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2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9
分子生物学复习思考题二1.写出分子生物学广义的与狭义的定义,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5个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大事纪(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广义上: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概念:既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
其中也涉及到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结构分子生物学等。
5个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主要大事纪(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1.1944年,著名微生物学家Avery 等人在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证实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这一重大发现打破了长期以来,许多生物学家认为的只有象蛋白质那样的大分子才能作为细胞遗传物质的观点,在遗传学上树立了DNA是遗传信息载体的理论。
2. 2.1953年,是开创生命科学新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Watson和Cr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他们在Franklin和Wilkins 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推导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人类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年,Sanger历经8年,完成了第一个蛋白质——胰岛素的氨基酸全序列分析。
3. 1954年Gamnow从理论上研究了遗传密码的编码规律, Crick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中心法则理论,对正在兴起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1956年Volkin和Astrachan发现了mRNA(当时尚未用此名)。
5. 1985年,Saiki等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insheimer首先提出人类基因组图谱制作计划设想;Smith等报导了DNA测序中应用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的方法;Miller等发现DNA结合蛋白的锌指结构。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景区产品的概念如何理解?答案要点:旅游景区产品(Product of Tourism Attraction )从狭义讲,景区产品是一种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借助一定的资源、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总和。
从广义来讲,景区产品是多种单项旅游产品的组合,旅游产品所包含的4As——旅游资源(Attraction),交通运输设施和服务(Access),住宿、餐饮、娱乐、零售等旅游生活设施和相应服务(Amenities)辅助设施。
2.试阐述景区产品的特点?答案要点:主要从7个方面理解:(1)不可检验性。
(2)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3)不可储存性。
(4)不可移动性。
(5)季节性。
(6)脆弱性。
(7)共享性。
3.为什么说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结合景区经营权和管理权等问题加以阐述。
答案要点:景区产品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主要从景区产品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方面分析(课本第29页)。
排他性问题要从景区日常经营的门票制度来分析,最好能引导学生分析景区门票“涨声一片”与准公共产品经营权和管理权之间的矛盾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4.整体产品有哪3个层次构成?景区产品的构成如何?答案要点:整体产品是指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扩展产品3个层次;景区产品的构成包括:(1)旅游景区吸引物-核心产品(2)旅游景区活动项目-有形产品(3)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扩展产品。
5.试以博物馆为例说明景区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案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某一类型博物馆游客流量变化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课本图2-7博物馆生命周期曲线存在的可能性及原因。
6.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哪几种?结合案例说明。
答案要点:景区产品创新的方法有主题创新、结构创新、功能创新,详细内容参见课本40页。
引导学生列举不同创新方法的景区产品。
第2章复习思考题答案1.Q235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分为哪4个阶段,可得到哪些强度指标?(1)弹性阶段。
钢材在此阶段,当荷载降为零时(完全卸载),变形也降为零(回到原点)。
Q235钢的比例极限f p≈200N/mm2,对应的应变εp≈0.1%。
(2)弹塑性和屈服阶段。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应变增大加快,材料进入弹塑性阶段。
