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上游水库群汛末蓄水调度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630.11 KB
- 文档页数:8
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研究长江三峡水库的建设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
随着其建设的逐渐完善,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的研究因此而展开,这是全球水力发电领域的一大研究难题。
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旨在通过最优控制来获得最佳水资源利用效果,如实现旱涝季节国家用水需求的合理分配、确保生态环境水质的稳定保持、增强控制水位进行洪水预警和防范等。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调度优化,即根据长江三峡水库枢纽水能存储特性进行水位控制策略的优化。
目前,调度优化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适应变化的环境、满足广泛需求的水资源供应与各类工程的需求;二是对水库枢纽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与调整,以求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调度优化问题包括调度算法、调度规律、调度时间等的综合考虑。
从调度的理念出发,水库枢纽及其管理机构应继续推进以水量为中心的操作模式,并逐渐将其扩展至以生态、航运、渔业、灾害监测、水质监测等为中心的多方面操作,以实现长江三峡水库枢纽的综合治理。
为了实现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必须依据长江三峡水库特点开展相应的研究。
目前,调度规律、调度时间、配合水库运行等都已经成为长期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中,采用了优化模型、计算机仿真、概率分析、生态学、经济学和生产力手段等方法,以及长江三峡水库运行实例的观测以及相关数据分析,以求得最佳的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方案。
长江三峡水库枢纽在挖掘水能、调度用水、防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生态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长江三峡水库枢纽的调度优化研究将成为探讨长江水域及其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模式的重要基础。
在未来,长江三峡水库枢纽调度优化的研究将面临更高的挑战,同时也将为其管理部门提供更加有效、稳定、可持续的水资源调度策略,从而使得长江三峡水库枢纽真正成为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活”库、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蓄水方式初步研究丁毅;傅巧萍【摘要】长江上游干支流将建成一大批库容大、调节能力好的梯级水利枢纽,可发挥规模巨大的综合利用效益.为尽可能满足蓄水期间上下游对水资源的不同需求,在各水库规划设计的蓄水调度原则和方式的基础上,从达到水库设计蓄满率和尽可能提高蓄水期间下泄流量,以及统筹调配流域水资源、兼顾上下游的角度综合考虑,对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的蓄水调度方式和调度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蓄水调度的建议方案.为确定上游梯级骨干水库蓄水调度模式、统筹各水库蓄泄关系,提供了切实的指导意见.【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3(044)010【总页数】4页(P72-75)【关键词】梯级水库调度;蓄水方式;调度模型;长江上游【作者】丁毅;傅巧萍【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7长江流域集中了全国35%的水资源、50%的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是中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
同时,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严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为了兴利除害,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规划了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一批调节作用大、综合利用效益好的控制性水库,总调节库容近1370亿m3,其中防洪库容约770亿m3,其规模之大,堪称世界第一。
梯级水库蓄水直接关系到其综合利用效益的发挥。
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地区,这一区域具有水文同步性,水库蓄水时间集中在6~10月,这些控制性水库除兴利外,一般还承担有防洪任务,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完全结合。
为协调好水库蓄水与枢纽工程安全、防洪、兴利、生态保护等关系,保障梯级水库综合效益的发挥,本次规划中对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蓄水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1 研究范围长江上游支流众多,洪水与径流组成十分复杂,且各干支流水库开发任务不同,目标存在多重化,因此,水库群蓄水调度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技术研究与实践摘要:三峡水库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调度是保障水库安全稳定运行和发挥其多重效益的关键。
本文主要探讨了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情况,包括三峡水库的特点、运行调度原则、运行调度技术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为提高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度水平,保障水库的安全稳定,提高水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技术研究,实践经验正文:一、三峡水库特点三峡水库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上游地区。
