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优秀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优秀14篇】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篇一在一次英语课上,我在教“Look at me ,this is my head, this is my ear…”时,由于录音中语速太快,学生跟不上来,我便放慢语速,并且用纯正的美式英语让学生跟读,但几遍下来,有些同学的语速还是有些绕可是来,便产生了畏惧情绪、不愿再读了,当我再次让他们模仿跟读时,有位同学竟然干脆说:“我是读不来的。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初一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础,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型,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对象初一学生,年龄在12-14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但自制力相对较弱。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英文歌曲,如《Happy》,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的单词和句型,复习旧知识。
(二)呈现新知(15分钟)1. 创设情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展示一张校园地图,包括教室、图书馆、操场等地点。
2. 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地图上的地点,如:“This is our classroom. That is the library. O ver there is the playground.”3. 教授新单词:classroom(教室)、library(图书馆)、playground(操场)等。
4. 教授新句型:Where is...? It is...(在哪里?它在...)(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游戏环节: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述自己,如:“I am in the classroom. I like reading books.”2.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校园地图,并用英语标注地点。
3. 角色扮演:模拟校园生活场景,如上课、借书、运动等,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单词和句型,强调重点。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集合13篇分析(英语:Analysis)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
尽管“分析”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在近年来才逐步建立起来,这一技巧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至322年)就已经应用在了数学、逻辑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集合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1 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巩固练习。
Step1 课前热身1) 采用问答的方式What do you like to do I like to …的句型,帮忙学生回忆和巩固已经学过的有关动词run, sing,play等等。
2) 演唱歌曲,英语歌曲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活泼的歌曲既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歌词中的动词如:swim,jump,walk又能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Step 2新知导入绳子是学生上体育课跳绳时经常用的,我从绳子入手,先顺理成章得教授skip一词,学生起先看到并不觉得异常新鲜;之后我转身将它悬挂在黑板上,轻轻拿一块纸板放在上头,学生立马发现绳子已经变成了一个秋千,大家兴趣一下子上来了,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It’s a swing. 和 swing on the swing.将swing的动词意义灌输了下去,并把它的名词意义也拓展给了学生。
之后在魔术音乐的配合下,我又添了三个横竿在swing上,大家笑着发现swing已经变成了ladder,同时引出动词climb. 最终,同样在音乐的配合下,我又使绳子成为了一个能够飞翔的风筝,引出了fly,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根据skip, swing, climb, fly几个单词的共同特点,利用一根magic rope将这些新授单词串联了起来。
既自然过渡了新授资料,又使学生学习起来具趣味味性。
此外,我在教授skip时以声调的变化,教swing时以动作的变化,教climb时以物体的变化,教fly时以动画的形式并配以问答链来丰富学生对新词的操练,避免单调和乏味。
英语教学案例(5篇)英语教学案例1这学期是我任教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
由于教学对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行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英语学习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自己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
学生是被教的主体。
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最初接触这两个班的学生的时候,我还不重视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但一开始我就碰了钉子。
在讲授第一课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了一堂自认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课,认为教学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测出来才知道不如人意。
后来听同学们反应,才知道我讲的口语大部分同学听不懂,而教学的部分内容同学们以前从来未接触过,更加重要的是,这一届的学生的英语基础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差的。
一方面,学生英语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
另一方面,B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
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A班的同学比较死板,学习欠积极性,虽然学生数目大,但下层面而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
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英语教学的老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案例(5篇)案例一:游戏学习法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发现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效果不佳,缺乏兴趣和动力。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游戏学习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设计了各种有趣的英语游戏,如单词接龙、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英语知识。
结果通过游戏学习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记忆效果也明显提高。
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英语成绩也有所提升。
案例二:情境教学法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真实情境对话时存在困难,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他设计了各种日常生活情境,如购物、旅行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真实对话练习。
结果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的对话更加流利自然,也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案例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教材内容理解不深,学习效果有待提高。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他使用投影仪和电脑,将教材内容制作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结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他们对于图文并茂的教材更加感兴趣,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案例四:小组合作学习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困难,互动和交流不够流畅。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力。