随后,应力呈锯齿状波动,甚至出现应力不增加而应变仍在继续发展的现象,卸载后试件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长度,这个阶段称之为屈服阶段。
Q235钢的屈服点f y≈235N/mm2,对应的应变εp≈0.15%,流幅ε≈0.15%~2.5%。
(3)强化阶段。
屈服阶段之后,曲线再度上升,但应变的增加快于应力的增加,塑性特征明显,这个阶段称为强化阶段。
对应于最高点的应力为抗拉强度或极限强度fu。
(4)颈缩阶段。
到达极限强度后,试件出现局部截面横向收缩,塑性变形迅速增大,即颈缩现象。
此时,只要荷载不断降低,变形能继续发展,直至试件断裂。
2.什么叫屈强比,它对结构设计有何意义?钢材的屈服强度(屈服点)f y与抗拉强度fu的比值,称为屈强比。
屈强比是衡量钢材强度储备的一个系数。
屈强比越低,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屈强比愈低钢材的安全储备愈大,但屈强比过小时,钢材强度的利用率太低,不够经济;屈强比过大时,安全储备太小,且构件变形能力小。
3.什么叫塑性破坏和脆性破坏?各有什么特征?钢材在静力单向均匀拉伸下,试件破坏前有很大的塑性应变,这种破坏称为塑性破坏。
钢结构中的钢材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会发生另一种破坏,即脆性破坏,两者的破坏特征有明显的区别。
塑性破坏是指构件产生明显的变形、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强度后而发生的破坏,破坏断口呈纤维状,色泽发暗,破坏前有较大的塑性变形,且变形持续时间长,容易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管理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基本概念1.资源配置: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组合发挥它最大效用,并把它们在不同人之间进行分配。
2.边际分析: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结果。
3.经济利润:面向决策的利润叫经济利润,也可以说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做出高水平管理决策的奖赏。
4.供求法则:从市场整体研究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其体现的市场运行规则,一般称为供求法则。
它的具体讲的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都是通过供给和需求来影响价格的。
一方面,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价格又反过来起着调节供需关系的作用。
5.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如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收入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增加.6.供给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7.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8.供给量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Exy︱越大,互补性越强。
10.替代品:︱Exy︱越大,替代性越强。
1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2.需求收入弹性: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13.需求价格交叉弹性:X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Y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4.边际收入递减规律:表明在技术水平不变,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种生产要素,该生产要素所形成的总产出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到增长趋缓到最大不变到绝对下降的过程.15.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多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起初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地减少。
一、填空题1、任何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有(生产运作)、(理财)、(营销)。
2、生产是将生产要素转换为(有形)和(无形)的生产财富的活动,由此而增加附加价值和效用。
3、工业企业的生产系统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投入)(转换)(产出),其中(转换)子系统是生产系统的核心。
4、新产品是指在性能、结构、材质和技术特征等方面或多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和提高、或独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可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产品,主要类型包括:(全新产品)、(替代产品)、(换代产品)。
5、产品开发的构思创意模式有(需求拉动)(技术推动)(混介模式)。
6、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4个阶段7、把医院看作是一个生产系统,输入的是病人、医生、护士、药物以及医疗设备等,输出为康复的病人,其转换系统为(治疗)。
8、新产品开发的主要策略有(领先型)和(追随型)。
9、生产柔性是指生产系统从生产某种产品快速转变到生产另一种产品或品种的能力,通常从(品种)和(产量)两个方面来衡量。
10、作为预测方法被广泛应用的德尔菲法具有(匿名性)(反馈性)(收敛性)三个特点。
11、滚动式计划中,修订计划的间隔期称为(滚动期)。
12、JIT的生产现场是一种(拉动)生产方式。
