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及承担方式辨析
- 格式:pdf
- 大小:187.41 KB
- 文档页数:2
公证赔偿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公证赔偿是指被公证机关未审慎、不当行为造成损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公证机关要求赔偿的一种制度安排。
公证赔偿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是公证机关赔偿行为的核心内容,下面将从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公证赔偿的归责原则(一)原则性归责原则性归责是指公证机关对于损害的发生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不考虑公证机关是否存在过错。
具体表现为:公证赔偿是无错责赔偿,即不需要证明公证机关对损害的发生具有过错,只需证明损害的存在;公证机关对损害的发生承担不可抗力责任的赔偿责任,即在公证机关不可抗力原则下,如天灾、战争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原因导致损害,公证机关可以免责;公证机关应当承担法定赔偿责任,即依法规定的赔偿责任由公证机关履行。
(二)有条件归责有条件归责是指公证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对于损害的发生需要公证机关存在过错方可承担赔偿责任。
具体表现为:公证赔偿需要证明公证机关的过错,即需要证明公证机关在公证活动过程中存在违法、错误行为或者违约行为;公证机关如果能够证明其公证活动不存在过错,可以免责;公证机关对于超出公证活动范围的损害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一)损害损害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实际的侵害,导致其受到了经济、精神或者声誉上的损失。
损害可以是财产损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痛苦或声誉上的损害。
(二)公证活动公证活动是指公证机关在法定范围内对文件、事实、身份等进行证明确认的行为。
公证活动包括公证书的制作、存档和交付,以及其他与公证活动相关的行为。
(三)过错过错是指公证机关在公证活动过程中存在的违法、错误行为或者违约行为。
过错可以是主观故意或过失行为,包括公证机关的违法行为、错误的判断和不当的行为等。
(四)因果关系总结起来,公证赔偿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是确保公证机关赔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的基本规定。
公证机关在公证活动中如果存在过错行为导致他人损害时,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因公证人员的过错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害应当由公证员个人或是所在的公证机构进行赔偿,值得商榷。
对此有三种作法可供选择:公证人员个人赔偿、公证机构赔偿、公证人员与公证机构负连带责任。
公证人员个人赔偿是指因公证人员的过错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由公证人员个人赔偿。
如在法国,公证人事务所的赔偿与该公证人的赔偿竟合。
公证机构赔偿是指因公证人员的过错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由公证机构赔偿。
公证机构赔偿后,依责任向承办公证事项的公证人员追偿。
公证人员办理公证事项的行为为职务行为,因职务行为给第三人造成损失的应由公证机构赔偿。
公证机构与承办公证事项的公证人员承担连带责任的基础在于二者均有过错。
公证机构及其公证人员因其过错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负损害赔偿责任。
该责任应包括两种: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前者指应赔偿当事人因错证而遭受的损失,后者指向错证的当事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
两种形式中,财产责任应居于主导地位。
具体而言,公证人员及公证机构的赔偿范围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公证费。
即公证申请人交纳的公证费应全部返还。
(2)因公证而支出的费用,包括车船费、住宿费、复印费、翻译费等合理费用。
(3)因错证而遭受的损失。
如因错证致使合同无效,被撤消而蒙受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损失,因错证致使证据无效、赋予强制执行内容的证书被法院裁定驳回而蒙受的损失等。
浅析公证赔偿【摘要】公证赔偿是我国公证体制内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公证事业的水平和影响力。
本文归纳总结了公证赔偿的定义,并分析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性质,从本质上认识公证赔偿,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完善我国公证赔偿制度的建议,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公证赔偿制度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公证赔偿;构成要件;法律性质;制度建议一、公证赔偿的定义公证赔偿是由公证环节中衍生出来的。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在公证活动中,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必须遵循真实、合法、公正的基本原则。
违背了公证的基本原则,公证机构公证了不真实、不合法的法律行为以及其他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或事实,就会导致错误公证,错误公证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之一即为公证赔偿。
根据这样的过程阐释,所谓公证赔偿,就是指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在办理公证及相关辅助性事务中对因自己的过错而导致当事人遭受的损失所应承担的补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43条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由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公证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公证员追偿。
”“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与公证机构因赔偿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由此可见,国家从法律上保证公民获得公证赔偿的权益,违反公证原则的行为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二、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公证赔偿必须由基本的要件组成,这些要件的相互吻合和协调才能构成真实而有意义的公证赔偿,这些构成要件是公证赔偿的核心要素,也体现了公证赔偿的根本特点。
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就是公证机构承担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
(一)客观行为: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的公证行为产生公证赔偿的前提必须是公证行为的存在,如果公证人员从事的是履行公证工作之外的其他个人行为,就不属于公证职权的范围,那么其所造成的行为后果就不能算是公证赔偿的责任,而应当从其他责任领域入手进行界定和赔偿。
浅谈公证赔偿责任摘要】从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算起,我国公证制度恢复重建已二十多年,公证制度得到了较充分的恢复和发展,公证制度的公信力也逐步增强。
但公证赔偿责任制度却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成为阻碍公证制度完善的瓶颈。
对公证赔偿责任性质的把握是了解公证赔偿的关键,对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众说纷纭。
