如百合和藕(荷花)既是观花植物,又是蔬菜植物。
另外,实用分类法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覆盖较全面时分出的类别太多,不便于识记,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将某些植物归为其他类,而这一类中个体间特点各异,实际上还是没有全面地归类。
第二节植物学分类一、植物学分类的依据和意义植物学分类属于自然分类系统的范畴,其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
传统的植物学分类是借助形态学、解剖学的证据,按照植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和进化过程进行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学分类可借助的资料来源也越来越广泛,包括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孢粉学、植物地理学、分子生物学和数量分类学等学科领域的资料。
园艺植物分类方法综述摘要:学习了园艺植物分类学以后,我对园艺这门专业有了新的认识。
我了解了许多植物的属性,生长环境栽培方法等。
园艺即植物园地栽培的农业科学技术,包括栽培、繁育、贮藏加工、营销与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
学习这门学科不仅要了解园艺植物的分类,还要学习其他关于园艺的专业课加以辅助,才能跟好的进行果树、花卉、蔬菜、茶等园艺植物的分类,而不同的分类标准,种类不同。
关键字:分类学、果树、蔬菜、花卉、茶等分类。
植物分类学时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它是在人类识别植物和利用植物的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园艺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使前与“本草学”时期、人为分类系统时期、自然分类系统时期和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时期。
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植物类群及其亲缘关系,研究各分类群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植物,利用植物和改造植物,植物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方面。
而园艺植物分类法主要针对园艺植物而言,园艺植物是指较小规模高度集约化栽培的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
对于园艺植物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一般分为果树、蔬菜、花卉和茶四大类。
而花、果、菜可分别各自进一分类,且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不同的种类,茶一般根据加工分类,代茶饮料则多采用植物学系统分类。
果树:生产供食用的果实、种子或用作砧木的多年生植物。
果树侠义是指提供鲜食用的果实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植物广义上来讲,果实或种子可生食加工食用或可做其他果实砧木的木本植物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均可称之为果树,果实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便于学习研究和栽培管理,必须加以分类。
果数的分类方法很多,现将常用的分类方法分述如下:一、园艺分类法:野果树和栽培果树、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水果和坚果、多年生草本和木本植物、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水果二、按叶生长期特性分类:落叶果树、常绿果树。
三、按果树的形态结构及利用特征分类按果树的形态结构和利用特征又可分六类仁果类:包括苹果、梨、沙果等。
园林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植物学知识1. 植物分类学(1) 植物的分类标准:植物的形态、生活史和遗传特征(2) 植物的分类等级:门、纲、目、科、属、种(3) 主要的植物分类:如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分类等2. 植物形态(1) 植株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树干、叶片、花朵、果实等(2) 植物的习性:如灌木、乔木、攀援植物等3. 植物生理学(1) 光合作用(2) 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3) 植物的水分运输和营养吸收4. 植物生活史(1)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授粉、结果结实(2)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5. 植物生态学(1)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碳循环、氧气释放、水循环(2)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6. 常见园林植物(1) 常见树木树种:如柳树、白蜡树、槐树、法国梧桐、水杉等(2) 常见草本植物:如牵牛花、鸢尾花、地被植物等二、土壤学知识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1) 土壤的颗粒组成:砂土、粉土、壤土等(2) 土壤的孔隙结构:大孔隙和小孔隙(3) 土壤的肥力: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2. 