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专家教你炒菜时如何正确“放”水
- 格式:docx
- 大小:51.11 KB
- 文档页数:2
最营养的炒菜技巧最营养的炒菜技巧1.开水点菜炒青菜时,应用开水点菜,这样炒出的菜,质嫩色佳。
若用一般水点菜,影响脆口。
2.炒菜巧下盐如果你用动物油炒菜,最好在放菜前下盐,这样可减少动物油中有机氯的残余量,对人体有利。
如果用花生油炒菜,也必须在放菜前下盐,这是因为花生油中可能会含有黄曲霉菌,而盐中的碘化物,可以除去这种有害物质。
为了使炒菜可口,开始可先少放些盐,菜熟后再调味。
如果用豆油、茶油或菜油,应先放菜、后下盐,这样可以减少蔬菜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美食天下菜谱大全3.糖醋汁配比不论做什么糖醋菜肴,只要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调配,便可收到甜酸适度的效果。
4.拔丝糖浆的熬制在熬制拔丝菜糖浆时,每盘加入一粒米大的明矾,能延长结时间,并使糖丝拉得更长。
5.放醋的讲究凡需要加醋的热菜,在起锅前将醋沿锅边淋入,比直接淋上香味更加醇厚浓郁。
6.啤酒调味剂夏季做各种凉拌菜时,加适量啤酒调拌,可提味增香。
7.葡萄酒做沙拉葡萄酒开瓶后,若存放过久,就会变成“醋”,具有芳香味,用来做沙拉非常好吃。
8.用盐洗菜保洁清洗青菜时,在清水里撤一些盐,这样可把蔬菜里的虫子清洗出来。
9.洗切蔬菜防营养流失菠菜、白菜等蔬菜要先洗后切,不要切碎了再洗。
否则,营养素会流失太多。
10.盐可使蔬菜黄叶返绿菠菜等青菜的叶,如果有些(轻度)变黄,焯时放一点盐,颜色能由黄返绿。
11.牛奶菜花更白嫩炒菜花时,加1匙牛奶,会使成品更加白嫩可口。
12.凉拌西红柿宜放盐用糖凉拌西红柿时,放少许盐会更甜,因为盐能改变西红柿的酸糖比。
13.腌制豆角新法选择早晨采摘的新鲜脆嫩的豆角,直接加入适量的盐,在盛器内轻揉,待手感潮湿之后,再入缸(注意避免破损或虫蛀的豆角混入),层层压紧、压实,并撤上少量盐,加净石压顶层,封口。
此法是直接利用豆角本身汁水腌浸,不另加水,避免豆角在水中变腐。
成品味正、色泽黄亮、口感松脆,可贮存1年以上。
14.腌泡菜除霉花腌制泡菜时容易生霉花(白膜)。
你炒的菜总是又干又柴?教你5招,保你瞬间做出鲜嫩爽口的
美味佳肴!...
菜肴要做得鲜嫩爽口,与如何保持食材的内在水分大有关系,这就需要在烹制过程中采取下列一些保水措施。
火候
火候是炒好菜的关键,它决定了蔬菜水分流失的多少。
记住三点:锅热、油温高、时间短。
加压
有些菜在烹炒当中还可加人少量清水,盖一下锅盖,以增加炒锅内的气压,保持蔬菜内外的水分平衡状态,减缓蔬菜细胞内水分的渗出速度。
加盐
时机待蔬莱将出锅前再加盐,也是减少蔬菜水分流失的重要措施。
上浆
上浆是给切好的食材敷上一层用鸡蛋、淀粉、食盐和清水调制成的“保湿面膜”。
这层“保湿面膜”在烹调受热过程中会首先凝结,包裹在食材表面,堵住食材内部水分流失的通道。
先滑再炒
炒肉丝等家常菜肴若要做得滑嫩爽口,肉丝食材就要经过油滑再炒。
所谓油滑,就是把软嫩细小无骨的荤料,在油锅中滑炒至断生(八成熟)起锅。
油滑后再回锅正式烹调,能使食材成熟均匀,不蜷缩、干瘪、碎散,外形显得饱满整齐,且能去除异味,增添脂肪的香味。
(选自《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有删改)。
炒菜如何加水
许多人做菜时,都有加水的小习惯,无论是因为怕菜糊掉,还是担心食材不会熟,经常不看什么菜,不管冷水还是热水,依习惯的就往锅里加水。
但其实,在炒菜时应该根据食材的不同,正确的添加水来调味。
若是加错了水,不仅会影响到菜肴的味道,还会影响菜肴的营养价值。
今天,就带各位来看看,如何正确的在炒菜过程中加水。
一、炒制蔬菜时不加水
蔬菜是日常烹饪中必不可少的菜肴,但你知道在炒这些绿色蔬菜时,中途最好不要加水吗?切好的菜自身便会有水分,这样能更好的保留蔬菜的营养。
个别难熟的菜要在中途加水,可加少量开水,这样不至于过多影响烹调温度,炒出来的青菜会相对脆嫩一些。
二、炒菜时不加冷水
跟第一点蔬菜不加冷水的道理一样,无论是炒制什么菜肴,都不应该中途加冷水。
这不仅会导致锅内的温度下降,使得菜肴变老变硬,口感差,还会丢失更多的营养。
三、难炒熟的菜先焯水
炒菜加冷水经常是因为怕菜炒不熟,想焖一下,但这样却让菜变老,丧失营养。
如果害怕菜难以炒熟或粘锅的话,可以在下锅炒之前先用热水焯一遍,这样就容易炒熟并且不容易粘锅了。
四、炖菜煲汤中途不加冷水
随着温度的降低,炖菜煲汤等料理出现的频率也变得多起来。
可想喝一碗热腾的汤可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从步骤到结束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炖肉类菜肴时,一开始就要加足水,若是在炖的过程中突然加入冷水,汤水的温度会骤然会发生变化,会使肉类表面突然收缩,致使肉中的腥膻气味不易挥发,配料不易入味,菜肴的鲜味也会大大减退。
炒菜基础知识有哪些_炒菜技巧炒菜,最基本的烹调技术之一。
也是应用范围最广、操作较多的烹调方法。
你知道炒菜的基本知识有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炒菜基础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炒菜基本知识1、炒菜时,不要加冷水,冷水会使菜变老变硬不好吃,而加开水炒出来的菜又脆又嫩。
2、炒藕丝时,一边炒一边加些水,能防止藕变黑。
