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租期租赁的会计处理
- 格式:pptx
- 大小:11.58 KB
- 文档页数:2
新租赁准则免租期处理方式承租人的会计处理是新旧租赁准则主要变化的部分,即承租人不再区分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要求对几乎所有租赁合同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相应的租赁负债,并分别确认折旧和利息费用。
租赁合同可以看作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买价取得标的资产的使用权。
一、承租人的会计处理1、起始计量借:使用权资产(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出租负债——未证实融资费用(差额)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预付账款(租赁期已经开始日之前缴付的出租退款额,计入已享用的出租鞭策)银行存款(初始直接费用)预计负债(预计将出现的为拆除及去除出租资产、复原出租资产所在场地或将出租资产恢复正常至出租条款签订合同状态等成本的现值)2、后续计量(1)证实出租负债的利息时:借:财务费用——利息费用/在建工程等贷款:出租负债——未证实融资费用(减少出租负债的账面金额)(2)支付租赁付款额时:筹钱:出租负债——出租退款额(增加出租负债的账面金额)贷:银行存款等(3)因重估或出租更改等原因引致出租退款额出现变动时,再次计量出租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出租人的会计处理1、起始计量借:应收融资租赁款——租赁收款额(尚未收到的租赁收款额)——未借款余值(预计租赁期完结时的未借款余值)银行存款(已经收取的租赁款)贷款:融资租赁资产(账面价值)(业务不多,也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核算)资产处置损益(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可借可贷)银行存款(出现的起始直接费用)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2、时程计量借:银行存款贷款:应收账款融资租赁款——出租交款额借:应收融资租赁款——未实现融资收益贷款:出租总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新租赁准则减免租金的简化会计处理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新租赁准则下那些让人头疼的减免租金问题。
嘿,别急,听我慢慢说。
最近,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租金减免的情况,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大家都知道,生意都不太好,房东偶尔慷慨一下,给我们减减租金,也算是雪中送炭了吧。
但问题来了,这些减免的租金到底该怎么在账本上处理呢?这里面可有不少学问呢!1. 新租赁准则概述首先,咱们得了解一下新租赁准则。
简单来说,这个准则是为了让租赁会计处理更透明,更规范。
想象一下,以前企业租个地方,得费尽心思记录各种租金,简直像在做数学题!但现在,随着这个新准则的出台,租赁的处理方式变得简单了很多,大家心里都舒坦了不少。
就像是你不再需要在咖啡店排队那么久,终于能痛快地喝到咖啡,心里那种美滋滋的感觉!1.1 租赁资产的确认在新租赁准则下,企业需要确认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
简而言之,就是把你租的地方和你应付的租金都记在账上。
这样一来,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都能一目了然。
你想,房东如果给你减免租金,肯定不能像当年抱怨那么多了,得老实交待,这笔账该怎么处理。
1.2 减免租金的影响好,现在我们进入正题,租金减免到底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当房东减免租金的时候,企业的租赁负债会相应减少。
这就像是你买了一大堆零食,结果发现有些过期了,虽然有点可惜,但至少你可以把这些不必要的负担扔掉。
租金减免后,企业的现金流也会有所改善,毕竟能省下来的钱,总是好事嘛!2. 简化会计处理听到“会计处理”这几个字,有些人可能会打哈欠,觉得无聊,但其实这其中蕴含的智慧可不少呢。
新租赁准则也给咱们简化了很多流程,具体来说,减免租金的处理就变得简单多了。
2.1 确认减免金额首先,咱们得确定减免的金额。
比如,原本每月租金是1000块,房东突然说这个月免你500块,这样一来,企业只需要在账上记录500块的减免。
这样简单明了,大家都懂。
而且,这种减免一般要在租赁期内均匀分摊,就像你买一袋大米,不可能一下子全吃掉,而是慢慢来,吃到肚子里才最舒服。
新租赁准则免租期的会计处理根据新租赁准则,免租期需要根据租赁合同的约定来确定。
免租期是租赁合同的一部分,在合同起草阶段双方需要明确对免租期的约定。
根据租赁准则,免租期的存在不影响租赁协议的分类,即根据租赁协议的特征来决定是属于金融租赁还是经营租赁。
对于属于经营租赁的免租期,在新租赁准则下,免租期的会计处理如下:1.关于租金支付:免租期内,承租人不需要支付租金。
因此,在财务报表的期初,承租人将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减少相应的免租期租金。
2.关于总租赁成本的计量:免租期内,总租赁成本将按照租赁剩余期限进行分摊。
