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生:有!师: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组词。
(板书“精彩极了”、“槽糕透了”)师:谁愿意用其中的一组词语说一说你生活中的事。
生:(生用词语说句子。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补充板书),当精彩极了遇到糟糕透了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生字词。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读课文)师:读好了吗?我来检查一下。
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出示生词,指生读腼腆誊写出版歧途谨慎慈祥齐读)师:有一个词需要我们会写--(指导写谨慎——)学生自己写,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师生订正,教师范写——学生再次书写三、深入理解课文师:看这个词语(出示腼腆)请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并从文中找到找到相应的句子。
生:很害羞,生:不好意思师:巴迪是在什么情况下显出腼腆的神情的?生:得到妈妈表扬时。
(出示第一段)师:母亲读了巴迪的诗是什么反应?母亲怎么说的?指生读读母亲的话。
对比读: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实录(精选2篇)一、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再来一遍。
通过读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呢?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都加了引号呢?师:谁知道这两个词为什么加引号?生:因为这是巴迪的妈妈和爸爸说的话,所以加了标点。
师:把一对反义词作为题目同时出现,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题目啊!那在这个有趣的题目下面又隐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遇到生字要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
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
好,现在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生读课文。
师:好,下面咱们来看看生字你读得怎么样了?(幻灯出示词语)先齐读,再指一生读。
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词,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腼腆誊写谨慎。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词在文中的句子。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含义也不一样,我们在课文学习中再具体来看。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师:从哪里看出巴迪已经成为一名作家?(幻灯: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幸运是什么意思?对于这个幸运巴迪是怎么理解的?当初又是什么时候?师:我们来看看巴迪七八岁时候的事情。
(幻灯:第一自然段。
)从中你读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到的?(1)兴奋地嚷语言(2)自己读读,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分角色,请一个同学来做巴迪,老师来做母亲,一个同学读旁白。
你觉得我们读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读?巴迪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渴望父亲的赞扬?)(4)从哪里读出了巴迪的迫不及待?(幻灯: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那个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第一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梳理出话题的方式,领悟本课围绕爱这一主题。
从文中父母对孩子的不同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从而明白自己父母的爱心,明白生活中要正确面对来自不同人的不同的态度。
2.通过对文章主旨的讨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关注相关的细节描写,引发思考和阅读兴趣。
3.在读文过程中,通过批注、关注细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感受和思考逐渐深入、丰富、深刻。
丰富哲理性散文阅读的经验。
理解并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重点】在读文过程中,通过批注、关注细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感受和思考逐渐深入、丰富、深刻。
理解并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梳理出话题的方式,领悟本课围绕爱这一主题。
从文中父母对孩子的不同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从而明白自己父母的爱心,明白生活中要正确面对来自不同人的不同的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准备红色和蓝色的笔各一支【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篇课文的题目,大家仔细看看,有没有哪一篇课文的题目比较与众不同?生:我发现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个题目比较与众不同,它有双引号。
师:孩子,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关注这个题目中的标点符号,了不起!还有谁认为19课的题目与众不同?生:都举手。
师:还有不同的地方吗?生:我发现“精彩”和“糟糕”是一组反义词。
师:这个男孩不仅关注了文字,还发现了反义词,真细心!生:我还发现了一组近义词,“极了”和“透了”。
生:我发现这两个评价都很极端。
我想知道是什么事会有这样两种不同的评价。
师:同学们不仅有自己的发现,更从发现中产生了疑问,很善于思考啊,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这篇与众不同的文章,好吗?生:好!师:上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教学实录生:熟识。
师:他你们也熟识,真了不得。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出示词语:兴奋抄写出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害羞。
师:都会读了,看了同学们都预习了。
现在让我们快速阅览课文。
生阅览课文。
