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1
- 格式:doc
- 大小:245.00 KB
- 文档页数:17
中枢1中枢(2011-10-04 19:58:21)标签:杂谈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定义:中枢定义: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数学表达式: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
而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
对于第一种有a1=b1,b2=c2;对第二种有a2=b2,b1=c1。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中枢的公式都可以简化为[max(a2,c2),min(a1,c1)]。
显然,A、C段,其方向与中枢形成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
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反之依然。
为方便起见,以后都把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按中枢中的时间顺序,分别记为Zn等,而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
特别地,再定义ZG= min(g1、g2),ZD=max(d1、d2),显然,[ZD,ZG]就是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区间严格的公式可以这样示:次级别的连续三个走势类型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
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 (a2,b2,c2),min(a1,b1,c1))注意,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1)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是指用于治疗和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主要控制中心,包括脑和脊髓。
常常被称为大脑的“主机”,它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等等。
一、镇痛药镇痛药是用于疼痛治疗的药物,包括非处方的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和处方的吗啡、芬太尼等药物。
镇痛药与病理不同的疼痛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吗啡和芬太尼则是通过干扰疼痛传导途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关于疼痛的信息传导来达到镇痛效果。
二、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是用于治疗焦虑、紧张、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药物。
常见的药物有苯二氮平、氟西泮等。
镇静催眠药的机制一般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受体,增加神经递质GABA的效应,从而发挥镇静和催眠作用。
但是,由于存在睡眠质量下降、依赖性和出现“早晨醒来困难”的不良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是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状的药物,包括三环抗抑郁药、单胺类抗抑郁药等。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多样,主要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些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HT、多巴胺等的代谢和释放来发挥其作用。
抗抑郁药需医生认真调配和用药指导。
四、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是用于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常见药物有氟哌啶醇、利培酮等。
这类药物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是与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功能有关。
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五、抗癫痫药抗癫痫药是用于癫痫疾病防治的药物,包括苯妥英、卡马西平等。
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与癫痫有关的异常放电,减少或消失癫痫发作。
抗癫痫药的使用也需严格按照医嘱。
综上所述,中枢神经系统用药虽然对于多种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但其发挥药效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枢神经系统详细(1)中枢神经系统详细中枢神经系统是人类神经系统的核心组织,负责管理和协调整个身体。
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能够接收和传递神经信号,使我们的身体运转正常。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重要性。
一、构成1.大脑: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大的一部分,被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它由数十亿神经元和数万亿神经连接组成。
人类大脑的外侧叫做大脑皮层,在这里进行高层次的思考和决策制定。
2.小脑:小脑位于后颅凹中,是大脑的一部分。
它由与大脑类似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构成,控制身体的协调和平衡。
3.脊髓:脊髓是一条长约45厘米的神经束,贯穿整个脊柱。
在脊髓内的神经元被称为中枢神经元,它们是神经信号的中转站。
二、功能1.感觉: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接收和传递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传来的信息。
神经元会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神经信号,然后沿着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
2.运动: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将神经信号传递到身体中的运动神经元,从而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进而使身体运动。
3.认知和思维:大脑是我们的思维中心,能够处理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并做出决策和行动。
4.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还控制着心跳、呼吸、消化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三、重要性中枢神经系统是我们身体的控制中心,它的正常运转是维持人体正常运作的前提。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瘫痪、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因此,及时保护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非常重要。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的功能非常复杂,控制着我们身体的所有活动。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其重要性,对于保护和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快速在5分钟级别图中找1分钟级别的中枢
级别无疑是难理解的,本人做
一点探索。
不一定对,如有错误还请大家指正。
现在做的中枢都是由最低级别推来的,比如1分钟到5分钟,5分钟到30分钟。
很精个确,但是,很繁琐,从1分到5分,再到30分。
缠主曾经说过大级别的图虽然不是太精确,但是可以反映走势的方向。
所以我试图从5分钟图上快速的找出1分钟中枢,走势,再试图找出5分钟中枢
一点简单推导:
5分钟中枢由3个1分钟走势重合区间确定
5分钟的中枢同时也由5分钟图上三个
重合线段确定,
所以5分钟上的线段对应1分钟的走势,
5分钟图上的三笔构成5分钟线段
所以5分钟上的一笔对应1分钟级别的线段,三笔也就确定了1分钟的中枢。
1分钟走势的高低点就为5分钟线段的高低点
也就确认5分钟的中枢区间。
这也是用笔在5分钟级别图中找1分钟级别的中枢是最直观最快的方法.