分摊方法有线性分摊法和按权益利率法两种选择。
线性分摊法将总租赁成本进行等额分摊,按权益利率法则按照折现计算的期初负债和利润进行分摊。
3.关于资产计量问题:在免租期内,租赁资产可以选择计量为0或者继续计量至未来租赁期限结束。
选择计量为0的情况下,在财务报表中不需要计入租赁资产,只需计入租赁负债。
对于属于金融租赁的免租期,在新租赁准则下1.关于租金支付:免租期内,承租人不需要支付租金。
在财务报表的期初,承租人将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减少相应的免租期租金。
2.关于资产计量问题:在免租期内,租赁资产的计量和租赁负债的计量方法同经营租赁类似,可以选择计量为0或者继续计量至未来租赁期限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属于经营租赁还是金融租赁,免租期结束后,承租人需要按照剩余租赁期限继续支付租金,并继续计量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
总结起来,新租赁准则下的免租期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免租期租金的减少、总租赁成本的分摊以及租赁资产和租赁负债的计量。
这些会计处理的目的是反映租赁合同的本质和经济实质,使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地反映实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新租赁准则免租期的会计处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免租期。
免租期是指在租赁合同开始日之前或之后,租赁方将租赁资产提供给租赁方使用却不收取租金的期间。
一般来说,免租期用于准备租赁资产,协商租赁合同或进行其他相关活动。
在旧租赁准则(IAS17)下,免租期通常在租赁合同签订时或续签时被全面反映在租赁合同中。
租赁方在免租期内不会记入租金费用,同时也不会计入租赁负债。
然而,在新租赁准则(IFRS16)下,免租期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变化。
根据新准则,免租期不再用于准备租赁资产或协商租赁合同,因此租赁方需要重新评估免租期的会计处理。
根据IFRS16,免租期被定义为租赁合同开始日期之前或之后租赁方将租赁资产提供给租赁方使用,但不计入租金的期间。
对于免租期的会计处理需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租赁方需要确认免租期是否与租赁合同有关。
如果免租期与租赁合同有关,那么租赁方需要按照租赁条款来决定如何处理免租期。
在免租期内,租赁方通常会计入租赁负债或租赁收入。
第二步,如果免租期是与租赁合同无关的时间段,那么租赁方需要在租赁合同开始日将免租期的转让视为租赁收入或费用的发生时点。
在这种情况下,租赁方将在租赁合同开始日期之前或之后记入相应金额的租赁收入或费用。
第三步,对于免租期内的租金调整,租赁方需要在租赁合同开始日进行调整。
在旧准则下,免租期不包括租金调整。
然而,在新准则下,免租期包括了租金调整。
因此,租赁方需要在免租期结束时对租金进行相应调整。
以上是对免租期的会计处理进行的基本介绍。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新准则对免租期会计处理的影响。
首先,新准则要求租赁方重新评估免租期的会计处理方式。
这意味着租赁方需要审查旧合同,并根据新准则的要求进行调整。
这可能会导致租赁方需要更新其会计政策,并承担与此相关的额外成本和工作量。
其次,新准则要求在租赁合同开始日进行租金调整。
这意味着租赁方需要进行预测和估计,以确定在免租期结束时应该如何调整租金。
这可能会增加租赁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可能导致错误的预测或估计。
免租期的租赁合同如何进行财税处理某市市区甲公司(一般纳税人)将一处办公楼租赁给乙公司用于办公,签订经营性租赁合同,双方无关联关系,合同约定租赁期开始日为2018年1月1日,2018—2019年两年为免租期,2020—2022年每年收取租金300万元(不含税),分别于年初1月1日预付当年租金。
综上所述,2018—2022年租赁期间如何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政策依据: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租金收入是指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租赁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在租赁期内,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根据上述规定:(1)在企业所得税处理上,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因此,预收租金收入在所得税上不能完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会计处理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
税收与会计确认收入会产生时间性差异,企业预收的租金收入当年应作纳税调增处理,计入预收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