师:谁能来说说,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么?生: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篇作文,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才明白都出于对巴蒂的爱。
师:说得不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我了解了题目为什么要打引号,是父母对评价说的话。
生:精彩极了是出于妈妈对他的评价,生:通过预习我知道这篇课文的顺次。
师:说得真好,这篇课文是根据什么顺次写的。
生:时间顺次。
师:通过预习,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特别美满的孩子,爸爸妈妈都非常爱她。
生:爸爸妈妈虽然对他评价迥乎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但都是对巴迪的爱。
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为什么。
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可以想一想,可以有感情的读读,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和同学说一说。
大家需要多长时间?生:2分钟。
师:好。
生自读。
师:同学们学得特别仔细,我想你们肯定有收获了。
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的嚷着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母亲非常爱巴迪。
生:十六自然段最末两句:一个作家,我从这句话读出都是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假如爸爸妈妈的'评价都很糟糕,他就会泄气。
师:说得很深刻,其他同学能不能继续从巴迪的成长历程说一说。
生:他需要鼓舞。
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母亲特别爱他,母亲盼望给他能量,让他坚持写作。
生:看第十五自然段第三句话:母亲,由于有母亲的鼓舞,他才一贯在写作。
师:哎哟,这首诗糟糕透了,从这句话能看出父亲很爱巴迪,你说这是一种什么语气?谁来读读。
指名读。
师:父亲说这句话是什么感受呢?生:父亲不想他太骄傲。
生:十四自然段:趴到床上痛哭我从这里体会到巴迪还不知道父亲很爱他,他心里非常难受,觉得父亲在责备他。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一,导入: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
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齐读课题。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
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课件出示: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
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师:读得很好,但有一个小地方,老师有点意见,(有同学举手)好,你说。
生:“兴奋”的“兴”字读错了,正音。
5.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6.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1)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
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
请你说说这句话。
(2)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
(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3)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
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过渡: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1)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是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一:精彩极了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如何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学生1:老师,我记得我们上次学的是关于因式分解的内容。
教师:很好,你记得得很准确。
因式分解是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基础步骤之一。
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学习它的应用。
(教师开始用黑板上的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教师:好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例子。
首先,我们要观察到这个多项式中的共因子。
(教师继续解释共因子的概念,并带领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共因子)学生2:我找到了一个共因子,就是x。
教师:非常好,确实是一个共因子。
那么我们将这个共因子分解出来,并将剩余的部分继续进行因式分解。
(教师继续进行因式分解,学生们积极参与并讨论)教师:非常好,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个复杂的数学问题!大家都做得非常出色。
学生3:谢谢老师,你的讲解非常清晰,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因式分解的应用。
教师:不客气,你们都是聪明的学生。
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思考和实践,解决复杂数学问题就会变得轻松而有趣!这个教学实录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得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因式分解的应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也促进了学生们的思考和学习效果。
教学实录二:糟糕透了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平行线的性质。
请注意,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几何知识。
学生1:老师,我记得上次我们学过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教师:那太好了,你对上次的内容记得很清楚。
今天我们要更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性质。
(由于教师讲解不清晰,学生们对问题不明确,无法积极参与)学生2:老师,我不明白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教师:哦,对不起,我没有解释清楚。
平行线的性质是指它们有哪些特点和规律。
(教师尝试解释平行线的性质,但用词不准确,学生们仍然不明白)学生3:老师,你能给我们一个具体的例子吗?教师:额,抱歉,我没有准备好具体的例子。
我们下次再来学习吧。
