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课件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2.59 MB
- 文档页数:81
题型一词句含义(意)理解题——穿越文字的挖掘抓住规律,理解重要词句的丰富含意每篇文章,总有几个关键词,理解了这几个关键词的含义,也就掌握了解读文章思想内容的钥匙。
每篇文章,总有几个支撑文章结构的骨架性主要文句和含意丰富的句子,理解了这几个句子,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框架和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与情感。
现代文阅读,必须高度重视对关键词语、主要语句的理解。
一、掌握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理解某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上下文分析把握文章作者的意图和用心,整体感知文中词语的含义。
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生动的词语。
“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基本方法有:1.词典义由本义到语境义。
高考所考词语之义均是在文中的含义,但语境义离不开其本义。
所谓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2.把握语境,细读文本,咬文嚼字。
理解词语含义,千万不可把视线局限在词语本身,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段甚至篇)”的原则,着眼全文,在具体的大小语境中去深入理解。
词语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考的是语感。
词语的丰富性,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仔细阅读,反复咀嚼品味出来。
如2010年浙江卷《静流》考查父亲“喝令”弟弟收下退休工资卡,“喝令”一词表面上是父亲的强硬,但结合孙儿自闭症,他拿出退休工资卡弟弟不要,则其中又含有父亲疼爱弟弟的心理。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定得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概,轻易是不肯写信的。
你写信给他,永远是石沉大海,假如忽然间朵云遥颁,而且多半是又挂又快,隔着信封摸上去,沉甸甸的,又厚又重——放心,里面第一页必是抄自尺牍大全,“自违雅教,时切遐思,比维起居清泰为颂为祷”这么一套,正文自第二页开始,末尾于顿首之后,必定还要标明“鹄候回音”四个大字,外加三个密圈,此外必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
考点提升练(三) 小说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棋鬼(清)蒲松龄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会.九日登高,与客弈。
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
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
公礼之,乃坐。
亦殊撝谦。
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
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又着又负,益愤惭。
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
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
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
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
”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
”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
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
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
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
父忧之,闭置斋中。
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
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
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
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
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
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
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
”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
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可哀也哉!”(选自《聊斋志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会:相约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已:停止C.父愤悒赍.恨而死赍:怀着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系:捆绑答案 A解析会:适逢。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③父愤悒赍恨而死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A.①③⑤ B.②⑤⑥C.①②④ D.③④⑥答案 D解析③是说害死父亲,④是说缩减寿数,⑥是说永不超生。
文言文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红线传(唐)杨巨源唐潞州节度使薛嵩家青衣红线者善弹阮咸,又通经史。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欲并潞州。
嵩闻之,日夜忧闷,计无所出。
红线曰:“主自一月,不遑.寝食,岂非邻境乎?”嵩曰:“事系安危,非尔能料。
”红线曰:“某诚贱品,亦能解主忧者。
”嵩闻其语异,遂具告其事曰:“我承祖父遗业,受国家重恩,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伐尽矣。
”红线曰:“此易与耳,不足劳主忧焉。
今一更首途,二更可以复命。
”乃入闱房,饬.其行具。
再拜而行,倏忽不见。
嵩乃返身闭户,背烛危坐。
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惊而起问,即红线回矣。
嵩喜而慰劳曰:“事谐否?”红线曰:“不敢辱.命。
”又问曰:“无伤杀否?”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
”嵩乃发使入魏,遗田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床头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
”专使星驰,夜半方到。
承嗣遽出,使者乃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
明日,专遣使赍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杂珍异等,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
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戚。
”由是一两个月内,河北河南信使交至。
忽一日,红线辞去。
嵩曰:“汝生我家,今欲安往?又方赖于汝,岂可议行。
”红线曰:“某前本男子,游学江湖间,读神农药书,而救世人灾患。
时里有孕妇,忽患蛊症,某以芫花酒下之,妇人与腹中二子俱毙。
是某一举杀其三人,阴力见诛,降为女子,使身居贱隶。
幸生于公家,今十九年矣。
身厌.罗绮,口穷甘鲜。
宠待有加,荣亦甚矣。
昨往魏邦,以是报恩。
今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乱臣知惧,烈士谋安,在某一妇人,功亦不小,固可赎其前罪,还其本形。
便当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
”红线拜且泣,遂亡所在。
(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主自一月,不遑.寝食遑:闲暇B.乃入闱房,饬.其行具饬:整理C.不敢辱.命辱:侮辱D.身厌.罗绮厌:满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红线“奇异”的一组是 ( )①事系安危,非尔能料②再拜而行,倏忽不见③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④忽一日,红线辞去⑤某前本男子⑥身厌罗绮,口穷甘鲜A.①②④ B.①③⑥C.②③⑤ D.④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潞州节度使薛嵩家的婢女名红线,善于弹奏阮咸,通晓经书和史书。
题型四表达技巧赏析题——嫁于春风巧用媒构建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的知识体系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掌握《考试说明》规定的七种修辞手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以下七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这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边练边悟(2012·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柴禾是家力的象征。
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
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
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
文言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吕僧珍字元瑜,东平范人也。