13、按照哈默的观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分为增值作业、不增值作业和(空耗作业)。
14、任何产品都有它的物质寿命和(经济)寿命。
15、订货(采购)成本的高低,和(订货次数)成正比。
16、库存保管成本的高低,和(订货批量)呈正相关关系。
17、滚动式计划中,修订计划的间隔期称为(滚动期)。
18、设备的偶发故障期,与设备的磨损规律相对应,出现于(正常磨损)阶段。
29、MRP有三种输入信息,即主生产计划,库存存状态和(产品结构)信息。
20、JIT代表了日本(重复性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思想。
21、JIT的生产现场是一种(拉动)生产方式。
22.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有改变库存水平、(改变工人数量)以及(改变生产率)。
水利专业土壤农作学学复习思考题(二)一、名词解释:绪论1.土壤:是地球陆地能够产生绿色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形成、组成及分类3.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重量百分率的组合叫土壤颗粒组成,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4.土壤质地: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所划分的土壤类别名称。
第二章土壤性质5. 土壤活性酸:由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
6. 土壤潜性酸:是由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酸性。
以厘摩尔(+)/千克为单位,南方的红壤、黄壤呈酸性,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H+和Al3+。
7. 永久电荷:由粘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所产生的电荷。
8. 可变电荷:其数量和性质随土壤溶液 pH 的变化而改变的电荷。
9.. 土壤吸收性:土壤能吸持各种分子、离子、气体、悬浮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
10. 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溶液为中性(pH = 7)时,每千克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CEC:cmol(+)kg-1 )11. 盐基饱和度:在土壤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总量(CEC)的百分数称盐基饱和度。
12.土壤孔(隙)度: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中,所有孔隙的容积占土壤总容积的百分数。
13.土壤孔隙比:土壤中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14.土壤容重(ρ):单位体积自然状态土壤的干重(容重=土壤干重/土壤容积)。
15.土壤重量热容量(C):单位重量的土壤,当温度增高或降低 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g ·℃).16.土壤容积热容量(Cv):单位容积的土壤,当温度增高或降低 1℃时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m3·℃) 。
17.导热率(入):指厚度为1cm的土层,温度相差1℃时,每秒钟通过面积为1cm 2断面的热量。
单位是J/cm·s·℃。
第三章土壤水分形态18.吸湿系数:吸湿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最大吸湿量(也称吸湿系数)。
园林树木学(园林专业)复习思考题 11.名词解释:“树木”、“园林树木”和“园林树木学”。
(1)树木: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
(2)(风景)园林树木:凡适合城乡各类风景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森林公园等应用,以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木本植物。
(3)(风景)园林树木学:是对园林树木学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2.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四大特点。
(1)种类繁多(2)分布集中(3)特色突出(4)丰富多彩复习思考题 21.植物二名法的应用。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加词(+命名人)。
(1)et表示两人共同命名。
(2)ex之前的人名表示命名人,ex之后的人名表示发表人。
(3)x(乘号)表示杂交命名,放在种加词前面。
(4)subsp.或者ssp.表示亚种名,后加亚种加词(5)var.表示变种名,后加变种加词。
(6)f.表示变型名,后加变型加词。
(7)品种只需在品种名上加单引号或在种名后加写cv,再写品种名,品种名首字母均用大写。
2.分类检索表的应用及编制。
检索表:是用来鉴别植物的工具。
鉴别植物时,利用检索表从两个相互对立的性状中选择一个相符的,放弃一个不符的,依序逐条查索,直到查出植物所属科属种。
定距检索表:把相对的两个性状编为同样的号码,并且从左边同一距离处开始,下一级两个相对性状向右退一定距离开始,逐级下去,直到最终。
平行检索表:把每一种相对特征的描写并列在相邻两行里,每一条后面注明往下查的号码或者植物名称。