3、炒鸡蛋时,一个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就不会炒老,而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软可口。
4、豆腐下锅前,可先放在开水里浸渍一刻钟,这样可清除泔水味。
5、用冷水炖鱼无腥味,并应一次加足水,若中途再加水,会冲淡原汁的鲜味。
6、蒸鱼或蒸肉时待蒸锅的水开了以后再上屉,能使鱼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温蒸气而立即收缩,内部鲜汁不外流,熟后味道鲜美,有光泽。
7、熬骨头汤时,中途切莫加生水,以免汤的温度突然下降导致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影响营养和味道。
8、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可浇上一汤匙冷开水,会使蛋熟后又黄又嫩,色味俱佳。
9、熬猪油时,先在锅内放入少量水,再将切好的猪油放入,这样熬出来的油,颜色晶亮而无杂质。
炒菜技巧1、炒菜时要热锅凉油有些人炒菜的习惯是锅里微微热了就加油,然后把油烧到冒烟再下菜,觉得这样炒出的菜更香、更好吃。
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现在大家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对身体不好。
但有一个常识是“顺式脂肪酸在经过高温加热或者其他加工处理后,都会变成反式脂肪酸,因为反式脂肪酸比顺式脂肪酸更加具有热稳定性”。
所以,我们现在倡导少吃高温油煎、油炸的食物,比如南瓜饼、炸鸡块、油条等,也建议大家使用过一次的油坚决倒掉,千万不要循环使用。
日常烹饪时油温别过高,可以先把锅烧得很烫,甚至有一点冒烟也没关系,然后加油,接着马上把蔬菜放进去炒,这不仅丝毫不会影响蔬菜的口感,而且更加健康。
2、炒蔬菜时要大火不仅要热锅凉油,更要记得蔬菜中的维生素很容易在高温中流失掉。
比如,研究已经证实,蔬菜高温中快炒2分钟,维生素C损失30%~40%,每延长10分钟,损失率则增加50%~80%。
食材初步熟处理的种类和方法食材初步熟处理的种类和方法常用的初步熟处理方法有焯水、过油、走红、汽蒸等方式,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菜肴的正式烹制,也影响成菜的质量。
(一) 焯水焯水也称“飞水”、“冒水”,即把原料放进沸水锅中短时间加热,以备进一步烹调的熟处理方法。
1.焯水的方法(1) 冷水投料冷水投料是把原料放进冷水锅中,一起加热,煮至原料达到半熟、刚熟或熟透后,捞出洗涤备用。
要使原料去掉血污、异味和杂质.多用此法。
(2) 沸水投料沸水投料是指水沸腾后才把原料投入沸水锅里。
根据菜肴制作的需要,确定原料在沸水锅里加热的时间。
一般绿叶蔬菜的焯水都用沸水投料方法,这样既可减少绿叶蔬菜营养成分的流失,又能使蔬菜保持翠绿鲜艳的色泽。
2.焯水的注意事项(1) 同一原料由于烹调方法和所制作的菜肴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
应考虑选择适当的焯水方法以及考虑是否进行焯水处理。
例如,羊肉本来是膻臊味较重的原料,一般选用冷水锅的焯水方法,但潮州菜却是投进沸水进行焯水处理的;另外,“红炖羊肉”,有的是焯水后再油炸,有的则不焯水;而用于制作“清炖”的羊肉,事先都经焯水处理。
又如,用猪大肠制作的菜肴,因为大肠异味较重,一般都要焯水。
但制作“糯米猪肠”时,因为要把糯米及辅料灌人肠里,而熟猪肠缺乏弹性和韧性,容易破裂,所以不能先进行熟处理,只能使用生猪肠灌馅,先把生料反复揉搓漂洗,再用清水浸泡,尽量消除其异味。
(2) 防止原料串味不同味的原料焯水,应分开处理,以免互相串味。
(3) 原料有老嫩之分加工成块、粒、片等,厚薄也有差别,焯水后的颜色变化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焯水时不能“一锅煮”。
要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以免造成有的熟,有的半熟;或无色的原料被有色原料渍染而变色。
(4) 原料因焯水受热,其营养成分会在不同程度上受破坏,故焯水时要控制好加热时间尤其是绿色蔬菜,要尽量缩短焯水时间,以保护其所含维生素不受或少受损失。
因此,蔬菜的焯水宜水多菜少火旺,若原料太多宜分次处理。
焯水的正确方法
焯水的正确方法是:1、开水锅焯水,首先就是将锅内的水加热至滚开,然后将原料下锅。
下锅后及时翻动,时间要短,不能太长。
要使菜色脆嫩不要过火。
这种焯水方法适用于植物性原料,如芹菜、菠菜、莴笋等。
焯水时要特别注意火候,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淡而且也不脆嫩。
因此放入锅内后,水微开即可捞出晾凉。
不要用生冷水冲,以免造成新的污染。
2、还有就是冷水锅焯水,即将原料与冷水同时下锅。
水要没过原料,然后烧开,目的是使原料成熟,便于进一步加工。
土豆、胡萝卜等因体积大、不易熟,需要煮的时间长一些。
还有一些动物性原料,如牛肚领、牛百叶等,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因为有些用于煮汤的动物性原料,也要冷水下锅,在加热过程中,使营养物质逐渐溢出,使汤味鲜美。
如用热水锅,则会使蛋白质凝固。
炒菜的正确姿势与正确做法一般在炒菜的时候都会需要掌握好一定的方法的,因为使用好方法是极其的重要的,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炒菜的正确姿势可以掌握的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炒菜的正确姿势,希望能帮到你。
