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0.68 MB
- 文档页数:75
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常用于缓解痛症和促进血液循环。
为了确保三伏贴的疗效且不造成不良影响,本文档旨在规范三伏贴技术的操作步骤。
2. 技术操作规范2.1 准备工作在进行三伏贴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准备好三伏贴所需的材料,包括火龙果叶、贴纸、酒精等。
•清洁操作场所,并确保周围环境安静舒适。
•洗手并戴上手套,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2.2 确定穴位在进行三伏贴操作之前,需要准确确定施贴的穴位。
可参考中医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
2.3 涂抹酒精使用酒精消毒所选穴位,并用干净的棉球擦拭干净。
确保皮肤干燥,以便贴纸能够附着。
2.4 贴纸施贴将贴纸平贴于所选穴位上,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确保贴纸紧贴皮肤。
若需要贴多个穴位,确保每个贴纸之间有适当的间隔。
2.5 等候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等待约15-30分钟。
期间,患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外界干扰。
2.6 移除贴纸等候时间结束后,用手指轻轻揭开贴纸,避免过度拉扯皮肤。
如果贴纸难以移除,可用温水湿润贴纸边缘,然后再尝试揭开。
2.7 清理穴位移除贴纸后,用干净的棉球蘸取适量酒精,轻轻擦拭穴位区域,以清理残留的胶水或其他物质。
2.8 提示和注意事项•患者在进行三伏贴前应先洗净皮肤,并确保皮肤完好无损。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病重者等)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并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
•三伏贴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就医。
3. 结论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三伏贴操作时,请务必遵循以上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使用三伏贴进行治疗之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最大化。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相关规范。
“时中堂”三伏贴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
一般2小时左右药物有效成分即吸收完毕,所以2小时后因出汗黏贴不牢固的贴即可揭下。
如果皮肤能耐受可适当留贴至4-5小时,最多不超过8小时,根据个人皮肤耐受情况灵活掌握贴敷时间。
2.生活起居:
(1)寒热适度,避免太热出大汗而不利于药贴黏附,更要避免吹风受凉,不要正对空调、风扇吹冷风,空调温度设置以不低于27℃为宜。
(2)贴敷后不要游泳、泡澡、淋浴,尤其不要冲凉水澡,避免揭贴后立即洗澡,确实需要洗澡可揭贴5-10小时后温水洗澡或轻微擦拭,最好贴敷后第二天洗澡。
3.饮食注意:
应该吃:蔬菜、稀粥、五谷杂粮等清淡易消化食物;哺乳者注意母体饮食;少量多餐。
不能吃:辛辣油腻、腥荤、寒凉刺激食物。
尽量减少食用:鱼虾海鲜、牛奶酸奶、寒凉水果、糕点甜食、牛羊狗肉、垃圾食品(各类零食、膨化食品、人造食品、方便面、火腿肠、肯德基、麦当劳、饼干、饮料、奶茶等含激素色素和添加剂者)。
4.皮肤反应:
贴敷后皮肤局部发热、潮红、轻度瘙痒或稍有色素沉着是贴发挥作用的正常反应;若极个别皮肤敏感患者出现瘙痒难耐、灼痛起疱或有其他过敏症状则应及时取下药贴,勿要抓挠,一般数日可自行痊愈。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规程一、简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属于中药外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三、禁忌症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消毒液、药物、胶贴、胶布;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等。
常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等。
五、操作步骤(一)施术前准备1、药物: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二)施术方法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终审版一、前言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一项中医传统技术,在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由于技术操作规范不规范、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应用效果参差不齐、安全性难以保证。
为了推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保障民众的健康,特制定本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从事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的中医师、护士、药师等医疗人员。
三、技术操作规范3.1 贴药前的准备3.1.1 常规检查在贴药前,应仔细问询患者有无过敏史、药物史等,认真查看相关病历和体检报告,以及检查病人的皮肤情况,了解患者自身状况,判断是否适合贴贴敷。
3.1.2 选择药材根据患者的病症及中医四诊,选用适当的贴膏方并提取药材制成膏状,通常采用水蜜丸研磨贴敷法制作贴膏。
药材应选用正规生产的、符合药典规范的材料,同时需要按照处方选用合适的材料,禁止使用禁药、毒药和有毒杂质的药材。
3.1.3 准备用具准备好需要用到的用具,包括手套、医用棉签、棉片、消毒纱布、消毒水等。
同时,还要准备好需要贴的敷料,如透气性好、无菌、柔软的棉质贴敷物等。
3.2 贴药技术要点3.2.1 准备贴敷物在开始贴药前,患者应该先暴露贴敷部位的皮肤,切记要保持皮肤干燥。
此外,应选择透气性、抗菌性好的贴敷物,贴敷部位应光洁平整。
3.2.2 贴敷穴位根据病情及中医四诊,选取合适的穴位贴敷。
穴位应选取具效的经穴、筋穴、肌肉穴、络穴等。
在位置选择和穴位标注上,应遵循中医学相关规范。
3.2.3 涂敷贴膏涂敷贴膏时应戴上手套以确保膏剂不被污染。
在准备好药品后,将适量药膏涂抹在贴敷物上,按照贴敷物尺寸和涂敷量的比例进行涂敷。
3.2.4 粘贴贴敷物将涂有药膏的贴敷物贴于相应穴位上,用手指顺着贴敷物逐渐将其与皮肤贴合。
贴敷物应尽量平整,部位不能有空隙,同时贴得不要太紧或过松,以免影响穴位的正常活动或外伤皮肤。
