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铁碳相图与应用180326
- 格式:pdf
- 大小:6.81 MB
- 文档页数:96
铁碳相图及其应用一、铁碳相图的发展史:早在 1868 年,俄国学者切尔诺夫就注意到只有把钢加热到某一温度”T”以上再快冷,才能使钢淬硬,从而有了临界点的概念。
至1887~1892年奥斯蒙等利用热分析法和金相法发现铁的加热和冷却曲线上出现两个驻点,即临界点。
奥斯蒙认为这表明铁有同素异形体,即α铁、β铁和γ铁。
1895年,他又进一步证明,如铁中含有少量碳,则在690或710℃左右出现临界点,标志在此温度以上碳溶解在铁中,而在低于这一温度时,碳以渗碳体形式由固溶体中分解出来。
1904年又发现了δ铁。
1899年罗伯茨-奥斯汀制定了第一张铁碳相图;而洛兹本更首先在合金系统中应用吉布斯相律,于1990年制定出较完整的铁碳平衡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碳平衡图不断得到修改。
目前采用的铁碳平衡相图如图1所示:图1—铁碳平衡相图二、铁碳平衡图释义:纯铁有两种同素异构体,在912℃以下为体心立方的α-Fe;在912~1394℃为面心立方的γ-Fe;在1394~1538℃(熔点)又呈体心立方结构,即δ-Fe。
当碳溶于α-Fe时形成的固溶体称铁素体(F)、溶于γ-Fe时形成的固溶体称奥氏体(A),碳含量超过铁的溶解度后,剩余的碳可能以稳定态石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亚稳态渗碳体(Fe3C)形式存在。
Fe3C有可能分解成铁和石墨稳定相。
但这过程在室温下是极其缓慢的;即使加热到700℃,Fe3C分解成稳定相也需几年(合金中含有硅等促进石墨化元素时,Fe3C稳定性减弱),石墨虽然在铸铁(2~4%C)中大量存在,但在一般钢(0.03~1.5%C)中却较难形成这种稳定相。
Fe-Fe3C平衡图有重要的意义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1中的实线绘出亚稳的 Fe-Fe3C 系;虚线和相应的一部分实线表示稳定的Fe-C(石墨)系;平衡图中绝大多数线是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的;有些线,如Fe3C的液相线,石墨在奥氏体中溶解度等是由热力学计算得出的。
Fe-Fe3C平衡图由包晶、共晶、共析三个基本反应组成。
600700800900
F 温度/
℃Fe-Fe 3C 合金相图
Fe K
D
1、铁素体:碳在α-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用符号F 或α表示。
碳在α-Fe 中的溶解度很低,因此,铁素体的机械性能与纯铁相近,其强度、硬度较低,但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
2、奥氏体: 碳在γ-Fe 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符号A 或γ表示。
3、渗碳体: 渗碳体是一种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它的分子式为Fe 3C ,渗碳体既是组元,又是基本相。
4、珠光体:用符号P 表示,它是铁素体与渗碳体薄层片相间的机械机械混合物。
5、莱氏体:用符号Ld 表示,奥氏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共晶体。
特性点符号 温度/℃ ωc (%)含义
A 1538 0熔点:纯铁的熔点
C 1148 4.3共晶点:发生共晶转变L4.3→Ld(A2.11%+Fe3C 共晶)
D 1227 6.69熔点:渗碳体的熔点
E 1148 2.11碳在γ-Fe 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G 912 0同素异构转变点
S 727 0.77共析点:发生共析转变A0.77%→p(F0.0218%+Fe3C 共析)P 727 0.0218碳在α-Fe 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Q 室温 0.0008室温下碳在α-Fe 中的最大溶解度。
【钢热处理知识】史上最详尽铁碳相图图文讲解喜欢就果断分享吧!铁碳合金,是以铁和碳为组元的二元合金。
铁基材料中应用最多的一类——碳钢和铸铁,就是一种工业铁碳合金材料。
搞机械的,最应该掌握的材料就是铁碳合金材料。
铁碳相图一、Fe-Fe3C相图的组元1.Fe组元δ -Fe(bcc) --1394℃--γ-Fe(fcc)--912℃--- a -Fe(bcc) (同素异构转变)强度低、硬度低、韧性、塑性好2.Fe3C ( Cem, Cm)熔点高,硬而脆,塑性、韧性几乎为零。
