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6.40 MB
- 文档页数:104
第二章1. 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更有重要意义?答案:分离现象反映了遗传现象的本质,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各生物中,也是孟德尔定律的基础。
显隐性现象是随条件、环境而改变,它不过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分离现象更有重要意义。
2. 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答案:(1) Rr红(2) Rr rr红黄1∶1(3) RR Rr rr1 ∶2∶1红黄(4) RR Rr1∶1全部红(5) rr黄3 ∶13. 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
问它们产生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RR(2)rr×Rr(3)Rr×Rr粉红红色答案:白色粉红粉红粉红(1) RR∶Rr (2) Rr∶rr (3) RR∶Rr∶rr红粉红粉红白红粉红白1∶1 1∶1 1 ∶2∶14. 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答案:(2)WwDd×wwdd (3)Wwdd×wwDd(4)Wwdd×WwDd(1) WwDd (2) WwDd Wwdd wwDd wwdd全部白盘白盘白球黄盘黄球1 ∶1∶ 1 ∶ 1(3) WwDd wwDd Wwdd wwdd白盘黄盘白球黄球1 ∶1∶ 1 ∶ 1(4) WWDd WwDd WWdd Wwdd wwDd wwdd1 ∶2 ∶ 1 ∶2∶ 1 ∶ 13(白盘) ∶3(白球) ∶1(黄盘)∶1(黄球)5. 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第二章孟德爾碗豆雜交實驗與第一、第二遺傳定律—基因與機率生物特徵的遺傳是人類文明極早就觀察到的一種生命現象。
不論在東方或在西方的人類文明中,早就注意到生物的某些特徵是可以在不同的世代間傳遞的, 比如說眼睛的大小,鼻子的高低等等。
也就是因為人類觀察到這種現象, 所以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說了: 『龍生龍, 鳳生鳳, 老鼠的兒子天生會打洞』這句話。
西方的人類文明中也早就有利用這種的遺傳現象進行生物育種的工作的記載,更傳說十九世紀這種人工育種工作在歐洲的流行還差一點就毀滅了一個大師的誕生,事情是發生在達爾文寫物種原始的時候,當時英國的上層社會流行賽鴿的育種,所以當達爾文以賽鴿育種為例來說明在一生物族群中會有各種外表型的差異存在與生物外觀特徵可由人為的選擇而在數代間就會發生明顯變異的事實時,就被書商的編輯要求不如寫一本育種的書就好了,因為市場大應該會比較好賣。
如果此事成真,可以想見的是將對我們的人類文明會是一個多大的損失。
但是,就算我們人類的老祖宗們早就發現了生物特徵遺傳的現象並能加以應用,老祖宗們卻只知道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連達爾文在1859年提出演化論(物種源始)時,也僅知到在生物族群中是確有生物特徵的變異存在的,且這些特徵的差異是為生物演化的過程中天擇的選擇基礎,但卻不知為何會有這些變異,以及這些變異是如何在生物世代間傳遞表現的了。
在這麼混沌的時期,生物學家雖不能解釋生物特徵如何會在父母、子女之間傳遞,但他們也觀察到子女的特徵似乎是父母特徵的混合的現象,比如眼睛像爸爸,鼻子像媽媽,而臉形呢?則又像爸來又像媽。
這種事實的觀察使得那個時代的生物學家提出了一個理論,這個理論就是混合理論(Blending theory)。
他們認為生物的特徵是可以遺傳的,但在親子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台灣流行的木瓜牛奶,木瓜與牛奶是由果汁機打碎後混成一氣的,所以子女是又像爸來有像媽。
混合遺傳特徵的觀念在生物學生物特徵遺傳的觀察中曾長期的被視為真理, 並用來解釋他們所觀察到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