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知识点填空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下化学8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下学期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第八个单元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九年级下化学8单元中的主要知识点,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1. 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我们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属性和组成,不能通过物理手段进一步分解。
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将其分离。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写形式,如氧气的符号为O。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并分组和周期性地显示元素的性质。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周期趋势和性质。
4. 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围绕核心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携带负电荷并围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5. 元素的化学键化学键是用来将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化合物的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常见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化合物中。
离子键是由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中。
6.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它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中间用箭头分隔。
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7.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酸会释放出H+离子,碱会释放出OH-离子。
当酸和碱中的H+离子和OH-离子结合形成H2O时,中和反应发生。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被氧化剂接受电子,而氧化剂被物质给予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常常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和原子氧化态的改变。
9.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的科学。
第八单元知识汇总一、金属材料1、金属的发现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2)有金属光泽,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物质的______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_______,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还需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因素。
而物质的用途能体现物质的性质。
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但电线通常是铝制的,为什么?① ②3、金属之最:(用元素符号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 ___(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_____ (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______(5)硬度最高的金属_____ (6)熔点最高的金属_____(7)熔点最低的金属_____ (8)密度最大的金属_____(9)密度最小的金属_____ (10)延展性最好的金属_____4、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性: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_____,硬度比各成分_____,抗腐蚀性能更好,易于加工。
几种重要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 生铁_______ 家庭小实验:钢针的淬火和回火钢 _______ 淬火后可塑性降低,不易弯曲;回火后可以弯曲 钛和钛合金: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具有很多优良性能(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 (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做人造骨骼。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Al + O 2 === Fe + O 2=== Cu + O 2===铝制品不易被腐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酸的反应 金属 + 酸 → 盐 + H 2↑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铝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限制条件:① ② ③3、与盐反应 金属 + 盐 → 新金属 + 新盐(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湿法炼铜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与硝酸银反应_________________③铝与氯化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 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的限制条件: ① ② ③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换反应:A+BC=B+AC 。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1)金属单质①金属单质的物理共性: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较大……大多数金属晶体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②金属之最: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铝;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钙;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硬度最高的金属——铬;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熔点最低的金属——汞(常温呈液态);熔点最高的金属——钨;密度最小的金属——锂;密度最大的金属——锇③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在考虑物质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2)合金①定义: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混合物。
②合金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大、抗腐蚀性更强、熔点更低。
(可以通过相互刻画来比较硬度的大小)③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合金,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
2.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可以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相同条件下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的氧化物薄膜。
①镁条和铝片在常温下就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②铁丝和铜片在点燃或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
③金在高温下也不能和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
(2)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酸→金属化合物+H2↑)可根据金属是否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相同条件下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反应剧烈程度即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这不仅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内因),还受到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外因),如催化剂、温度、浓度、接触面积等,在设计方案时一定要注意变量控制。
①镁: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
Mg + 2HCl = MgCl2 + H2↑;Mg + H2SO4 = MgSO4 + H2↑②锌:反应较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解读【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和一个实验活动。