禁止评论。
缠论共用中枢是指在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分析中,多个不同的走势或形态共用一个中枢区域。
中枢是缠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是指一个价格区间,该区间内的成交量和成交价位相对较高,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水平。
共用中枢意味着多个走势或形态在这个价格区间内发生,使得这个中枢区域在不同的时间周期和走势中起到关键的支撑和压力作用。
缠论共用中枢的出现通常表明市场在这个价格区间内有强烈的需求和供给。
当价格突破中枢区域时,可能会引发大量的止损单和新的交易指令,从而导致价格的快速上涨或下跌。
因此,对于交易者来说,关注缠论共用中枢的形成和变化,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判断市场的趋势和转折点,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交易策略。
中枢如何处理和解释人的视觉信息?一、视觉信息的获取与传递视觉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是中枢处理的第一步。
人眼作为视觉信息接收器,能够感知外界事物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电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
这个过程包括了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的折射、调节和聚焦,以及感光细胞(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活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二、视觉信息的初级加工在视觉皮层初级加工阶段,中枢会进行视觉信息的初步处理。
这个阶段,中枢会将触发的信号模式识别为基本的形状、颜色和运动方向等,从而形成初级特征。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圆形的红苹果在运动时,中枢会识别出圆形、红色和运动方向等特征。
三、视觉信息的高级加工在视觉皮层高级加工阶段,中枢会对初级特征进行进一步处理,形成更为抽象的视觉表征。
这个阶段,中枢会将不同的初级特征组合起来,形成更为复杂的物体和场景的认知。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苹果树时,中枢可以将树干、树叶、苹果等不同的初级特征组合在一起,形成对整个苹果树的认知。
四、视觉信息的意义解释在视觉皮层意义解释阶段,中枢会将视觉信息与我们的记忆和经验进行联系,从而给予其相应的意义。
这个阶段,中枢会通过与先前的记忆和经验进行比对,找到与当前所接收的视觉信息最为匹配的记忆,来解释视觉信息的意义。
比如,在以前的经验中,我们知道苹果是一种水果,可以食用,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红色的苹果时,中枢会将其解释为一个可以食用的水果。
五、视觉信息的行为反应最后,中枢在处理和解释视觉信息后,会通过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来响应所接收的视觉信息。
这个过程中,中枢会通过神经传递给相应的脑区,激活相关的神经回路,从而引导我们进行相应的行为。
比如,在看到红色的苹果后,中枢会激活与食物摄入相关的脑区,引起我们的食欲,促使我们产生摘下苹果、品尝的行为反应。
通过以上对中枢如何处理和解释人的视觉信息的科普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和意义解释。
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再到神经系统的其他脑区,中枢和我们的大脑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世界。
中枢的递归定义学到《三类买卖点的再分辨》。
搞不清中枢的递归定义,转⼀篇帖⼦。
中枢级别递归性与时间周期图表中枢定义的关键在于定义的递归性。
⼀般的递归定义由两部分组成:f1(a0)=a1、f2(an)=an+1,关于f2的中枢过程规则是⼀直没有任何改变的,⽽关于f1其实可以随意设置都不会改变中枢定义的递归性,f1(a0)=a1之前是不需要再有什么递归性的,也就是f1、f2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函数。
例如⽤分型、线段这样的函数关系去构造最低级别的中枢和⾛势类型就是f1,⽽在最低级别以上套⽤另⼀套规则去定义就是f2。
最严格去定义,所谓的最低级别就是每笔的交易,连续三笔相同价位的交易就构成最低级别的中枢。
有⼀个最低级别中枢的⾛势就是最低级别的盘整⾛势类型;有两个最低级别中枢的⾛势就是最低级别的趋势⾛势类型,如果第⼆个中枢⽐第⼀个⾼属于上涨⾛势类型,反之属于下跌⾛势类型。
假设依次存在着N(N>2)个中枢,只要依次保持着第N个中枢⽐N-1个⾼的状态就是上涨⾛势类型的延续,反之就是下跌⾛势类型的延续。
在最低级别的上涨⾥,只有出现依次第N个中枢=<第N-1个的状态就是最低级别的上涨结束,反之就是最低级别的下跌结束。
