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第一章 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第一章 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第一章 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第一章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第一节教育技术早期的定义

教育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过多种定义。首先为其定义的是美国教育协会技术开发工程。定义如下:

?视听传播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和应用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它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

作为教育技术的第一个正式的定义,这个定义与以往那些认为教育技术是面向媒体的定义有很大的区别。学,第一次取代教,成为教学中的焦点。之后的将近十年中,这个定义被认为是这个领域的正式定义。直到1970年才有新的定义出现。

1970年,美国教学技术董事委员会给出教学技术的两个定义:

?教学技术可以从两方面来定义:从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是指从传播革命中诞生的以教学为目的的一种传播媒介,与教师、课本和黑板一同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第二个定义从不普遍的意义上讲,教学技术并非只是一种特定的媒介或手段。教学技术是根据以人类学习和传播研究为基础的特定目标而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过程,并且使用人力与非人力资源相结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套系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4第一种定义重申了教育技术是一种媒介并且包含了视听传播的含义,第二种定义将教学技术描述为一个过程,介绍了一系列以前正规定义中从未出现过的定义,如:有系统的,目标和评价。

1972年,考虑到这个领域中发生的一些变化,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其前身为视听教学部DA VI)重新下了定义:

?教学技术是指通过系统化地定义、开发、组织和利用一系列的学习资源以及对这一过程进行管理,从而促进人类更有效地学习的一个领域。

(AECT,1972,p.36)

五年后,1977年,AECT给出另一个定义。该定义是对1972年的定义精心修改的结果。

?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涉及人、程序、想法、设施和组织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为了分析人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解决问题的方案。(AECT,1977,P.1).

除了上述定义外,在这个时期内,一些专家提出个人的一些定义,其中一些颇有影响。

1970,希尔伯, 后来的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主张:

?教学技术是用系统化的方式对教学系统组成部分(包括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和环境)的开发(包括研究,设计,生产,评价,支持—供给和利

用),以及对开发的管理(包括组织和人员)。其目的是解决教育问题。

在西伯尔的定义中首次提出定义的核心即“问题”的思想。

1971,Mackenzie and Eraut 提出了教育技术的新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5

教育技术是系统化地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

第二节 AECT 1994年的定义

1994 年,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在《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中颁布了教育技术最新近的一个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过程与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seels and Richey,1994年)。

1994年定义建立在教育技术专家所关心的五个分立的专门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之上。这五个领域共同构成了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在《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中,两位作者给出了教育技术领域的范畴及其子范畴,并就这些范畴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解释。(见图1.2.1和图1.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6

图1.2.2 教学技术领域各范畴之间的关系(seels and Richey,1994)1994 年定义在保持既有定义某些内容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以前的几个定义不同,1994年定义并没有把教育技术这一领域述为面向过程的。

2001年,罗伯特.A.赖泽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这一定义不同于以前的大多数定义之处在于:它使用教学设计与技术而不是教学技术来指称这一领域:

?教学设计与技术领域包括对学习和绩效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教学和非教学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各种情境中,尤其是教育机构和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与绩效(Reiser,2001年)。

在很多方面,这一定义都于AECT1994年定义相似,例如领域的五个范畴。但是,赖泽认为这一定义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并且在很多方面超越了AECT1994年的定义。

第三节 AECT 2005定义背后的假设

教育技术的概念随着这个领域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将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当前的概念只是暂时的,是一个及时的简单描述。对于当前的概念,教育技术可以定义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也可以定义为一个实在的领域,该概念的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7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而对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创造、使用和管理的研究和道德实践。

早前委员会认真地讨论研究符合这个定义的标准。

第一,这是一个广泛的定义。它可以被一般人(非专家)所理解,与尝试用精确的术语来描述一些现象的科学定义相反。而且,它主要是一

个约定俗成的定义,用理想的术语规定了这个概念的一些因素和适

用范围,而不是通过认真观察某一群人的实践之后得出的结论。

第二,与其它有用的定义一样,这个定义很清楚、准确、不含糊,它有清楚地界限,什么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是中心,什么是外围都很