除了从宏观上把握公证赔偿责任外,公证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也成为充分认识公证赔偿责任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公证;赔偿责任;性质;构成要件一、公证赔偿责任概述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公证赔偿案件使得人们对公证机关的关注度也空前提高,公证业务内外对公证的效力、公证责任、公证责任的承担、具体的公证赔偿责任讨论颇多。
公证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证是国家专门设立的公证机构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对其法律行为,或者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事实,依照法定程序,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可行性的一种非诉讼活动。
目前我国关于公证制度的法律规定有《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公证机构管理办法》、《公证员管理办法》等等。
根据公证责任的性质不同,公证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公证民事责任、公证行政责任还包括公证刑事责任。
公证的民事责任,是指因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故意或者过失致使公证文书发生错误,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时,公证机构依据过错的程度,向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也称为公证赔偿责任。
我国《公证法》第43条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由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公证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是重大过失的公证员追偿。
”从而使公证赔偿责任有了法律上的支撑,但是对于公证赔偿责任的具体的细节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二、公证赔偿责任的性质关于公证赔偿责任的性质学者争论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国家赔偿说”、“违约说”、“侵权说”、“违约侵权说”。
第1篇一、引言公证作为一种非诉讼的证明活动,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公证制度历史悠久,公证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本文旨在梳理公证责任相关法律规定,以期为公证实践提供参考。
二、公证责任的定义公证责任是指公证机构、公证员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公证文书内容失实、违法,给当事人或者他人造成损害,应当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公证责任的主体1. 公证机构:公证机构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负责办理公证事务的机构。
2. 公证员:公证员是指依法取得公证员资格,在公证机构从事公证业务的执业人员。
3. 当事人:当事人是指在公证活动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 第三人:第三人是指在公证活动中,与公证机构、公证员、当事人存在一定利益关系的其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四、公证责任的种类1. 违法责任:公证机构、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事务中,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公证文书内容失实、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 过错责任:公证机构、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事务中,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公证文书内容失实、违法,给当事人或者他人造成损害,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 违约责任:公证机构、公证员与当事人约定公证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违反约定,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五、公证责任的承担方式1. 民事责任:公证机构、公证员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公证文书内容失实、违法,给当事人或者他人造成损害,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1)退还公证费;(2)赔偿损失;(3)承担违约责任。
2. 行政责任:公证机构、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事务中,违反法律规定,由公证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警告、罚款、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等行政处罚。
3. 刑事责任:公证机构、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事务中,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公证责任的免除1. 因不可抗力导致公证文书内容失实、违法,公证机构、公证员不承担法律责任。
浅议公证赔偿责任摘要:关于公证赔偿责任,学界存在诸多看法,尤其是其属性是属于侵权之债还是违约之债,更是见仁见智,因此本文将从公证赔偿的性质、公证赔偿责任承担的主体,归责原则及其构成要件来简要分析公证赔偿制度。
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关键词:公证赔偿责任性质主体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因此在公证的过程中,公证人员应当客观地描述现实状况,冷静地分析面对的各种可能的陷阱或问题,但同时由于主体认识的局限性,公证的真实合法性往往受到各的客观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公证文书失去其公正性和可观性。
虽然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
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公证机构应当撤销该公证书并予以公告,该公证书自始无效;公证书有其他错误的,公证机构应当予以公证。
”但事实上,由于先前错误的公证书的存在,当事人不可避免的遭受这样或者那样的损失,单纯的对公证文书的撤销远不能弥补当事人由于错误公证而造成的损失,于是就要求公证赔偿责任的明晰。
关于公正之赔偿问题,虽然《公证法》已经明确规定,应当由公证机构赔偿,但其中责任的性质、认定以及赔偿的形式等还是颇有争议的。
一、公证赔偿责任的性质关于公证过程中发生的赔偿责任的性质,学界共有两种观点:一是侵权之债:其认为公证合同是公证机构代表国家所进行的一种证明责任,理由是在诉讼中,公证文书的证明力比其他文书更高,当事人是基于对公证的信赖行事,错证的发生是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破坏;另一种观点是违约之债:公证合同是一种委托合同,具有强制缔约的性质,公证书是公证的最终产品,是委托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出现错证是公证机构履行义务有瑕疵。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
首先,公证具有委托合同的性质,公证机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之理由如下:债务之不履行原则上由当事人约定之,但故意或重大过失之责任不得预先免除。