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篇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巴迪小时候写了一首诗,父母给予了两种不同的评价,以及他后来对两种评价的认识。
师: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母亲父亲)师:如果将课文分成童年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个部分,如何分?生:1~14小节写童年故事,15~17小节写后来的认识。
师:好,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故事部分。
看自学提示(出示投影片)请快速地浏览童年故事这一部分,小组讨论:1、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2、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3、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师:我们先来说说母亲是怎样评价的。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师:注意看话前面的提示语,妈妈兴奋地说,该怎么读?生:再读——(感情丰富多了)师:再看后面,妈妈的评价雨点般砸来,为什么把母亲的赞扬比作雨点?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赞扬如同雨点般砸来?指导朗读。
师:这是妈妈对巴迪语言的赞扬。
妈妈的赞扬还有别的体现吗?生再读课文。
生:妈妈再次拥抱巴迪。
师:“再次”说明什么?生:不是第一次。
师:课文中哪里有体现?生:她搂住了我。
师:巴迪听了妈妈雨点般的赞扬有点发烧,烧得还不轻呢。
(众笑)请看一下巴迪有哪些表现?生读书。
师:不要忙着举手,要思考之后再举手。
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勾画圈点。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生: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生:我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除了这些发烧症状还有哪些?生:“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3篇)五年级语文教案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空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生: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什么事情?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联系?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引号?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什么不同的出发点?师: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现在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师:带着你们的问题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因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爸爸妈妈说的话,所以带引号。
生:我读懂了“精彩极了”是妈妈的评价,“糟糕透了”是爸爸的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我”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鼓励我,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生:作者在两个不同的评价下,成了有名的作家。
师:课文第一个意思是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生:从第一段到第十四自然段。
师:书要自己读懂,课文比较长,我们分两部分来学,同学们自己读第一到第十四自然段,看能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读课文)生:第十四自然段生:这位作者的母亲非常慈祥,父亲非常严厉。
师:你怎么知道?生读有关句子。
师:巴迪七八岁写了一首诗,母亲评价后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诗写得非常好,可爸爸对他评价后他伤心极了(板书)书本上怎么说?生:得意洋洋。
师:从哪里看出来?生:从第四段“不住地看表,等着爸爸来评价”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想得到父亲的赞赏。
生:把诗认真写了一遍,还画上了花边。
师:我们读书,不仅要读字面意思,还要想一想,书中母亲和父亲的评价为什么不一样?生:因为妈妈评价“精彩极了”,他今后会有自信心,父亲评价“糟糕透了”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要骄傲自满。
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教学实录上林县白圩镇中心学校卢顺全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父母不同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在开始咱们的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练习,请看我们的屏幕,出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1、今天我第一次尝试写作文,妈妈看了我的作文,赞扬我写得()。
2、由于我的粗心,这次段考语文只考了七十多分,爸爸批评我的成绩()。
生1:1、今天我第一次尝试写作文,妈妈看了我的作文,赞扬我写得(精彩极了)。
生2:2、由于我的粗心,这次段考语文只考了七十多分,爸爸批评我的成绩(糟糕极了)。
师:恩,真棒!老师觉得你们的回答精彩极了!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做对了会得到表扬,做错了会受到批评。
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他却同时收到了表扬和批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注意看老师写的课题(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展示PPT2),齐读两遍课题(学生读),你发现了什么?生1: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老师觉得你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请坐。
生2:带引号,表示别人说的话,在文中指的是母亲和父亲说的话。
师:老师觉得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请坐。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到位。
我们来看一下本文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出示:糟糕启迪搂住自豪誊写位置公司奇妙出版慈祥引入歧途谨慎腼腆师:谁愿意来挑战一下,把这些词语大声地读出来。
