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1.26 KB
- 文档页数:3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 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据悉,新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
同时推出了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1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16)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等三个可视化图形,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
为方便百姓应用,这次还特别推出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帮助百姓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据了解,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营养素需求和营养理论的知识更新,于1997年和2007年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两次修订。
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
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
统计显示,我国成年人营养不良率达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约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为9%。
再比如说贫血,6-11岁期间的儿童贫血率还有5%,孕产妇贫血率达到17.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率12.6%。
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则是肥胖和体重超标,6-17岁青少年的体重超标率达9.6%,肥胖达6.4%,18岁以上成人体重超标率达30.1%,肥胖率达11.9%。
因为这些肥胖、体重超重等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去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成人18岁以上高血压发病率达25.2%,糖尿病发病率达9.7%。
俗语称“病从口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
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吃和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
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
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
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
经常吃豆制品,每天相当于大豆25克以上,适量吃坚果。
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
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较低。
过多食用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
推荐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来源:中国营养学会)核心推荐——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1、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2、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食物,每周至少25种。
3、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4、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1、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2、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3、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4、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1、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
2、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的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3、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4、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
5、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1、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2、每周吃鱼280-525克,禽畜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
3、优先选择鱼和禽。
4、吃鸡蛋不弃蛋黄。
5、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食品。
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1、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
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
2、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3、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
4、足量饮水,成人每天7-8杯水(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5、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
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1、珍惜食物,适量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展开全文
2017年.13
《膳食指南》是根据科学营养的原则和当地百姓的健康需求,结合当地食物生产供应情况,以及人群生活实践,由政府或权威机构研究并提出的食物选择和身体活动的指导意见。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实施和推动食物合理消费以及改善人群健康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膳食指南有着近三十年的历史,1989年中国营养学会首次颁布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受到百姓的欢迎。
随后在卫生部的委托和指导下,分别于1997年和2007年进行修改并发布了第二版和第三版中国膳食指南。
当前,我们中国居民应用的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膳食指南》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营养状况的平衡膳食和适量运动的建议,并给出了相应的实践方法,不但宣传了食物、营养和健康的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素养,是引导居民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提升生活质量和促进健康水平的宝典。
什么是“平衡膳食”呢?“平衡膳食”是按照不同年龄、身体活动和能量需求设置的膳食模式,这个模式推荐的是食物种类、数量和比例,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能量水平健康人群的营养和健康需求。
”平衡膳食”是各国膳食指南的核心观点,平衡是指人体对食物和营养素需要的平衡,也是指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
“平衡膳食”强调日常饮食中食物种类和品种丰富多样,避免油盐糖的过量等多项内容。
《中国膳食指南(2016版)》的核心推荐有哪些呢?
《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总结了最新食物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证据,梳理了我国居民主要营养健康问题,改善大众营养,引导食物消费,促进全民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提出了六条核心推荐:
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时尚。
以上核心推荐适用于两岁以上健康人群,大家可以通过“膳食宝塔”新增的“膳食餐盘“和“膳食算盘”,帮助理解记忆,并且通过“膳食指南实践运用”部分,制作食谱。
行动起来,把膳食指南核心推荐落实到生活中,并坚持下去,维持健康体重,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