他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们在小组中更加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案例五:个性化学习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进度上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进度较快,有的学生进度较慢。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个性化学习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他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进度,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任务,给予不同的辅导和指导。
英语新目标教学设计案例5篇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语音教学,让学生自己试读,长时间地坚持,他们由胆怯到自信,逐步掌握了英语单词的拼写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语新目标教学设计案例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新目标教学设计案例1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1) 能够听、说、认读Read and write部分的对话,完成相应的活动。
(2) 能够掌握四会句子:Is he playing chess? Yes, he is. Is he counting insects? No, he isn’t.并在情景中运用。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创造力,能够运用语言去完成一些任务型的活动。
(2) 培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阅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情感目标(1) 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的情景,使学生感受一次实地考察的野外旅行,增长有关的课外知识。
(2)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 能够听、说、认读Read and write部分的对话,完成相应的活动。
(2) 能够掌握四会句子:Is he playing chess? Yes, he is. Is he counting insects? No, he isn’t.并在情景中运用。
教学过程Step 1 Warm-upLet’s chant: “It is a nice day.”(在愉快的说唱中,创设情境,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
)Step 2 Pre-reading1. 教师快速出现Miss White 和同学们在树林里的图片,问:Where are they? 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in the woods. They are on a trip.2. T: Let’s go on a field trip. What can we do on a field trip? ….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doing?(运用What is …doing? He is … / Are they….?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Is he/she…? Yes, he/she is. No, he/she isn’t.等句式复习A Let’s learn与B Let’s learn的短语。
英语教学案例范文10篇英语教学案例是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以下是我精选的10篇英语教学案例范文,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教学目标和不同教学方法的内容。
希望这些案例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
案例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以"水果"为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水果类单词,并能运用目标词汇进行简单对话。
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展示水果图片。
2.教学水果类单词。
3.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用目标词汇进行交流。
案例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以"一般现在时"为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并能运用该时态描述日常生活。
教学过程:1.讲解一般现在时的概念。
2.设计练习题,巩固语法知识。
3.创设情境,让学生用一般现在时进行口语练习。
案例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环保"为主题》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1.预习课文,了解环保知识。
2.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阅读技巧。
3.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观点。
案例四:《英语听力教学——以"问路"为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掌握问路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1.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听懂并复述对话内容。
2.教授问路的常用表达。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学会用英语记录生活。
教学过程:1.讲解日记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2.提供写作素材,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3.互相批改,提高写作质量。
案例六:《英语口语教学——以"旅游"为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学会用英语描述旅游景点。
教学过程:1.展示旅游景点图片,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描述。
2.教授相关表达,如:询问景点信息、推荐旅游景点等。
3.组织口语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旅游经历。
案例七:《英语课堂教学游戏设计——以"猜词游戏"为例》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10篇案例1:动物名称教学目标:教授学生认识和发音不同动物的名称策略:使用图片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研究动物的名称和发音步骤:1. 准备一些图片和音频资料,包括不同动物的图片和对应的发音录音。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鼓励他们说出动物的名称。
3. 播放动物名称的发音录音,让学生跟读。
4. 分组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图片,描述图片中的动物并说出名称。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选择的动物,并说出名称。
案例2:颜色识别游戏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不同颜色的英文名称策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对颜色名称的记忆力步骤:1. 准备彩色卡片或小物品,每种颜色至少两个。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彩色卡片或小物品。
3. 教授学生不同颜色的英文名称,让他们跟读并记忆。
4. 进行游戏:教师喊出一个颜色的英文名称,学生需要迅速找到相应的彩色卡片或小物品。
5. 游戏结束后,可以根据表现给予奖励或表扬。
案例3:日常用语教学目标:教授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表达策略: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研究日常用语步骤:1. 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表达,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情景,如在超市购物、在餐厅点餐等。
3. 学生在小组中练对话,使用目标语言表达日常用语。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情景模拟,并使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