清楚。

第三,与以往AECT的其它定义不同的是这个定义很明显的暗示了教育技术的核心价值。可能有人认为技术是一种中性的价值,它应用于教

育时的价值却需要考虑到学习者和教育系统。也就是说,除非有人

尝试改进学习者的经验的质量并且以一种对组织/机构有意义的方

式进行这种尝试,要不然所谓的通过使用技术实现教育就无从谈起。

第四,这个定义与AECT之前的一个定义有紧密的联系:“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过程与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

理论与实践”。除了用词不同和适当增加内容之外,它几乎包含了

原来定义的主要原理。它被认为是94年那个定义的改进与更新,而

不是从根本上重新定义,是进化而不是改革。

第五,新的定义影响了教育技术领域的教师和专家委派程序标准。2000年改进了的教育传播和教学技术ECIT 标准要求这种委派程序必须以

这个领域的知识为基础。这个基础知识被归类于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范畴。由于这些范畴是从AECT 94年的定义中取得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的标准将受这个新定义的影响。因此,保持新

定义与旧定义的呼应对将来提出新标准的作家们是非常有帮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8

同样地,委员会特别强调新定义的要旨和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目前AECT 所推崇的使命一致,也就是:为了在一个大范围情景中有效的教学而对技术进行创新、使用和管理,从而为促进学术成就和最佳实践起到国际性领导的作用。

最后,新定义必须尽量包含AECT成员和其它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工作者的观点和成果,同时要注意不要被现行学术部门或其它组织的命名法所束缚。

第四节教育技术定义的未来

在AECT1994年的定义的十年来,教育技术定义的样式产生了变化。其中涉及其它理论例如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影响。对于教育技术的意义,莫伦达(Molenda)和罗宾逊(Robinson)定义为:

简单地说,中心从教育者的行为转移到受教育者的行为上来。这种观点认为学习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根据对已有经验的理解来同化掌握新知。至于教学经验是从现实世界的应用中抽象出来和教学经验被教师掌握和拥有的观点则消除了学习者参与、掌握和传递技巧的可能性。这种敏感度与系统化教学技术的计划和控制敏感度有了冲突,如何解决这种冲突还有待协商。

这个领域包含一切研究新理论(例如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新科技(例如

虚拟现实和智能代理)和关于人类行为的新概念(例如人工智能)的新方法。94年的定义颁布之后,这个领域又有了新发展,这将对以后重新定义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影响。

英国、荷兰和德国的公开大学实行的远程教育很可能会成为教学技术的一个主要分支。新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会促进和刺激教学技术在学校和家庭的应用。在商业环境中,绩效技术和电子绩效辅助系统将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高级。

或许对于未来这个领域的定义,我们将会发现上述的原理有一定的影响。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教学教材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精品资料 第一节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评价的含义 (一)价值及教育价值 1.价值 价值是个含义广泛的范畴,它既是经济学范畴,又是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范畴,同时更是一个哲学范畴。哲学上认为,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是指客体及其属性同主体的尺度与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当主体需要时,客体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主体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客体是形成价值的前提,主体是形成价值的基础或核心,离开主体的需要谈论客体的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价值的有无和大小,是由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而决定的。对价值的这个界定是对不同领域具体价值形式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特性的概括,因而是价值的一般界定,它对研究教育价值、教育评价的界定有重要意义。 2.教育价值 所谓教育价值是指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中的客体及其属性与其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就教育价值结构而言,其基本要素同一般价值结构是相同的,即主体及其需要和客体及其属性两个方面,缺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构成教育价值。但是这两个要素在教育价值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教育活动或教育现象的客体及其属性是教育价值关系存在的前提或先决条件,没有客体存在这一事实为前提,教育价值关系这一事实就不复存在;而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则是教育价值关系事实的基础或核心,没有主体及其需要,就无所谓价值关系、无所谓价值,客体及其属性的存在也只是一种存在。因此,教育活动或现象的客体在教育价值关系这一事实中是被动者、是服务者、是前提,而主体则是主动者、是被服务者、是基础,教育价值关系是以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为轴心而建立起来的。 从不同角度出发,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是多元的,所以教育的价值也是多元的。从形态上说,教育活动或现象主体有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所以有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空间上说,有教育的内在主体或直接主体和外在主体或间接主体,所以有教育的内在价值或直接价值和外在价值或间接价值;从现实性和超越性说,有教育的现实主体和未来主体,所以有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从目的性和工具性上说,教育的主体有目的主体和工具主体,所以有教育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从投资上说,有投资主体(个人与社会投资主体),所以有教育的经济价值等等。教育价值的诸多具体形式构成教育价值系统。 在这些教育主体、教育价值诸多形式中,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则是根本的,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教育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所谓个体主体是指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所谓社会主体,则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构成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育管理学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管理学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课后习题 1、怎样解释下列概念? 管理: 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具有两个重要职能,一个是组织和开发生产力的职能,另一个是协调和控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职能。 ②管理是观念形态的方化,管理行为是受着某种价值观所支配的。 ③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 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人类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观念定势、思维定势和价值定势。 环境: 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资源: 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他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 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

