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F_与肝细胞损伤
- 格式:pdf
- 大小:118.17 KB
- 文档页数:2
TNF-α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半乳糖胺预处理的小鼠以LPS 造成休克,出现大量肝细胞凋亡及肝功能衰竭,给予抗TNF-α单抗抑制细胞凋亡可以避免肝功能衰竭。
TNF-α在体外3 小时即能促进PMN 凋亡,此作用可被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
TNF-α可以引起体内的肝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
也有报道TNF-α并不引起肝细胞凋亡,须预先用转录抑制剂放线菌D 方能诱导肝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
小剂量TNF-α有保护作用,减少LDH 释放,但随时间延长保护作用减弱。
TNF-α是否引起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的TNF-α受体多少及状态有关。
TNF 的促凋亡作用有赖死亡受体TNFR55 存在。
Song报道LPS 引起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并呈量效关系,此时TNF-α释放升高11 倍。
但加入更大量的重组TNF-α并不起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
在TNF-α基因剔除小鼠,LPS 也能引起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表明LPS 引起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可通过不依赖于TNF-α的信号机制。
有不少报道TNF-α延迟PMN 凋亡,但也有人发现TNF-α加速PMN 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郭悦承; 陆伦根【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9(024)010【总页数】4页(P623-626)【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作者】郭悦承; 陆伦根【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200080【正文语种】中文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是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标志性病理改变,肝细胞中的脂滴主要由三酰甘油组成。
病理上,若超过5%的肝细胞内含有脂滴,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可参与NAFLD进程,直接或间接地对肝细胞造成损伤。
有研究指出,脂肪组织中IL-6和TNF-α表达与NAFLD 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
TNF-α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在恶性肿瘤、败血症、慢性炎症等病理状态下显著增多。
TNF-α可能是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的重要参与因子。
高浓度TNF-α可促进脂肪动员、抑制外周脂肪组织分解、下调胰岛素活化受体能力,在介导脂肪肝形成、胰岛素抵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就肝细胞损伤与凋亡、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肝细胞线粒体障碍、脂质过氧化损伤等对TNF-α在NAFLD进展中作用的影响作一综述。
一、TNF-α的生理功能TNF-α已被证实可调节多种炎症和自身免疫过程。
TNF-α可通过促进T细胞增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杀伤肿瘤。
在炎症反应中,TNF-α可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刺激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分泌IL-1等炎症因子。
TNF-α也可通过募集免疫细胞、诱导产生前列腺素和环氧合酶、诱导氧化应激等途径促进细胞变性与炎症进展[2]。
2019年第9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395期·145·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黄素洁,薛晓文*(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009)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Liver FibrosisHuang Sujie,Xue Xiaowen*(School of Pharmac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China)Abstract:Liver fibrosis is a necessary process for many chronic liver diseases,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cirrhosis,liver dysfunction and a high risk of liver cancer.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athogenesis of liver fibrosis and the main cellular molecul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involved,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liver fibrotic drugs.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anti-liver fibrosis drugs,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linically effective anti-liver fibrosis drugs.Keywords:liver fibrosis;signaling pathway;cytokines;treatment progress与其他器官相比,肝的纤维化同样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纤状胶原过度积累的结果。
肝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1. 概述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合成、代谢、解毒、贮藏等。
由于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肝脏损伤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对肝脏损伤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肝脏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2. 肝毒物的损伤机制肝毒物是指那些对肝细胞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病变。
肝毒物的损伤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代谢途径:肝脏主要负责体内绝大部分药物的代谢和解毒,因此容易受到药物的毒性损伤。
以丙戊酸为例,它的代谢产物可通过诱导加速肝细胞线粒体的呼吸氧化代谢,导致肝细胞过度代谢而受损。
(2)氧化应激:肝脏具有代谢和解毒功能,这些功能都需要氧化酶参与,因此易发生氧化应激。
众所周知,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细胞内酶的失活、DNA的断裂等细胞损伤。
(3)细胞膜的损伤:细胞膜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物质基础。
肝毒物诱导的细胞膜损伤可导致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细胞信号的传递失调。
3. 免疫损伤机制肝脏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功能器官,也是免疫反应的主要场所,因此免疫反应可导致肝脏细胞受损。