生:糟糕启迪搂住自豪誊写位置公司奇妙出版慈祥引入歧途谨慎腼腆师:他都读对了吗?啊,有一点害羞,那我们送给他一点掌声鼓励他一下吧!师:老师想看到更多的人来挑战这些生字词好。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实录(精选13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篇1师:同学们,请抬头看黑板,这里有两个短语。
(出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师:我们知道词语本身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谁能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情试着读一读这两个短语呢?生读1——3名师:当这样的评价同时用在一个人,一件事上,那会表达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加“和”字)。
【齐读课题】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要求大家独立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开始)【可用投影出示】(生自由读文)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鼓励我,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在这两个不同的评价下,“我”成了有名的作家。
师:要想深入的理解一篇文章,往往要先理清文章的脉络,为了帮助同学们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愿意让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吗?(愿意)如果将课文分成童年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个部分,又该怎样分呢?请快速浏览一下课文。
生:我认为1-14自然段写童年故事,15-17自然段写后来的认识。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好,我们先来看一看1-14自然段,由于这部分比较长,为了便于大家把握,老师想再给你们一点提示好吗?生:好!(出示投影片)【指名读要求】圈画: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父母的评价和我的表现各是怎样的。
讨论: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不同评价的。
师: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读再自己圈画,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前后桌交流。
师:把你们的想法说一说吧,汇报的时候注意语言要简洁,要有理有据。
生:母亲看了说这首诗写得精彩极了,我十分的高兴;爸爸却说糟糕透了,我失声痛哭。
生:读”巴迪,这真的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生:读“母亲一念完……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师:这段话是妈妈对我的诗“精彩极了”的评价以及我的表现,不仅有语言上的,还有动作和神态的。
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父母不同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生:有!师: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个词。
(板书“精彩”、“槽糕”)师:谁愿意读这两个词?生:读词语师:你能用其他的词语来说明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生:回答(精彩绝伦,十全十美,无可挑剔,完美,糟糕透顶,一无是处)师: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举例说说什么时候你分别用到了这两个词?师:(指名学生举例回答)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用它们来评价事物,一个是好到了极点,一个是一无是处, 看来他们俩是一对矛和盾,水与火,绝对的反义词. 但是,假如这个两个水火不容的反义词评价的是同一件事物, 有人说精彩极了,有人说糟糕透了, 你会觉得奇怪吗?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生: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诗”“找”“父亲”“母亲”。
师: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我们来读课文的前半部分,谁愿意读?(提出要求: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父亲、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师:我们先来汇报对母亲的描写及“我”的当时反应。
生:“母亲一读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这是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特别高兴的心情。
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
(师板书“兴奋”)生:母亲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
”这是对母亲语言的描写,他妈妈赞美他写的诗精彩,可以看到他妈妈当时特别高兴,她在夸奖巴迪。
(板书“赞美”)师:你能读出妈妈兴奋的语气吗?(指名学生读)师:听了母亲热情的赞美,得到母亲热烈的拥抱的鼓励, 我当时心情怎样?有哪些反映和举动?生:“我有点腼腆,不好意思地笑了。
”是对“我”的描写。
“我”听了母亲的赞美,即高兴又有点害羞。
师:“腼腆”是什么意思?明白吗?生:“腼腆”就是有点害羞,不好意思。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师:父亲终于回到家了,看到餐桌上我放在显眼处的诗, 他也被我的诗吸引住了, 他是怎么评价我的诗的呢? 下面我们来汇报对父亲的描写和“我”当时的反应。
体会重点词语的精彩。
生:“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
”通过吸引住了这个词,我觉得父亲对诗产生了兴趣,因为他本身是个写剧本的人。
(板书“吸引”)生:“父亲拿那首诗读了起来。
”“拿起”是父亲的动作,父亲读完说糟糕透了,从这可以看出父亲不喜欢这首诗。
(板书“拿起”)生:“父亲把书放回原处,对母亲毫不退让。
”这说明父亲的态度冷淡,而且坚持意见,不因为母亲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板书“放回”)生:“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
”这说明我心里挺紧张,在等待父亲的评价,也说明父亲读得很认真。
生:“我”听完父亲的评价,“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
”我从对作者的这些描写感到作者心情挺不好,肯定挺伤心,特别失落。
师:谁能读出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指名学生读)生:“再也受不了了,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这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伤心的心情,我感到作者有点受不了了。