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管理现代化: 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既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又是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现代化: 就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2、为什么西蒙教授说“管理就是决策”。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教授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在西蒙教授看来,决策应该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执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在管理中唯有对实现预定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才是最有价值的决策。 3、本章对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管理进行了对比分析,你认为对吗?你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或补充? 我认为本章的分析是正确的。 本章对中西方文化下的管理做了如下对比。

远程教育学基础

远程教育学基础 作者简介 ?陈丽女,1964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9月-1988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获电子学学士学位;1989年9月-1992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攻读硕士,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2003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方向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书记兼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主任。 课程简介 远程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陈至立 课程定位 ? 远程教育方向的入门课程 ?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 远程教育领域专业人员提高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 ? 教育技术学专业远程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在开始学习研究生课程前必须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 课程发展历程 ?1994年,第一次开设,选修课,偏技术 ?1999—2002,专业必修课,偏规律和方法 ?2002-2004,专业基础课(必修),兼顾技术和一般规律 我省远程教育发展情况简介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我省―试点项目‖2004年建设投入总资金为10403.7万元。其中,国家给我省投入建设补助资金总额6935.8万元,我省配套建设资金总额3467.9万元(其中省上配套建设资金总额1733.95万元,地方配套建设资金总额1733.95万元)。 试点项目按照以下三种模式建设: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电视机(29寸或34寸)、DVD播放机和教学点各年级的教学光盘。通过播放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需要保留的教学点。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所需的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接受优质教学资源,并同时具备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根据学生规模,配置1-2个多媒体教室。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其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为学生提供初步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配备对象为农村初中,每校装备一间30台终端的计算机教室,一间多媒体教室。 该项目我省建设布局为:在天水、张掖、酒泉、嘉峪关、金昌等五个市整体推进,全面覆盖五个市的农村中小学;在已完成―普九‖任务的会宁、正宁、民勤、崆峒等4个县(区)进行示范工作,整体推进,全面覆盖其农村中小学。 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从1999年到现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走过了6年的历程,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1)实施机构形成系统,规模日益扩大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从教育的起源看,他是在人类社会中出 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的作用:人类的教育从一开始便是一种为了社会、具有社会性的活动,教育的社会性表现为教育同社会共存、共发展,并剪剪成为推助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中国把百科全书-教育》卷:“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中国概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从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 学校教育:第一种学校教育;第二种通过各种媒体;第三种通过人与人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第四种自我教育 教育区别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三、广义教育中的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 1.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 2.学校教育是具可控性强和达标性强的特点。 3.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 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主导者):凡是对受教育者的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 人都是教育者。 2.受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受教育的人。 两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这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不构成矛盾的对立面,而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3.教育内容:教育容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 动。 教育活动是多样化,取决于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学校教育中的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表现,但又不是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部。 四、教育的物资资源:教育的物资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 教具与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育者之间的桥梁 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进行任何教育活动都必不可少的,这些要素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又是相互影响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教育者的主导性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人类自身的在生产不仅指人的繁衍生存,还指个体社会化。 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如何实现个体发展呢? 答:1.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2。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用3.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教育对个体发展如何起主导作用?

