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4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8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一、概述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要素2、理解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3、掌握长江中下游旅游区重点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的名称和分布(二)能力训练点1、阅读地图及从地图上获得旅游信息的能力2、从旅游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的道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3、赏析旅游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4、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让学生形成动态的旅游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了解人类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2、从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秀美的名胜山水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3、在旅游美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形、气候、交通条件及该区域的景观特色(二)难点:1、长江中下游旅游区地理要素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2、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三)解决方法:1、通过对该区域图形分析,建立旅游空间概念2、通过启发性情景问题设问和学生讨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3、通过展示该区域的音像、视听资料,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教学课时1 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1、长江中下游旅游区地形、交通图和反映该区域特色的景观图2、多媒体教室和Powerpoint 课件3、学生当堂练习作业(课前印好)五、师生互动设计讨论、部分学生回答提问和多媒体课件演示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聆听歌曲《长江之歌》,滔滔江水,奔腾到海,古往今来,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虽然我们宁国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看过长江,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利用信息高速公路给我们带来大量旅游信息的优势,充分地来领略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风光。
(板书)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一、概述(二)讲授新课(以下采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进行交互式教学)[风光欣赏]:(图片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对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特色景观进行审美赏析)图片1:黄山风光——峰奇、石奇、松奇、云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图片2:武陵源——原始、天然开凿、重返自然,富有野趣;图片3:太湖美景——畅旷、辽阔、水面坦荡,视野开阔;图片4:运河两岸——江南水乡、民风习俗,别有趣味;图片5:苏州园林——小巧典雅,雅淡幽静,引人入胜。
浅谈长江中下游旅游[摘要]本文做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的六省一市,即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六省和上海市。
该去东滨黄海和东海,长江横贯东西,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广阔,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油和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本文主要对本区旅游的概况、条件、资源及其特征等做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区域旅游,长江中下游,地理概况,城市旅游,区域一、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长江中下游旅游区地域广大,根据其不同的地貌结构,将其分为长江中游平原、长江下游及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黄淮平原和淮南山地等几个自然地理单元。
长江中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处于洞庭和鄱阳两大盆地之中,比较宽阔,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
长江下游平原(又称苏皖平原)指由江西湖口以下到镇江之间的长江冲积平原,此区河漫滩、河曲、天然堤、堆积阶地以及残丘、湖泊、江心洲星罗棋布。
长江三角洲西起镇江、北及通扬运河、南临杭州湾,包括江苏省东南部、浙江省杭州湾以北地区和上海市。
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是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西起武陵山,东至武夷山。
江南丘陵红岩盆地分布普遍,红层在地貌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丹霞地貌。
该区有许多北东走向,略具脉络的山脉和比较高大的山岭,如武夷山、雪峰山、雁荡山以及由花岗岩或其他坚硬岩石构成的黄山、九华山、衡山等。
黄淮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表由淮河及其支流的黄河冲积物覆盖,其中云台山海拔600余米,是黄淮平原最高峰,气势雄伟,为苏北名胜之一。
本区大部分地区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温夏热,降水丰沛。
春秋两季为旅游旺季,尤其秋季是黄金季节,春季虽降水稍多,但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峥嵘,又无北方风沙之患,也是良好的旅游季节。
本区山区和海滨地区夏季凉爽,适宜休闲、避暑。
冬季与北方相比,并无严寒,因此一些景点仍不乏游人。
本区降水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旺季旅游活动的开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形特征
长江中下游区域是中国最美丽的地区之一,其地形独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长江中下游区域地形多样化,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省份。
其地形特征如下:
1、高原。
长江中下游区域有两大高原,一是南方的江南高原,横贯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另一个是中南部的湖南高原,西起湖南,东抵江西。
两个高原的地形十分平缓,平均海拔介于200和900米之间,因而也被称为“桥头台高”。
2、山脉。
长江中下游区域东西两边均有山脉延伸,其中最突出的是湖南南部的芒果山脉和武夷山。
芒果山脉西起湖南境内,横贯安徽、江苏、浙江,向东边延伸至江苏境内。
武夷山横贯福建省沿海,隔海相望,被誉为“万里南山”。
3、丘陵地带。
除去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部分地形以丘陵地带为主,海拔在150-600米之间,有大片的丘陵和小山丛,渐渐转折成向西延伸的一条长脊,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主要地貌形式。
4、平原地带。
长江中下游区域也有少量平原地带,以江西上虞平原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平原为主,平原海拔低,是重要的农业基地。
以上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形特征。
地形的多样性使这一区域的景观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欣赏。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美景,不仅赋予了这里的人们安宁与和平,还在未来的日子里欢迎更多的游客前来领略它的美景。
- 1 -。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
教学内容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每年春、秋两季是最佳的旅游季
节。
4.地势:上海地势低平,处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
(二)城市概况
1.有光荣革命传统城市,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2.中西文化交汇点。
上海的城市建筑群享有“世界建筑博览会”
之誉,尤其是“万国建筑”的外滩。
3.上海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有豫园、玉佛寺、龙华寺、龙华塔、
古漪园、秋霞圃、淀山湖大观园等。
4.近年来又兴建了许多新景观。
二、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1.豫园
(1)位于上海市东南部豫园路老城隍庙,是具有明清两代园林
建筑风格的江南名园之一,占地70 亩。
有“城市山林”的美誉。
(2)豫园始建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 多年历史。
(3)豫园布局奇特,设计精巧、虚实互映、疏密有致、前后呼
应,具有以小见大之感。
豫园有40多处亭台楼阁,由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的五条龙
墙,将它分隔为7个景区,每个景区都各有特色。
2.玉佛寺
玉佛寺是我国著名佛教禅宗寺院,位于普陀区安远路江宁
路口。
玉佛寺殿堂楼阁仿宋代建筑形式,前后有三进院落。
展示各类景观图片,教
师作适当讲解,学生讨
论归纳,概括出城市特
色。
出示豫园游览图,教师
示范讲解
结合图片讲解,归纳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