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 格式:pptx
- 大小:461.18 KB
- 文档页数:17
介父从州今凶分市天水学校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2.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实验方案:I.取相同的2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人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暧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I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答复以下问题:〔1〕该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_______。
〔4〕想到达预期实验结果,必须对原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l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________号培养皿纱布上撒适量的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确定研究课题前,首先应该〔〕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4.场上某一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
暑假期间,几个学生邀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时机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最好〔〕A.甲B.乙C.丙D.丁5.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那么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6.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1)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3)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4)后代与亲代之间表现出即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5)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6)生物能够对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称为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阳光、空去、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4、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5、栖息地概念: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6、栖息地的类型: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观察法等。
2、巴斯德实验提出的问题: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吗?做出的假设: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得出的结论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3、巴斯德的成功之处:设计了曲颈瓶改善了实验器具。
4、曲颈瓶的巧妙之处:空气可以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5、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6、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订出恰当的计划。
生物第二章1、几乎所有的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有些生物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如衣藻、变形虫等,称为单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如玉米、熊猫,称为多细胞生物。
2、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动物细胞和大多数植物细胞,细胞核的外面都有核膜包被,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明显的界限,这样的细胞叫做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
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线粒体与植物细胞(除叶肉细胞、保卫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勾文六州方火为市信马学校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根本特征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C.生活需要营养D.生长和繁殖2.草原上,一只老鼠觉察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
老鼠的这种行为表达了生物〔〕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3.以下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的是〔〕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4.以下物体中不是生物的是〔〕A.蕨的化石 B.冬眠的蛇 C.病毒 D.休眠的种子5.自今年墨西哥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后,在世界多个国家都有发现病例。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以下说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 D.能使人体发病6. 仔细分析图片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7. “朵朵葵花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响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8.你喜爱生物吗?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生物都具有生命现象。
以下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花开花落B.蜻蜓点水C.孔雀开屏D.潮涨潮落9.以下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A.一粒油菜种子长成油菜植株B.蝌蚪长成青蛙C.蘑菇长大D.种瓜得瓜10.请将左右两侧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①蜻蜓点水、母鸡生蛋 A.具有应激性②种子萌发长成幼苗③吃话梅时分泌唾液 B.生长④花朵受昆虫刺激而合拢⑤小狗长成大狗 C.繁殖⑥小麦结出种子⑦猫吃老鼠 D.新陈代谢⑧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尽管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形态大小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生命现象。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①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最基本的特征);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成熟的生物个体能繁殖后代;④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属第三章内容)注意:(1)能运动、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具有以上基本的特征。
例如: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属于非生物,珊瑚虫属于生物。
(2)病毒是唯一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举例:①朵朵葵花向太阳(应激性)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③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能影响环境)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能影响环境)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
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整体。
2.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1.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3.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正确性回答。
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4.生物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知识要点汇总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
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具体范围:海平面上、下各约10千米(共20千米)。
但是: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
2、生物圈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3、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4、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变量——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
此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即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
3、常用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1、显微镜的构造2、显微镜的取放(1)取拿: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其从镜箱中取出。
(2)安放: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因为要用左眼观察),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
3、显微镜的使用:(1)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视野。