师: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生:因为作者一直以为父亲能像母亲一样赞扬他呢,但是没听到,所以受不了了。
生:因为作者“整个下午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父亲回来。
”这就看出作者一直满心以为能得到父亲的赞美,所以一听到糟糕透了,就受到打击。
生:因为作者“把诗重抄写了一遍,还描上了花边。
”这都看出作者挺重视父亲的看法,尤其父亲还是电影公司的老板,所以受到打击,他就受不了了。
师: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此时巴迪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生:失落。
生:伤心。
生:难过。
生:没面子。
师: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试读。
(生读、齐读)师:从同学们的语言里,我听出了妈妈对孩子的鼓励,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也听出了父亲对孩子的严格要求。
师:的确是这样。
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也是他对爱的感悟的过程。
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应该这样细细的揣摩。
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
(一个作家……注意,总结,提高)师:读到这真正明白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生:爱。
师:冷静的分析自己,完善自己,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收获。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
生:我的收获是我知道了无论是母亲表扬我,还是父亲怎样批语我都是父母对我的爱。
师:说得很好,不但理解了还联系实际。
还有呢?生:这篇文章语言生动生:使我积累了佳词佳句,例如迫不及待。
师:这篇文章的确有很精彩之处,现在我们拿出一部分时间,你喜欢什么地方就是背什么地方。
生背课文。
四、学习课文写法,课堂进行小练笔。
师: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练习一下这种写法。
师出示练习:(1)听到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生日蛋糕,我————————————————。
(3)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
(4)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
生自主思考。
生:听到这个消息,我三步并两步,快速回到家里,向妈妈报告了喜讯。
生: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一蹦三尺高,高兴地喊道:“我成功了。
”生:看到妈妈买的生日蛋糕,我赶紧接过来,把鼻子凑过去闻了闻,“啊,真香啊。
”生: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的脸胀得通红,眼泪不由地流下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师:同学们刚才的口头续写真是精彩!连老师都不由得佩服你们了。
五、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师:同学们刚才的口头续写真是精彩!看来你们认真读书了。
那么母亲说巴迪的诗糟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啊。
如果请你做个判断,你觉得巴迪的这首诗写得会怎么样呢?生:我认为巴迪这首诗已经写得不错了,我现在还不会写呢。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不能因为他年龄小,就说他的诗好。
你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写好吗?再说,他父亲是写作的,已经说他的诗不好了,那就是不好。
生:我认为巴迪写得好,对他来讲应用他的年龄来评价他,不能用大人的眼光看他。
生:我认为,他的诗也许好,也许不好,那得看怎么说了,从他的年龄看,已经不简单了,从诗来看可能不太好。
生:巴迪的诗一定写得不好,他母亲赞扬他只是鼓励他,他父亲才是正确的评价。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师:确实如此,生活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母亲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生:我喜欢母亲那种鼓励的方式,但我总认为我爸爸对我特别好,总鼓励我,妈妈总批评我,我不爱听,心烦。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妈妈说得我直哭,我都不想学了,后来爸爸说:“没事,这次不算什么,我姑娘下次能考好,走,跟爸爸去溜达,我的心情就好多了。
生:我比较喜欢巴迪妈妈鼓励的方法,我的作文不太好,我爸爸我妈妈总说写得不好,总贬我。
我都没信心写了,但我的老师总说不错不错,这句子挺好,这也有进步,我才坚持写作文的。
生:老师,我认为这两种方式都得有。
要是总鼓励吧,就该骄傲了,要是总批评也不行,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这两种都得有,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
生:老师,我觉得不管什么方式都是为我们好,我小时候特别挑食,不爱吃饭,我爸挺严厉,总是逼我吃这菜,吃那菜,当时我都烦死了,但现在一想他也是为我好。
师:怪不得你长这么高!六、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师: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老师也看到你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
作者成年以后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最后两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两段,从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试着背诵下来,好不好?生:(练习背诵)师:(指名背,要求背出感情,背出气势)师:不论慈祥的母亲,还是严厉的父亲,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都是鼓励我们健康成长的爱。
(板书“爱“)师:请同学们拿好书,齐读最后一段,用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
再次体会来自父母的伟大的爱。
(全班齐读)师: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对这种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老师更加希望你们把父母的理解化作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来汇报父母的爱!(下课)板书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诗母亲父亲表现兴奋赞美爱吸引拿起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