5. 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案例4:数字计数游戏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的读写和计数策略:通过游戏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记忆力步骤:1. 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或小物品,从1到10。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数字卡片或小物品。
3. 教授学生数字的读法和计数方法。
4. 进行游戏:教师喊出一个数字,学生需要迅速找到相应的数字卡片或小物品,并进行计数。
5. 游戏结束后,可以根据表现给予奖励或表扬。
新课标英语教案案例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支配。
任何组织机构,假如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能够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下面是XX为大伙儿整理的新课标英语教案案例5篇,希望大伙儿能有所收获!新课标英语教案案例1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陕旅版学校英语六班级第八册Lesson 1 Xi’an is a beautiful city二、班级状况,同学特点分析六班级同学54人,同学步入六班级是以学习句型为主,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把握不同的句型,加强了口语的练习,并把握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的运用这些句子句型。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谈论的是旅游方面的话题,对话内容侧重于旅游前的预备活动。
通过学习使同学乐于并能主动和不人用英语谈论旅游的话题。
同学要把握一些和旅游活动相关的句子和短语,例如Whereare you going? Who will take you there?Are you ready for your trip? have a goodtime.还有同学要会讲一些旅游景点的名称。
例如,Qinshihuang’s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兵马俑),theGteat Wall(长城), the Bell Tower(钟楼), the West Lake(西湖)。
四、教学目标1、会讲会用这些句子:Where are you going ? I’m going to …(名胜古迹名称) Who will take you there?2、能听知道会讲会用名胜古迹名称:Qin Shihuang’s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The BellTower; the Great Wall; the Weat Lake.3、理解会用一般今后时态的两种表达法:I’m going to (I)will…4、会讲会用常用语:take a picture of… be ready for havea good time。
英语教学案例5篇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篇一1、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即TBLT这是新课标之后实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这个意识半会儿说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
如果成功了,这个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会很好。
2、五步教学法:Step 1 Warming up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Step 3 PresentationStep 4 PracticeStep 5 Post Task3、五指教学法:RPCPPStep 1 ReviewStep 2 PresentationStep 3 ConsolidationStep 4 PracticeStep 5 ProjectPresentation4.3P教学法Warming-u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Homework5交际型教学Communicative Teaching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模拟真实情景交际,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谈一谈英语学习方式前面提到四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共同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型学习、探究学习。
下面就对它们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
这个介绍是提纲挈领的介绍,涉及不到十分具体的技巧。
关于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训班另安排时间深入探讨。
过去(甚至目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方式。
《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
这里介绍的四种学习方式,不是全部的学习方式,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
这里介绍四种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好,或者无效,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交替使用、综合使用。
而且,教师讲解也不是在教学中没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使用。
只不过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学习方式。
Why not dragons?
------一节跨文化教学课主题和背景
在上Book 1 Model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的时候,谈到了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Friendlies。
当学生起劲地回答:“Beibei stands for the fish. Jingjing stands for the panda….”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若有所失地叫了起来:“Why not dragons?”我听了,深切地感到文化的影响,向他解释:“Dragons are always the monsters in the western literature. They are the symbols of the evil. ”当时那位学生听了还非常地不理解:我们一直自称是“龙的传人”,如果我们把龙作为奥运会的吉祥物,那不是很合理吗?可西方人怎么会对龙有如此坏的印象呢?从当时学生还迷茫的表情中,我感到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欠缺,我们要补充一些关于文化差异的知识。
于是借这次机会,给学生安排一节关于中西方动物文化内涵的差异的课。
案例描述
一.授课内容及教材整和
1.因为无原始材料,依据要讲授的内容——中西方动物文化内涵的差异,参考《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并结合网上内容,自编整和。
选材网址:
/jiaoyan/yy/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8
/NewsHtml/2006/01/13/361@789630.htm
2.教学重点:感受并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动物所附带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二.教材整和和教学设计的思路
1.因为中西方动物文化内涵的差异是一个知识性比较强的主题,教材选编的时候要注重趣味性。
2.这个教材的主题是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所以不可忽略中国文化。
在教学中,以学生所熟悉的中国文化为参照物,对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内涵不断地进行对比,整个教学过程会显得比较自然,也减少了学生对文化差异的陌生感。
3.教学组织形式以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抢答的形式展开。
这些比赛会刺激学生的表现欲,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教学步骤
1.复习导入
1)物名称的英语表达方式
高中生已经学了比较多动物名称的英语表达方式,所以在简单的greeting和free talk 后,即对学生说:“Today we’ll learn about animals. By the way, in your mind who know more about the names of the animals, boys or girls? Let’s have a competition. If you know, please write down the names on the blackboard.”由于任务比较简单,而且男女比赛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说出文化内涵
比赛后,在学生所写出的动物名称中,选出“fox”和“bee”两
个动物,给出和这两个动物有关的例子,问学生:“What do ‘fox ’and ‘bee’ mean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s?”学生能推测出:A fox is cunning. Bees are busy.
