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话:2转换法

  • 格式:doc
  • 大小:128.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转换法

故事链接 :佛律基亚(Phrygia)的国王戈耳迪,用乱结把轭系在他原来使用过的马车的辕上,其结牢固难解,神谕凡能解开此结者,便是亚洲之君主。好几个世纪过去了,没有人能解开这个结。公元前3世纪时,古希腊罗马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323),在成为希腊各城邦的霸主后,大举远征东方。公元前334年,他率领进入小亚细亚,经过佛律基亚时,造访了这座神殿,

看到这辆马车。有人把往年的神谕告诉他,他也无法解开这个结。为了鼓舞士气,亚历山大拔出利剑一挥,斩断了这个复杂的乱结,并说:"我就是这样解开的"。

后来,亚历山大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他果然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古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恒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横跨欧、亚两大洲国家,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

这个故事中亚历山大用剑“解”开绳结的方法用的就是转换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如果用常规的思路无法达到目的,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如求变力做功很困难,可以通过求能量的变化来间接求功。研究曲线运动时通常研究它的分运动,这些都是转换法,常用的转换法有:研究对象的转换,研究变量的转换,参考系的转换。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 研究对象的转换

[例题1]如图所示,在加速向左运动的车厢中,一人用力向前推

车厢(人与车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对车厢做正功

B 、人对车厢做负功

C 、 人对车厢不做功

D 、无法确定人对车厢

是否做功

解析:本题中虽然问人对车做功情况,但我们可转变一下研究对象,将人当作研究对象,由于车匀加速向左运动,人和车是一个整体,所以人的加速度方向也向左,所以车对人的合力也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人对车的合力方向向右,运动位移向左,则人对车厢做负功,选项B 正确。

[例题2]如图所示,物体a 、b 和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为F b =5N 、F c =10N 分别作

用于物体b 、c 上,a 、b 和c 仍保持静止。以1f 、2f 、

3f 分别表

示a 与b 、b 与c 、c 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

A N f f N f 5,0,5321===

B 0,5,5321===f N f N f

C N f N f f 5,5,0321===

D N f N f f 5,10,0321===

解析:判定a 、b 之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时取a 为研究对象,所以f 1=0;判定b 、c 之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时取ab 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2=f b =5N ,判定c 与地之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时取a 、b 、c 三者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3=f C -f b =5N 。

所以答案为C

(2)研究变量的转换

[例题1]有两个灯泡规格分别为 A “110V,100W ”,B “110V,40W ”,还有一只可变电阻,把它们接入220V 电路中,若两灯泡都正常发光,且消耗总功率最小,电路如何连接,连入电路的电阻R 阻值为多少?

解析:通过分析可知满足题设条件的电路应为

求电阻R 的常规方法是先求出灯AB 的电阻,然后用灯B 和R 并联的总电阻与灯A 的总电阻相等列方程求R,这种方法解方程的过程比较繁,现在我们变换一下研究变量,利用灯B 和电阻R 并联后的电功率与灯A 的电功率相等列方程计算量就小多了

(3)参考系的转换

在研究物体运动过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是十分重要的。在解题的时候,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几乎形成了思维定势。但在某些问题中,恰当的选取参照物可以简化问题,便于更直观的分析和求解。

[例题1]火车以速度1v 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S 处有另一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2v (对地,且21v v >)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 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 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本题若选取地面为参照物,分析过程较烦,需要几个方程联立才能求得结果。若选取前车为参照物,即把前车视为静止,则刹车后后车相对前车速度为210v v v -=,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后车相对前车的速度减为零时,若相对位移S S ≤',则不会相撞,故有S a

v v a v S ≤-=='2)(22

212

0,得a 的大小应S v v a 2)(221-≥。 [例题2]逆水行舟途中,木桶掉入河中,桶入水后立即随水流动。10分钟后发现,马上掉头追赶,设掉头后船对水的速率不变且掉头所用时间不计,则追上木桶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分钟。

解析:此题以河岸为参照物求解相当麻烦。若选水为参照物,研究船相对水的运动可大为化简。由题意,船往返相对水的速率不变。而木桶掉入水中相对水是静止的,这样往返距离相同,因而时间也相同,即追上木桶所用时间是10分钟。

[例题3]如图所示,有A 、B 两个行星绕同一恒星O 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转方向相同,A 行星的周期为T A ,B 行星的周期为T B 。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第一次相遇(即两行星间的距离最近),则由此刻起

( ) Ω=Ω===-=-==+7.20160

11060401002

2R B A R A

B R P U R w

w w P P P R P P P 接入电路的电阻消耗的功率

所以电阻

(A)经过时间B A T T t +=,两行星第二次相遇

(B)经过时间A

B B A T T T T t -=∆=ωπ2,两行星第二次相遇 (C)经过时间2B A T T t +

=,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 (D)经过时间)

(2A B B A T T T T t -=∆=ωπ,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 解析:A 、B 两行星均绕某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角速度为A A T πω2=、B B T πω2=。因A 离恒星比B 离恒星近,故A 的周期一定小于B 的周期。若我们以B 星为参照物,A 行星的角速度比B 的大B

A A

B B A T T T T )(2-=-=∆πωωω。 要使两行星第二次相遇(即相距最近),则所需时间A B B A T T T T t -=∆=

ωπ2。 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所需时间为)(2A B B A T T T T t -=∆=

ωπ。所以(B)、(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