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损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因子介导的肝脏损伤:细胞因子介导了肝脏炎症反应的发生,如IL-1、IL-6、TNF-α等细胞因子均会引起肝细胞受损。
(2)自身反应:自身反应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过度反应,导致自身组织和细胞受损。
肝脏自身反应可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炎等。
(3)免疫抑制:在严重感染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下,免疫系统的抑制导致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降低,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从而对肝脏造成损害。
4. 酒精损伤机制酒精是一种常见的致损毒物。
酒精诱导的肝脏损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代谢途径:酒精代谢过程中需要乙醛脱氢酶的协同作用,酒精摄入量过大时容易形成乙醛蓄积,从而导致乙醛蓄积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r-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肿瘤坏死因子检测对肝癌、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为探讨r-谷氨酰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LP)、肿瘤坏死因子(TNF)检测对肝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别采用速率法、双抗体夹心法对168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r-GT、ALP、TNF进行检测,并与11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
结果肝癌病人r-GT、ALP均明显高于肝硬化、肝炎病人,更高于对照组;所有肝病患者TNF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血清r-GT、ALP、TNF联合检测对肝癌、肝硬化、肝炎诊断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r-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肿瘤坏死因子;肝病近年来,有关r-谷氨酰转肽酶(r-GT)是实验性动物肿瘤癌前及肿瘤较早阶段的标志酶,在病理组织学中已广泛用作肝癌标记物,国内外已有报道[1]。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免疫调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周围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活性,是细胞因子研究的热点。
但r-GT、碱性磷酸酶(ALP)、TNF联合检测并用于对肝癌(HCC)、慢性肝炎的诊断报道较少。
本文通过对168例不同肝病患者检测r-GT、ALP、TNF,进一步探讨对肝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测定对象我们选择168例各类肝病患者,其中HCC 71例,肝硬化(LC)3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65例;11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
1.2 测定方法r-GT和ALP均采用速率法,意大利scleva试剂盒,于奥林巴斯AU 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肿瘤坏死因子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试剂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按说明书操作。
2 结果(表1)由表1可见HCC、LC、CAH患者血清r-GT、AL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肝癌患者又明显高于肝硬化和肝炎组。
所有肝病患者TNF 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病人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r-GT和ALP广泛存在于机体多种组织,因而在正常人血清中可测出低浓度的r-GT和ALP。
网络出版时间:2021-3-1517:2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6.R.20210312.1706.016.html双环醇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缓解TNF α/D GalN诱导的爆发性肝损伤李 虎,李健蕊,刘楠楠,汪美汐,谭佳丽,彭宗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50)收稿日期:2020-11-20,修回日期:2021-01-14基金项目: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No2018ZX09711001003 010);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No2019 I2M 1 001)作者简介:李 虎(1988-),男,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抗肝炎药物药理,E mail:lihu0112@163.com;彭宗根(1975-),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抗肝炎药物药理,通讯作者,E mail:pumcpzg@126.comdoi:10.3969/j.issn.1001-1978.2021.04.0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1)04-0478-07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322.47;R329.24;R329.25;R575 1;R975.5摘要:目的 探讨双环醇对肿瘤坏死因子 α/D 半乳糖胺(TNF α/D GalN)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雄性C57小鼠灌胃给予双环醇50、100及200mg·kg-1·d-1,连续5d,末次给药2h后,腹腔注射TNF α及DGalN建立爆发性肝炎模型。
观察小鼠生存率,评价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Bax、Bcl 2和激活型caspase 3/ 9蛋白表达水平。
根据离体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胞质释放情况评价双环醇抗凋亡效应与线粒体保护作用的相关性。
!M"!巨噬细胞耗竭及其在肝损伤中的应用于 倩,赵 赛,刘亮明南京医科大学上海松江临床医学院,上海201615摘要:巨噬细胞是一种异质性细胞群,参与组织稳态、炎症和各种病理生理过程。
巨噬细胞选择性地体内清除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方法,用于研究巨噬细胞是否参与任何特定的生物学调控机制。
了解不同巨噬细胞耗竭的方法及原理有助于探索研究巨噬细胞和疾病关系的合适的建模方案。