三个连续的最低级别⾛势类型之间,如果发⽣重叠关系,那么就形成了⾼⼀级别的中枢。
有了该中枢定义,依照在最低级别上的分类⽅法,同样在⾼级别上可以把⾛势进⾏完全的分类,这个过程逐级上推就可以严格定义各级别的中枢与⾛势类型⽽不涉及任何循环定义的问题。
级别在本质上与时间周期⽆关,只是按照缠论设计的那套规则⾃⽣长出来的⼀种分类⽅法。
在中枢和⾛势类型的研究中涉及到不同时间周期的研究,⽽这些时间周期和级别并没有任何必然关系,⾛势类型以及中枢的级别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时间周期只决定观察的清晰度。
⾛势是客观的,⽽决定⽤什么时间周期去分析、按什么级别去操作却是主观的。
⼀旦确定就等于永远只处理三种同⼀级别的⾛势类型及其连接。
阅读中枢的名词解释阅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阅读中枢就是指人脑中负责理解和处理阅读信息的区域。
在这片区域里,我们的大脑能够将文字转化为意义,并将其与我们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
本文将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阅读中枢进行名词解释。
一、阅读中枢的神经基础阅读中枢位于人脑的左侧,被认为与文字的识别和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左侧颞叶下沟和左侧枕叶是阅读中枢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两个区域负责将视觉信号转化为语言信息,并进一步处理和理解这些信息。
在阅读中枢的神经基础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脑区——Wernicke区。
Wernicke区位于左侧颞叶下沟,主要负责理解语言的含义和结构。
当我们阅读时,Wernicke 区会与左侧枕叶进行紧密的协作,使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所读文字的意义。
二、阅读中枢的发展过程阅读中枢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从婴幼儿期开始,并随着个体的成长而逐渐发展。
在儿童的早期阅读阶段,他们通常会通过看图书和听家长讲故事来培养对文字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这个时期,他们的大脑中的阅读中枢正在逐渐形成,并与视觉和听觉中枢进行连接。
当儿童进入学龄期,开始学习拼音和识字的时候,他们的阅读中枢将迎来一个显著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大脑会通过不断的识字和阅读练习来建立起脑内字形和字义的连接。
同时,监督学习和反馈机制也对阅读中枢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大脑中的阅读中枢将逐渐转变为一种自动化的过程。
这意味着我们在阅读时,不再需要投入过多的认知资源,能够轻松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
这种自动化过程主要归功于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化和同步性的提高。
三、阅读中枢的影响因素阅读中枢的发展和功能不仅受到基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阅读经验对阅读中枢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阅读大量文字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文字信息,因为他们的阅读中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记忆和联结网络。
中枢实战圈第一期讲座:从线段到中枢中枢实战圈讲座系列2010-01-24 19:55:57 阅读747 评论54 字号:大中小1. 相邻两k线的包含关系和非包含关系1.1相邻两k线包含关系有以下示意图表示的7种1.2 相邻两k线非包含关系只有以下示意图表示的2种1.3 包含关系k线的合并处理规则:在出现包含关系时,如果当下k线之前的两k线为向上关系,把包含关系两k 线中的最大值当作合并后新k线的高点,而把两k线的两个低点中的大值当作合并后新k线的低点;反之,如果当下k线之前的两k线为向下关系,把包含关系两k线中的最小值当作合并后新k线的低点,而把两k线的两个高点中的小值当作合并后新k线的高点;在包含关系k线进行合并处理时,还要遵守逐一合并的顺序原则,就是先用第1、2根K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K线,然后用新K线去和第三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线去处理。
本人补充规则:对于例如新上市的股票,如果头两个交易日就出现包含关系怎么办。
本人定义,如果上市首日收阳线,就按照向上关系规则处理包含k线,反之如果收阴线,就按照向下关系处理包含k线。
如果上市第3日的k线与头两个交易日进行包含处理后的新k线例如还是包含关系,那就看上市第2日的收盘价相对上市首日的开盘价来区分阳线和阴线,然后再按照前述规则处理。