3.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体木本植物,木材结构以管胞为主木本、草本植物,木材结构以管胞为主叶多为针形、鳞形或条形,稀为其他形叶形多样花球花单性稀两性,雌雄生殖器官为颈卵器花有花被分化,部分为单性花,多两性花胚珠胚珠裸露,种子裸露,不形成果实子房壁包被胚珠,形成果实子叶1至多数1~2复习思考题 31.根系类型及根的变态类型。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阅读思考题强化练习(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生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解答题1.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在《阿基米德全集》中的《引理集》中记述了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的六个有关圆的引理,其中第二个引理是:如图1,点P是AB上的任意一点,PC AB⊥于点C,点D在弦AB上且AC CD=,在AB上取一点Q,使PQ PA=,连接BQ,则有BQ BD=.(1)如图2,小明同学尝试说明“BQ BD=”,于是他连接了PA,PB,PD,PQ,请根据小明的思路完成后续证明过程;(2)如图3,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有一点P,6AP=,10AB=,直线l与O相切于点P,过点B作BE l⊥于点E,交O于点Q,则BQ=______.2.阅读与思考:如图是小宇同学的数学日记,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x年x月x日星期日.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已知:如图1,点P为直线l外一点,求作:直线PQ,使得PQ∥l.今天,我们组的小明和小红的作法和我不同.小明:如图2,∥在直线l上取一点A,作射线PA,以点A为圆心,AP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P A于点B;∥直线l上取一点C(不与点A重合),作射线BC,以点C为圆心,CB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BC于点Q;∥作直线PQ,则直线PQ就是所求作的直线.小红:如图3,∥在直线l上取A,B两点,作射线AP;∥作∥P AB的角平分线AC;∥以点P为圆心,P A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Q;∥作直线PQ.则直线PQ就是所求作的直线.我有如下思考:以上两种办法依据的是什么数学原理呢?任务:(1)填空:小明的作法依据的一个数学定理是;(2)∥使用直尺和圆规,根据小红的作法补全图3;(保留作图痕迹)∥根据小红的操作过程,证明PQ∥l.仅用圆规三等分.六等分圆是容易的,而四等分、五等分…则有一定难度,历史上卡尔·弗雷德里希·高斯首次解决了将圆十七等分的难题.拿破仑·波拿巴当年曾向数学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只用圆规,不用直尺,如何把一个圆周四等分?这个难题最终由意大利数学家马斯凯罗尼解决了.为此,他还写了名为《圆规几何》的书献给拿破仑,书中还包含了更深刻的作图理论.他给出的作图步骤和部分证明如下:如图1,第一步:在∥O上任取一点A,以点A为一个分点,将∥O六等分,其他分点依次为B、C、D、E、F;第二步:分别以A、D两点为圆心,以AC(BD)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G;第三步:以点A为圆心,OG为半径作弧.与∥O交于M,N两点.则点A、M、D、N是∥O的四等分点.证明:如图2,连接OA、OG、OC、OD、AG、AM、AC、DM、DC.∥点A、B、C、D、E、F是∥O的六等分点.COD∠=︒.60∠=∠=⨯︒=︒.AOD COD3360180任务:(1)完成证明;(2)若∥O的半径为2,则OG的长为_______,MN的长为________.我们知道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由于三角形的三条高(或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因此我们把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下面我们以锐角三角形为例,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BC,AC边上的高,且AD与BE相交于点P.连接CP并延长,交AB于点F.求证:CF∥AB.证明:分别过点A,B,C作它们所对边的平行线,三条平行线两两相交于点M,N,Q.分别连接PM,PN,PQ.∥MN//BC,MQ//AB,NQ//AC,∥四边形MABC,四边形ANBC,四边形ABQC都是平行四边形.∥BC=AM=AN,AC=BN=BQ,AB=MC=CQ.∥AD∥BC,∥∥MAD=∥ADB=90°,即AD∥MN.∥PM=PN.…学习任务:(1)请将上面剩余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2)点P是∥MNQ的.(填出字母代号即可)A.内心B.外心C.垂心D.重心(3)若∥CAB=40°,则∥MPN= °.5.阅读与思考下面是小安同学的数学日记,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年×月×日 星期一从圆周角定理想到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将这些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换,也许会有新发现!那就先从特殊情况开始思考吧.思考一:如图1,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不与点,A B 重合),则90ACB ∠=︒.这一命题我们已经证明过.若将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可得新命题:如图2,已知线段AB 和直线AB 外一点C ,且90ACB ∠=︒,则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命题1)思考二:若将图2中的ACB ∠改为45°,点C 的位置会有怎样的特点呢?经过不断尝试,我发现以AB 为底边,构造等腰Rt AOB ,再以点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圆,则点C 在弦AB 所对的优弧上.……任务:(1)小安发现命题1是真命题,请按照下面的证明思路,写出该证明的剩余部分. 证明:在图2中取线段AB 的中点K ,连接KC ,则KC 是AB 边上的中线.……(2)请根据思考二,在图3中利用尺规作出符合要求的点C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3)若将图2中的ACB改为120°,你能确定点C的位置吗?请说明你的思路.参考答案:1.(1)证明见解析 ;(2)145. 