其主要特点是水量大,梯级布置,区域广阔,工程巨大。
其库容量达到了390 亿立方米,年发电量达到了1.17 万亿千瓦时,极大地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发展。
但同时,三峡水库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水文环境变化、土地退化、库区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二、运行调度原则针对三峡水库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需采用科学的运行调度原则。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优先、保障供水和发电2.防洪优先、调节流量和保持水位稳定3.节约用水、维护生态和促进地方发展4.合理分配水利资源,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运行调度技术针对三峡水库的特点和运行调度原则,需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文预测技术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水文变化模型,准确预测未来水文情况,为运行调度提供重要参考。
2.水位-流量关系技术通过对水库上下游区域的水位和流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水位-流量关系模型,实现水位和流量的优化控制,保障水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3.多目标优化技术针对三峡水库多个目标和多种限制条件,需采用多目标优化技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实现运行调度的科学化与优化化。
4.智能决策技术采用智能化的决策技术,通过对多种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预测水文变化和洪水发生概率,实现智能预防、智能管理和智能控制。
四、实践经验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度实践经验表明,有效的运行调度技术可以提高水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防汛工作情况总结简短防汛工作情况总结简短【篇1】根据《总公司防汛工作基本预案》和总公司紧急防汛会议精神,我站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暑期防汛工作,提前做好了防洪、防涝的思想及物资准备,并召开了防汛专题紧急会议,认真制定抢险预案,组织防汛人员队伍,对站区进行全面隐患排查。
确保了汛期不出现险情。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证。
在暑期安全供气的关键时刻,站领导充分认识今年防汛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汛期抢险工作,要求汛期抢险工作要和今年汛期险情特点紧密结合,汛期抢险工作要和安全生产保证供给工作紧密结合,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班子副职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抢险领导小组。
同时召开了防汛工作专题会议,宣传做好防汛工作的总要性和总要意义,要求全站职工提高认识,动员全体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做好防范,确保安全渡汛。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全面落实防汛措施根据今年出现的洪涝形势,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轻重缓急、确保防汛安全的原则,抓关键环节,全面落实防汛措施。
一是在防汛期间增设值班人员,由站领导轮流带班,加强重点部位、重点设施的巡视检查力度。
二是严格要求中层以上干部、抢险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通,以备随时接受抢险指令。
三是把站内防汛工具摆放至值班室,随时应对突发险情。
四是指定运行值班人员对站内因雨水过大容易渗水的自来水总阀室和新水泵房严加看守,如遇渗水情况,尽快用水泵抽水排空,确保泵房安全。
通过我站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前期的防汛工作中没有发生任何险情。
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大防汛工作的力度,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克服困难,不断创新,踏踏实实地将防汛工作做得更好,确保安全生产。
三、下阶段防汛工作安排。
防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防汛形势还十分严峻,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要总结前阶段经验,查找不足,为确保今年安全度汛,我站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1、召开专题会议,总结前阶段防汛工作,布置下阶段防汛工作重点。
2、对站区的避雷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水利学报2014 年10 月SHUILI XUEBAO第45 卷第10 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14)10-1175-09长江上游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及应用研究Ⅱ:水库群调度规则及蓄放次序黄草1,2,王忠静1,2,鲁军3,丁毅3(1.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2.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3.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0)摘要:水库群联合调度中水库的协同调度规则和蓄放水次序是关键问题。
在讨论多目标水库群联合调度的规则制定方法的基础上,依据“长江上游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及应用研究(I):模型原理及求解”一文中推荐的多目标协调方案,统计得出长系列调度和多年平均水文条件下的各水库联合调度规则图,并讨论了其适用条件。