炒菜的正确姿势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产生致癌物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
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正确做法: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将锅认真清洗干净后再炒下一道,这样不仅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还能防止上一次炒菜的调味料和残渣影响下一道菜的口感和卖相。
炒完菜马上就关油烟机:有害物质残留炒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油烟机在排除废气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有的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
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当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
正确做法: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
另外,炒菜时尽量关上厨房门,将窗户打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有害物质在厨房内的残留。
油冒烟时才下锅:产生致癌物,增加癌症风险等到油锅冒烟,这样的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癌症风险。
这种条件下,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
此外,油在这种温度下,不仅其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受到破坏,而且其中人体中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坏,降低了油的营养价值。
正确做法:烹调时,应控制油温在150℃-180℃左右。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竹筷子插入油中,当其四周冒出许多小气泡时,就表示温度够热可以下锅了。
剩下油炸的油仍用来炒菜:产生有毒物质很多人不舍得扔油炸过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
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
正确做法:这类油应该避免高温加热,可用来做炖菜或者花卷等面点。
烹饪中常见的调汁技巧及其应用调汁是烹饪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巧,它能够赋予食物不同的口感和味道,提升菜品的美味程度。
在烹饪过程中,掌握常见的调汁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调汁技巧及其在烹饪中的应用。
一、炒菜调汁技巧炒菜是我们日常烹饪中常见的方式之一,调汁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炒菜时,通过调制适当的调汁,能够使菜肴味道更加鲜美。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于炒菜的调汁技巧:1. 蚝油酱调汁:将适量的蚝油和酱油混合,加入水或者高汤,调成适宜的浓度。
该调汁适用于炒蔬菜、肉类等,能够增加菜肴的香气和鲜美度。
2. 干煸调汁:将花椒、干辣椒、盐等调料炒香后,加入适量的生抽、老抽和糖,调成适宜的浓度。
此调汁常用于炒肉类、土豆丝等,能够让菜肴更加香辣开胃。
3. 酱烧调汁:将豆瓣酱、蒜蓉、姜蓉炒香后,加入适量的生抽、耗油、糖等调料,搅拌均匀。
此调汁常用于炒豆腐、鸡翅等,能够赋予菜肴独特的咸香味。
二、烹饪中常见的腌制调汁技巧腌制是一种常见的烹饪方法,通过腌制调汁,能够使食材更加入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腌制调汁技巧:1. 酱油腌制:将适量的酱油、盐、糖等调料混合,腌制食材让其入味。
此调汁适用于腌制肉类、海鲜等食材,能够使其更加鲜嫩美味。
2. 酸味调汁:将柠檬汁、醋、糖等调料混合,腌制食材。
此调汁适用于腌制鱼类、肉类,在腌制的过程中,酸味调汁能够让食材更加鲜嫩,并赋予其独特的酸甜味道。
3. 咖喱调汁:将咖喱粉、盐、大葱等调料混合,腌制食材。
此调汁适用于腌制肉类、蔬菜等,在腌制的过程中,咖喱调汁能够使食材吸收浓郁的咖喱风味。
三、烟熏调汁技巧及应用烟熏调汁是一种独特的调汁技巧,通过烟熏的方式,给食材增添特殊的风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烟熏调汁技巧及其应用:1. 枫糖烟熏调汁:将枫糖浆、辣椒粉、黑胡椒粉等调料混合,用来烟熏肉类食材。
此调汁能够使烟熏肉类更加甜香,增添食欲。
2. 没草烟熏调汁:将没草糖、大蒜粉、洋葱粉等调料混合,用来烟熏鱼类食材。
蔬菜焯水技巧
蔬菜焯水技巧有:
1.焯水的时候,尽可能地不要切,直接把蔬菜放进去焯水,这样营养流失比较少,同时也能达到相应的目的。