【解析】【分析】(1)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得到PAC PDC ∠=∠,由PQ PA =证明PQ PD =,从而得到PQB PDB △△≌,故可得到BQ BD =; (2)根据切线及垂直的定义得到PBQ PBA ∠=∠,得到PA PQ =,作PM ∥AB 于M ,取MA ’=MA ,根据引理可得BQ =BA ’再证明∥P AM ∥∥BAP ,列出比例式子求出AM ,得到AA ’,从而求出BQ 的长.【详解】(1)证明:PC AD ⊥,AC CD =,PC ∴垂直平分线段AD ,PA PD ∴=,PAC PDC ∴∠=∠,又PQ PA =,PQ PA ∴=,QBP DBP ∠=∠,PQ PD ∴=,又180A Q ∠+∠=︒,180PDC PDB ∠+∠=︒,Q PDB ∴∠=∠,()PQB PDB AAS ∴△△≌,BQ BD ∴=.(2)如图,∥EF 切O 于P ,又AB 所对的圆周角为90°,BE ∥FE ,∥90FPA EPB ∠+∠=︒,90EPB EBP ∠+∠=︒∥FPA EBP ∠=∠∥PO ∥EF ,90FPA OPA ∠+∠=︒又A OPA ∠=∠∥90FPA A ∠+∠=︒,∥90PBA A ∠+∠=︒∥PBA FPA ∠=∠∥PBQ PBA ∠=∠∥PA PQ =作PM ∥AB 于M ,取MA ’=MA ,根据引理可得BQ =BA ’∥,APM PBA PAM BAP ∠=∠∠=∠∥∥P AM ∥∥BAP ∥AP AB AM AP= ∥2AP AM AB==3.6 ∥AA ’=2AM =7.2∥BQ =BA ’=AB -AA ’=10-7.2=2.8=14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与几何综合,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的基本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见解析;∥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结论.(2)∥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证明∥PQA =∥QAB ,可得结论.【详解】解:(1)小明的作法依据的一个数学定理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故答案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如图,直线PQ 即为所求作.理由:由作图可知,P A =PQ ,∥∥P AQ =∥PQA ,∥AC 平分∥P AB ,∥∥P AQ =∥QAB ,∥∥PQA =∥QAB ,∥PQ ∥l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作角平分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3.(1)见解析;(2)【解析】【分析】(1)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出1302CAD COD ∠=∠=︒,然后解Rt ACD ∆,结合勾股定理得出AM MD AN DN ===,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弧长公式即可求出【详解】解:(1)∥AD 是O 的直径,∥90ACD ∠=︒∥CD CD =,.∥1302CAD COD ∠=∠=︒, 设O 的半径为r ,在Rt ACD ∆中,cos AC CAD AD∠=,∥AC =,∥AG DG AC ===,∥AO OD =,∥OG AD ⊥.∥90GOA ∠=︒,在Rt AOG ∆中,OG =,∥AM OG ==, 在AOM ∆中,2222222AO OM r r r AM +=+==,∥AOM ∆是直角三角形且90MOA ∠=︒,∥AM MD AN DN ===,∥点A 、M 、D 、N 是O 的四等分点.(2)∥OG =,∥O 的半径为2,∥OG =∥点A 、M 、D 、N 是∥O 的四等分点,AM OG ==∥90MAN ∠=︒,∥MN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弧长公式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设O 的半径为r ,并证明AOM ∆是直角三角形且90MOA ∠=︒.4.(1)见解析;(2)B ;(3)80°【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以及中垂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外心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3)构造∥MNQ 的外接圆,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BE ∥AC ,∥∥EBQ =∥BEA =90°,即EB ∥NQ .∥PN =PQ .∥PM =PQ .∥PC ∥MQ ,∥∥CFB =∥FCM =90°.∥CF ∥AB .(2)∥PM =PQ =PN,∥点P 是∥MNQ 的外心,故选B .(3)∥四边形ABQC 都是平行四边形,∥∥BQC =∥CAB =40°,∥点P 是∥MNQ 的外心,∥∥MPN =2∥BQC =2×40°=80°,故答案是: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垂心,外心,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外接圆,是解题的关键.5.(1)见解析;(2)见解析;(3)点C 在弦AB 所对的劣弧上或外接圆的圆心处【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KC KA KB ==,即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2)根据思考二提供的思路作出图形即可;(3)类比思考二的思路解答即可.【详解】解:(1)∥90ACB ∠=︒,∥12KC KA KB AB ===. ∥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K 上;(2)如解图,点C 即为所求.(点C 为AB 所对的优弧上任一点);(3)先以线段AB为边构造等边AOB,再作AOB的外接圆,则点C在弦AB所对的劣弧上或外接圆的圆心处.【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同圆或等圆中,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上的圆心角的一半;∥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半圆(或直径)所对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第二章离合器设计1.设计离合器、离合器操纵机构需要满足哪些基本要求?答:(1)离合器基本要求:①可靠地传递Temax,并有适当转矩储备;②接合完全、平顺、柔和,保证起步时无抖动和冲击;③分离迅速、彻底;④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减轻换档齿轮间的冲击;⑤防止传动系产生扭转共振,有吸振、缓冲和减小躁声的能力;⑥吸热能力高,散热效果好;⑦操纵轻便;⑧作用在从动盘上的压力和衬片上的摩擦因数使用过程中变化小;⑨强度足够,动平衡良好;⑩结构简单,质量小,工艺性能好,拆装、维修、调整工作方便;(2)离合器操纵机构基本要求:①操纵轻便;②有踏板自由行程调整机构,用来恢复分离轴承的自由行程;③有踏板行程限位装置,防止操纵机构过载;④有足够的刚度;⑤ 高;(传动效率)⑥发动机振动、车架、驾驶室变形等不会影响其正常工作。