世居广陵,家甚寒微。
事梁文帝为门下书佐。
身高七尺七寸,容貌甚伟,曹辈皆敬之。
妖贼唐宇之寇.东阳,文帝率众东讨,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
僧珍宅在建阳门东,自受命当行,每日由建阳门道,不过私室。
文帝益以此知之。
司空陈显达出军沔北,见而呼坐,谓曰:“卿有贵相,后当不见减,深自努力。
”建武二年,魏军南攻,五道并进,武帝帅师援义阳,僧珍从在军中。
长沙宣武王时为梁州刺史,魏军围守连月,义阳与雍州路断。
武帝欲遣使至襄阳,求梁州问,众莫敢行。
僧珍固请充使,即日单舸上道。
及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宣武王书而反,武帝甚嘉之。
武帝命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
僧珍阴养死士,归之者甚众。
武帝颇招武猛,士庶响从,会者万余人。
因命按.行城西空地,将起数千间屋为止舍。
多伐材竹,沉于檀溪,积茅盖若山阜,皆未之用。
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
及兵起,悉取檀溪材竹,装为船舰,葺之以茅,并立办。
众军将发,诸将须橹甚多,僧珍乃出先所具,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
天监四年,大举北侵,自是僧珍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
五年旋军,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
僧珍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以本州,乃拜南兖州刺史。
僧珍在任,见士大夫迎送过礼,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
当速反葱肆耳。
”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僧珍怒曰:“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姊适于氏,住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僧珍常导从到其宅,不以为耻。
在州百日,征为领军将军,直秘书省如先。
僧珍既有大勋,任总心膂,性甚恭慎。
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
每侍御坐,屏气鞠躬,对果食未尝举箸。
因醉后取一柑食,武帝笑谓曰:“卿今日便是大有所进。
”十年,疾病,卒于领军官舍。
谥曰忠敬。
武帝痛惜之,言为流涕。
(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妖贼唐宇之寇.东阳寇:侵犯B.使僧珍知.行军众局事知:掌管C.因命按.行城西空地按:巡行D.以本官领.太子中庶子领:率领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僧珍“为官清廉、勤勉”的一组是 ( )①僧珍独悟其指,因私具橹数百张②昼直中书省,夜还秘书③僧珍至,乃弃业求州官④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⑤岂可徙官廨以益吾私宅乎⑥每侍御坐,屏气鞠躬A.①②⑥ B.②④⑤C.①③⑤ 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僧珍先在梁文帝手下做官,他恪尽职守,常过家门而不入,文帝因此更加信任他。
学案翻译学案目标 1.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2.学习如何在翻译中重点落实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3.注意审题答题规范,尤其加强审题的得分点意识。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直译为主,就是要求在翻译中字字落实,把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译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译出来的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2.意译为辅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这些需要意译的地方一般是使用固定结构及修辞手法(主要指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的地方。
如:①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这里的“一苇”是比喻,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译文:能不改变自己节操志向的高官。
这里的“缙绅”采用借代手法,应译成“官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这里用“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④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译文:相如请同大王拼命。
“以颈血溅大王”是“拼命(死)”的委婉说法,不可直译。
二、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翻译中的得分点有:①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活用词)②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虚词)③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三、要做到文从字顺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有些同学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
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
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
译后的语句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如不通顺流畅,则要润色修改。
演练体悟对照翻译的规范和要求,指出下面译文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
1.(2010·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一、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题组训练基础题组1.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有语言标志词的指出来。
岳飞诉冤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
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
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
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
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
心之竭诚,人神共鉴。
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者……也,判断句②为……所,被动句③省略“于”,省略句④于,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⑤以,状语后置句⑥于,状语后置句⑦唯……是,宾语前置句⑧于,状语后置句⑨之……者,定语后置句⑩被、见,被动句⑪为,被动句⑫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写省略的词语。
(客)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犬马)旦暮罄于(人)前,不可类之,故难(画)。
”(2)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有为齐王画者。
句式: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一个替齐王作画的宾客。
②夫犬马人所知也。
句式:判断句译文: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
③不罄于前。
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文:(鬼魅)不在(人们)面前出现。
二、核心题组(一)主要得分点落实训练3.译出关键实词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文言文阅读(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非相《荀子》(节选)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①,今之世,魏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
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
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
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
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②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
楚之孙叔敖,期思③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居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
故士不揣长,不挈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供;周公之状,身如断蓄;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
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
是非容貌之患也。
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
是非容貌之患也。
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然则从者将孰可也?【注】①姑布子卿:春秋时郑国人,曾看过孔丘和赵襄子的相,见《韩诗外传》卷九和《史记·赵世家》。
②焉:通“颜”,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