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一下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32
第一课时常见的分散系胶体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常见的分散系1.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A.硅酸溶胶B.蔗糖溶液C.泥浆水D.氢氧化铁胶体2.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苏打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3.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分散系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得到的无色溶液4.下列对溶液、胶体和浊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三种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顺序:浊液〉胶体>溶液B.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稳定存在C.溶液和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而浊液不透明D.胶体能透过滤纸5.(多选)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淀粉溶液B.硫酸钠溶液C.石灰乳D.烟知识点二胶体6.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D.胶体是纯净物,其它分散系是混合物7.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①有尘埃的空气②稀硫酸③蒸馏水④墨水,能观察到有丁达尔效应的是()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8.将氯化铁溶液和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分散系。
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 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
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A.甲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乙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不可以透过滤纸B.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C.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分散系没有丁达尔效应,乙分散系有丁达尔效应D.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分别照射甲、乙分散系,发现甲、乙分散系均有丁达尔效应9.(多选)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B.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C.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D.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10.“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空气是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2.知道空气会流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2.通过玩空气连通器,知道空气会流动。
3.通过玩注射器,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等。
4.通过与水的类比,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的描述空气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用所学到的方法,较全面的观察一种物质的性质。
2.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会流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相关视频、矿泉水瓶、空气连通器、杯子。
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气球、气筒、纸屑、注射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教师拿出没有盖子的空饮料瓶,问:老师的这个饮料瓶里面有什么?2.生回答:有空气。
3.师问:怎么才能知道瓶子里面装有空气呢?4.生答:将瓶子压入水槽中,瓶口冒气泡,说明里面有空气。
5.师问:回忆一下,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有空气?6.生答:教室里、海绵里、转头块里面等。
7.师: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空气,这节课来研究一下空气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二、观察空气的常见特点师:咱们学习了水具有许多特点,这节课我们对照水的特点来研究一下空气都有什么性质。
生回答水的特点(会流动、无固定形状、液体、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占据空间等等),教师板书记录。
1. 请用这些方法观察空气(师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器官)讨论空气有哪些特点?学生汇报。
(板书)2. 空气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继续研究三、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1.教师用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转移同一瓶水,学生观察瓶总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2.小组成员合作,给四种不同用形状的气球充气,观察空气的形状。
3. 气球鼓起来了,气球像什么,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像什么?4.画一画气球中空气的形状,完成实验报告单。