教育技术概论概念总结

第三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1、教育的涵义: 现代教育学对教育给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教育(广义)——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 教育(狭义)——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通常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根本特征: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1) 教育者(2)受教育者(3) 教育设施 2、解释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的涵义及其关系 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教育技术—— 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 狭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的区别: 1、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 3、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形成的学科。 3、说出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过程 4、阐述A ECT94定义——学科性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研究对象是过程和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是按系统方法应用过程的阶段特点来阐述它们的理论和实践,其研究方法是系统方法。 5、归纳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实践原则和操作程序

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 ECT)对教育技术做出如下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这一定义通常被称为AE CT’94定义,其概念框架可以用下图说明。 1、什么是学习 小活动 什么是学习?如果认真考虑的话,这也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考虑下面这三个例子,它们是学习的例子吗? 1、一个幼儿迈出了她的第一步。 2、当儿童看医生拿着针筒走过来时,他感到害怕。 3、一个女孩在学会如何做乘法后发现,乘以5的另一种方式是:用2 除后再乘以10(如,428*5可以表示如下:428/2*10=214*10=2140)。(点击查看活动提示) 学习通常被定义为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的改变。随着发展而产生的改变(如变得越来越高)不是学习的例子。个体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如

对饥饿或疼痛的反射和反应)也不是学习。然而,人类从出生那天(或许 更早)起就开始了学习,以至于很难将学习和发展截然分开。 ——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人 民邮电出版社,2004.7,p104 2、什么是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现象的一些思考,严格地说,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习实质、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都对学习理论有所贡献,所以学习理论也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的态势。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四种对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什么是教学设计? 小活动 您认为什么是教学设计,在您的教学活动中,您对哪些方面进行过精心设计?请拿出笔记本,将您设计过的方面记录下来,然后请与下面介绍的 教学设计概念进行对比。 形象地说,教学设计是为老师们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 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 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摘要:文章从国外和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比较,分析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国外教育技术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1970年以前,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是指教育过程中对各种教育机器的利用。这一阶段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提供各种机械,电子装备等硬件设备”而定。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各教育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实践,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教育机器只不过是教育过程中诸多构成要素中的一个要素。教育技术中不仅包括各种机器的利用,还应该包括媒体的设计,评价,对学生特性的研究等内容。[1] 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1 .古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外国世界古代最早的教育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泥板书”图画文字,“泥板”教材即泥板书。若论发明更早的教具,则是古埃及的“纸草”(paperus)。纸草原是生长在尼罗河沼泽地的一种长茎植物。古埃及人将这种植物的茎层层剥开,然后将薄片连接粘结起来,经过加工制成可用于书写的纸。成为一个正方理论探讨教育技术形,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据《荷马史诗》记载,其教师咯戎教导阿喀琉斯的时候,向他传授了骑马、掷标枪、打猎、弹奏七弦琴和医术等方法的技能在雅典教育中要学习纺织、缝纫和弹琴。同样都需要借助器具进行学习,同样渗透了教育技术手段。 1、2 .近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13、14 世纪英法等国学徒制作使用了一些教学仪器。1658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通过图画出版了150 幅插图的《世界图解》,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的诞生。最早提出教育技术理论的当推卢梭,他主张师生共同亲手制造一些仪器用以验证知识。瑞士的裴斯泰洛齐(1746—1827)在发音教学中发明了拼读课本,并设计了进行拼读练习的拼读板,在算术教学中所采用的分数表、正方形和算术箱等教具都是简单的教育技术手段。德国的福禄贝尔发明的恩物(Froebel’s Gifts)是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1836 年他创制了1-5 种恩物,后来演变到8 种。这些教具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高了教学效率。[3] 1、3.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美国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先驱,视觉教育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其主要表现。它是以幻灯和