肝巨噬细胞在肝毒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巨噬细胞耗竭的方法及巨噬细胞耗竭后在肝损伤和修复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枯否细胞;巨噬细胞;肝损伤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0612)MacrophagedepletionanditsapplicationinliverinjuryYUQian,ZHAOSai,LIULiangming.(SongjiangHospitalAffiliatedtoNanjing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1615,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ULiangming,liuliangming@hotmail.com(ORCID:0000-0001-6001-8729)Abstract:Macrophagesareaheterogeneouscellpopulationinvolvedintissuehomeostasis,inflammation,andvariouspathophysiologicalprocesses.Selectiveclearanceofmacrophagesinvivoisawidelyacceptedmethodusedtoinvestigatewhethermacrophagesareinvolvedinanyspecificbiologicalregulatorymechanism.Understandingthedifferentmethodsandprinciplesofmacrophagedepletionhelpsexploreappropriatemodelingsolutions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macrophagesanddiseases.Hepaticmacrophagesplayacrucialroleinhepatotoxicity.Thisarticlereviewsthemethodsofmacrophagedepletionandtheregulatoryroleofmacrophagedepletioninliverinjuryandrepair.Keywords:KupfferCells;Macrophage;LiverInjuryResearchfunding: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770612)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12.034收稿日期:2022-04-20;录用日期:2022-05-21通信作者:刘亮明,liuliangming@hotmail.com 巨噬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促进损伤愈合、产生活性氧物质和吞噬异物的作用,其功能异常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失调或组织病理性损伤。
TNF-α对肝癌细胞NF-κB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朱倩;卢贵余;桂芬芳;罗子华;吴京华;黎发明;倪勇【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肝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20 ng/ml的TNF-α处理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作为TNF-α组,并设立空白不处理的对照组,24 h后,再采用2.5μmol/L的NF-κB通路抑制剂BAY11-7082对TNF-α组细胞进行处理,并作为抑制剂组,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印迹法(WB)观察NF-κB-p65的定位及表达,WB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Transwell体外侵袭转移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在NF-κB-p65核内表达分布和表达量方面,TNF-α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制剂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EGF、MMP9表达量和Transwell穿膜细胞数方面,TNF-α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抑制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制剂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可能通过活化NF-κB信号通路而提高了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的VEGF、MMP9的表达,促进了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NF-κB抑制剂BAY11-7082则可能抑制TNF-α促MHCC-97L细胞的侵袭能力.【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8(040)024【总页数】4页(P3700-3703)【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肝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化【作者】朱倩;卢贵余;桂芬芳;罗子华;吴京华;黎发明;倪勇【作者单位】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脏肿瘤,目前我国发患者数约占全球肝癌患者的55.00%,其具有较强的生长增殖、基质黏附、侵袭转移能力等特点,其死亡率高居我国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其主要原因是易发生侵袭转移[1,2]。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对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疾病的治疗也渐渐从对症治疗转移到病因治疗,但是,在强调病因学治疗的同时,不应忽略对肝细胞的保护,因为肝细胞损伤是各型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各种原因引起肝脏疾病的共同的表现。
肝损伤的结果可致肝细胞死亡,甚至肝衰竭的发生。
对于肝细胞死亡及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临床上防治各种肝损伤,建立多元化的治疗体系。
病毒、药物及有毒物质、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均可引起肝细胞损伤。
肝细胞损伤是一种由多因素介导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机制十分复杂,总的来说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肝损伤两类.一、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学机制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性损伤是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免疫系统防御各种病原体的入侵,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但是在病理情况下,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或不正确激活都可以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肝脏既是机体的生化工厂,又是内分泌器官,有人还把肝脏作为免疫器官看待,所以在免疫系统损伤机体时肝脏往往首当其冲。
例如,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是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肝损害的主要原因;细胞毒性免疫反应在药物性肝损伤中也起主要和间接的作用。
参与免疫性肝损伤的各种免疫系统成分包括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炎症因子、补体系统等,它们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但是产生过多或功能缺陷又可以损伤肝细胞。
1.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是肝内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及其活化的抗原非特异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参与免疫反应的结果[3-4].大多数肝炎病毒为非致细胞病变性病毒,宿主针对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产生的细胞毒性免疫反应可导致肝损伤的发生:例如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或者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清除感染的肝细胞、活化的淋巴和单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清除肝细胞内的病毒的同时引起肝细胞破坏。
自然杀伤细胞属于天然免疫系统,但是它不表达传统的T淋巴细胞受体,它们表达的受体能够识别病毒感染细胞异常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这些病毒感染的细胞被自然杀伤细胞释放的出胞颗粒(包含凋亡起始因子)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