2022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总结归纳第一单元熟记20以内的加减口算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用长方体画出长方形;正方体画出正方形;三棱柱画出三角形;圆柱画出圆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请输入标题第四、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速度取决于20以内的口算熟练程度;2.竖式计算(1)要按照课本格式进行计算(进位必须写1,借必须在十位的数字上加点)(2)竖式计算需注意以下要点:①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之间一般要空出一个数字的位置;②两个加数要各占一行;③“+”或“-”要写在下面一个数的前面;④横线要用直尺画(不要画得太长,也不要画得太短,刚好包住“+”“-”号和数字为宜);⑤“+”时个位向十位进上的“1”要写得略小些;“-”时,如果个位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的话,必须在十位数字的上面点上一个点;⑥有横式的一定不要忘记将计算出的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3.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按照“秘诀”将需要的两个数字写出来;(2)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判断是加法还是减法;(3)算出答案,带上单位名称;(4)口头答一下(其实一年级不作要求,只是为了提前训练).备注:①“秘诀”即:将题目中的大数写在前面,小数写在后面,目的为了防止孩子们算减法时将小数写在前面或将答案写在了前面;②“关键词”:一般情况下,若是求:一共的总数、付出的钱数、原来有多少……此类题目用“+”法计算;若是求:还剩多少?卖出多少?拿走多少?借走多少?用去多少钱?找回多少钱?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贵多少、便宜多少?……此类问题用“-”法计算.【例1】:丽丽拿了30元钱去买水壶,一个水壶要39元钱,丽丽还差多少钱?常见错误:30+9=39(元) 30-39=9(元)正确列式:39-30=9(元)【按照“秘诀”就不会出错,先写大数39,再写小数30.判断“-”法……】【例2】:李叔叔收了一批鸡蛋,前3天卖出64个,还剩6个。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1、物质存在的形式主要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2、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不会流动),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5、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6、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
(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把固体放到水里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2、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
3、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4、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5、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6、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洗衣粉)、(奶粉)等。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塑料)、(石头)等。
7、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8、把沙子放入水中,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是因为水不能(溶解)沙子,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
9、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用木头做成的船也是(浮)的;在水中,钢铁是(沉)的,用钢铁做成的巨型轮船是(浮)的。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单元复习前言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在当今社会,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数学的良好启蒙教育对于儿童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为例,介绍第三单元的复习内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复习内容1. 数字的认识数字是数学的基础,学生对数字的认识需要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训练,例如通过观察数字卡片、数字图案、数字长度、数字数量等方式进行数字认识。
在具体训练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动用他们的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传感器,培养他们对数字的灵敏感知,让学生掌握1到100以内的数字,轻松读、写、认、会。
2. 数量的认识数学中的数量就是基数,一个数量的大小可以通过数线、手指、条形图、珠子、方块等形状进行表示和比较。
用各种线条和形状表示数量大小,观察每种形状的变化,学生容易理解数量。
3. 算术的基本概念数学中最基本的算术运算有加减法,通过基础的加减练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算法,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
此外,在加减法的基础上,还需要训练学生的比较大小,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 模式和分类模式和分类是数学中常用的思维模式。
学生需要通过模式和分类训练,掌握简单的数学模式和分类,例如大小、颜色、形状等等。
这些基础的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将得到应用。
5. 手把手的实践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说,手把手的实践操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使用珠子、方块等模型进行练习,让学生进行分类、比较大小等操作。
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数学练习。
总结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需要持续练习和掌握的学科。
通过对第三单元的复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数量、算术、模式、分类等知识。
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基础知识将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第1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材21~22页。
【教学要求】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三次备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公园进行数学竞赛,蓝猫打算乘着智慧列车去参加,小朋友们想一起去吗?二、活动探究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3 (10)(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
(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4)学生用学具摆,愿意摆几捆就摆几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
(5)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多媒体)【学生活动与教师关注】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狗解决了问题,小狗很高兴。