2.焯水时水温要高,而且要水宽火旺,如果是绿叶蔬菜,应略滚即捞出,然后把它放入到冷水中,控干,这样就不会因余热而使之变黄、熟烂。
3.蔬菜放入锅中,可以加入少许盐,食用盐可以使蔬菜内可溶性营养成分扩散到水中的速度减慢。
4.放入植物油,这样能够使得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既可防止水分蒸发,也可保持蔬菜的脆嫩,同时还能阻止蔬菜氧化变色和营养物质的流失。
扣水的正确方法扣水是烹饪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能够去除食材中的杂质和异味,提高菜肴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然而,如何正确地扣水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得很好,下面将详细介绍扣水的正确方法。
一、扣水前的准备1. 要使用清澈干净的水。
尽量使用自来水或过滤后的水。
可以使用净水器,这样可以保证去除水中的杂质和异味。
2. 食材处理得要干净。
对于蔬菜来说,要先将蔬菜洗净,去掉黄色或破损的叶子,排出多余的水分。
3.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腥味较重的食材(如鱼虾等),要先剖开去除内脏和鱼鳞、虾壳等杂质,然后再清洗。
二、扣水的方法1. 入水前先焯水:将锅加热到水开,然后放入蔬菜或肉类食材,焯几分钟即可。
焯水的时间可以根据食材的种类和大小来确定,需要注意的是焯水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破坏食材的味道和营养。
2. 冷水下锅:将焯水后的食材放入冷水中,然后放入烧开的锅中,再加入适量的盐巴,然后打开火,将锅烧开。
此时要注意,不要盖上锅盖,否则会使水温下降导致扣水不彻底。
3. 出现泡沫时撇去:几分钟后,锅中会出现泡沫,这是因为食材中的杂质被煮出。
此时需要用勺子将泡沫撇去,直到水清澈为止。
注意不要将食材一起舀出,要用漏勺将食材捞出。
4. 续水焯水:将水烧开后,趁着火候尚未降下来,捞出食材,将食材放入清洁的锅中,稍稍利用锅底热度继续煮沸,然后将锅中的水倒掉,用清水再次冲洗锅。
5. 中小火扣水:将锅加热到沸腾后,改小火,慢慢煮煮,轻轻搅动,让食材充分散开,这样扣水过程能让水分中的异味和浊质慢慢扣出,而不是一煮就出的结果。
如果将火调高,虽然可以缩短时间,但是效果不一定好,可能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扣水不彻底,也可能使食材煮烂或口感变差。
6. 定时观察:扣水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观察水的颜色,如果逐渐变为清澈,说明扣水效果好,可以关火了。
如果水的颜色依然混浊,说明还需要继续扣水。
三、扣水后的处理1. 冲水:将扣水后的食材取出,用清水冲洗几遍,可以去掉存留在食材中的杂质和异味。
水分控制技巧水分控制是烹饪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影响到食物的口感、口味和营养价值。
掌握好水分的使用和控制,可以让您的菜肴更具可口和美味。
以下是一些关于水分控制的技巧,希望对您在烹饪中起到一些帮助。
1. 调整煮沸时间当煮沸食材时,煮沸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到食材的水分含量。
若食材在高温下煮沸的时间过长,水分会大量蒸发,导致食材变得干燥。
相反,如果煮沸时间太短,食材内部的水分可能没有充分释放,影响到烹饪的均匀度。
因此,在烹饪中应根据食材的种类和需要达到的口感来调整煮沸时间。
2. 使用适量的油脂油脂在烹饪中不仅有助于增加食物的口感和滑润感,还能够有效地锁住食材内部的水分。
在煎、炒、炸等烹饪过程中,适量的油脂可以形成一层保护层,使食材的水分不易蒸发,从而保持食材的鲜嫩口感。
但是,过多的油脂使用则会使食材过于油腻,降低菜品的口感,因此在使用油脂时需要适量掌握。
3. 善用蒸汽和锁水技巧在煮食过程中,蒸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它能够帮助保持食材内部的水分。
在炖、煮等烹饪主法中,使用盖子密封锅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食材的鲜嫩度。
此外,也可以利用蔬菜的自身水分,如番茄、洋葱等含水量较高的蔬菜,与其他食材一起烹饪,达到锁水的效果。
4. 控制火力和烹饪时间火力和烹饪时间的控制也是水分控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火力过大会加快食材的蒸发速度,导致食材失水过多,从而影响口感和质地。
火力过小则会延长烹饪时间,可能导致食材过度蒸煮,失去原有的鲜嫩和口感。
因此,在烹饪中应根据食材的性质和所需口感选择适合的火力和烹饪时间。
5. 使用高效的烹饪工具选择合适的烹饪工具也可以帮助控制水分。
例如,非粘锅和蒸锅可以减少油脂的使用,保持食材的水分。
炖锅的密封设计可有效锁住水分,使食材更加鲜嫩可口。
同时,还可以选择锅具底部带有蒸汽孔的设计,增加蒸汽的循环,更好地保持食材的水分。
水分控制是烹饪中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技巧,它直接关系到美食的质地和口感。
经典浇菜方法
浇菜是一项重要的烹饪技巧,可以为食物增添口感和自然香气。
这里介绍几种经典的
浇菜方法,让你的家常菜更加美味。
1.热油浇汁法