2.对比动物的文化内涵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1)了解动物的在中文中的文化内涵
在了解了“bee”和“fox”的文化内涵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龙、狗、熊。
我向学生说:“You are very familiar with the three characters. Please write down the Chinese expressions about the characters as many as possible.”接着把班级分成了两大组,进行比赛。
学生看到英语老师写起了中文,感到很意外,而且又让他们在黑板上写中文,顿时来了兴致。
学生写了很多,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龙凤吉祥”、“熊样”等等。
根据学生所写的词语,讨论:Which animal has good meaning? Which animal has bad meaning? What are the Chinese cultural meaning of the animals? 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一些英语来表达,最后用英语总结,并填写表格:
学生能总结出: The dragon stands for king; the dog is an unpleasant animal; the bear is a stupid animal.
2)介绍龙、狗、熊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了龙、狗、熊在中文中的文化内涵后,我想学生提出了一个曾经困扰学生的一个问题:“As we know, the Olympic Mascots are friendlies. But dragons are the symbol of China. Why not dragons?”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有兴趣,虽然以前上课的时候提到了,但由于当时缺乏知识的对比,记忆比较模糊,回答得不是很好。
我于是向学生解释:“The dragon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English.”并给学生三个选项:A. a symbol of evil; a monster. B. a pet . C. It is playful.要求学生根据这三个选项填写以下表格:
在校对答案时,结合这些动物的形象,特征及文学形象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学生不禁感叹中文和英语的确很有差别。
3.知识的迁移
1)英汉互译
经上述环节后,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英汉互译的任务,由学生分组讨论:
1.a lucky dog
2.the top dog
3.Love me, love my dog.
4.He is a bear at mathematics.
5.四小龙
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基本上都能掌握大致的方向:把dog往好的方向想,用褒义词来翻译a lucky dog,the top dog和Love me, love my dog;没有把四小龙翻译成four dragons. 讨论后,学生展现的答案各种各样。
但当学生知道a lucky dog 是幸运儿,the top dog是胜利者的时候都哑然失笑:“在英语中怎么会把狗和人对等起来呢?”
2)知识扩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差异的理解,我又安排了一个翻译任务:
1.望子成龙
2.Every dog has his day.
3.It rains cats and dogs.
4.She is a cat.
这次翻译的内容比上一步有所差异,难度也有所提高。
要求学生以抢答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整个抢答的过程紧张、刺激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意犹未尽。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文化内涵为教学内容,是我进行跨文化教学的一次尝试。
之所以选择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文化内涵为突破点,是因为受到了学生的启发。
早一段时间上课时讲到奥运会的吉祥物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Why not dragons?”他的这个问题让我感受到我们有必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
加跨文化知识的介绍。
从这一节课的整体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目的,而且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度广。
就我自己来说,这堂课也使我有所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跨文化教学的时候,着重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适当地为中国文化留一定的空间。
经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生会比较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差异。
2)在介绍文化差异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些比较难的词汇。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用适当用中文讲解是有必要的,而且学生也可以用一些中文。
这一妥协保证教学程序能流畅地进行下去。
3)学生对这堂课所选的材料很感兴趣,再加上比赛的项目比较多,兴奋点底的学生就会兴奋过度。
在这个时候,安排十来秒的时间缓冲一下学生的情绪效果挺好的。
这个办法可以防止课堂失控。
但是由于这是我第一次跨文化教学的尝试,而且也缺乏这一方面的经验,所以本节课也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在教完中西方文化中动物的文化内涵的差异的内容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注意别的方面的文化差异。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克服这一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