远红外三伏贴治疗疾病及症型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风寒束肺型临床多见秋冬季节反复咳嗽或喘息,痰白而稀,喉痛,鼻塞,清涕,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止咳用药:伏贴①号外寒内饮型临床多见反复咳嗽气喘,痰白多泡沫,恶寒口干不敢饮,身体沉重,甚则肢体颜面浮肿。
苔白滑,脉弦紧。
治法:解表温里,宣肺化饮。
用药:伏贴①号痰浊阻肺以反复咳嗽痰多或气喘,痰白而粘,胸脘满闷,腹胀纳差,苔白腻,脉象弦滑为特征。
治法:燥湿化痰,清肺肃降用药:伏贴①号肺脾两虚型临床以反复气短、喘息、纳差,便溏,完谷不化,咳嗽,咳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虚弱为特征。
治法:培土温肾用药:伏贴②号慢性胃炎1. 寒湿中阻,痰瘀阻滞证胃脘部胀痛,闷痛,隐痛,纳少,食后尤甚;口渴不欲饮,大便溏薄;肢体乏力;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厚腻;脉弦,或沉滑。
用药:伏贴①号2.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用药:伏贴③号3.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用药:伏贴④号冠心病胸痹气滞血瘀型1)阴寒证:证候;胸闷气短,胸痛彻背,遇寒则甚,畏寒肢冷,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心悸自汗,四肢厥冷,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浊。
(2)痰浊证:证候:心胸痞闷胀痛,时缓时急,甚则痛引肩背,心悸气短,身重头昏,少食腹胀,形体肥胖或咳嗽喘促,痰粘色白,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滑或濡滑。
治法:宣痹通阳,理气豁痰。
(3)血瘀证:证候:胸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引房背,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
※上述冠心病通用“冠心三伏贴”伏贴①号配方:白芥子4份延胡索4份甘遂2份细辛2份肉桂1份伏贴②号配方:黄芪、苍术、肉桂、补骨脂各等份,沉香0.5份伏贴③号配方:党参6份细辛3份川芎6份香附10份冰片1份白芷10份白芍10份当归10份高良姜10份鸡内金3份伏贴④号配方:栀子2份大黄1份远红外陶瓷粉3份冠心三伏贴:三七1 水蛭黄芪1.5 沉香冰片0.5 丹参葛根 7.5 麝香0.002。
穴位贴敷操作规范及流程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 1)药物:药物组成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中医馆三伏贴工作方案一、前言。
三伏贴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是指在每年的三伏天(夏至后的第11天、21天、31天)贴敷一次中药贴敷治疗的方法。
三伏天是指夏至后的40天,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天气最热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人体的阳气最旺盛,正是适合进行三伏贴的时候。
三伏贴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通络、舒筋活血、温经散寒等功效,对于一些慢性病、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就是中医馆三伏贴工作方案。
二、三伏贴的准备工作。
1. 确定三伏贴的贴敷时间,在夏至后的第11天、21天、31天进行三伏贴的贴敷。
2. 准备好三伏贴所需的中药材料,主要包括红花、没药、丁香、艾叶、藁本、甘草等中药材料。
3. 准备好贴敷所需的辅助材料,包括医用胶布、纱布、消毒酒精、手套等。
4. 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包括询问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等。
三、三伏贴的具体操作流程。
1. 确定患者的适应症,三伏贴适用于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
2. 给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查看患者的舌苔、脉象、体温、肌肉骨骼等。
3.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进行三伏贴的贴敷。
4. 对患者进行三伏贴的贴敷,将选好的中药材料放在纱布上,然后用医用胶布固定在患者的患处,一般贴敷时间为4-6小时。
5. 贴敷结束后进行护理,贴敷结束后,用消毒酒精擦拭患处,然后给患者进行按摩、理疗等护理工作。
四、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 三伏贴的贴敷时间一般为4-6小时,患者在贴敷期间要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
2. 贴敷时要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如果出现发热、出汗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3. 在贴敷结束后要及时清洁患处,避免感染。
4. 患者在贴敷期间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5. 贴敷期间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五、三伏贴的效果评估。
1. 三伏贴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体温变化、脉象变化等。
取穴原则第一组:肺俞: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骨度分寸取法,后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为3寸,取其一半。
同身寸取法,一夫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以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为3寸,取其一半。
左右各一。
胃俞:后正中线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先定位12胸椎棘突,从上向下,一肩胛骨下缘平第7胸椎棘突,向下依次数到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一夫法定3寸的一半。
左右各一。
志室:后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取法:髂嵴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向上数两节定第2腰椎棘突,然后以一夫法后正中线旁开3寸。
左右各一。
膻中:Danzhong四声一声。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男性取两乳头之间。