(2)安放装片:①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②移动装片,使字符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3)观察:①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使物镜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 毫米处停止,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②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一、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A. 引起疾病的细菌B. 休眠的青蛙C. 会弹琴的机器人D. 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2. 如果将写有“├”字的玻片放在物镜上,显微镜里观察到的字形是()A. ├B. ┨C. ┬D. ┴3. 实验研究法包括几个重要的步骤,其顺序一般是()①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②发现并提出问题③实施实验并记录④设计实验方案⑤作出假设⑥得出结论⑦分析实验现象.A. ①②⑤④③⑦⑥B. ②①⑤④③⑦⑥C. ②①⑤④⑥③⑦D. ②⑤④③①⑦⑥4. 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应该是( )A. 正中央B. 略偏右C. 略偏左D. 以上三种都可以5.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可随意更改实验结果B. 需要记录实验现象C. 按习惯操作实验器材D. 可以重作实验假设6.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那么下列属于生物圈的范围的是()A. 整个地球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 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表面D. 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表面7. 下列对生物圈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的表面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 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D. 整个地球8. ( 2分) 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A. 观察法和实验法B. 调查法和分类法C. 比较法和归纳法D. 调查法和实验法9.有人认为阳光中紫外线强度与皮肤癌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下列信息支持这种看法的()A. 研究表明,频繁染发人群中患皮肤癌的比例较高B. 某地三十年统计数据显示,紫外线强度变化与皮肤癌发病率呈正相关C. 研究表明,某品牌防晒霜中的成分可能诱发皮肤癌D. 经常接受X光照射的人患皮肤癌的概率较大10.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 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D. 生物都能繁殖11.关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对光时目镜内看到的圆形光屏,叫作视野B. 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观察的物像更清晰C. 科学探究中可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修改D.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实验和表达交流12. 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A.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 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C.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D. 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13. 一台显微镜目镜是10×,物镜是60×,则放大倍数()A. 50倍B. 70倍C. 60倍D. 600倍14. 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洁时,除去污物的方法是()A. 用纱布擦B. 用手擦C. 用擦镜纸擦D. 不用拭去15. 下列可以称为生物圈的是()。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具有现象(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2.生物能(如黑豆苗不断长大)和(如小麦开花结果)。
3.生物具有(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现象。
4.生物具有,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
5.除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陈述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如何)、表达交流。
2.设置实验时应注意:(1)设置对照实验(2)设置单一变量(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4)编号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1.显微镜的构成(七上P15图):目镜(放大物像),物镜(放大物像),转换器(调换物镜),载物台(放置玻片),通光孔(光线通过),压片夹(固定玻片),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反光镜(反射光线,平面镜:弱光,凹面镜:强光),粗调焦螺旋(升降镜筒),细调焦螺旋(升降镜筒)。
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左手托住。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侧,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升、转、看、调):转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
把一个较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转动,使镜筒缓缓,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双眼睁开,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使镜筒缓缓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 几点重要的结论:(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
(2)显微镜物像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3)要将视野中某个方向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像原来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要将位于视野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移动)。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一、选择题1.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 病毒B. 动物C. 植物D. 人体2.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A. 生长现象B.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C. 繁殖能力D. 呼吸3.下列物体中不是生物的是()A. 厥的化石B. 冬眠的蛇C. 病毒D. 休眠的种子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 珊瑚B. 不断长大的钟乳石C. 能开出黄色花朵的生石花D. 机器人5.你喜爱生物吗?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多姿多彩,生物都具有生命现象。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花开花落B. 蜻蜓点水C. 孔雀开屏D. 潮涨潮落6.“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过的,绿绿的。
”这句话体现了小草()A. 需要营养B. 能生长C. 能呼吸D. 能排泄7.下列能够反映生命基本特征之一的是()A. 生物都能够快速运动B.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8.下列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 生长繁殖B. 消化吸收C. 遗传变异D. 风化锈蚀9.下列不包括在生物圈中的是()A. 大气圈的底部B. 水圈的大部分C. 岩石圈的表面D. 地心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水圈B. 生物圈C. 草原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11.“葵花朵朵向太阳”、“羚羊看见猎豹迅速奔逃”,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 遗传和变异B. 生长和繁殖C. 生活需要营养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2.生物圈包括了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层C. 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层D.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13.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A. 鸟昆虫微生物B. 龟微生物花C. 森林鱼微生物D. 植物动物鸟14.下列动物中以沼泽为栖息地的一组是()A. 鲸、鲨鱼B. 丹顶鹤、扬子鳄C. 骆驼、蜥蜴D. 蚯蚓、老鼠1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1单元第1章认识生命现象一、选择题1. 下列给出的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杨树 B.家兔 C.小麦 D.感冒病毒2. 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应该(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只存在阳光这一变量的差异C.除阳光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D.以上说法都不对3. 对问题作出的尝试性的解释就是假设。
