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高频考点解析与突破[1]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2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作者:张彩珍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09期近几年,非连续性文本中“图文转换”题开始趋热,在中考试题中备受关注。
什么是图文转换,它包含哪些题型,学生对此比较陌生。
而在图文转换中,漫画类题受青睐的程度要高于其他题型,然而学生却没有一种系统的做题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类新题型进行重点探究突破。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最近几年才出现在语文教学的领域。
2011年课程标准提到: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近年中考也常出现这类新题型。
由此观之,“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新概念以及对其阅读要求已经正式被纳入到课程标准中,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对该类文本的教学。
首先,什么是非连续文本?它都有哪些特点?非连续性文本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
它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
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由表、图、清单构成的文本,具体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这也是近几年非连续性文本在中高考中异军突起的原因之一。
PISA测试认为非连续性文本是“由列表(list)构成的文本,是与连续性文本形式不同的、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的、需要不同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的文本,包括清单、表格、图表等。
”也有学者表示只要文本存在间断性(无论篇章形式或语义逻辑)都可以称为非连续性文本。
总而言之,非连续性文本就是囊括了统计图表、图画、片段性文字,间断性的,实用功能强的阅读文本。
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考查频率极高。
英语阅读理解高频考点——写作意图题巧突破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题考生具有较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包括在复杂的语境条件下把握作者的思路,在较高深的措辞中探索作者隐藏的思想及真正的写作意图。
常见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作者及文中人物的主观态度的把握以及分析作者描述某些细节的意图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得分率较低的高难度题。
近三年写作意图题/观点态度题考查频次一览表时间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全国卷中此类题的考查频次有所增加。
预计2019年高考仍然会有1—2道考查写作意图或观点态度的题,考生备考时要重视起来。
考点1写作意图题此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论述,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应用某种写作手法的目的。
作者一般不直接陈述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文章所提供的客观事实使读者信服某种想法或观点。
这类题型要求考生不仅能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具备对作者所阐述的问题及使用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整篇文章的写作意图的常见设问方式有:For what purpose did the author write the passage?The writer writes this passage in order to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is to .某处细节的写作目的的常见设问方式有: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last part of the text?The writer uses...in the first paragraph to .The writer uses the example of...to .【典例1】(2019·北京卷·C篇)Measles(麻疹), which once killed 450 children each year and disabled even more, was nearly wiped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14 years ago by the universal use of the MMR vaccine(疫苗). But the disease is making a comeback, caused by a growing anti\|vaccine movement and misinformation that is spreading quickly. Already this year, 115 measles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USA,compared with 189 for all of last year.The numbers might sound small, but they are the leading edge of a dangerous trend. When vaccination rates are very high, as they still are in the nation as a whole, everyone is protected. This is called "herd immunity", which protects the people who get hurt easily, including those who can t be vaccinated for medical reasons, babies too young to get vaccinated and people on whom the vaccine doesn t work.But herd immunity works only when nearly the whole herd joins in. When some refuse vaccination and seek a free ride, immunity breaks down and everyone is in even bigger danger.That s exactly what is happening in small neighborhoods around the country from Orange County, California, where 22 measles cases were reported this month, to Brooklyn, N.Y., where a 17\|year\|old caused an outbreak last year.The resistance to vaccine has continued for decades, and it is driven by a real but very small risk. Those who refuse to take that risk selfishly make others suffer.Making things worse are state laws that make it too easy to opt out(决定不参加) of what are supposed to be required vaccines for all children entering kindergarten. Seventeen states allow parents to get an exemption(豁免), sometimes just by signing a paper saying they personally object to a vaccine.Now, several states are moving to tighten laws by adding new regulations for opting out. But no one does enough to limit exemptions.Parents ought to be able to opt out only for limited medical or religious reasons. But personal opinions? Not good enough. Everyone enjoys the life\|saving benefits vaccines provide, but they ll exist only as long as everyone shares in the risks.66.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A. To introduce the idea of exemption.B. To discuss methods to cure measles.C. 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vaccination.D. To appeal for equal rights in medical treatment.【解析】这是一篇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小说主观题高频考点考前指导【高频考点1:小说标题】高考小说标题的考查的角度①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标题的意蕴)②体会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③与探究题结合在一起考查。
如“××”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④不同标题的比较。
答题思路及规范:(一)小说标题的含意。
①表层:本义。
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
③主旨: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
例【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T12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本义)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比喻义)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惜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主旨典型例题小说以“寻找安详”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表层义:“寻找安详”指的是“我”和老乡去寻找一个叫安详的画家。
②深层义:“寻找安详”也指画家安详安心守山,真情投入,寻找到内心的安静祥和,寻找到了艺术的真谛。
③主旨义:“寻找安详”还指“我”寻找到了内心的安详,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社会浮躁的反思,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内心的“安详”。
(二)小说标题的作用(用意,好处)【识记内容】①人物层面: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寄托人物的情感。
②情节层面:概括了主要情节、推动或暗示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等。
③环境层面: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故事背景,渲染氛围等。
④主题层面:紧扣、(体现、揭示、暗示)了主题;使用了某种手法,生动新颖,或含有象征意味、寓意等。
⑤思路结构层面:贯穿全文的线索、抑扬、呼应等。
四年级语文下册高频考点·课外阅读专题突破卷姓名:_______________(一)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
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对人眼有害。
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
萤火虫约有1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
萤火虫发出的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
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
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
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
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
萤火虫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
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
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人们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做安全照明用。
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认真研究,就会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
1.本文主要介绍了,告诉我们。
2.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填序号)A.列数字B.打比方C.举例子D.作比较(1)萤火虫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转化效率达100%,而普通电灯的发光效率只有6%。
期末测试(一)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奋是烈火,烈火能点燃希望的灯塔;勤奋是灯塔,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
(暗喻、顶真)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拟人)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比喻)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
解答此题,首先要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对照括号内的修辞方法来判断正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本句没有打比方,而是想象。
故选:C。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rùn)稀疏.(shū)水涨.船高(zhàng)B.抖擞.(sǒu)黄晕.(yùn)捉迷藏.(cáng)C.应和.(hé)蓑.衣(suō)戴着笠.(lì)D.撑.伞(zhǎng)酝酿.(niàng)欣.欣然(xīn)【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
【解答】解析A项,“涨”读音应为“zhǎng”;B项,正确;C项,“和”读音应为“hè”;D项,“撑”读音应为“chēng”。
故选:B。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着你。
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的空气里。
A.抚摸凉爽发酵B.牵引润湿传播C.温暖干燥酝酿D.抚摸润湿酝酿【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