2.盘形离合器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答:①单片盘形离合器;②双片盘形离合器;③多片盘形离合器。
3.离合器的压紧弹簧有几种形式?各有何优缺点?答:①圆柱;②圆锥;负荷大,受离心力影响小,轴向尺寸变大;③膜片。
4.离合器的压紧弹簧布置形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答:①圆周布置;②中央布置;③斜向布置。
5.离合器的摩擦衬片与从动钢板的连接方式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答:①铆接法:连接可靠,更换摩擦片方便,采用较广泛,铜铆钉的高温强度和耐腐蚀强度性能比铝铆钉好;②粘接法:可充分利用摩擦片厚度,增加摩擦面积,但摩擦片更换不便,无法从动钢片上装波型弹簧片以获得轴向弹性。
6.离合器的操纵机构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答:常用的离合器操纵机构,主要有机械式、液压式等。
机械式操纵机构有杆系和绳索两种形式。
杆式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被广泛应用。
但其质量大,机械效率低,在远距离操纵时布置较困难。
绳索传动机构可克服上述缺点,且可采用吊挂式踏板结构。
但其寿命较短,机械效率仍不高。
多用于轻型轿车。
液压式操纵机构主要由主缸、工作缸和管路等部分组成,具有传动效率高,质量小、布置方便、便于使用吊挂踏板、驾驶室容易密封、驾驶室和车架变形不会影响其正常工作,离合器接合较柔和等优点。
复习思考题第二章DNA分子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B(A) 2' ,3'—磷酸二酯键(B) 3' ,5' —磷酸二酯键(C) 2' ,5' —磷酸二酯键(D) 糖苷键(E) 氢键2、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描述中哪一条不正确 C(A) 腺瞟吟的克分子数等于胸腺嘧啶的克分子数(B) 同种生物体不同组织中的DNA 碱基组成极为相似(C) DNA 双螺旋中碱基对位于外侧(D) 二股多核苷酸链通过 A 与T 或C 与G 之间的氢键连接(E) 维持双螺旋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氢键和碱基堆积力3、RNA 和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C(A) 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 碱基相同,核糖不同(C) 碱基不同,核糖不同(D) 碱基不同,核糖相同(E) 碱基相同,部分核糖不同4、DNA 和RNA 共有的成分是 C(A) D—核糖(B) D—2—脱氧核糖(C)鸟嘌呤 A(D) 尿嘧啶G(E) 胸腺嘧啶U5、核酸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原因是 A(A) 嘌呤和嘧啶环中有共轭双键(B) 嘌呤和嘧啶中有氮原子(C) 嘌呤和嘧啶中有硫原子(D) 嘌呤和嘧啶连接了核糖(E) 嘌呤和嘧啶连接了磷酸基团6、有关DNA 双螺旋模型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C(A) 有大沟和小沟(B) 两条链的碱基配对为T =A ,G≡C(C) 两条链的碱基配对为T =G, A = C(D) 两条链的碱基配对为T=A ,G≡C(E) 一条链是5'→3' ,另一条链是3'→5' 方向7、DNA 超螺旋结构中哪项正确 C(A) 核小体由DNA 和非组蛋白共同构成(B) 核小体由RNA 和H1 ,H2 ,H3 ,H4 各二分子构成(C)组蛋白的成分是H1 ,H2A ,H2B ,H3 和H4(D) 核小体由DNA 和H1 ,H2 ,H3 ,H4 各二分子构成(E) 组蛋白是由组氨酸构成的8、核苷酸分子中嘌呤N9 与核糖哪一位碳原子之间以糖苷键连接?(A) 5'―C(B) 3' ―C(C) 2' ―C(D)l' ―C(E) 4'―C9、DNA 的解链温度指的是(A) A 260nm 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B) A 260nm 达到最大值的50 %时的温度(C) DNA 开始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D) DNA 完全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E) A 280nm 达到最大值的50 %时的温度10、有关一个DNA 分子的T m 值,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G + C 比例越高,T m 值也越高(B) A +T 比例越高,T m 值也越高(C) T m =(A +T )%+(G +C )%(D) T m 值越高,DNA 越易发生变性(E) T m 值越高,双链DNA 越容易与蛋白质结合11、有关核酸的变性与复性的正确叙述为(A) 热变性后相同的DNA 经缓慢冷却后可复性(B) 不同的DNA 分子变性后,在合适温度下都可复性(C) 热变性的DNA 迅速降温过程也称作退火(D) 复性的最佳温度为25 ℃(E) 热变性DNA 迅速冷却后即可相互结合12、有关DNA 的变性哪条正确(A) 是指DNA 分子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B) 是指DNA 分子中糖苷键的断裂(C) 是指DNA 分子中碱基的水解(D) 是指DNA 分子中碱基间氢键的断裂(E) 是指DNA 分子与蛋白质间的疏水键的断裂13、符合DNA结构的正确描述是无正确答案(A) 两股螺旋链相同(B) 两股链平行,走向相同(C) 每一戊糖上有一个自由羟基(D) 戊糖平面垂直于螺旋轴(E) 碱基对平面平行于螺旋轴14、与pCAGCT互补的DNA序列是(A) pAGCTG(B) pGTCGA(C) pGUCGA(D) pAGCUG(E) pAGCUG二、填空题1 .在典型的DNA 双螺旋结构中,由磷酸戊糖构成的主链位于双螺旋的__外侧______________ ,碱基____内侧____________ 。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 简述运输的概念、功能与营运原理。
