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在沙漠中心集体备课卡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时间:2016年05月23日备课人:杨秋雨课题:《在沙漠中心》(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卜•册二十二课)一、 学情分析人物描写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写起来需要掌握很多的技巧。
学生描写一个人 时可能常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作简单描写,从而突出这个人物的特征。
但从心理上进行描写的话,学生可能把握不准确,甚至无从下手。
希槊通过本课 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如何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更好 地理解文章内涵。
二、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二) 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学会止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三、 教学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五、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六、 教学用具:教案、课本、多媒体课件七、 课型:新授课八、 课时:二课时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问导入同学们,说到沙漠这个词汇,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 容一下吗?(飞沙走石、广袤无垠、海市蜃楼……)一方而,沙漠的景色很壮美, 另一方面,环境也很恶劣。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右一天,自己孤身一人待在沙漠 中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今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用心理描写戟造人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沙漠,体验在沙漠中的痛苦和煎熬,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板书课题;课件岀示课题)(二)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法国作家。
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0行员之一, 二战期间在一次执行飞行任务的时候失踪。
2、写作背景简介(课件岀示)20世纪初,飞机还不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最初从事航空事业的人们用生命探索、开辟出了一条条新航线。
作者就是撒哈拉航线的一位飞行员,在1935 年的一次飞行屮,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从而才冇了以下这一段而对死亡的体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学习要点1.了解作家作品;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3.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并运用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敢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与品质;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虫豸()硌()犁铧()()脐带()真谛()噎()筛糠()()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2)虫子。
泛指虫类小动物。
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3.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其代表作有、、等。
4.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问题,问题,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5.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
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参考答案:1.mí zhì gè lí huá qí dì yè shāi kāng2.(1)大限(2)虫豸(3)芸芸众生(4)筛糠3.《人类的大地》法圣埃克絮佩里《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4.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寒冷疲倦缺水坚强勇敢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课内阅读】(一)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
天气已经很冷了。
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
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横山县第二中学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第一课时备课教师:杨子良课题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噎、真谛、卷土重来、芸芸众生、死得其所”等词语。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丰富探险知识。
3.把握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要点。
2.通过充分阅读、揣摩,理清人物的心路历程,品味关键语句,领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追求、有责任感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渗透耐挫教育。
教学重点理清人物的心路历程,学习作者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辩论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课文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优化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荒漠”图片并讲解导入课题:在20世纪初,飞机的制造技术还不完善,天气预报也不准确,信息技术更不发达,对于那时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使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尽管这样,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从事着自己的圣神职责。
观察“荒漠”图片,听老师的讲解,感受20世纪初飞行员们的勇气和所承担的风险。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优化设计听读课文,检查预习。
1.了解背景:学生凭借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交流,并上台展示20世纪初一些关于航空航天方面的背景资料。
2.认识作者: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法国作家。
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1926年加入拉泰科雷公司,开始邮航事业。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
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
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
1943年参加盟军在北非的抗战。
1944年他在执行第八次飞行侦查任务是失踪,一去不返。
其作品主要描述飞行员生活,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探究其源本。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把一个人的头像印在钞票或邮票上,你觉得怎样人的才有这样的资格?现在有一个人,他既不是领袖也不是发明家,他只是一个作家、飞行员。
但是他的名字却被印在了50法郎的钞票。
他就是蓝天白云的耕耘者——圣埃克絮佩里。
插入介绍: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法国人通过驾驶飞机,他拥有了飞翔的翅膀通过写作,他为万里高空的同伴们代言他有飞行员的勇气,他拥有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有人这样评价:万丈红尘的商业社会里,读这样的作品会让你重新变得纯净和坚强。
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请同学们用一句换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作者和他的同伴在沙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齐声朗读1.2小节。
缺水干旱、狂风、寒冷等死亡危险3、圣埃克絮佩里是不是陷于绝望之中,一蹶不振,束手待毙呢?他的心境有了怎样的转变?请同学们速读(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第④个自然节: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第11个自然节: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第17个自然节: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个自然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个自然节: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第⑩个自然节: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痛苦——绝望(我跑不动了大限到了冻死的想法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回忆所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人)——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我没有一点遗憾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4、为什么的圣埃克絮佩里的心情为如此平静?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11——19小节,找出句子,并思考。
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一、教育方针:(一)常识与才干1.了解作家著作,以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思维内在。
2.理清课文叙说的次序及头绪,全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思改变进程,品尝要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异质量。
4.学习用心思描绘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进程与办法:品读要点语句,协作探求,掌握著作经过细腻的心思描绘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三)情感、情绪与价值观:1、领会生命的含义,培育勇于面临波折和失利的刚强意志与质量;2、知道探险的实在含义,学会生计,活跃、达观地上临人生。