土壤理化性质(1) 土壤的颜色和质地(2) 土壤的酸碱度:PH值(3) 土壤的肥力和持水性3. 土壤生物学(1) 土壤中的微生物(2) 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蝼蛄等4. 土壤改良(1) 土壤的施肥和施药(2) 土壤的翻耕和松土(3) 土壤的保护和恢复5. 土壤与园艺栽培(1)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土壤肥力对植物品质的影响三、园林设计1. 园林设计基础知识(1) 园林设计原则:自然、艺术、实用(2) 园林设计方案:平面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构建等2. 园林设计元素(1) 园林的空间构成:景观、庭院、树林、水体、建筑等(2) 园林的景观特色:如中式园林、西式园林、现代园林等3. 园林植物配置(1) 植物的选材原则:环境适应性、景观效果、经济性等(2) 园林植物的布局和构图4. 园林水体设计(1) 水景设计:喷泉、人工湖、溪流、水塘等(2) 水生植物配置5. 园林灯光设计(1) 园林照明的原则:照明方式、照明区域、灯光配色等(2) 园林夜景的设计6. 园林材料及构造(1) 园林石材:石阶、石桥、石台面等(2) 园林木材:木栈道、木亭、木栏杆等(3) 园林的金属构造:铁艺门、铁艺栏杆等7. 园林施工和养护(1) 园林施工工艺:浇水、翻土、栽植、修剪等(2) 园林养护管理:植物修剪、草坪修剪、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四、园艺学知识1. 园艺栽培知识(1) 园艺作物的选种和育种(2) 园艺作物的栽培技术:如施肥、浇水、修剪等2. 园艺设施(1) 棚室的构造和作用:温室、冷棚、蔬菜大棚等(2) 园林设施的管理和维护3. 园艺技术(1) 园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 新型园艺技术:如水培、空中园艺、绿墙技术等五、园林生态学1. 生态环境保护(1) 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2. 生态景观(1)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2) 生态公园建设3. 生态修复(1) 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2) 生态植被的修复六、园林管理1. 园林规划(1) 园林用地规划(2) 园林景观规划2. 园林公园管理(1) 公园绿化管理(2) 公园设施和设备的维护3. 园林绿化(1) 城市绿化规划和实施(2) 园林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维护4. 园林景区管理(1) 景区植被的维护和管理(2) 景区环境的整治和保护七、园林美学1. 园林文化(1) 园林的历史渊源(2) 不同地域的园林文化特色2. 园林艺术(1) 园林设计艺术(2) 园林植物艺术3. 园林规划(1) 园林规划的审美要求(2) 园林设计的美学原则以上所提及的园林必备知识点是园林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园林工作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和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园林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园艺植物分类学名词解释1.品种:具有在特定条件下表现为不妨碍利用的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性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2.叶序:叶在茎或枝条上的排列方式。
(互生对生轮生簇生)3.脉序:叶脉在叶片中的排列方式。
(网状脉平行脉叉状脉射出脉)4.单身复叶:两侧生小叶退化,而其总叶炳与顶生小叶连接处有关节。
5.杂性同株:同一植株上既有两性花又有两种单性花。
6.杂性异株:雄花和两性花或雌花和两性花生于同一植株上。
7.单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该雌蕊只有一个心皮构成。
8.复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雌蕊由2个或2个以上的心皮构成。
9.离生心皮雌蕊群:一朵花中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雌蕊,均由一个心皮构成。
10.二体雄蕊:10个雄蕊,9个连成一束,一个单独。
11.二强雄蕊:有4个雄蕊,2个花丝长2个花丝短。
12.特立中央胎座:多心皮构成的1室子房或不完全多室子房,自子房室基部向上有一中轴,但不达子房顶,胚珠生于轴上。
13.弯生胚珠:胚珠下部直立,上部一边生长快呈弯曲状,珠孔朝下,但珠心并不弯曲,合点与珠孔通过珠心连成弧线。
14.无限花序:(向心花序)开花顺序为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
(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柔荑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隐头花序)15.柑果:由复雌蕊形成,外果皮革质,中果皮疏松分布有维管束,中间隔成瓣的部分是内果皮,向内生许多肉质多浆的汁囊,是食用的主要部分,中轴胎座,每室种子多数。
16.梨果:由花筒和子房愈合一起发育而成的假果。
花托与外果皮结合为坚硬的果壁,中果皮和内果皮纸质或革质化,中轴胎座。
17.核果:由一至多心皮组成,种子常一粒,内果皮坚硬成果核,有的中果皮肉质,为主要食用部分。
18.聚合果:是由一朵具有离生心皮雌蕊群的花发育而成的果实,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上。