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基本概念 现行的"教育技术"定义中,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简称AECT)在1994 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影响很大。我国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相当丰富,《中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发表了几乎国内全部重要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解的论文。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出发,建造一个能支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大系统。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编辑本段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美国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做借鉴,英国、美国可作为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典型代表。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三个方面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这三个方面发展的起源不同,但都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 视觉教育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就是《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视听教育 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 Dale)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视听传播 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另外,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1.1.1技术、教育技术及其发展概述 ?技术technology,是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物质文化生活服务的物质手段、智慧手段与信息手段的总和。?教育技术是人类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分为有形/物化形态技术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 ?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片、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学媒体体现出来。 ?无形技术指在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策略,以及教育思想、理论等。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和真正内涵。 ~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体系------------手工技术时代--------传统教育技术 ②以机械和电器技术为基础的体系-----机电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③当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体系-------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 ---------------------------------------------------------------------------------------------------- 手工技术时代对应传统教育技术,并经历了漫长发展。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包括: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主要指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有形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由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把“直观性”作为一项教学原则正式提出。但并没有在当时的实践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他按照直观教学原则编写的一本带有150幅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解》/《可见的世界》1658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直到19世纪初期,直观教学才开始在欧洲流行,并迅速传到美洲大陆,使得直观教学成为教育者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 机电技术时代对应视听媒体教育技术,视听媒体的应用源于19世纪视听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除了物化视听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观念形态的技术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 ?视听技术是能够传递声音和图像的机械设备及电子设备,较早问世的传递图像的设备包括幻灯机1845、无声电影1860等;传递声音的包括留声机1877、录音机、无线电收音机等;有声电影1923和电视1924是最早能够同时传递声音和图像的视听设备。 ?经验之塔理论Core of Experience由美国视听教育专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在《视听教学法》1946中提出,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育技术学史上最重要理论之一。其主要观点有: ⑴越底端经验越具体,越顶端经验越抽象,学习者的身份由直接参与者逐渐转变为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变为间接经验的观察者; ⑵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上升到抽象。有效的教学之路应充满具体经验,教学的最大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的同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产生“从概念到概念”的言语主义; ⑶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要向抽象和普遍经验发展; ⑷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使视觉符号、语言符号更易理解,并打破直接经验的时间空间局限。

教育学基本概念

1.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讲,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2.工业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3.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4.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一是对广大人民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促使他们的政治社会化,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公民;二是培养政治人才,以补充社会管理层的需要,直接参与统治阶级的管理,执行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服务)。二,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学校是一个宣传和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还是一个营造社会舆论的场所)。三,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一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二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明珠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三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

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6.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一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一是人的发 展的全面性与和谐性,二是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不强求一律,不用固定的模式看待和要求人的发展,而是重视和鼓励人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二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1.确立全面发展教育馆的必要性。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一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得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得全面发展等同起来,二全面发展不是人得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实质上,全面发展是炙热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三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人得全面法杖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要注意避免两种片面的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开来)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 7.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 规则。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8.教师个体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有:专业理想的建立(视角是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知识(是教师 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的拓展(知识量的拓展

教育概念的界定

“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关于“教育”概念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教育是什么作过回答:如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等。 (1)我国有代表性的关于“教育”的解说: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就是使学生的长处得到发展,补救他的过失)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荀子·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教,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多做好事。) 孟子:“教”“育”联用第一人。《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称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梁启超:“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教育与政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这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 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 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 真正的教育。” 《教育大辞典》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泛指导影响人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的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的人的活动。” 总结: 我国的教育都倾向于指有学识、有经验的长者对年青一代的教导,注重的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训练。 (2)西方有代表性的关于“教育”的解说: 柏拉图(古希腊):“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 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 乃是“心灵的转向”。 杜威(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斯宾塞(英):“教育即为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 W?布列钦卡(徳裔):“看似很熟悉的概念实际上具有多义性和含糊性”。“教育是人们尝试在任何一方面提升他人人格的行动”。 裴斯泰洛齐(瑞士):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 夸美纽斯(捷克):“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评价的含义 (一)价值及教育价值 1.价值 价值是个含义广泛的范畴,它既是经济学范畴,又是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范畴,同时更是一个哲学范畴。哲学上认为,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是指客体及其属性同主体的尺度与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当主体需要时,客体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主体的需要,这就形成了客体对主体的价值。客体是形成价值的前提,主体是形成价值的基础或核心,离开主体的需要谈论客体的价值是毫无意义的。价值的有无和大小,是由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而决定的。对价值的这个界定是对不同领域具体价值形式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特性的概括,因而是价值的一般界定,它对研究教育价值、教育评价的界定有重要意义。 2.教育价值 所谓教育价值是指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中的客体及其属性与其主体的尺度和需要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就教育价值结构而言,其基本要素同一般价值结构是相同的,即主体及其需要和客体及其属性两个方面,缺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构成教育价值。但是这两个要素在教育价值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意义。教育活动或教育现象的客体及其属性是教育价值关系存在的前提或先决条件,没有客体存在这一事实为前提,教育价值关系这一事实就不复存在;而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则是教育价值关系事实的基础或核心,没有主体及其需要,就无所谓价值关系、无所谓价值,客体及其属性的存在也只是一种存在。因此,教育活动或现象的客体在教育价值关系这一事实中是被动者、是服务者、是前提,而主体则是主动者、是被服务者、是基础,教育价值关系是以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为轴心而建立起来的。 从不同角度出发,教育活动或现象的主体及其需要是多元的,所以教育的价值也是多元的。从形态上说,教育活动或现象主体有个体主体和社会主体,所以有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空间上说,有教育的内在主体或直接主体和外在主体或间接主体,所以有教育的内在价值或直接价值和外在价值或间接价值;从现实性和超越性说,有教育的现实主体和未来主体,所以有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从目的性和工具性上说,教育的主体有目的主体和工具主体,所以有教育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从投资上说,有投资主体(个人与社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和 ()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所谓学习资源,是指一切___________的来源。其中,___________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3、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4、国外现代教育技术在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的促进下兴起的。 5、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方面。 6、现代教育技术的___________理论可以为专业课程的调整服务。 7、模象直观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更为优越。