进一步分析了推荐方案下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汛前放水和汛末蓄水次序。
研究表明,在多年长系列联合优化调度下,长江上游具有调蓄库容和防洪任务的11 座多目标混联水库群,其蓄放水次序具有统计规律。
出现概率最大的优化放水次序为:三峡—水布垭—锦屏I 级—溪洛渡、构皮滩、二滩—紫坪铺、瀑布沟—隔河岩、宝珠寺、向家坝;优化蓄水次序为:锦屏I级—二滩、水布垭—隔河岩—溪洛渡、瀑布沟、紫坪铺、宝珠寺、构皮滩—向家坝—三峡。
对于串联梯级水库群,上游水库先放水,下游水库后放水;上游水库先蓄水,下游水库先蓄满。
关键词:长江上游;水库群;优化调度规则;优化放水次序;优化蓄水次序中图分类号:T V6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ki.slxb.2014.10.0051 研究背景长江流域水量丰沛,水能资源丰富。
随着三峡水库等工程的陆续建成,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初步形成,将在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水库投入运行,一些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长江上游水库群的调度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论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及其优化胡春宏;方春明;许全喜【摘要】泥沙问题是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提出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可以解决泥沙问题.2003年水库蓄水运用以来的实践表明,水库基本遵循了“蓄清排浑”调度运用原则,并根据上游来水来沙减少等新情况对水库运用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本文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清排浑”运行方式及其优化调整的利弊,包括提前5年实施175 m试验性蓄水、汛期水位动态变化、汛末提前蓄水等对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水库调度方式,形成“蓄清排浑”运用的新模式,保持水库长期使用的建议,试图为三峡水库科学高效安全运用提供科技支撑.【期刊名称】《水利学报》【年(卷),期】2019(050)001【总页数】10页(P2-11)【关键词】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水库运用方式;蓄清排浑;优化调度【作者】胡春宏;方春明;许全喜【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51 研究背景泥沙问题涉及水库寿命、库区淹没、泥沙冲淤与航道演变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是三峡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在论证及可行性研究阶段,国家对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极为重视,动员了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设计等二十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原型观测分析、实体模型试验、数学模型计算和国内外水库类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论证,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确定三峡工程蓄水位175 m的水库规模和“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等解决泥沙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提供了科技支撑[1-3]。
鉴于泥沙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三峡工程泥沙专家组从论证阶段开始一直保留至今,组织协调国内科研、设计、运行、院校、监测、管理等相关单位,在三峡工程论证、初设、建设、运行各个阶段,实施了系列泥沙问题研究[4-6]。
水利资源与建设区域治理如何依据现阶段防洪体系,制定最有效益的调度方案是目前改善弥补流域防洪体系最有解决办法,水库的实际调度规则是根据未建堤状态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得来的,由于流域水文的改变,需要重新对工程环境洪水传播规律进行研究,为堤防影响下水库调度方式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一、现阶段流域防洪调度研究现状防洪调度是指运用防洪工程或非防洪设施,依据流域防洪规划实时安排洪水蓄泄过程,用来保证下游免受洪水灾害,同时还要适当兼顾其它综合利用要求,如非汛期发电和供水等。
随着人们在水文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调度方法也得到了从运用数学统计法计算得出的一种半经验性常规调度,更新改进到引进算法技术来支持最优调度决策的优化调度。
常规调度一般以调度图和调度函数两种形式呈现。
调度图是由防洪调度线决定的二维图形,调度函数则是以文字或数学函数形式决定的规则,通常以水位或流量作为判断指标来决定水库泄流过程。
两种形式的常规调度规则均是根据长系列历史资料通过统计归纳的方法形成,理论简单且操作性强。
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智能算法的发展,基于运筹学理论和水库调度理论的优化调度孕育而生,将水库调度问题进行数学形式的抽象化,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寻求满足调度过程基本原则的水库最优运行方式。
二、水库防洪调度模型设计防洪预报优化调度模型是以预见期内的预报来水过程为基础,利用高效的优化算法优化调度规则参数,为水库蓄泄洪水提供决策依据。
模型的目标函数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针对上游库区,以各库所需占用的最大防洪库容之和最小,或水库最高调洪水位最低和汛末水位最接近汛限水位为目标函数,可减少水库超蓄引发的垮坝风险和上游库区淹没风险,同时利于对后续洪水的调控;另一类是保障下游防洪安全,目标函数为最大下泄流量最小、分洪量最小、洪灾损失最小。
模型的求解方法中,将水库调度中的决策变量进行了二进制转化,加以基本约束和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GA对模型进行有效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