不过小狗想起来它的好朋友小猫有几道问题不会解答,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小猫吗?(6)组织练习①“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②“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③“想想做做”第3题过渡:小猫小狗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问题,它们邀请小朋友们继续参观。
咦,小青蛙是不是也遇上难题了?我们赶快来看一看。
2、读写整十数和一百(1)出示计数器,要求学生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2)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是怎样想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的认识:学习10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的概念,包括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组成等。
2. 加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不退位加减法和退位加减法。
3. 几何图形:认识和区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4. 空间和方位: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并能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5. 时间和日期:认识时钟的各个部分,学会读时间,了解日期和星期的概念。
6. 计量单位:学习长度、面积、体积等基本计量单位,如米、厘米、千克、克等。
7. 数据处理:学会用图表来表示和处理数据,如用线段图、统计图等来展示信息。
8. 逻辑思维:通过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9. 数学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0. 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活动,增强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这些知识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练习来教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石头与泥土一、填空1、石头的样子是(椭圆形),比(鸡蛋)大,有(黑色斑点),不太(光滑)。
2、给石头分类,可以按(颜色、斑纹、大小)分,3、土越细越适合做(泥塑)。
4、泥土可以做(乌龟)。
(茶杯),(茶壶)等许多物品。
5、干沙子(不沾手),(颗粒大),(粗糙),干黏土(沾手),(颗粒小),(细腻).6、沙子渗水(快),黏土渗水(慢)。
7、我们在山脚下,小河边,草地上,都能见到石头。
8、石头的用途有:可以用来打水漂,跳房子,拼有趣的图案,在石头上画美丽的图案,用来做盆栽等。
石头还可以用来造房子,建桥梁,铺路,做雕塑,还可以加工成项链,手镯等工艺品。
9、我们从以下方面观察描述石头的样子:形状,斑纹,大小,颜色,表面是否光滑,轻重等。
10、石头的每一个特征都可以作为分类的标准,用它来给石头分类,但是每次只能按石头的一个特征来分类。
11、原始人将石头加工成各种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锤。
12、筛泥土时,先用筛孔最大的筛子,再用筛孔中等的,最后用筛孔最小的,大网眼的筛子筛出来的泥土粗,小网眼的筛子筛出来的泥土细。
13、我们从挖出来的泥土中,可以找到小石子,小树枝,枯树枝,小虫子,沙子,小砖块,碎玻璃,小纸屑,蚯蚓等。
二、简答1、石头有哪些用途?答:石头可以修房子,修桥,修路,做装饰,做石像。
2、古代人把石头做成哪些工具?答:古代人把石头做成石锤,石斧,石刀。
3、怎样筛泥土?答:1、捡出不是泥土的东西。
2、把大的土块捻捻碎,3、选择筛子。
4筛泥土。
第二单元水一、填空1、生活中,洗菜做饭,洗衣服,浇花,刷牙洗脸等都需要水。
2、我们要判断玻璃瓶中的液体时,要充分的运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颜色,用鼻子闻气味,用舌头尝味道。
3、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倒入什么形状的容器就呈现什么形状。
4、大自然界中的水,都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5、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摸得着,会(流动)。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学习任务1 碳、硅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一、碳、硅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碳 硅 存在形态 游离态和化合态 化合态物理性质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石墨:硬度小、电的良导体 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泽、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 用途金刚石用于制造切割刀具;石墨用于制造电极、铅笔芯半导体材料和合金材料碳、硅在参与化学反应时,一般表现还原性。
1.碳⎩⎪⎪⎪⎨⎪⎪⎪⎧与O 2反应⎩⎪⎨⎪⎧O 2(足量):C +O 2=====点燃CO 2O 2(不足):2C +O 2=====点燃2CO与氧化物反应⎩⎪⎨⎪⎧CuO :2CuO +C=====△2Cu +CO 2↑SiO 2:SiO 2+2C=====高温Si +2CO ↑H 2O :C +H 2O (g )=====高温CO +H2与强氧化性酸反应⎩⎨⎧浓H 2SO 4: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浓HNO 3: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2.硅⎩⎨⎧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Si +O 2=====△SiO 2F 2:Si +2F 2===SiF 4Cl 2:Si +2Cl 2=====△SiCl4与氢氟酸反应:Si +4HF===SiF 4↑+2H 2↑三、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比较物质二氧化硅二氧化碳结构空间立体网状结构,不存在单个分子存在单个分子主要物理性质硬度大,熔、沸点高,常温下为固体,不溶于水熔、沸点低,常温下为气体,微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水反应不反应CO2+H2O H2CO3与酸反应只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不反应与碱反应(如NaOH)SiO2+2NaOH===Na2SiO3+H2O(盛碱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CO2少量:CO2+2NaOH===Na2CO3+H2OCO2过量:CO2+NaOH===NaHCO3与盐反应如与Na2CO3反应: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如与Na2SiO3反应:Na2SiO3+H2O+CO2(不足)===H2SiO3↓+Na2CO3或Na2SiO3+2H2O+2CO2(足量)===H2SiO3↓+2NaHCO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与CaO反应:SiO2+CaO=====高温CaSiO3如与Na2O反应:Na2O+CO2=== Na2CO3用途光导纤维、光学仪器、电子部件制饮料、制碳酸盐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1易错生字:李、秀、香:三字中第四和第五笔分别为捺。
定:第四笔是横。
总:上面是倒八字头。
