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4——魏晋南北朝
- 格式:ppt
- 大小:3.23 MB
- 文档页数:52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4、孝文帝改革复习建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孝文帝改革方面,主要从民族融合的角度,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分析改革的影响。
同时注意思想方面的三教合流,这也是不错的出题角度。
知识清单三国两晋朝北朝(220~581年)时代特征国家的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政治国家长期处于①局面,朝代更替频繁;北魏②等顺应民族融合趋势,进行改革经济③、④等先进生产方式继续向边疆地区推广;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文化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出现⑤的局面参考答案:1、①分裂,②孝文帝,③铁犁,④牛耕,⑤三教并立考点聚焦考点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一)总体局面——国家长期分裂,朝代更替频繁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与北朝对峙。
图示如下:(二)三省体制的逐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三)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因此他们往往不注重才能。
而才能出众但出身低微的人则很难出任高官。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种制度已无法继续。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趋势。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北魏政权文化落后,制度草率,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为巩固统治,冯太后与北魏孝文帝先后进行改革。
2.内容(1)概况前期——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俸禄制。
转折点——迁都洛阳。
后期——汉化政策(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2)四项新制①俸禄制(整顿吏治)背景:官吏无俸禄,任意搜刮,吏治黑暗,加深矛盾。
内容: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严厉惩治贪污。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及中华文明曲折发展时期。
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全面发展、繁荣,该时期是中华文明鼎盛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封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在此基础上,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不断开发;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文化上:思想方面,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方面,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的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政治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中央体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2.隋唐时期(581—907年)(1)中央体制: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地方行政: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度,唐末设置节度使,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选官制度:科举制形成,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二、经济1.魏晋南北朝时期(1)农业: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北魏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高一必修一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魏晋南北朝的划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时约400年。
它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这个时期以曹魏、东晋为主,北方是魏国的统治,南方是晋国的统治。
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 南朝时期(420年-589年):这个时期以刘宋、南朝陈、南朝齐和南朝梁为主,南方成为政治中心。
虽然南方政权多次更替,但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北朝时期(386年-581年):这个时期以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为主,北方成为政治中心。
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相对不稳定,但对后来的统一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变化1. 地主豪族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央政权的衰弱,地方豪强和豪族逐渐崛起,他们掌握了大量土地和财富,成为地方势力的代表。
2. 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农田扩大,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有所提高。
3. 都市经济的兴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中,商业和手工业盛行,使得都市经济蓬勃发展。
特别是南朝时期的建康(今南京)和北朝时期的洛阳,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三、魏晋南北朝政治体制变化1. 魏晋时期的封建统治:在魏晋时期,虽然政权更替频繁,但封建统治体制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豪强和豪族仍然享有一定的特权。
2. 南朝时期的地方政权:南朝时期,南方政权的崛起使得地方政权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地方豪强和豪族的势力相对减弱。
3. 北朝时期的宗族统治:在北朝时期,由于政权的衰弱,宗族统治逐渐崛起,地方宗族统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四、魏晋南北朝文化变革1. 文学艺术的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和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