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具体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置换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学习目标】重点:1.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性质与用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铁的冶炼,以及铁锈蚀的条件及防护。
难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以及用此规律对某些置换反应做出判断。
2.对金属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3.有关杂质的计算【命题分析】1.本单元考查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和探究题。
中考将以最新的金属材料方面的科技为结合相关知识来设计相应的综合性题目,让学生来通过分析进行推断和探究。
随着各种新金属材料的不断问世,结合所学知识考查“新金属”的试题将成为今后的命题趋势。
2.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中考的热点和重点,考查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对金属性质的考查易于酸碱盐等知识综合起来的考查,因此复习时要在掌握本讲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题目往往是通过图表和文字信息来反映某一具体物质的用途,考查对所涉及物质性质的掌握情况。
复习时将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的现象、产物以及化学方程式进行归纳、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考查,结合金属与酸和盐溶液的反应,图像题考查物质的反应程度、先后顺序及其溶液中剩余的离子,生成的最终物质。
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理解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为结题关键。
此类试题一般难度较大,重点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以及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时读懂题意,提取有用信息,同时联系教材内容,综合应用,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中考解读】【考点详览】考点一金属材料1.(2020•天门)有关金属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与价格和资源等因素有关B.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高C. 铝合金门窗耐腐蚀性好,硬度高D. 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答案】B【解析】A、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主要与银价格贵和资源等因素有关,A正确;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中的含碳量比生铁中低,B错误;C、合金相对于纯金属,耐腐蚀性更好,硬度更大,铝合金门窗耐腐蚀性好,硬度高,C正确;D、合金熔点相较于纯金属偏低,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其熔点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属,D正确。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8--12)知识点归纳(填空练习)(填空附答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一、几种重要的金属1、金属材料包括和。
2、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Cu、Fe、Al及其合金。
注:Al与Fe相比的优点:密度小、耐腐蚀。
3、金属的物理性质:除汞外,均为固体;有金属光泽;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二、合金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2、合金是,而不是。
形成合金的过程不是混合,也不是化合,是熔合。
合金中至少含金属。
3、合金的特性:比形成合金的金属。
但熔点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熔点低。
注: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取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若有气泡产生,则为黄铜,反之为黄金。
(反应原理:或)答案:一、1、纯金属、合金二、1、熔合、混合物2、混合物、化合物、一种3、硬度大、强度高、更耐腐蚀、Zn+2HCl==ZnCl2+ H2↑Zn+H2SO4==ZnSO4+ H2↑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Mg与Al常温下就能与O2反应。
2、Fe与Cu在高温时才与能反应。
结论:Mg、Al比较活泼,Fe与Cu次之,3、Au、Pt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
Au、Pt最不活泼。
注:Mg、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1、常见金属在溶液里的活动性顺序。
K→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①判断金属能否与酸(HCl 、H2SO4)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②判断金属与酸(HCl、H2SO4)反应的剧烈程度③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方法一:利用以及来证明。
方法二:来证明。
◆例1:设计实验证明Fe比Cu活泼。
方法一: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铁片上有气泡,铜片无。
方法二: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铁片上有红色物质覆盖。
方法三:将铜片浸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初三化学下册8-12单元知识点总结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知识点1:金属材料及其发展史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2.金属材料的发展史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使用铝制品使用合金知识点2: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1.金属的物理性质(1)几种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见表1:铁铝铜(又称紫铜)物理性质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为7.86g/cm3,熔点为1535 ℃,沸点为2750℃,是电和热的良导体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2.7g/cm3,熔点为660℃,沸点为2467℃,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密度为8.92g/cm3,熔点为1083℃,沸点为2567℃,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2)金属的特性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不同的金属又有各自的特性。
①颜色: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②状态:常温下,大多数金属为固体,而汞却为液体。
③导电性:银、铜、铝(由强到弱)是导电性很强的金属。
④熔点:钨的熔点最高,汞的熔点最低。
⑤硬度:铬的硬度最大,而钠、钾等较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⑥密度:锂、钠、钾等的密度比水的小,其他大多数金属的密度比水的大,其中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锇。
2.金属的用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性能的金属,如表2所示:金属的物理性质应用有金属光泽可做装饰品(如金、银首饰等)导电性好电极、电线、电缆等导热性好做炊具,如铁锅、铝壶等延展性好制成车辆外壳、钢丝绳、铝箔硬度大加工成多种工具,如铁锤、剪刀、机床底座等由表2中的内容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制品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例如,银的导电性强,但它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少,价格昂贵,故不宜做导线。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的第八单元主要涉及下面几个知识点:酸碱中和反应、中和的计算、酸碱指示剂、酸雨、酸碱盐的性质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酸和碱反应过程中,酸的氢离子(H+)与碱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分子,同时生成一个盐。
这个反应过程是放热反应,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二、中和的计算中和反应的计算是指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所需的摩尔比例以及生成的盐的量。
在计算中和反应时,需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配比关系,并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进行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利用滴定法来确定酸碱中和的终点。
