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基站勘察设计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15.11 MB
- 文档页数:44
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方法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是无线通信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既关系到无线信号覆盖质量,也关系到基站设备的有效部署和成本控制。
在进行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现场条件、无线信号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确保选址合理、勘察透彻,从而为后续的基站建设与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持。
1.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区域的规划和用地政策,掌握有关基站选址的相关法规和限制条件。
收集区域的地形地貌、规划用途、人口分布等信息。
2.制定选址策略:根据无线信号的特性和功能需求,制定选址策略,明确基站的类型、数量、分布范围等。
3.地理环境分析:针对选址区域的地理特点,进行地形地貌准备,分析地势起伏、地貌形态、地下水位等条件,确定选址的优劣。
4.网络规划与覆盖分析:利用无线信号覆盖分析软件,根据地形地貌和信号传播模型,进行网络规划和覆盖分析,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范围。
5.现场勘察:在选定的基站选址范围内,进行现场勘察。
勘察内容包括现有建筑物、道路、供电、通信线路等的位置和状态,以及潜在的干扰源等。
6.环境评估:结合选址区域周边的环境条件,进行环境评估。
主要包括环境保护、人员安全、电磁辐射等方面的考虑。
7.综合评估与选择: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评估每个选址区域的优缺点,确定最佳的基站选址。
无线基站勘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地貌勘察:根据选址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地势、地貌、地质等进行详细勘察和测量。
2.现有建筑物勘察:记录现有建筑物的位置、结构、高度等信息,分析是否对无线信号的传播和覆盖产生影响。
3.供电勘察:了解供电系统的位置、容量等情况,确保基站设备的正常供电。
4.通信线路勘察:了解通信线路的走向和分布,避免与其冲突或干扰。
5.干扰源勘察:对周边的干扰源进行勘察,如高压输电线路、大型机械设备等,排除可能产生的干扰。
6.环境保护勘察:了解选址区域的环境保护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保护生态环境。
无线基站选址及勘察方法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基站作为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广泛分布。
基站的选择和勘察是建设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无线基站选址的一般原则和勘察方法。
一、无线基站选址原则1.覆盖范围:基站的选址必须能够覆盖到通信网络所辖区域内的绝大部分区域,以提供稳定的信号覆盖。
2.地形和环境条件:基站选址时要考虑地势坡度、高度和建筑物密度等因素,有利于信号传输和接收。
3.电磁环境:潜在的干扰源会削弱或干扰基站的信号,所以基站选址要尽可能远离电磁污染源。
4.便捷性:基站选址要尽量选择交通便利、施工条件较好的地方,以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和时间。
5.安全性:基站选址要考虑安全因素,尽量避开悬崖、地震带、水域等不安全地区。
二、勘察方法1.地理勘察:通过地形图、地貌图、卫星图像等信息,了解基站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湖泊、河流等,确定基站选址范围。
2.环境勘察:调查基站周围的建筑物密度、土地利用情况、潜在的干扰源等环境因素,分析对信号质量的影响,以确保基站选址的稳定性。
3.电磁勘察:通过使用电磁波测量仪器和分析软件,评估基站选址附近的电磁干扰强度和频率使用情况,避免可能的干扰源和频率冲突。
4.技术勘察:基站勘察人员应根据通信网络规划要求,选择适当的基站类型、功率和天线高度等参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基站位置。