⏹运输的概念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质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中国《物流术语》)①物流活动由线路活动和节点活动组成。
②线路活动是产生位置移动的物质活动,节点活动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进行的物质活动。
③运输是一种线路活动,而不是节点活动。
④在本课程中,运输的概念只包括物的运输。
⏹功能一、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通过运输活动,使物品从效用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高的地方。
—对处于特定时空的物品消费者而言,处于不同地点的具有相同品质的物品的效用价值是不同的。
—由于存在物品的生产与消费的位置差异而引起的位置背离,使得物品的使用价值难以实现,运输就是通过使物品的位置移动解决位置背离问题。
⏹功能二、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利用运输工具和运输节点(车站、码头、机场等)具有的存储功能,使物品从效用低的时刻延迟到效用高的时刻再进入消费。
—对处于特定时空的物品消费者而言,处于不同时间的具有相同品质的物品的效用价值是不同的。
—利用运输工具和运输节点可以作为物品的临时仓库的作用,提供物品的时间效用。
⏹附属功能:装卸、捆包运输的营运原理:⏹规模原理:一次装运量越大,单位重量运输成本越低⏹距离原理:一次运输距离越远,单位距离运输成本越低⏹进度原理:完成特定的运输所需时间越短,效用价值越高2. 正确理解配送的概念、功能。
列表说明运输与配送之间的区别。
概念:“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挑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功能: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辅助功能:流通加工、订单处理、包装、分拣、装卸、保管等功能3.什么是空间效用、形质效用、时间效用?它们分别是通过哪些物流环节来实现的?⏹空间效用:物品在不同的位置,其使用价值实现的程度是不同的,即其效用价值是不同的。
——它通过运输和配送活动来实现。
⏹时间效用:物品在不同时间,其使用价值实现的程度是不同的,即效用价值是不同的。
——主要由仓储活动来实现。
⏹形质效用:是指通过流通加工,改变物品的形状和性质,达到促销、方便运输和提高物品利用效果的目的。
—由流通加工业务来实现,随着运输、配送功能的增强而更加完善。
4.什么是运输系统结构?什么是运力?影响一国运输系统结构的因素有哪些?运输系统结构是由不同运输方式形成的运力结构,这里的运输方式是指基本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种。
运力是由运输设施、线路、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影响因素: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物流业发展状况。
5.简要说明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①运输线路:运输的基础设施,是构成运输系统最重要的要素。
②运输工具:运输的主要手段,包括铁路机车、公路机动车、船舶、飞机等。
③物主:货物的所有者,包括托运人(委托人)和收货人,有时托运人和收货人为同一主体。
④承运人:运输活动的承担者。
⑤货运代理人:非作业中间商,是根据用户要求,并为客户的利益而揽取货物运输的人,其本人不是承运人。
⑥运输经纪人:非作业中间商,是为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协调运输安排的中间商,协调内容包括装运装载、费率谈判、结帐和跟踪管理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列车?什么是铁路车站?铁路运输的信号设备有哪几种?简要说明车站业务作业计划的三种类型。
列车是按规定和计划把若干节车辆(车厢)编挂在一起并挂上机车,形成一个列车。
车站是铁路办理客货运输的基地,是铁路系统的基层生产单位。
信号设备:铁路信号、连锁设备和闭塞设备车站业务作业计划: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
班计划:是车站作业中最基本的计划,是在一个班的期间内(12小时)运输工作中列车到发、货物装卸、车辆排空和中停时指标等任务的计划。
阶段计划:是班计划分阶段的具体安排,由车站调度员编制,一般情况下,每班编制3~4个阶段计划,亦即每个阶段计划为3~4h的工作安排。
调车作业计划:规定车列如何解体、编组、取送、甩挂等作业的具体行动计划;调车工作应根据调车作业计划进行。
2.道路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公路有哪些要素构成?简要说明公路货物运输的业务流程。
▪道路可以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乡镇道路及人行小路。
▪公路一般包括:行车道、人行道、防护工程(护栏、挡土墙)、排水设施、信号标志等a发送工作:受理托运、组织装车和核算制票等b途中工作:货物交接、货物整理或换装等c到达工作:货运票据的交接、货物卸车、保管和交付3.简述四种航空运输方式的特点?说明航空港各个区域的构成要素与功能?▪班机运输(Scheduled Airline):三定(开航时间、航线、停靠航站),费率高▪包机运输(Chartered Carrier):费率较低,运送时间较长▪集中托运(Consolidation):多批单独发运货物集中成一批,一份总运单,同一目的地▪航空快递业务(Air Express Service):快递公司与航空公司合作,“桌到桌运输”(Desk to Desk Service),快捷航空港(机场):由飞行区、运输服务区和机务维修区组成1)飞行区▪构成:跑道,滑行道,停机坪,保证飞机安全的设施、通信系统,▪功能:提供飞机安全起落。
2)运输服务区▪构成:停机坪、侯机楼、停车场、货运站▪功能:客货集散、侯机、运输服务等3)机务维修区▪构成:维修厂、维修机库、维修机坪以及储油库等▪功能:为飞机提供技术服务和燃料供应。