三、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而改变颜色的物质。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酚蓝等。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通过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可以根据颜色的变化来确定酸碱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四、酸雨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多的酸性物质,与降雨形成的一种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所致。
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如损害植物和水域生物,腐蚀建筑物等。
五、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是指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它们具有一定的性质特点。
一般来说,酸碱盐具有晶体结构,可以溶解在水中,并且能够导电。
不同的酸碱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如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酸碱盐,在水中离解成Na+和Cl-离子,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酸碱中和反应、中和的计算、酸碱指示剂、酸雨以及酸碱盐的性质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并且认识到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溶液中各物质的摩尔比例,以及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
这些知识将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氢气燃烧生成水B.锌粒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C.镁条燃烧发耀眼白光D.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A 解析:AA、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此选项错误;B、锌粒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此选项正确;C、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此选项正确;D、铜粉在空气中加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此选项正确。
故选A。
2.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的金属活动性比M强B.N生成氢气质量比M多C.如果N是铁,M可能是镁D.N产生氢气的速率更快C解析:CA.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说明M比N活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图中信息可知,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N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等质量的镁和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质量比铁多,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中信息可知,N产生氢气的速率比M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C.把打磨过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C解析:C【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错误;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把打磨过的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正确;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正、负极两端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2,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其中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两个互为逆过程的生物化学反应。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呼吸作用是植物和动物将有机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较高的光强、适宜的温度、足够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适量的水分都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4. 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膜上,通过光能激发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分子,产生光化学反应,最终生成氧气和一定量的能量储存物质ATP和NADPH。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以光化学反应中产生的ATP和NADPH为能源,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5. 环保问题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起到了重要的环保作用。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和有机物质,同时也为生态系统提供了氧气,并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
这些是九年级下化学第八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及其。
2、金属的物理性质:
共性:常温下大多数金属为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色,都具有性、性、性。
特性:铜呈色(所以纯铜又被称为),金呈色;汞为态。
3、金属之最:
⑴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⑵年产量最多的金属:;
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⑷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⑸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⑹硬度最大的金属:;
⑺熔点最高的金属:;⑻熔点最低的金属:;
4、合金:
⑴合金一定是物,至少含有种金属,合金中的物质都是以形式存在。
⑵合金与组成他们的纯金属相比:熔点一般组分金属(例:焊锡的熔点纯锡)
硬度一般组分金属(例:黄铜的硬度纯铜)
抗腐蚀性组分金属
⑶常见的合金:
①铁合金:常见的有和,二者在性能上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②铜合金:常见的有和,其中的成分为,其中的成分为;
③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具有很多优良性能,
例如:、、、、,而且与人体有
良好的性,可用于制造。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金属 + 氧气→
⑴镁与氧气反应:;
现象:,,;
⑵铝与氧气反应:;
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
⑶铁与氧气反应:;
现象:,,,;
⑷铜与氧气反应:;
现象:;
⑸汞与氧气反应:;
现象:;
⑹真金不怕火炼是指。
2、与酸反应:金属 + 酸→ +
⑴镁与盐酸、硫酸反应:;;
⑵铝与盐酸、硫酸反应:;;
⑶锌与盐酸、硫酸反应:;;
⑷铁与盐酸、硫酸反应:;;
现象:,;
※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体现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应越,活动性越强。
3、与盐溶液反应:金属 + 盐→ + (※条件:“前置后,盐可溶”)
⑴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冶铜原理)
现象:,;
⑵铜和硝酸银反应:;
现象:,;
置换反应:由一种与一种反应,生成另一种与另一种的反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⑴金属的位置越靠,它的活动性就越;
⑵位于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⑶位于的金属能把位于其的金属从它们的中置换出来(除K、Ca、Na、B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⑴原料:、、、;
常见的铁矿石有:(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主要成分)、
⑵原理:
①该实验从左到右的现象:;
;;
②从左到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③实验开始时应先,再,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④实验结束时,应先,继续直至,这样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⑤右侧酒精灯的作用:。
2、金属资源保护:
⑴铁生锈的条件:
①实验前铁钉如何处理:;
②所用蒸馏水应如何处理:;
这样做的目的:;
③B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
④C试管中CaCl2的作用是:;
⑤现象:试管A中,试管B中,试管C中;
⑥结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⑵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②;
③;④;
铁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
②;
③;
④;
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