5.交通勘察:调查基站附近的交通流量和道路情况,选择交通便利和交通阻塞较少的地点,以确保基站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
6.安全勘察:评估基站附近的安全风险,避免选择潜在的自然和人为灾害风险区域,确保基站设备的安全运行。
7.法律勘察:了解基站选址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用地政策、建设许可和环保要求等,确保基站建设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总之,无线基站的选址和勘察必须综合考虑地理、环境、电磁和技术等因素,以保证基站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基于对现场情况的详细调查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基站位置,有助于建设高效可靠的通信网络。
第四章,移动通信基站无线勘察与设计基站的勘测与布局是无线移动网络建设的基础,它不仅体现了网络规划的系统设计水平也决定了今后网络的格局,另外它的好坏决定了网络运行的质量,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对基站的勘测与布局能否掌握,对安装、维护和网络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室外基站无线勘察与设计1;业务简介确定基站的初始布局是规划网络的首要工作,具体包括:a、根据频带宽度决定频率复用方式;b、根据容量预测、话务分布、覆盖要求等条件,估算所需基站数量;c、确定基站的理论位置;d、假定基站的有关参数(网络层次结构、发射功率、天馈系统、天线类型、挂高、方向、下倾角等)。
基站勘测是确定基站布局的重要部分,基站的现场勘测包括光测、频谱测量和站址调查。
光测,基站周围建筑环境、自然环境,频谱测量;电磁背景环境,站址调查,天线、设备的安装条件,电源、传输供应2;准备工作熟悉工程概况,尽量收集跟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文件,背景资料现有网络情况,地图,配置清单,准备工具,确保工具可用:数码相机,GPS卫星接收机,指南针,尺子,便携电脑.3;覆盖要求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服务质量指标,发射机输出功率,接收机的可用灵敏度,天线的方向性和增益,使用频段,传播环境,分集接收的应用, 4;站址选择在做好准备工作、了解覆盖要求以后,即可开始选择站址。
在确定站址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信息:原有网络情况,人口分布与当地习惯,城市结构及城镇分布,主要街道及其交通流量,山地、湖泊、河流、海岸线,等自然环境,长远发展趋势等.站址选择的具体原则如下:a、站址应尽量选在规则网孔中的理想位置,其偏差不应大于基站半径的四分之一;b、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设成本和周期;C、市区边缘或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与市区海拔高度相差100~300米以上),一般不考虑作为站址,一是为便于控制覆盖范围,二也是为了减少工程建设的难度,方便维护;d、新建基站应选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及少占良田的地方e、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或其他干扰源附近建站;f 、新建基站应设在远离树林处以避开接收信号的快速衰落,g、在山区、岸比较陡或密集的湖泊区、丘陵城市及有高层金属建筑的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及时间色散的影响;h、在市区楼群中选址时,可巧妙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实现网络层次结构的划分;i、建网初期基站数量较少时,选择的站址应保证重点地区有良好的覆盖。
无线基站铁塔及铁塔基础简介一、铁塔1、铁塔形式1) 四管塔:租机房或新建塔侧房2) 角钢塔:有塔下房、无塔下房(租机房或新建塔侧房)3)独管塔:(最好不用或少用)4)拉线塔:(最好不用或少用)2、铁塔高度1) 四管塔:(30、35)、42、48、54m2) 角钢塔:(23、28、33、38)、43、48、53、63、(73)m3)独管塔:25、30、40、.45、50m4)拉线塔:20、25、.30m注:塔高是指塔顶,如53米角钢塔第一层平台高度在50米,第二层平台在45米。
二、铁塔基站选址原则1、地形地貌1)平地优于坡地;平缓坡地优于陡峭坡地;地势低高优于。
2)选择有裸露岩石的场地是应注意其附近有无建筑物,是否具备爆破条件(工期、施工难易、造价)机场附近要注意限高问题。