并以此类推这种出现概率极少的情况,彻底解决包含关系k线合并处理的源头问题。
1.4 k线合并处理后的k线组合分类按照1.3规则逐一进行合并后的k线,相邻两k线只有向上关系和向下关系两种分类,连续三根k线只有以下4种完全分类:1.5 k线合并处理图解示例2. 分型定义经过合并后的k线,像1.4中的图2,第二K线高点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高的,缠中说禅定义为顶分型;像1.4中的图4,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缠中说禅定义为底分型;顶分型的最高点叫该分型的顶,底分型的最低点叫该分型的底,我们以后说顶和底时,就分别是说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
3. 笔定义和严格笔规则3.1 笔定义: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3.2 严格笔规则一笔的顶分型和底分型不能共用某根K线,而且顶分型和底分型之间至少有一根不是分型元素k线本身的K线,该K线与前后相邻k线构成的3k线组合为1.4中图1的上升k线关系或者1.4中图3的下降k线关系。
也就是说一笔严格笔经过合并处理后,必须至少从顶到底有5根和5根以上k线。
3.3 一笔当中的中继分型从分型到笔,必须是一顶一底。
那么,两个顶或底能构成一笔吗?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只是把好几笔当成了一笔,所以只要继续用一顶一底的原则,自然可以解决;第二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没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意味着第一个顶或底后的转折级别太小,不足以构成值得考察的对象,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的顶或底就可以忽略其存在了,可以忽略不算了。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课文当中“忽略一笔当中级别不够一笔的转折”的表述,本人把第二种情况下一笔当中存在的不能构成反向一笔的分型称为中继分型(也就是经常在日k图说的中继顶分型将延续向上笔,中继底分型将延续向下笔,这其实也是缠君经常说的称呼)。
3.4 笔的方向和连接对含有中继分型的一笔进行相应处理后(类似对分型中包含关系的处理,相当于把中继分型对应的2根或者n根k线当作一根然后再进行包含关系处理),就可以严格地说,先顶后底,构成向下一笔;先底后顶,构成向上一笔。
而所有的图形,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上下交替的笔的连接。
3.5k线图中笔的划分规则和笔的划分图解示例笔的划分规则,就是综合前面说的,有两条:一是要满足严格笔规则,二是满足顶必须接着底、或底必须接着顶的连接规则。
当然,实际应用中,应该事先对k 线图进行包含关系处理。
笔的划分图解示例如下:笔的划分比较简单,稍微需要注意一点的就是上面笔划分示例图2当中的这种前面“两笔”后,突然不足5笔的走势创出新高或者新低,这里就存在两个顶或者两个底并须忽略掉其中一个的合并问题,这在课程69和课程77当中已经有详细的说明和示例,就不再重复。
4. 线段和线段划分4.1 线段特性a线段至少有三笔,从向上一笔开始的,称为向上线段,从向下一笔开始的,称为向下线段。
b线段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线段的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c线段中包含笔的数目,都是单数的。
d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反向线段破坏。
向上线段必然是被向下线段破坏,向下线段必然是被向上线段破坏。
e同一周期k线图上的走势都可以唯一地划分为上下交替的线段的连接,正如一切同一周期k线图上的走势都可以唯一地划分笔的连接一样。
4.2 线段的特征序列线段特征序列相关概念的精确定义参见课程67,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以下概念仅仅给出自己基于定义原文的一种通俗表述:线段特征序列:向上线段当中的向下笔组成的序列,称为向上线段的特征序列;反之,向下线段当中的向上笔组成的序列,称为向下线段的特征序列;构成特征序列的每一笔称为特征序列的元素。
线段特征序列的缺口:特征序列中,相邻两元素没有重叠区间的,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标准特征序列:把特征序列中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然后按照包含关系K线的合并规则,对特征序列的元素进行合并处理,合并处理后的特征序列称为标准特征序列。
不特别说明,以后特征序列都是指标准特征序列。
特征序列的顶分型和底分型:把标准特征序列中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参照一般K线图关于顶分型与底分型的定义,可以确定标准特征序列的顶分型和底分。
注意,向上线段的特征序列,只考察顶分型;向下线段的特征序列,只考察底分型。