连、远等走之底的字要注意走之底的写法。
以:最后一笔是点。
级:右半部分的写法要注意。
同:第三笔是横。
更:撇要顶住最上面的横。
净:右边中间的横要出头。
专:竖折钩是一笔写成。
2 常见偏旁归类:辶:连远送过边进道选口:唱听叶吓叫吃呀呢哪木字旁:机李桥桃树禾字旁:和秀香种秋3重点词语:朝阳晚霞晨雾秋霜山清水秀万紫千红和风细雨鸟语花香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认真少先队先进失去准点难题备课各自奇怪聪明活泼冰凉可口准备赶快观看包围堆积花花绿绿干干净净高高兴兴蝴蝶蜜蜂碧野秀丽取下一定捧着连忙如果轻轻的仿佛抬头投向聪明活泼忽然眨眼总是以后注意先生小鹿慢慢的堆积鼻子脑袋奇怪推车一辆赶来多久准备干干净净失物年级同学围观工人专心排队刚才请坐一双各自5 形近字、同音字和(和平) 以(以后) 才(才干) 公(公园)合(合唱) 意(主意) 千(千万) 工(工人)秀(秀气) 干(干活) 起(起来) 明(明白)香(香水) 赶(赶忙) 赶(赶来) 朋(朋友)6 合一合组成新字 54页语文园地7 搭配合适的词语(连一连)凉凉的杨树青青的小路长长的鸟蛋绿绿的草坪高高的小路弯弯的假山挺拔的小树火红的太阳美丽的眼睛精彩的球赛可口的问题透明的荷叶有趣的松果闷热的天气亮晶晶的夏夜绿油油的翅膀懒洋洋地走进来碧绿碧绿的叶子慢吞吞地说雪白雪白的棉花兴冲冲地晒太阳火红火红的太阳句子:1 41页我会读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2 49页我会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1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2.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苏教版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方法一:课前预习: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提到学习方法必将的一个,话虽老,虽旧,但仍然是不得不提。
虽然大家都明白该这样做,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能有几人,课前预习可以使我们提前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不至于到课上手足无措,加深我们听课时的理解,从而能够很快的吸收新知识。
学习数学方法二:课后复习:同预习一样,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的几十分钟不足以使我们学习和消化所学知识,需要我们在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与巩固,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新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单元概要、知识点归纳第4单元《动物和植物》目录第4单元《动物和植物》单元概要分析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世界是物质的”是设计本册教材的核心思想。
在认识了石头与泥土、水、空气之后,本单元的设计围绕地球环境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展开。
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着无数多姿多彩的动物和植物。
一年级学生也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动物和植物的感性经验。
本单元的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观察、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形成有关动物、植物的初步概念,认识到动物、植物也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物质。
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动物、植物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对它们进行分类,以及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分享,这些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废弃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7.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7.2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和练习巩固和强化已学知识。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获得一些用小数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同学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后,你掌握了哪种策略?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在学习单上写一写你的疑惑。
从问题想起的策略你能灵活运用吗?2.在小组里讨论解决问题一般都要经过哪几个步骤,你觉得在这些步骤中哪一步最为关键呢?。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课,争做策略运用的小能手哦!二、梳理知识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了“求剩余”、“求两数之和”、以及“求两数之差”,还学习了借助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借助线段图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从问题出发,先求出中间问题,再解答最后的问题,其中有的已知条件需要用到多次,需要同学们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熟练运用。
三、综合复习1、口算复习出示口算,学生进行口算,校对答案小结:同学们,在这些口算题中我们要特别注意24乘5,它等于120,它和25乘4 很相似,但结果完全不同。
另外20乘50的积里面0的个数的确定,也要特别当心。
2、综合提升(1)同学们你们说说,解决问题一般可以怎么做呢?小结:对,同学们都说的不错。
解决问题首先要读懂题目的意思,然后借助我们的经验或者线段图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做完还要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这样我们才会正确解答。
下面我们就继续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专项训练,根据问题找出合适的已知条件小结:同学们,要想正确解答问题,需要找到和问题相关的信息,排除其他信息,才能正确解答。
(2)出示题目小结:这是两数求和的实际问题,同学们从问题出发,需要知道前5天一共去多少人和周末一共去多少人,其中前5天一共去多少人没直接告诉我们,需要我们先解决,从而建立问题和条件之间的相关联系。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一、基础知识部分1.植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2.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萝卜、胡萝卜、甘薯)等;用茎繁殖的植物有:(马铃薯、生姜、水仙、吊兰)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落地生根、宝石花)等。
4.用茎繁殖的三种方法是:(嫁接)、(压条)、(扦插)。