一个成功的假设,能够说明事物之间的( )A.相关信息 B.因果关系 C.相关联系 D.相关问题4. 下列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制定计划 ⑤实施计划 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③⑥5. 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鹤6.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7. 在实验法研究中,一般要按设计的实验方案重复实验,其目的是( )A.用实验来检验假设B.寻找最优化的实验过程C.从不同角度验证假设D.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的真实性8. 水圈中的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________以内的水层中( )A.10千米 B. 1千米 C. 150米 D. 50米9. 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哪一科学家证明的( )A.达尔文 B.施莱登 C.巴斯德 D.施旺1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D.生物能呼吸11. 春季麦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A.水分 B.杂草 C.蚜虫 D.以上都是12. 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13.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14.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绿色植物 B.肉食动物 C.微生物 D.阳光15.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A.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③②17. 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无法确定18. 椋鸟喜食枸杞的果实,椋鸟对枸杞是( )A.有害的 B.有益的 C.无害的 D.无益的19. 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有( )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0. 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B.食物、空间和空气C.食物、空间和阳光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2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都有遗传特性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变异A.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③②22. “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叫天子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下列哪项不是皂荚树、桑葚、蝉、叫天子等生物的基本特征()A.呼吸B.生长发育C.反射D.繁殖23. 陆生植物的叶片能以水蒸气的形式向空气中散失水分,增加了空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能运动,非生物不能运动B.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2.为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的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合气体,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通入的气体和添加的物质都已彻底除去微生物。
接着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各成分之间的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作出判断。
这一实验是基于()的假设进行的。
A.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C.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生物3.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人排尿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会合拢4.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A.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B.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若有问题,重新做实验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5.科研人员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将香菇菌种通过无菌操作等量接种到两个相同的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②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个箱子中,在其中的一个箱子中央放入磁铁,另一个不放磁铁作为对照;③每天观察、测量并记录菌丝的长度。
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A.水分对香菇的生长是否有影响B.培养基对香菇的生长是否有影响C.磁场对香菇的生长是否有影响D.光照对香菇的生长是否有影响6.(2013•山东德州)下图为某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视野④所示属于组织,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B.要使图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C.要使图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D.要使图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转动遮光器换成高倍物镜7.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B.盖盖玻片时,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C.观察装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D.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和8.向日葵的花盘总是向着太阳,这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A.新陈代谢B.繁殖能力C.应激性D.生长现象9.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原因是()A.便于放置在载玻片上B.能让光线透过C.不易污染物镜D.易于染色10.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A.调查某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例B.水污染抽样调查C.森林资源调查D.仔细观察蝌蚪的形态及生长情况,以得到蝌蚪的资料11.在一片大草原上,斑马正悠闲地啃食着青草,突然有一只斑马发现不远处有一只狮子,它狂奔起来,其他斑马也开始奔跑起来。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D.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2.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的描述,正确的是A. 以海平面为标准上下各一千米范围B.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C.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D. 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3.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最明亮的镜头组合是① 目镜② 目镜③ 物镜④ 物镜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 某同学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B. 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C. 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D. 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5. 小刚同学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显微镜的目镜选择的是,若想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应该选择哪个物镜A. B. C. D.6. 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对光时应选用高倍物镜B. 降低视野亮度应用反光镜的凹面C. 当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时,物像向左方移动D. 目镜和物镜组合,则物像被放大倍7.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C.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D. 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千米之间8.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D.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9. 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A. 用较大的光圈——使视野更明亮B.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目镜C. 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D.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10. 下图为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个镜头,①、②、⑤一端有螺纹(为物镜),③、④一端无螺纹(为目镜)。
2023-2024年济南版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提纲(无答案)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认识生命现象1.生物的特征①生物都具有(新陈代谢)现象②生物都能够(生长发育由小长大)有小长大③成熟的生物个体都能够(繁殖后代)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即具有(应激性)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生物圈是指有(生物生存)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层的上层) 。
范围在海平面以上(10)km海平面以下(10)km2.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应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①定义:生物圈内生物生活和居住的场所②类型、、岩岸、、淡水溪涧.③云南省热带雨林的(绿孔雀)(黄河三角洲)的野大豆④(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人类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探究成功的关键环节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2.科学探究的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3.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4.巴斯德鹅颈瓶实验①A是普通烧瓶瓶口(竖直),B是S型(曲颈瓶)。
两瓶口都( 敞开),为了保证(空气)能够进去。
②实验研究的问题:使食物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生物本身还是来自空气③将两瓶内肉汤煮的原因杀死瓶内已纯在的微生物。
四年后观察现象,(B)内肉汤清新,(A)内肉汤变质,将B瓶长颈打断后出现(变质)现象。
④S型曲颈瓶的好处是空气可以进入瓶内,但空气中的微生物进不去。
⑤实验证明第四节生物学的探究工具1.①显微镜最主要的部件是( )( )②具有放大作用结构的是( )( )③具有升降镜头作用的是( )( )其中( )幅度大,( )幅度小④调节光线结构的是( )( ),反光镜有( )( ),其中( )有聚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