二、教育要点:1、整理作者的心思改变进程,知道作者的优异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领会生命的含义,正确对待波折和失利。
三、教育难点:品尝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维感情四、教育课时:2五、教育进程:(一)、新课导入:1.探险,是充溢风险的活动,当那些英勇的探险者们身陷窘境、面临逝世的要挟时,他们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感触?他们是否也有常人相同的惊骇?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入神?让咱们走近《在沙漠中心》,走进探险家的心灵国际,去感触他们的情怀。
(二)教育新课1、著作简介:本文选自《人类的大地》,是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夜航圣埃克絮佩里》以外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1935年的一次飞翔中,飞翔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在各种求救求生办法均告失利后,接近逝世的他却感到了一种心里的安静……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翔员》《小王子》等。
2、作者简介:圣埃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位置的作家,他是优异的飞翔员,是法国航空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法国最早的飞翔员之一,是撒哈拉航线的飞翔员,他的终身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在1935年的一次飞翔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他把自己的飞翔体会,对日子的酷爱,对人类、对国际的考虑写入著作,为人类展示了一个共同的精力国际。
22 在沙漠中心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3、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教学,联系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过程和方法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生存。
2、练习快速阅读课文,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增加语言积累,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沙漠是什么样子的?(展示图片)如果你身处沙漠中心,会是什么感觉?让我们走进《在沙漠中心》,看看作者在沙漠中心是一种什么感觉。
二、作家作品简介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从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行;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家航空公司工作;1929年协同法国著名飞行员梅尔莫兹、吉约梅开辟非洲——拉丁美洲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流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非,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至驾驶侦察飞机殉难为止,他的一生是飞行员的生涯。
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
他的代表作有《南线邮航》(1928)、《夜航》(1931)、《人类的大地》(1939)、《战争飞行员》(1942)、《小王子》(1943)、《堡垒》(1944)。
本文选自《人类的大地》,是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夜航圣埃克絮佩里》以外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英译本名为《风、沙和星星》,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是他以飞机为书房以身体力行为座右铭的心灵自传。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1、注音:泅(qiú)沮(jǔ)虞(yú)斫(zhuó)规(guī)栅(zhà)聊(liáo)作践(zuò)(jiàn) 御(yù)2、释词:泅:游泳。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在沙漠中心导语:本节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22课《在沙漠中心》的内容。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使他们对沙漠这个自然环境有初步的认知。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在沙漠中心》,学生能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文本中的词语:学习文中的一些生词,如“沙漠”、“奇迹”、“风暴”等。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描绘沙漠环境和人物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文本中的词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和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理解沙漠的特点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笔、图片、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沙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读课文(20分钟)1.师生共同读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适当调整。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 主人公为什么要去沙漠中心?-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Step 4:词语解析(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通过图片展示或解释的方式进行词义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Step 5: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 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样面对困境?- 你在沙漠中心遇到了什么奇遇?Step 6:个别陈述(10分钟)教师选择几位学生,让他们依次陈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引导其他学生提问和分享意见。
知识与技能1.积累字词。
2.了解作家及作品。
过程与方法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理清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心理情绪的变化过程。
3.品味语句的含义。
4.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文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意志坚强、珍视生命的品质。
1.理清文章结构,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2.品析语句,深入理解作品的文题。
3.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意志坚强、珍视生命的优秀品质。
体会作者在沙漠中的特殊感受。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尽力搜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阅读原著《人类的大地》。
教师:搜集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比较详细的资料,并制作课件。
两课时朗读课文,积累字词;快速默读,整体感悟。
一、导入一个从未到过沙漠的人,如果在风和日丽的一天置身沙漠中心,他一定会为眼前的美丽、神奇、迷人的风光而惊叹。
然而,沙漠不只是美丽和迷人的,它也有其狰狞恐怖的一面。
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进入“沙漠中心”,去体验一下夜间在沙漠中会有怎样的特殊感受吧!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学生交换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并作口头介绍。
2.如果学生们没有搜集到相关资料,则应由教师作出介绍。
多媒体显示: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生于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
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1926年加入拉泰科雷公司,开始邮航事业,和他的同志们一起,开拓了法国至南美和非洲等地的最早航线。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
1940年流亡美国。
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
1943年,他申请加入法国抵抗运动的空军,参加盟军在北非抗战。
1944年他起飞执行第八次飞行侦察任务时失踪,一去不返。
他的代表作有《南线邮航》《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人类的大地》是一本由八篇文章组成的文集,每章都有一个主题,独立成篇。
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英译本名为《风、沙和星星》,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学科:语文主备教师:审核教师:课题在沙漠中心课型讲读课文任课教师补充自主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学习重点难点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课时第一课时任课教师补充课前预习:学习流程:一、检测预习关1、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2、乙醚()虫豸()硌()犁铧()()脐带()真谛()噎()筛糠()()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芸芸众生)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二、感悟自学关(1)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
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
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
★★作者的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时,他面临的危险;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先在文章中划出描绘作者心情的句子,如表现作者心情痛苦、绝望、乐观、平静等):★★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2)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3)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4)很幸运,最后他们俩遇上商队获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