4.3 线段划分的精确定义线段划分的精确定义区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第二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按照以上定义,显然,出现特征序列的分型,是线段结束的前提条件。
4.4 线段划分示例图a 对课程61中线段区分两种情况示意图的注释b 线段划分第2种情况中不能成立的“伪线段”c 连续出现线段划分第2种情况的线段划分实例在上图中, 从3171开始的第1个、第2个和第3个向上笔构成向下线段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不过由于第1和第2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因此属于线段划分的第2种情况。
那么图中1买处能否成为向下线段的结束点,还要看从1买处开始的由向下笔组成的特征序列是否出现顶分型,显然,图中1买标记到2买标记当中3个向下笔的特征元素刚好形成特征序列的顶分型,因此从3171到1买处符合线段划分的第2种情况线段成立的情况,3171开始的向下线段在1买出结束。
同理,1买处开始的向上线段在3149处出现特征序列的顶分型,而且第1和第2元素间也存在缺口,属于线段划分第2种情况。
那么3149是否能成为线段结束点呢,当然还要看从3149处开始的由向上笔组成的特征序列是否出现底分型,显然,3149开始没有出现新序列底分型就直接新高了,表明3149不是线段终点,1买处开始的向上线段得以延续。
d 线段划分第1种情况当中的特殊线段所谓线段划分的第1种情况当中的特殊线段,都是指原线段被第一笔大幅破坏后(即线段被笔破坏)其后在前面第一笔区间多次震荡,最终形成的线段结束点不是线段最高点或最低点的特殊线段。
E “伪特征序列缺口”F 新线段第一笔包含原线段最后一个特征序列元素区间的标准线段对于下图这种3-4一笔突破线段0-3最后一个特征序列元素1-2的高点2,其后又走出一波比一波高的3笔的线段3-6,缠君明确这是属于线段划分第一种情况下的典型线段,但这种线段由于3-4包含1-2,似乎是找不到标准的特征序列分型结构,个中原因缠君没有明确说明,我们只需记住这种类型的线段属于线段划分的第一种情况就行了。
以上线段划分定义描述和划分示例图,基本可以说把线段划分一网打尽,再也找不到划分不出来的线段了。
当然,再怎么一网打尽,由于软件差异、以及对k线缺口的理解不同,例如缺口是看作1根普通k线、一笔还是一根线段,这种差异是无法做到完全统一标准的,因此各人的线段划分不完全一致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在本人这里,为了便于交流,就要以本人的软件数据和k线缺口处理为标准。
5. 中枢定义以及各级别中枢5.1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义缠中说禅走势中: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本人认为这个中枢定义可能是缠中说禅中枢课程相关概念中最为精确和惜字如金的定义。
“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几乎是一个字不能再精简了。
至少3三个、连续、次级别、重叠就是这个定义不能或缺的关键词。
显然,对于初学者来说,次级别和重叠就是相对比较难理解的。
5.2 中枢概念中次级别重叠示意图和单个中枢形态类型与中枢区间判断方法中枢由某个次级别起点开始的“上-下-上”或者“下-上-下”3段重叠构成,构成中枢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连续的三段之间一定要有价格重叠部分也就是每段当中有价格交集的价格区间),例如下图(a)和(b)中的三段可以构成中枢,而(c)和(d)中的则不能。
也就是说不是任意的3段都能重叠。
构成每个中枢的连续三段总共只有4个端点,4个端点中的最大值为中枢的最高点(GG),4个端点中的最小值为中枢的最低点(DD),其余两个端点的价格区间就是3段重叠的中枢区间,中枢区间的高点称为中枢高点(ZG), 中枢区间的低点就称为中枢低点(ZD)。
由于构成中枢三段的4个端点位置的不同,对上-下-上型和下-上-下型中枢分别对应9种可能的形态组合,如下图,其中三段的夹角可以任意(180度除外):5.3 线段概念出现之前中枢级别应用的困惑级别是中枢定义当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理解的概念之一,可以说,目前学习中枢理论的朋友当中至少还有一半对中枢级别和走势级别的概念不能完全理解。
除了因为中枢理论当中的级别与股票行情软件的不同周期图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扯以外,与中枢定义的课程内容出现在线段概念以前也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级别在下一次讲座中也还要谈到,这次先从线段概念出现之前包括本人在内的对中枢级别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困惑与大家分享,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级别以及建立从线段到最小级别中枢、再到各级别中枢中统一递归标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