19.检索表:根据某几个对立的形态特征将一群植物分为两类,再在每一类中找出相对立的特征继续分为两小类,以此类推,最后分出科属种。
园艺图文知识点总结一、植物分类植物分类是园艺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植物的命名、分类、特征、生长习性等方面的内容。
在园艺学中,植物分类是对植物进行选种、栽培、管理和利用的基础,了解植物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园艺师更好地进行园艺工作。
1.1 植物分类植物分类是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命历程等对植物进行归类的学科。
常见的植物分类包括科、属、种等级别,对不同等级的植物进行分类。
1.2 植物命名植物的命名是对植物进行标识和区分的基础。
植物的命名包括拉丁名和中文名,拉丁名是国际通用的植物命名方式,中文名是中文国家专用的植物命名方式。
1.3 植物特征植物的特征包括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植物的特征可以帮助园艺师判断植物的品种、生长习性和管理方法。
1.4 植物生长植物的生长包括植物的生长阶段、生长规律、生长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植物的生长有助于园艺师进行合理的栽培和管理。
二、园艺设计园艺设计是园艺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水景设计、照明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园艺设计是园艺师根据场地环境、植物特征、使用需求等因素进行的创作和规划,具有一定的美学性和实用性。
2.1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对园艺空间进行规划和布局的过程,包括场地选址、功能划分、景观配置、绿化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景观设计要考虑场地环境、自然风貌、气候条件等因素,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进行空间的美化和改造。
2.2 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针对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种植和布局进行的规划和设计。
植物配置要考虑植物的品种、形态、颜色、生长习性等因素,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需求合理配置植物。
2.3 水景设计水景设计是对园艺空间中水体的利用和布置进行的创作和规划。
水景设计包括喷泉、水池、水槽、水道、溪流等形式,通过水景的设置和布置增加园艺空间的美感和活力。
2.4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对园艺空间中的照明设施进行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园林照明、景观照明、室内照明等方面的内容。
园艺植物分类学复习笔记(1)(总17页)--本页仅作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园艺植物分类学复习笔记题型:拉丁文 10分名词解释 20分填空 20分选择 20分问答 30分一、园艺植物的概念:1.园艺植物,原指在围篱保护下的园子内进行栽培的植物;一类供人们食用或观赏用的,以一定规模进行集约栽培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主要包括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三大类。
二、园艺植物的起源地:1.起源中心:世界上某些地区集中表现一些栽培植物的变异类型,该地区就称为某类植物的起源中心。
或者说,凡是集中分布一个物种大多数变种类型的地区,就是这个种的起源中心。
2.还可分为原生中心和次生中心。
原生中心是指某栽培植物种或变种的原产地;次生中心是指从其他地区引进后经过变异和杂交又形成了许多类型的地区。
3.栽培植物有它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规律,如:籼稻: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粳稻: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三、园艺植物的演化:1.是指历史上野生种类被驯化并逐渐演变为现在栽培的园艺植物的过程以及栽培园艺植物近缘种类之间的进化关系。
2.类型:(1)从野生种到栽培中的演化;(2)栽培种内的演化3.演化途径:a.种类基因变异(无性):在一个物种的范围内,产生了基因突变,通过对突变株的培育,产生了新的品种。
芽变是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即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芽萌发长成枝条或开花结果后,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来植株类型不同时即为芽变。
因此,芽变形状有些根稳定,能在有性过程中遗传;有些则只能在无性繁殖时保持稳定,一旦有性生殖就会出现分离,恢复成原来类型。
芽变的变异性状表现在很多方面:形态特征变化;物候期的变化;适应性及抗逆性的变化。
b.属间,种间或品种嫁接联合体(必须有人工参与)c.种内杂种d.远源杂交e.同源多倍体f.异源多倍体四、园艺植物的分类及其发展史:园艺植物的分类一般分为两大类:实用分类和系统分类后者则是利用植物分类学原理,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分类阶元系统,确定园艺植物所属的门、纲、目、科、属、种、亚种、变种和变型,力求客观地反映出园艺植物各个类群之间的形状异同和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