8、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_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二、选择题 1.在学习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 A.家长 B.教师 C.教材 D.教学经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和() A.视觉教育的发展 B.视听教育的发展 C.教学机器的发展 D.小组学习的发展 3.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能() A.提供更好的实物直观 B.使视学教育正规化

C.使课堂教学正规化 D.使远距离教学正规化 5.在教学中出示实物的直观方式是属于()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语言直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三、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技术 2.学习资源 3.教育规模 4.模象直观 5.实物直观 6.语言直观 四、简答题 1.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应注意哪几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现代教育技术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填空题

教育技术的定义

第一章:总论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 教育: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技术:有形的物质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智能方法 二、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三、电化教育的定义: 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的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之中的一部分内容。 四、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 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 五、教育技术发展的三种来源: 视听教育、个别化学习和系统方法。 七、列出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导97—98) 美国媒体教育家戴尔(Dale E)提出,它将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进行排列,形成金字塔形状,由下而上分为11种层次。“塔”的最低层的内容提供的学习经验最直观、具体,逐层上升直接感觉的程度越来越下降,趋向抽象的程度越来越高。 言语信号 视觉符号 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 电影

教育电视台 参观展览 学习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直接有目的的经验 八、程序教学法定义及其特点:(教材6指导27) 程序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事先编制好的、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的需要。特点: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即时反馈、自定步调和低错率 九、教育科学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特点:(教材11) 1.在文献和实验研究中发现问题 2.追求教育过程的原理,诊断教育现象发生的原因 3.追求原理,调查已经过去的教育现象,分析教育现状 4.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十、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特点:(教材11) 1.在教育的现场发现问题 2.追求教育问题的改善方法,提供改善的处方 3.构造式研究,创造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 4..改变未来的教育,提出改善方案 5.探讨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 十二、阐述在信息社会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教材11)

教育学基本概念.docx

1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讲,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2.工业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3.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4.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一是对广大人民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促使他们 的政治社会化,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公民;二是培养政治人才,以补充社会管理层的需要,直接参与统治阶级的管理,执行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服务)。二,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学校是一个宣传和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还是一个营造社会舆论的场所)。三,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一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二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明珠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三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5.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6.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一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一是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与和谐性,二是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不强求一律, 不用固定的模式看待和要求人的发展,而是重视和鼓励人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二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1.确立全面发展教育馆的必要性。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一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得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得全面发展等同起来,二全面发展不是人得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实质上,全面发展是炙热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三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人得全面法杖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要注意避 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 免两种片面的倾 向: 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育 视各育的独特功 能; 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开来) 4.要防止教育目 的的实践性缺失) 7.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8.教师个体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有:专业理想的建立(视角是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的拓展(知识量的拓展