第二组:脾俞:后正中线,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取法:肩胛骨下缘平行第7胸椎棘突,向下数4个棘突定位第11胸椎棘突。
横向后正中线一夫法3寸,取其一半。
左右各一。
风门:后正中线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先取大椎穴,颈椎棘突最高处,向下数2个棘突取第2胸椎棘突。
横向,后正中线一夫法3寸取其一半。
左右各一。
膏肓:后正中线第4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三寸。
取法:风门下数2个棘突为第4胸椎棘突。
横向,肩胛骨内侧缘取本穴。
左右各一。
天突:前正中线胸骨上窝。
取法:前正中线胸骨上窝。
第三组:肾俞:后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
取法:髂嵴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向上数2个棘突为第二腰椎棘突。
一夫法旁开3寸,左右各一。
定喘: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0.5寸。
取法:颈椎棘突最高处取第7颈椎棘突定大椎穴,旁开用中指同身寸,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1寸,取其一半。
左右各一。
心俞:后正中线,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
肩胛骨下缘连线平第7胸椎棘突,向上数2个棘突为第5胸椎棘突,后正中线旁开用一夫3寸,取其一半。
左右各一。
中脘:前正中线,脐上四寸。
取法: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取其中点,为本穴。
三伏贴制作流程1. 准备材料和工具在制作三伏贴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中药材:栀子、苍术、白芷、砂仁、薄荷、紫苏叶等;•配方药粉:如清凉油粉、冰片等;•胶水或蜂蜡:用于粘合药材;•纸张或布料:用于制作贴剂的基底;•刀具:如剪刀或刻刀,用于剪裁和雕刻;•研钵和研杵:用于研磨中药材。
2. 制备药材将所需的中药材按照配方比例准备好。
一般来说,栀子、苍术、白芷等可用量较大,而砂仁、薄荷、紫苏叶等可用量较少。
将中药材洗净后,放入研钵中进行研磨。
可以使用手持式电动研钵或传统的手工研钵进行操作。
3. 制作贴剂基底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需要,可以选择纸张或布料作为贴剂的基底。
如果选择纸张,可以使用普通的白纸或药用纸。
如果选择布料,可以使用棉布或细麻布等。
将选好的材料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以适应贴在身体上的部位。
4. 粘合药材将制备好的中药材均匀地撒在贴剂基底上。
根据个人需要和药性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中药材。
然后将胶水或蜂蜡均匀地涂抹在中药材上,用手轻轻按压使其粘合在一起。
5. 添加配方药粉根据需要,可以添加适量的配方药粉。
配方药粉具有一定的功效和特殊的气味,可以增强三伏贴的疗效和香气。
常用的配方药粉有清凉油粉、冰片等。
将配方药粉均匀地撒在已经粘合好的中药材上。
6. 雕刻图案如果希望三伏贴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可以使用刀具在贴剂基底上进行雕刻。
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雕刻一些简单的花纹、文字或图案。
注意要轻柔地操作,避免损坏贴剂基底和中药材。
7. 干燥将制作好的三伏贴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晾干。
可以选择室内或室外的阴凉处进行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根据天气和湿度的不同,干燥时间可能会有所变化。
8. 包装待三伏贴完全干燥后,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包装。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用透明塑料袋封装、用纸盒包装或用保鲜膜包裹等。
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三伏贴的整洁和卫生。
9. 使用方法将制作好并包装好的三伏贴取出,撕下背面的保护膜或纸张。
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圳市冬病夏治“三伏灸”技术操作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5.27•【字号】深卫人中医[2013]28号•【施行日期】2013.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深圳市冬病夏治“三伏灸”技术操作规程》的通知(深卫人中医〔2013〕28号)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区卫生人口计生局,宝安、龙岗区卫生局,光明、坪山、龙华新区公共事业局,大鹏新区社会建设局,市属各医疗单位,社会办各医疗机构,各有关单位:冬病夏治“三伏灸”是具有浓烈中医药学特色的预防保健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因其预防、保健作用明显,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喜爱。
为规范我市冬病夏治“三伏灸”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我委组织相关专家对去年制定印发的《深圳市冬病夏治“三伏灸”技术操作规程(试行)》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深圳市冬病夏治“三伏灸”技术操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卫生人口计生委2013年5月27日深圳市冬病夏治“三伏灸”技术操作规程为规范我市冬病夏治“三伏灸”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一、开展时间选择在“三伏天”进行的天灸叫“三伏灸”,又称“三伏贴”、“三伏天灸”。
“三伏”是以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庚”之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称为三伏。
一般在初、中、末伏进伏当天进行“三伏灸”工作。
如伏日当天未能贴敷,伏日后2日内贴敷亦可。
二、药物组成及功效、方解(一)成人1.处方:白芥子(40%),细辛(40%),醋甘遂(10%),延胡索(10%)混匀,粉碎成细粉,姜汁调膏。
2. 功效:温阳化痰,行气活血。
3.方解: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通窍止痛,醋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生姜汁温肺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痰,行气活血之功。
