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脑(不是大脑)和脊髓3.脑:(1)大脑:神经调节的最高中枢,凡是有酸甜苦辣咸等感觉的或情绪的都是大脑皮层。
(2)下丘脑:体温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还可以调节血糖,可以作为感受器如渗透压,作为效应器如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神经中枢如血糖调节和温觉调节中枢。
(3)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4)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中枢,如调节心跳,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4.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5.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他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6.自主神经系统,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受大脑控制。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7.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加强,安静时候减弱,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肺通气量加大,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流加快,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8.副交感神经:安静状态加强,兴奋状态减弱,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肺通气量减小,心跳减慢,血流减慢。
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9.神经元:树突(短而粗,有多个,用来接收信号,传导给细胞体,不能传递给其他细胞信号)。
细胞体:膨大部分,含有细胞核。
轴突:神经元上长而细的突起,它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肌肉或腺体,不能够接收信号。
髓鞘:轴突纤维上套的一层髓鞘,和轴突共同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
10.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之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肌肉或腺体)14.完成反射的条件是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不完整即使有反应也不叫反射)15.一个反射最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最为复杂和精密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探讨其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枢,通过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它被分为大脑的两个半球,即左、右脑半球。
大脑的表面有许多褶皱,称为脑回,有效增加了其表面积。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将大脑传来的信息传递到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各个部分。
2.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组成。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则分为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
传入神经纤维将感觉信息从皮肤、肌肉等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纤维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给身体的各个部位。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感知、调节和控制等。
1. 感知功能神经系统通过感知器官接收来自外界环境和体内的信息。
感知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它们能够感知光、声音、气味、味道和触觉等不同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而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 调节功能神经系统能够监测和调节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通过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可以感知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从而对身体进行相应的调节。
例如,当身体发热时,神经系统会通过控制出汗来降低体温,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3. 控制功能神经系统通过发放神经冲动来控制身体的各种运动和行为。
具体来说,大脑通过与肌肉之间的联系,向身体的各个部位发送指令,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此外,神经系统还负责调节呼吸、心跳等自动进行的功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行。
三、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神经系统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人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并保持内部生理环境的稳定性。
第二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NO.XA019 2014-5-15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构成。
(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
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汉水丑生回归教材第二版答案必修3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细胞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的交换。
3.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氢,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4.组成动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三分之二,细胞外液占三分之一。
6.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液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
7.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8.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进巴。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9.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
“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10.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蛋自质(7%- - 9%),无机盐(约1%),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萱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非蛋白氨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自质代谢的产物,包括尿素、肌酸、肌酐、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自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12.渗透压是指溶液中婆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1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r. 37C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什么我们可能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还不是很了解吧,中枢神经系统对我们的整个身体起着协调的作用,平衡些我们所做出来的肢体动作及语言输出,可以说中枢神经系统是我们整个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我们整个人的身体以及大脑也就不能正常工作,可能大家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比较感兴趣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什么吧!包括: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
中枢神经系统是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人类的意识、心理、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时身体背侧的神经管发育而成。
神经管的头端演变成脑,尾端成为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的部分发展演变成为脑室,在脊髓部分演变成为中央管。
脑在开始时是3个脑:前脑泡、中脑和菱脑泡,以后又衍化成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脑桥和延髓。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是有髓鞘的,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肉眼观呈白色,称白质。
相反,神经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肉眼观呈灰色,由大量神经细胞体和树突上大量突触组成,称灰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聚组成的,具有明确范围的灰质团块叫做神经核。
在脊髓中进行的神经活动,主要是按节段进行的反射性活动;但脊椎动物的许多活动都带有整体性,这有赖于脑与脊髓之间联系来完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了许多纵向走行的神经纤维束。
在脑和脊髓的左、右两侧之间也有许多连合纤维,其中最粗大的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胼胝体。
脊髓还保留着原来神经管的模式,灰质居中央管的周围,而白质围于灰质的表面。
脊髓的背侧部分由胚胎时期神经管的翼板发展而成,主要接受感受器的传入信息。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应B.应激性C.适应性D.反射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沸水烫手,手立即缩回B.叩击膝下韧带,小腿前踢C.预备铃响,学生进教室D.强光刺激,眼瞬间闭合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脊髓D.脊髓、大脑皮层4.你拿第一枝玫瑰时,被刺扎了一下,你会快速缩回手。
于是你拿第二枝玫瑰时会很小心,不被扎到。
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拿玫瑰时的现象,依次属于哪种反射()A.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5.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C.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D.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7.去甲肾上腺素(NE)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NE能和突触后膜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肌肉收缩;也能和突触前膜上的β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