这是最基本的浇菜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蔬菜和肉类。
首先,在锅中加入一到两勺油,
把锅加热。
当油热后,把调味品(比如葱姜蒜)加入锅中,炒至发香。
然后加入肉类或蔬菜,翻炒均匀。
最后,加入汁料(比如酱油、糖、盐、醋、水淀粉等),翻炒至汤汁浓稠,浇在食物上即可。
2.清炒浇汁法
清炒浇汁法是将蔬菜清炒之后再加入汁料,味道清淡爽口。
清炒的技巧在于火力要大,菜要爆炒,炒出来的菜才会更香。
当菜炒到七、八成熟时,再加入汁料,炒拌均匀,使汁
料充分附着在菜上。
3.干烧法
干烧法是不加水或汤汁烧制食物的方法。
对于肉类,切成薄片或丝状,加入少许油和
调味品,用旺火干烧,翻炒至肉变色。
最后,加入蔬菜或豆腐等,再用旺火快速炒拌均匀,使菜与肉充分融合。
4.高汤浇汁法
高汤浇汁法是利用高汤渗透到蔬菜或肉类,使其更加鲜美。
使用高汤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炒菜时加入高汤,使其在烹调过程中逐渐渗入蔬菜和肉类。
另一种是先把肉类和
蔬菜加入到高汤中,用大火煮熟,然后取出,再将高汤煮浓为汁,最后把汤浇在肉和菜上
即可。
清蒸浇汁法是将肉和蔬菜清蒸熟后,再加入汁料。
这种方法可保留菜肴的原汁原味,
使其更加清新。
将蒸好的肉和蔬菜倒入碗中,再用少许油爆香调味料,倒入碗中即可。
焯水的正确方法以及应用焯水是一种在烹调过程中常用的技巧,它可以有效地去除许多食材中的杂质和异味,使得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焯水的正确方法和应用非常关键,今天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话题。
一、焯水的基本概念和步骤焯水,即将食材放入到沸水中煮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沥干。
焯水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杂质和异味,使得食物更加美味。
下面是焯水的基本步骤:1. 准备好食材:焯水可适用于很多种不同的食材,例如蔬菜、肉类等。
在进行焯水之前,需要先将食材切好或者处理干净。
2. 煮沸水:将适量的水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状态。
沸水能够将食材表面的杂质和异味有效地去除。
3. 放入食材:将处理好的食材放入锅中,让其在沸水中煮一定时间。
煮的时间视食材的种类和大小而定,通常需要煮1-3分钟。
4. 取出食材:焯水完成后,用小勺将食材取出,放入冷水中浸泡片刻。
这一步可以冲洗掉食材表面的残留物质,并防止食材继续煮熟。
5. 沥干水分:最后将焯好的食材沥干水分,就可以用于烹调了。
二、焯水的应用焯水可适用于很多种不同的食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蔬菜类:蔬菜类食材中含有许多杂质和土壤,因此在烹调之前需要进行焯水。
例如豆角、菠菜、芹菜等。
2. 鸡肉、鸭肉等家禽肉类:这些肉类容易在烹调过程中释放出脏东西和异味,经过焯水处理之后能够去除这些杂质。
3. 海鲜类:海鲜类食材肉质娇嫩,容易在烹调过程中变形。
焯水能够将它们的表面凝固,使得烹调起来更加方便。
4. 油炸食物:油炸食物经过焯水处理能够使得表面变得更加干燥,更容易脱水,从而制作出更加美味的口感。
三、焯水的注意事项1. 焯水时间:焯水时间要根据不同的食材而定,但是通常不需要超过3分钟。
2. 冷水浸泡:焯水完成后,放入冷水中浸泡片刻是很重要的,这一步能够有效地去除焯水过程中沾在食材表面的残留物。
3. 沥干水分:焯水过后,一定要将水分沥干,这样烹调时就不会有水汽冒出,影响食材的口感。
4. 沸水煮:煮焯水时一定要用沸水,这样才能够使得食材的杂质和异味有效地去除。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以下时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与它对应得的工作原理,其中不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计一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B.弹簧测力计一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C.验电器一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验钞机一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的照射下能发光2.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3.“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态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熔点低于30℃,沸点高于49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B.妈妈们对厨房里的油烟很烦恼,附着在厨房门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C.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弦外之音,这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D.