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2)
- 格式:ppt
- 大小:709.50 KB
- 文档页数:58
知识点昼夜长短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①春分-夏至-秋分(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的变化为:12h——(>12h)——12h,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北极点出现极昼;②秋分-冬至-春分(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长的变化为:12h——(<12h)——12h,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短,北极点出现极夜。
图1 昼夜长短的变化例题九景衢(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条快速铁路,于2017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
1、九景衢铁路正式通车之时,九江和衢州()A.衢州白昼较短B.九江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C.正午树影朝向相同D.日出同为东北方向答案:C精讲精析:(1)分析两地的昼长、正午太阳高度角。
①由题干可知,此时为12月28日,即为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九江市更靠北,因此九江市的白昼较短,选项A错误;③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④此时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大约在南回归线附近),而九江和衢州都位于北半球,衢州市的纬度更低,因此衢州距离太阳直射点(南回归线附近)更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大,选项B错误。
(2)分析正午树影朝向、日出方位。
①九江和衢州都位于北半球,而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正午太阳都位于两地的南方,即树影都朝向北方,选项C正确;②此时为冬季,即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即日出方位为东南方,选项D 错误。
总结正午太阳高度角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此时的季节,结合两地的纬度,比较两地的昼长;②根据此时的季节,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并比较两地距离太阳直射点的远近(纬度差),进而确定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③根据此时的季节,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而确定太阳位于两地的哪个方位,进而确定树影方位;④根据此时的季节,判断日出方位(东南方)。
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α = 90° - | β - γ |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规律总结基本规律1.黄赤交角+地轴倾斜角=90°2.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黄赤交角3.热带的范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4.极昼(夜)的最低纬度= 90°—直射点的纬度5.黄赤交角变大,直射的范围增大,热带范围扩大;极昼极夜的范围增大(纬度变小),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减小。
重要推论(技巧、规律)1.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直射点纬度=90°,切点的纬度+直射点纬度=90°2.切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二倍3.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4.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5.极昼区内某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子夜的太阳高度角等于直射点纬度的二倍6.极昼区内某地在“子夜”(零时)的太阳高度=该地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90°7.极昼区内某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子夜的太阳高度角=180°-该点纬度的两倍 =2×(90°-当地纬度)即(纬度余角的两倍)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1.温带地区(23.5°≤纬度≤66.5°): |H 夏至-H 冬至|=2×23.5°2.热带地区(纬度≤23.5°):|H 夏至-H 冬至|=2当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大变幅(最大值—最小值):1.热带地区(纬度≤23.5°):当地纬度+23.5°2.温带地区(23.5°≤纬度≤66.5°):|H 夏至-H 冬至|=2×23.5°3.寒带地区(纬度≥66.5°):90°-纬度+23.5°对 称 性1.日出与日落的时刻关于正午对称。
2.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3.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24小时。
4.同一地点在二至日前后对称的两天的昼长相等。
高考地理总复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 = 90°-纬度间隔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