二、Fe-Fe3C相图中的相1.液相L2.δ相高温铁素体(C固溶到δ -Fe中——δ相)3.α相铁素体F (C固溶到α-Fe中——α相)强度、硬度低、塑性好(室温:C%=0.0008%, 727度:C%=0.0218%)4.γ相、A奥氏体(C固溶到γ-Fe中——γ相)强度低,易塑性变形5.Fe3C三、相图分析1.三条水平线和三个重要点(1)包晶转变线HJB:1495摄氏度,C%=0.09-0.53%LB+δH------AJ 即L0.53+ δ0.09------- A0.17(2)共晶转变线ECF,1148摄氏度,C%=2.11---6.69%L4.3---- A2.11+Fe3C(共晶渗碳体)——Le4.3 高温莱氏体Le,Ld(3)共析转变线PSK,727摄氏度,C%=0.0218---6.69%As----FP+Fe3C(共析渗碳体)A0.77---- F0.0218+Fe3C——P(珠光体)珠光体的强度较高,塑性、韧性和硬度介于Fe3C和F之间Le---- P+Fe3CII+Fe3C共晶------低温莱氏体Le’2.液固相线液相线ACD固相线AECF3.溶解度线ES线碳在A中的固溶线,1148摄氏度,2.11%——727摄氏度,0.77%,Fe3CIIPQ线碳在F中的固溶线,727摄氏度,0.0218%——0.0008%室温,Fe3CIII4.GS线5. 特征点6.特征线表四、基于Fe-Fe3C相图的Fe-C合金分类1.工业纯铁,C%<=0.0218%2.钢0.0218%<C%<= 2.11%亚共析钢 0.0218%<C%<0.77%共析钢 0.77%过共析钢 0.77%<C%<= 2.11% 3.白口铸铁2.11%<C%<6.69%亚共晶白口铸铁 2.11%<C%<4.3%共晶白口铸铁 4.3%过共晶白口铸铁 4.3 %<C%<6.69%在铁碳合金中一共有三个相,即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
铁碳相图的分析及应用铁碳相图是描述铁和碳混合体系中不同组织和组分相变关系的图表。
在该图中,横轴表示碳含量,纵轴表示温度。
铁碳相图可以分为三个区域:铁铁素体区、铁奥氏体区和铁珠光体区。
铁铁素体区是指碳含量低于2.11%的区域。
在这一区域内,铁的晶体结构主要是针状的铁素体。
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铁的晶体结构会逐渐变为面心立方结构的奥氏体。
铁奥氏体区是指碳含量在2.11%至6.7%之间的区域。
在这一区域内,铁的晶体结构主要是面心立方结构的奥氏体。
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奥氏体中的碳溶解度也会增加。
铁珠光体区是指碳含量大于6.7%的区域。
在这一区域内,铁的晶体结构主要是珠光体。
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铁的硬度和脆性都会增加。
铁碳相图在冶金学和材料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和预测材料的相变行为:铁铁素体区、铁奥氏体区和铁珠光体区的存在和相变关系,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理解和预测材料在不同温度和碳含量下的相变行为。
比如,通过铁碳相图可以确定钢材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组织,从而指导钢材的热处理工艺。
2. 材料强度和韧性的控制:铁碳相图可以指导材料的合金化和热处理工艺,从而控制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以钢材为例,通过在铁铁素体区添加合适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通过在铁奥氏体区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提高钢材的韧性和塑性。
3. 材料组织和性能的调控:铁碳相图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预测不同温度和碳含量下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并通过调控温度、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工艺等手段来实现所需的材料性能。
比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通过对铁碳相图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开发出高温和高强度的铁基合金材料,以满足航空发动机等高温工作环境的需求。
4. 材料失效分析和改进:铁碳相图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分析材料失效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比如,通过分析钢材中的碳含量和组织变化,可以了解钢材的强度和韧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材料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