某实验小组为研究某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是否均有阻断作用,施加该药后,发现突触间隙的NE量是对照组的20倍,但肌肉没有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药物应施加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B.该药物只能识别α受体,不能识别β受体C.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无阻断作用D.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有阻断作用8.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未兴奋部位的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膜外也是正电位D.兴奋部位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9.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部分膜的结构及功能的表述有误的是()A.叶绿体内膜——在光合作用中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B.线粒体内膜——ATP合成酶使ADP和Pi形成ATPC.突触后膜——接受刺激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高尔基体膜——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10.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通过a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甘油通过b方式进入细胞B.葡萄糖通过b运输方式进入人的红细胞C.Na+只能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细胞D.神经递质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二、综合题11.图甲是神经元模式图,图乙是脑的纵剖面图。
生物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知识点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和协调系统,它由神经元和神经组织构成,承担着接收、传导和处理信息的重要功能。
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学和人体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物学中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知识点。
一、神经系统的分类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1.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处理和发出信号。
2.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外的所有神经组织,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两类,负责将信号传递至全身各个部位。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多个特殊结构和功能。
1.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结构组成。
2. 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负责接收、传导和发出神经冲动,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是指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取决于神经细胞膜的特性和离子的分布。
1. 神经细胞膜的特性:神经细胞膜具有半导体特性和电生理学特性,能够产生和传导电信号。
2. 离子的分布:神经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等神经冲动。
四、神经递质的功能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的化学物质,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和进行信息传递。
1. 神经递质的种类:神经递质种类众多,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
2. 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能够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和调节神经元之间的通信。
五、重要的神经系统结构神经系统中有一些重要的结构在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 大脑皮层:负责高级认知和情绪控制等复杂功能。
2. 小脑:负责协调肌肉运动和平衡。
3. 边缘神经系统:负责控制内脏器官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4. 神经节:是神经细胞体的集合,承担着信息传递和集成的作用。
六、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在人体中具有多个重要的功能。
1. 接收和传递信息:神经系统可以接收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并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了解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动物神经系统是一种高度复杂而精密的组织机构,扮演着控制和协调动物生理和行为活动的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介绍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说明其在维持生命和适应环境中的重要性。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两部分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位于头颅内,负责人类的意识、思维、记忆和情感等高级功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支配部分,负责传递神经信号以及控制身体的基本运动。
2.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由神经和神经节组成。
神经是神经系统中的纤维束,主要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两类,负责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个部位。
神经节则是神经细胞聚集的团块,常见于感觉器官附近,具有接收和传递感觉信息的功能。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传感、传导和调节等。
1. 传感功能神经系统能够感受外界刺激,并通过感觉器官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例如,我们通过眼睛感知光线、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等。
这些感觉信息被动态地接收并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
2. 传导功能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传递神经信号,实现了不同部位之间的信息传递。
当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信号后,神经纤维将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然后再传递到相应的部位引起相应的反应。
3. 调节功能神经系统能够监测和调节内部环境的平衡,维持机体的稳态。
通过调节心率、呼吸、体温等生理参数,神经系统确保机体能适应不同的内外环境变化。
三、神经系统的组成单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神经元,也称为神经细胞。
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具有高度分化和特殊的形态结构。
1.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是从细胞体伸出的突起,主要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息;轴突则是从细胞体延伸出来的长丝状突起,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一.名解1.颈膨大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处呈梭形膨大,其中位于第4颈节到第1胸节之间的称颈膨大,该膨大的形成是由于此处细胞和纤维数目增多,颈膨大与上肢的出现有关。
2.腰骶膨大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处呈梭形膨大,位于第1或2腰节至第3骶节之间的称为腰骶膨大,该膨大的形成是由于此处细胞和纤维数目增多,腰骶膨大与下肢的出现有关。
3.脊髓圆锥脊髓末端逐渐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向下延伸为无神经组织的结缔组织状的细丝称终丝,附着于尾骨背面,有固定脊髓的作用。
4.脊髓节段每一对脊神经和其前后根丝附着脊髓的范围,称为一个脊髓节段。
31脊髓节段:8个颈节(C)、12个胸节(T)、5个腰节(L)、5个骶节(S)和1个尾节(Co)。
5.马尾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较长的距离,这些在脊髓末端平面以下垂直下行的腰、骶和尾神经根称为马尾,临床上常在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脊髓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术,以避免损伤脊髓。
6.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线越边,构成内侧丘系交叉后,继续上行,称内侧丘系,最后终止于腹后外侧核,其功能是传导对侧躯干和上下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7.脊髓丘系脊髓中上行的脊髓丘脑外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到达脑干后合并为一束称脊髓丘脑束,简称脊髓丘系,继续上行,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其功能是传导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痛、温、触压觉。
8.外侧丘系由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大部分横行越过中线,构成斜方体后,与对侧未交叉纤维一起上行称外侧丘系,主要止于内侧膝状体,传导两侧听觉。
9.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纤维,大部分交叉至对侧,而后与对侧少量未交叉纤维一起上行,最后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其功能是传导面部一般躯体感觉。
10.小脑核小脑核为分布于小脑髓质内的灰质团块,有四对,由内向外依次为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
11.基底核基底核是大脑深面埋藏的灰质团块,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
神经系统——解剖重点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复杂和神奇的系统之一,它控制着我们的身体和思维,让我们能够感知世界、做出反应和进行各种复杂的活动。
在解剖学中,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神经系统的解剖重点。
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又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掌控着我们的意识、思维、记忆、语言等高级功能。
大脑的表面有着众多的沟回,这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神经元,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着特定的功能。
例如,额叶主要负责运动控制、决策和问题解决;顶叶负责处理感觉信息,如触觉和空间感知;颞叶与听觉、语言理解和记忆有关;枕叶则主要负责视觉处理。
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它在协调肌肉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小脑的损伤可能导致运动失调、平衡障碍等问题。
脑干连接着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
脑干是许多重要生命功能的控制中心,如呼吸、心跳和血压的调节。
脊髓则是连接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重要通道,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射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以及它们所延伸出来的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
脑神经有 12 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脊神经有 31 对,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负责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和控制肌肉的运动。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是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部分,包含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树突是从细胞体伸出的短而分支多的突起,用于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
轴突则是一条细长的突起,能够将神经元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
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外面的髓鞘和神经膜构成。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
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
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⑤下丘脑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