国家中医药局规范“三伏贴”应用管理严禁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本文导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进一步规范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进一步规范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俗称“三伏贴”,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因其操作简便、适应证广,近年来成为每年夏天各大中医院广受追捧的医疗服务项目;但“三伏贴”服务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
通知明确规定了“三伏贴”的应用范围: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
强调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
通知要求开展“三伏贴”服务的机构应为具有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并已开展相应的中医药或民族医药服务工作,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
对于“三伏贴”的应用,通知还做出以下规定:处方管理:“三伏贴”处方用药及穴位选择应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拟定,明确其禁忌证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经本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审议后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医疗机构无伦理委员会的,应由核准其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审议并同意后备案。
操作人员要求: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操作的人员,应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医疗机构应对本单位能够从事“三伏贴”操作的人员予以明确并进行培训、考核。
操作场所要求:“三伏贴”服务应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内开展。
操作技术要求:“三伏贴”操作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GB/T 21709.9—2008)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穴位贴敷》的有关要求,同时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定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确保其应用安全。
三伏贴工作方案三伏贴工作方案1. 背景介绍在夏季,高温天气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不适,为了缓解这种情况,许多人使用三伏贴来散热和舒缓症状。
三伏贴贴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散发草药的气味和温热的感觉,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效果。
2. 目标该方案旨在提供一个高效、安全、舒适的三伏贴工作模式,以确保用户的健康和满意度。
3. 方案内容人员安排•工作组成员:至少包括三伏贴工作人员、质检人员和反馈接收人员。
•三伏贴工作人员:负责按照标准操作流程,精准贴敷三伏贴并记录相关信息。
•质检人员:定期对贴敷效果进行评估和质量检查。
•反馈接收人员:负责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工作流程1.工作准备:–保证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做好必要的消毒。
–检查三伏贴的质量和包装,确保符合要求。
2.用户接待:–细致询问用户的身体状况,了解各类禁忌信息。
–向用户说明三伏贴的功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贴敷操作:–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穴位进行贴敷。
–使用正确的贴敷方法,确保三伏贴贴合并能够充分释放草药的功效。
–注意力与耐心,确保操作的精准性和舒适度。
4.质量检查:–质检人员定期对贴敷效果进行评估和质量检查。
–检查三伏贴的位置、贴敷程度和贴合度等指标。
–如发现问题,立即进行调整或更换。
5.用户反馈:–接收用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及时解答用户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注意事项。
–将用户的反馈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工作标准•保持三伏贴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卫生。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贴敷和质量检查。
•结合用户的身体状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穴位和三伏贴。
•注意贴敷的精准性和舒适度,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和不适。
•接受用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4. 预期效果通过执行该方案,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 提供高质量的三伏贴贴敷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 减轻用户的不适症状和促进体内的疏通调理。
- 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伏贴操作评分标准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贴敷药物,达到治疗、保健或舒缓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对三伏贴操作的评分标准:
1. 穴位选择:评分标准主要考察是否选用了正确的穴位。
根据具体的症状和治疗目的,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
若选择的穴位与病情不符或者未按照规范指引选择,则评分较低。
2. 贴敷技术:评分标准主要考察贴敷的技巧是否正确。
应注意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并确保贴敷位置准确、贴敷面积适当。