3)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是否有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可能。
2、周围环境场地周围有建筑物时,要满足沉降间距d=2h。
尽量避开生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
尽量避开河道(地址复杂),池塘(水位高)3、道路调查尽量选择距道路较近的场所。
4、铁塔造价:以50米塔为例:1) 四管塔:17.4万2) 角钢塔:12万3)独管塔:21万4)30m拉线塔:三、旧塔改造对于旧塔改造,只适用与角钢塔与四管塔。
改造方式:将抱杆直接连在铁塔主材上,且最多增加二根。
四、铁塔基础1、铁塔基础形式1) 四管塔:(1)筏十人孔桩基础(板凳)(2)桩基础(3)纯筏基础2) 角钢塔:(1)独立基础(2)筏板基础(3)桩基础(4)筏锚基础(用于岩石)3)独管塔:(1)人孔桩基础(2)筏十人孔桩基础(板凳)(3)筏板基础(4)桩基础2、如何选择基础形式(1)经济的原则对于角钢塔: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筏板基础< 桩基(2)便于施工的原则对于角钢塔:筏板基础>独立基础> 桩基础(3)缩短工期的原则桩基础工期最长3、基础占地尺寸(附图)4、基础造价:1) 四管塔:(1)筏十人孔桩基础:3.8万(2)桩基础:6.6万(3)纯筏基础: 4.6万2) 角钢塔:(1)独立基础: 4.2万(2)筏板基础:(3)桩基础: 8.2万3)独管塔:(1)人孔桩基础: 2.7万(2)筏十人孔桩基础(板凳): 3.4万(3)筏板基础: 3.5万(4)桩基础: 5.5万。
无线勘察设计工作内容
无线勘察设计工作内容包括:
1. 现场勘察:通过到场勘察,确定信号强度、信道干扰、覆盖范围、建筑物高度、地形等因素,评估现场局限性,制定合理的设计建议。
2. 频率规划与优化:根据勘测结果和客户需求,规划频率资源,并优化频谱利用率,减少信道干扰和资源浪费。
3. 基站选址:根据现场环境和勘测结果,确定最优的基站选址方案。
4. 基础设施设计:根据基站选址方案,设计基础设施、天线安装、分布系统、配电系统等相关设施。
5. 通信设备选型及配置:选择适合的通信设备,并进行合理配置和设置。
6. 网络规划与优化:根据现场勘测结果和客户需求,规划网络架构,并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7. 报告撰写:将勘测结果和设计建议整理成详细、准确、可操作的报告。
8. 监控维护:完成无线勘察和设计后,配合运维人员开展网络监控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问题,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天面设计涉及的内容及信息1、抱杆1)抱杆高度:全向有2m,定向(2m)、3m、4m、6m2)抱杆固定方式:直放式(3m、4m、6m)、扶墙式(3m、4m)、扶女儿墙(2m)、混合式(3m、4m)2、增高架(原则上应多选抱杆,只有条件允许方可选用,且最好是10 m以下)三角架(6付):5m、8m、10m六角架(9付):10 m、15 m(拉线,受限制多),显得较笨重。
独管架:10 m(10 m处放3付,7m处放3付)3、楼顶塔只适用于塔高在15-25米高度内。
对原结构要求:1)框架结构2)柱距对于4米3)柱截面大于400x400(即测量尺寸大于450x450)4、板房:只负责提供基础设计,其它全部都有厂家负责。
(本项设计基本不做,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机房加固1、青岛TD试验网:机房加固内容包括:机房加固,室内装饰(刷墙、铺地刷防静电漆、封窗、换防盗门、根据需要做隔墙、开馈线洞等)2、移动公司:只做机房加固。
在机房加固中,电池摆放原则:沿房间长向靠墙端头布置。
结构知识1、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有柱、有梁(主梁--与柱相接、次梁—搭在主梁上)。
空间宽敞,分割方便,多见于公共建筑。
砖混结构:砖墙为承重结构。
一般房间开间(宽度)较小(3-4m),多见于老式(住宅、宾馆、办公楼)。
2、楼板:现浇板:现在建筑基本上均是。
预制板:多用于老式建筑3、女儿墙:建筑外沿屋面板上那段墙,此墙抗震性能很差。
4、屋面做法:1)刚性防水:多用于上人屋面2)柔性防水:多用于非上人屋面5、构造柱:砖混结构四角,楼梯间四角,某些纵横墙交点处。
6、圈梁:砖混结构砖墙与楼板相交处7、过梁:门、窗上。
TD-SCDMA基站无线勘察与设计摘要TD-SCDMA基站无线勘察与设计是TD-SCDMA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无线网络的性能和建设成本。