营养专家建议,炒菜时不要先把盐直接撒在高温的锅里,而是在炒熟的菜准备装盘的时候撒少许盐,这是为了减少盐的汽化5.在防范流感疫情中,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B.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目的是为了减少压强C.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消毒液气味,是分子的扩散现象D.夹消毒棉的镊子头部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6.我们在初中物理中学习过许多测量工具,下列关于测量工具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测量物体长度时,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使弹簧测力计竖直使用时测量误差较小D.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功率的仪表7.有关生活用品利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B.高压锅利用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C.电炉子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D.茶壶利用了连通器的特点8.下列应用与其涉及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B.验电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船闸﹣﹣连通器D.电磁继电器﹣﹣电磁铁9.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C.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D.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10.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下面实验过程中错误的一项是()A.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B.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C.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D.当温度计内液面稳定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11.关于温度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体温计也可用做寒暑表C.摄氏温度规定沸水的温度为100℃D.摄氏温度规定冰的温度为0℃12.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1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60℃的水,正在沸腾B.用纸盒装水并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C.液体吸热后,温度却不升高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南极考察站的温度是﹣60℃14.关于热现象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过测量,一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恰好为0℃,说明它没有温度B.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来工作的C.温度计上的刻度距离0℃越远,其温度值越高D. 0℃的冰冷藏食物比0℃的水效果好,说明0℃的冰温度比0℃的水温度低15.在小瓶内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内插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去掉橡皮塞,不影响温度计的使用B.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相同C.玻璃管越粗,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得越明显D.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瓶中的水将沿细玻璃管上升二.填空题(共10小题)16.如图1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如图2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选填:“升高”或“降低”).17.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的性质制成.它的刻度是把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度,用这种方法规定的温度单位叫做.18.