5.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繁殖),它有两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6.在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萝卜、胡萝卜、甘薯等植物是利用(根)进行繁殖的;杨树、柳树、月季等植物是利用(茎)进行繁殖的;芦荟、万年青、宝石花等是利用(叶)进行繁殖的。
7.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雌雄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
8.胎儿在子宫中发育时,可以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
9.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10.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11.(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12.(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3.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蜗牛——雌雄同体;海马——雄性育儿;皱唇鲨——卵胎生;鸭嘴兽——卵生、哺乳;水螅——出芽繁殖;海葵——分裂繁殖。
14.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15.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或(约300天)16.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恶心、呕吐、偏食)等不良反应。
17.我出生时,妈妈有(非常疼痛、虚弱、劳累)等情形。
18.刚出生时,我(非常弱小,胎体丰满,身长约50厘米,体重3千克左右)。
19.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二、应用题部分1.胡萝卜用种子繁殖和用根繁殖有什么不同?答:胡萝卜用种子繁殖和用根繁殖有效能方面的差异。
用根繁殖能更快更高效地进行繁殖,同时也能比较科学地保留母本的优良特性,有利于增强其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第三单元认识100之内的数教课内容:1、数数、数的基本含义2、数的构成和读写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4、练习五5、数的次序6、比较数的大小7、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8、练习六9、复习教课目的: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正确地数出数目在100 之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 之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构成的;掌握100之内数的次序,会比较100 之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并初步认识百位;能够正确、娴熟地读写100 之内的数。
3、使学生认识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联合数的认识,能够正确、娴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使学生会用100 之内的数表示平时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预计和沟通,进而感觉数与生活的联系,培育从数学的角度察看四周事物和平时生活的意识,培育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的态度。
在认数的活动中,获取一些成功的体验,加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课要点:100之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课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1、数数、数的基本含义教课内容:数数、数的基本含义教课目的:1、让学生经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次序数出100 之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构成。
2、持续培育着手操作能力、抽象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育用数学的观点,看四周事物和看平时生活的意识,培育与同学相互合作沟通的态度。
教课要点:100之内的数和数的构成。
教课难点:知道几十九后边的数是几。
领会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
教课过程:一、揭露课题:出示一些非整十数:全班有31 人、小明的体重是25 千克,, 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叙述: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
(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二、直观认识几十几:1、讲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 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最新精选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苏教版复习巩固第三十二篇第1题【填空题】连一连,再读一读。
挖了______ 一块石碑立了______ 一口水井干了______ 一个办法想了______ 一天活儿A、一口水井B、一块石碑C、一天活儿D、一个办法【答案】:第2题【填空题】选一选,读一读。
挖了立了干了忘了______一块石碑______一口水井______一天重活______一件大事【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根据偏旁写新字再组词。
口______ ______ 氵______ ______ 亻______ ______木______ ______ 心______ ______ 广______ ______【答案】:第4题【填空题】填空。
①“井”的声母是______,“面”的声母是______,“念”的声母是______。
②“想”字是______结构,偏旁是______,共有______画。
③“忘”的韵母是______,“乡”、“想”、“念”都是______音节的字。
【答案】:第5题【填空题】按课文《奶奶的白发》选一选好奇地______ A问笑着______ B玩说着______ C说【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第7题【填空题】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到一起。
挖沙江挑洲想没念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到一起。
抚这奶你低好还抬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按笔画写字,填空①好学中“学”字共______笔;②吃饭中“饭”字共______笔;③上网中“网”字共______笔【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看拼音写汉字。
yuán shuài mǔ qīn gù xiāng yīng gā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按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填写词语①村子里没有井,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