(2)国税函【2010】79号对《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补充修改,意味着企业提前一次性收到租赁期跨年度的租金收入可以在租赁期内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但出租人分期均匀确认租金收入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合同或协议规定租赁期限为跨年度。
二是租金为提前一次性支付。
因此,企业所得税处理上,2018-2019年两年免租期间不确认收入,2020-2022年每年确认300万元租金收入。
会计处理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2018-2022年每年均匀确认180万元租金收入。
所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2018年-2019年需每年调减18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019-2021年需每年调增12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免租期的租金如何做会计处理?会计处理上,对于出租人提供免租期的,出租人应当将租金总额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个租赁期内,按直线法或其它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免租期内出租人应当确认租金收入。
而承租人则应将租金总额在不扣除免租期的整个租赁期内,按直线法或其它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免租期内应当确认租金费用。
但是在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处理上却与会计处理存在歧异,本文以是否具有关联关系为例分别试析之:【例1】某市市区A商场将临街铺面租赁给B连锁零售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合同,双方非关联方,约定租赁期开始日为2009年1月1日,2009-20 10两年免除租金,2011年-2013年每年收取租金200万元。
分别于年初1月1日预付当年租金。
1、印花税问题:由于租赁合同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因此应当在签订租赁合同时自行贴花完税,应交印花税=全部租金600万×0.1%=6000元:借:管理费用6000贷:银行存款60002、企业所得税问题:假设按直线法平均确认租金收入,2009年应确认租金收入=600÷5=120万:借:应收账款120万贷:其他业务收入120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因此2009-2010年均不确认租金收入,企业每年确认的租金收入120万元作纳税调减处理,201 1年-2013年企业每年确认租金收入120万元,而税法确认的租金收入为200万元,每年纳税调增80万元。
前两年调减240万元,后三年调增240万元,属于暂时性差异。
3、营业税问题:如果双方系非关联企业,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1 2条及其实施细则24条关于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即收取营业收入款项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取得索取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为书面合同确定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
新租赁准则免租期的会计处理
新租赁准则要求所有租赁交易都必须按规定计入财务报告,而不能把它们绕开。
在财
务报表上,可以看到租赁费用的影响,以及租赁活动的细节。
新准则对免租期的会计处理
也有遵循,以下将介绍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免租期
免租期是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中的一个特殊的规定,即把计划前的特定时期没有收取
租金。
因此,这一段时间内,租户可以以最低的价格或完全免费使用和使用租赁物,而投
资者不会获得收益。
1、分析免租期
针对免租期,先要进行分析,这里需要仔细考虑是否可以将免租期看作处理租赁交易
的一部分。
如果免租期是独立的业务交易,相关收入应体现在营业收入中;而如果免租期
是作为整个租赁交易的内在一部分,相关收入应体现在租赁收入中。
2、会计处理
(1)如果免租期被认为是独立的租赁交易,并且可以衡量准确,会计处理应当按照
租赁模式标准来进行,即分别计入营业收入和成本,其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核算,支付的成
本在营业成本中核算。
(2)如果免租期不能衡量准确,或者属于租赁交易的内在组成部分,可以将有关租
金分以下两种形式进行核算:
①将全部免租期计为“前期租赁收入”:可以在财务报表中纳入同一时期收到租金总额,在起租时可以分配至相应期间;
②将免租期分段计入租赁收入,即将其在本租赁活动期间根据比例分段计入租赁收入。
三、结论
新租赁准则对免租期的处理要求清楚明确,要根据免租期的独立性或内在性来确定会
计处理方法。
如果免租期独立,则应将其收益计入营业收入,费用计入营业成本;如果免
租期与租赁交易有内在联系,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