4.港口有哪些功能?港口有哪些分类?航道有哪些基本要求?1)港口的功能—运输功能—服务功能—工业功能—商业功能2)分类:按国家政策:国内港;国际港;自由港。
按使用目的:存储港;转运港;经过港。
按港口位置:海湾港;河口港;内河港3)航道的基本要求—足够的水深、宽度;适当的转弯半径、净空;导航设施:如,航标。
5.了解管道运输的形成与发展?什么是管道运输?管道运输系统中,对首站与末站各有哪些基本要求?管道运输的形成与发展▪公元前3世纪,中国就创造了利用竹子连接成管道输送卤水的运输方式▪现代管道始于19世纪60年代:1861年,美国开始出现第1条57公里的原油管道▪二战期间,美国在国内修建了管径为600毫米的原油管道2158公里,日输原油47770立方米;修建500毫米管径的成品油管道2745公里,日输成品油37420立方米。
此后,各种油气管道技术已经达到成熟的阶段。
▪20世纪60年代,美国修建了世界最大的成品油和原油管道。
▪目前,在一些国家里,管道运输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交通运输部门--管道运输业。
▪管道运煤正在积极研究试验中。
管道运输是由管线、泵站和加压设备等组成的运送气体、液体、固体等货物的运输方式中间站(长距离运输时不只一个)▪位置:管线上首站和末站之间▪作用:给管线加压、为管道运输提供能量。
末站▪位置:管线的末端▪作用:接受管道输送的货物,然后送往使用单位或其他运输方式转运出去▪要求:具备较强的储存能力、转运能力、必要的加工作业能力。
6.运输的基本方式有哪几种?从系统的角度看,它们各有哪些要素构成?▪铁路运输系统由线路、机车、车辆、信号设备和车站四部分组成▪公路运输系统由道路、车辆、车站构成▪航空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航空港、航空线网、飞机▪水路运输系统的三大构成要素:船舶、港口、航道7.简述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优点与缺点。
第三章、运输合理化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运输合理化?运输合理化有什么意义?组织合理运输可采取的哪些措施?运输合理化是在保证物资合理流向的前提下,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确保运输服务质量,以合理的运输工具、运输环节、运输线路、运输费用将物资运至目的地。
运输合理化,可以充分利用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以最小的社会运输劳动消耗,及时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要。
运输合理化,可以使货物走最合理的线路,经最少的环节,以最快的时间,取最短的里程到达目的地,以加速货物流通,既可及时供应市场,又可降低物资部门的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货损货差,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运输合理化,可以消除运输中的种种浪费现象,提高商品的运输质量,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节约运力和劳动力。
措施: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合理选择运输工具正确选择运输路线提高货物包装质量改进配送中的包装方法提高车辆装载技术。
2.简要说明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内部因素与环境因素?(1)影响运输合理化的环境因素—政府的调节与干预—资源分布状况—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运输网络布局的变化—运输决策的参与者(2)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内部因素—运输距离的远近—运输环节的多寡—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时间的要求—运输费用的高低3.熟练掌握运输不合理的各种表现形式?1)对流运输:同类货物(或可相互替代的货物)的相向运输,是不合理运输最突出和最普遍的一种。
明显对流:同类货物(或可相互替代的货物)沿同一线路的相向运输。
隐蔽对流:同类货物(或可相互替代的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的平行路线上或不同时间进行相反方向的运输。
2)迂回运输:货物从发送地至目的地不按最短线路而绕道运输。
(近路不走,走远路)3)重复运输:同一批货物由产地运至消费地后,不经过任何加工或必要的作业,也不是为联运和中转需要,又重新装车运往其他地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中转和倒装。
4)倒流运输:同一批货物或同一批货物中的一部分货物,由始发地运至到达站,又从到达站往始发方向运输。
5)过远运输:可以从附近取得所需物资的供应而不去就近组织,相反却从较远的地方运来,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舍近求远)6)无效运输:被运输的货物杂质角度(如:煤炭中的矿石、原油中的水分等)使运输能力浪费于不必要的物资运输。
7)运力选择不当:因运输工具选择不当而造成的不合理,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违反水路分工原则,弃水走陆的运输铁路短途运输水路过近运输4.名词解释:运输速度、运输成本、运输的可靠性运输速度:是完成特定运输所需的时间。
运输成本:是完成特定运输所支付的费用。
运输的可靠性:在若干次装运中履行某一特定的运次所需的时间与原定时间的一致性5.掌握运输方式合理选择(3.3.1)与运输线路的选择(3.3.2)6.简述集运的四条途径。
库存合并:形成库存以满足服务需求。
这样做可以对大量货物,甚至整车货物进行运输,并转化为库存。
运输车辆合并:在拣取和送出的货物都达不到整车载重量情况下,为提高效率就安排同一车辆到多个地点取货/送货。
为实现这种形式的规模经济就需要对行车路线与时间表进行计划。
仓库合并:进行仓库根本原因是可以远距离运送大批量货物,近距离运送小批量货物,例如用于拆装作业的仓库。
时间合并: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积累客户的订单,这样可以一次性发运较大批量的货物,而不是多次小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