第1篇一、公证人的法律责任概述1. 法律责任的定义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职业规范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公证领域,公证人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 公证人的法律地位公证人是国家法律授权的专门从事公证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公证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当依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公证人的民事责任1. 民事责任的定义民事责任是指公证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职业规范,给当事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2. 公证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公证人有违反法律规定或职业规范的行为;(2)公证人的违法行为与当事人遭受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当事人遭受的损害具有可赔偿性。
3. 公证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1)返还财产;(2)赔偿损失;(3)支付违约金;(4)恢复原状;(5)停止侵害;(6)排除妨碍;(7)消除危险。
三、公证人的行政责任1. 行政责任的定义行政责任是指公证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职业规范,受到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
2. 公证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1)公证人有违反法律规定或职业规范的行为;(2)公证人的违法行为具有违法性;(3)公证人的违法行为具有可罚性。
3. 公证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4)吊销公证员执业证书;(5)撤销公证事项;(6)吊销公证机构执业证书。
四、公证人的刑事责任1. 刑事责任的定义刑事责任是指公证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职业规范,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刑事法律责任。
2. 公证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公证人有违反法律规定或职业规范的行为;(2)公证人的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3)公证人的违法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4)公证人的违法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性。
3. 公证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1)拘役;(2)有期徒刑;(3)无期徒刑;(4)死刑;(5)罚金;(6)剥夺政治权利;(7)没收财产。
公证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及承担方式辨析作者:李莉萍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28期摘要理论界对于公证赔偿责任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特别在其属性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其实属于侵权之债,部分学者认为其是属于违约之债。
本文通过研究理论界对于公证赔偿的各种看法,从公证赔偿责任的性质、责任主体、承担方式以及构成要件等等对公证赔偿制度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公证赔偿责任构成要件承担方式作者简介:李莉萍,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公证处,三级公证员,研究方向:法律。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0-266-02公证首先要坚持的原则就是公正与客观,这是它的灵魂。
工作人员在进行公证的时候需要站在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来对事实进行描述,并且分析所需要公证的内容存在的一些影响公正的因素。
当然,很多工作人员可能由于主观上认识的差异,会对公证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制定的公证文书也无法确保其客观公正,这对公证制度具有较坏的影响。
我国公证领域首次引入法律是《公证法》的颁布,其在法律层面上规定了公证的责任主体,但是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明确,包括公证的性质,如何进行赔偿等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一、公证赔偿责任之性质自从《公证法》颁布之后,公证赔偿责任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但对于其性质的看法有诸多不同的理解,目前比较认可的主要有两种,就是侵权说与违约说。
前者认为公证赔偿责任的主要过错方在于公证处,其对他人造成了损失,具备侵权案件的构成要素,应当属于侵权责任,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而后者认为,公证本身就是带有委托的性质,因此公证过程中出现过错造成的损失应当是属于违约的责任。
除了这两种观点,另外有一种说法就是公证处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这是因为公证处与当事人是通过类似合同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一些合同关系一样,在出现瑕疵的时候可以通过公证合同来解释经济损失以及相关赔偿事宜。
浅析公证赔偿【摘要】公证赔偿是我国公证体制内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公证事业的水平和影响力。
本文归纳总结了公证赔偿的定义,并分析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性质,从本质上认识公证赔偿,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完善我国公证赔偿制度的建议,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公证赔偿制度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公证赔偿;构成要件;法律性质;制度建议一、公证赔偿的定义公证赔偿是由公证环节中衍生出来的。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在公证活动中,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必须遵循真实、合法、公正的基本原则。
违背了公证的基本原则,公证机构公证了不真实、不合法的法律行为以及其他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或事实,就会导致错误公证,错误公证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之一即为公证赔偿。
根据这样的过程阐释,所谓公证赔偿,就是指公证机构及公证员在办理公证及相关辅助性事务中对因自己的过错而导致当事人遭受的损失所应承担的补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43条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由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公证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公证员追偿。
”“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与公证机构因赔偿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由此可见,国家从法律上保证公民获得公证赔偿的权益,违反公证原则的行为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二、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公证赔偿必须由基本的要件组成,这些要件的相互吻合和协调才能构成真实而有意义的公证赔偿,这些构成要件是公证赔偿的核心要素,也体现了公证赔偿的根本特点。
公证赔偿的构成要件,就是公证机构承担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
(一)客观行为:公证机构及公证人员的公证行为产生公证赔偿的前提必须是公证行为的存在,如果公证人员从事的是履行公证工作之外的其他个人行为,就不属于公证职权的范围,那么其所造成的行为后果就不能算是公证赔偿的责任,而应当从其他责任领域入手进行界定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