教育技术发展史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按学校安排,今天由我来讲一讲教育技术理论,在坐的各位有可能教育技术理论水平比我高得多,但今天就让我班门弄斧讲讲,希望大家不要见笑,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让大家有个直观的了解和对比,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 电化教育这个名词是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出现的,教育技术被称为“电化教育”。是我国独创的名称。。当时利用幻灯、电影、广播进行辅助教育教学。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进入了视听教育阶段,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的经济重建,教育复苏,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一切从头做起,立机构、组队伍、添设备、各项建设,红红火火,迅速发展。电化教育分硬件、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以“两机一幕”的电教系统工程建设为主,由普通电教室、学科专用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微型电教室、视听阅览室、语言实验室、卫星接收站等八室一站三系统)。当时我校也建了这些功能室和地面卫面接收站,现在都已经报废淘汰啦;软件建设,由各学科教材的重、难点幻灯和录音教材开发为主,在视听教育阶段,电教领域应用的主流技术是:投影、录音、电视技术。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处的阶段是教育信息化阶段,这

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教育信息高速公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90年代未期,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我国的电化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电教建设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硬件建设是以班班通教室和校园网的建设为主。软件建设是以网上课程和数字化同步教材的建设为主。进入教育信息化阶段,电教领域的主流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在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即互联网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是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公共教育服务平台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我校三通中的校校通和班班通早已经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今年按省教育厅的要求,重点在学生的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使用上面。两平台在上学期各位老师已经注册并投入使用。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希望各位老师用好这些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为教学服务。最后谢谢大家!

教育技术相关知识

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两者有机的结合。 从功能上讲,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分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五个方面。它的表现形态一方面是理论,一方面是实践。 教育技术与教育其他方面的研究有什么关系?有三个要素:条件、方法和结果。如果将条件和结果作为输入去寻求方法,就是教育技术的特点,也就是怎么做的问题。而和教学理论、教育原理的路线有所区别。教学理论是先知道了条件和方法,然后再解释可能的成果。教育原理是看到了结果,然后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条件造成的。所以这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怎么做。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刚才提到的三个变量中,条件变量可分为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资源(不仅包括信息化资源,还包括人、财、物);结果变量包含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系统的吸引力。方法变量包括三大类:一、组织策略,是关于内容编排的;二、授递策略,是教学方法的应用;三、管理策略,是关于学生怎么分组、怎么评估、采取补救措施等。 让教师学习教育技术,意味着什么呢?教学系统一般有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内容。但现在我们运用了信息技术、媒体,这样就将技术融入其中,可以看作是第四个要素。教师学习教育技术,就可以作为设计者对教学进行设计(图 2-8): 1.设计内容。但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转换,如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2.设计技术。教师可以选择媒体工具,进行授课; 3.设计学习目标和行为目标。 4.设计自己。教师可以设计自己的教学行为。 培训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而不是空学所谓的理论。我们非常主张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中有例中学(大量的案例)、做中学、合作学、评中学。这些活动都离不开面对面的环境和信息化环境的支持。 过去,教育技术单纯学理论,然后考虑应用,但这样做非常困难。因为应用与情境高度相关,因此教育技术的培训要考虑如何将理论的体系转化为实践的体系。采取基于案例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案例承载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资源与评价和情境。通过多个案例的学习,就能逐渐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基于案例的学习有两种思维方式(图2-12):一种是先讲案例,通过讨论归纳原理,这是从例到理的过程,是归纳性的思维;另一种是先讲原理,再讲案例,这是演绎性的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也是教材中常用的两种思维方法。 在培训中,教师有以下几种活动: 1.创建(图2-13)。创建学习计划、创建主题资源、创建评价方案以及实施方案; 2.评价(图2-14)。评价有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和面向作品的评价。评价的方法有自评、互评、反思、他评。评价特别强调反思(图2-15),反思是自我评价的手段。一个人在世界上主要有两方面的事情:做人和做事。做人就是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做事针对的是客观事物。如果做事和做人之间能够非常好得统一,就可能价值最大。通过反思就能发现自己的差距,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3.分享(图2-16)。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把这些理解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有可能他人就会帮助纠正错误的理解;做出的作品也可能会有缺点,好的地方他人能够学习,不足的地方他人可以帮助纠正;设计的评估方案,也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