本文从流程、设备、基站勘察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1、前言以中国移动为主导的第二轮10个城市TD-SCDMA商用实验网络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其中中国电信(保定)、中国网通(青岛)继续在原有实验网的基础上扩容,两家新增基站规模在700个左右;除了在厦门扩大建设外,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城市都需要新建大量基站,初步规划新增基站规模达到8 000多个,室内分布系统3 000多套。
由于没有2G网络基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基站(机房和塔桅)建设基本上以新建为主,而中国移动则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庞大的GSM网络资源,共站建设,利用原有机房、塔桅和天面。
TD-SCDMA基站无线勘察与设计是网络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内容包括基站初勘选址、站址获取、勘察、设计及出图等,要求设计人员一方面从规划、可研的高度理解TD-SCDMA网络建设目标,明确覆盖对象和策略;另一方面从工程和技术两个层面选址勘察设计,以确保设计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工程上易实施并且使网络质量性能达到最优。
2、TD-SCDMA基站无线勘察设计流程TD-SCDMA基站勘察设计流程和以往2G系统基本相似,即在规划的基础上明确最终站址、配置、天线等参数,勘察设计的结果又反馈到规划中进行局部调整。
由于目前TD-SCDMA网络还没有实际运营和商用用户,因此某些以往的成熟通用做法会受到限制,只能借鉴使用。
TD-SCDMA基站无线勘察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TD-SCDMA基站无线勘察设计流程从实验网建设情况来看,站址获取是TD-SCDMA网络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尤其是没有2G网络资源的运营商,社会公众对环境环保问题的关注和对电磁辐射的误解更加重了站址获取的难度。
3、TD-SCDMA基站主设备及天馈系统在实际的勘察设计之前,要对TD-SCDMA基站设备及天馈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设备物理参数、性能参数和工艺要求,熟练掌握了设备特性,有助于在勘察设计中提出最优技术解决方案。
无线基站专业查勘细则3G研究院杨卫忠、高宝江目录1、前言 (2)2、勘察前的准备工作 (2)3、勘察内容 (3)3.1选址 (3)3.2机房内的勘察内容 (3)3.3机房外的勘察内容 (3)4、查勘信息纪录 (4)4.1表格填写 (4)4.2草图绘制 (6)4.2.1“机房平面图”应记录的有关信息 (6)4.4.2“天馈安装示意图”应记录的有关信息 (7)5、资料整理 (9)6、与建设单位交流沟通 (9)无线基站专业查勘细则杨卫忠、高宝江1、前言目前无线基站专业查勘的工作涉及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二大运营商,我公司承接的设计任务很多,涉及成千上万个基站的勘察,有的是新建的基站,有的是已有基站中新增设备的。
根据几年下来的勘察设计的经验来看,勘察包括选址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勘察的细致不细致、记录的完整不完整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设计能否指导工程的实施、能否准确反映工程的投资,从而影响到我们的客户对我们设计的评价。
大家知道,在做概算时,如果没有勘察的数据、数据不全或数据不准,设计与实际的偏差就会较大;这样就必然导致再次勘察,增加工作量和各种成本。
在设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残酷、利润率趋降的情况下,尽快制定一个完整的、详细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勘察细则已刻不容缓。
2、勘察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本期工程的规模等情况(2) 了解勘察区域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当地人口、经济的情况(3) 了解本期工程的设备情况,包括基站设备、传输设备和电源设备等(4) 与建设单位联络人、其他专业设计人、设备厂家等相关人员取得联系,记录所需的电话、地址、传真号、Email地址等联络方法,事先落实出差日期及建设单位的配合人员。
(5) 足够的空白基站查勘表格;需勘察基站表格(包括站名、站号;扩容基站需有站址经纬度、传输方式、塔桅情况、天线安装情况、基站电源情况等数据);相关基站的前期工程设计图纸和传输路由图(与传输专业核实后的);当地地图(市区图、行政区域图或军用地图)两份以上,在其中一份标明已有基站及本期基站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