如果贴敷位置错误或者粘贴不牢固,则评分较低。
3. 药物选择:评分标准主要考察所使用的药物是否合理。
根据症状和治疗目的,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贴敷。
如果选择的药物不合适或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则评分较低。
4. 贴敷时间:评分标准主要考察贴敷的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治疗目的,确定贴敷的时间长短。
如果贴敷时间过长或者不符合规定的时间范围,则评分较低。
5. 效果评估:评分标准主要考察贴敷后的效果。
通过观察症状的改善程度、舒缓感受等来评估治疗效果。
如果效果显著,评分较高;如果效果不明显或者没有改善症状,则评分较低。
以上是对三伏贴操作的一般评分标准,具体评分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XX2021年XX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方案为进一步XX对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的管理,在医耗联动综合XX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更好解决贴敷患者的“烦心事”、“糟心事”,规范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行为,改善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现就2021年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制定如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1年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初伏:7月12日~7月21日(10天);中伏:7月22日~8月10日(20天);末伏:8月11日~8月20日(10天)。
一、严格对“三伏贴"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一)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要求执行,提供“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使用的医疗机构制剂应取得合法有效的制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XX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温阳化痰XX贴”(:京药制字Z20210007)、中国中医XX门医院的院内制剂“消喘膏"(:京药制字Z20213222)、中国中医西苑医院的院内制剂“补肺咳喘贴"(:京药制字Z20210008,仅适用于XX)纳入2021年“冬病夏治三伏贴"临床用药,经批准后,可在经我局备案的医疗机构中调剂使用。
(二)XX医疗机构要严格对“冬病夏治XX位贴敷”项目的临床应用管理,仅可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及小儿、老年(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人群开展“冬病夏治XX位贴敷”项目。
医疗机构使用“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其他疾病应符合制剂说明书的相关规定、具备前期科研基础并报我局批准同意.(三)XX医疗机构要严格对“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的收费管理。
XX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只可收取1次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贴敷的患者可免收医事服务费。
三伏贴活动流程三伏贴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夏季祛暑降温的保健活动中。
下面将介绍三伏贴活动的流程。
1. 准备工作在开始三伏贴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
这些材料包括三伏贴、清水、干净的毛巾和纱布等。
确保这些材料的质量良好,以免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
2. 清洁皮肤在贴三伏贴之前,首先需要清洁皮肤。
可以用温水和洗面奶轻轻清洁皮肤,然后用毛巾擦干。
保持皮肤的清洁有助于提高三伏贴的效果。
3. 贴敷三伏贴将三伏贴取出,撕开包装,注意不要弄湿贴片。
根据个人需要选择贴敷的部位,通常常见的部位有颈部、背部和腹部等。
将贴片贴在相应的部位上,轻轻按压使其贴合皮肤。
注意避免过于紧贴或拉扯皮肤,以免不适。
4. 活动调整贴好三伏贴后,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活动调整。
一般建议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出汗过多,以免影响三伏贴的效果。
可以选择坐着或躺着休息,放松身心。
5. 保持时间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保持三伏贴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看书或与家人交流。
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三伏贴的效果。
6. 撕离三伏贴当达到预定的时间后,可以轻轻撕离三伏贴。
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刺激皮肤。
如果贴片较粘,可以用温水湿润贴片,然后再慢慢撕离。
7. 皮肤护理撕离三伏贴后,可以用清水轻轻清洁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为了保护皮肤,可以使用一些滋润的护肤品,如保湿霜或芦荟胶等。
8. 注意事项使用三伏贴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避免贴敷在伤口或溃疡等问题皮肤上。
其次,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脏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三伏贴。
此外,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瘙痒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通过以上流程,我们可以正确地进行三伏贴活动。
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夏季的不适,保持身心健康。
但是,为了确保效果和安全性,我们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三伏贴活动,并遵循适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