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但相邻两格之间的距离仍均匀.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5℃;把它插入沸水中(1个标准大气压),示数为95℃;若放在室内,当实际温度为32℃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19.一般温度计用水银作为工作物质,是因为水银的比热容,当温度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样一方面不影响被测物体的温度,另一方面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比其他物质的温度改变量,示数变化明显,易于观察.20.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是用温度计测得某物体温度时的情形,则被测物体的温度是℃.2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其中,规定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通常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若用此温度计测出气温如图所示,其示数为:.22.2009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甲、乙所示的工具都是用来测量体温的,甲是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原理工作的,乙图所示的测温仪是通过接收身体表面辐射出来的(选填:“紫外线”、“红外线”)来测温的.对于高烧病人,我们可以用酒精擦身,利用酒精(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要吸热来降温.2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移动;(填“左”或“右”)(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答.(填“会”或“不会”)24.图(a)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它的分度值为℃;为了提高体温计的测量精度,特意将液管做得很细,但液柱太细又难以看清其长度.为此,体温计玻璃管的读数部分的横截面做成特殊形状,如图(b)所示.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长度,视线应沿图中所示方向观察(“A”、“B”、“C”、“D”),这是利用光学中的.25.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均匀,用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是2℃,放在一个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8℃,用该不准确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6℃,实际室温是℃,当实际温度是℃时,该不准确温度计示数与测量的实际温度相同.当实际温度是40℃时,该不准确温度计示数是℃.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以下时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与它对应得的工作原理,其中不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计一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B.弹簧测力计一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其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C.验电器一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验钞机一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的照射下能发光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紫外线;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2)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3)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4)验钞机的工作原理是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解答:解:A、常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的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验钞机是利用了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很多生活现象都应用了物理学规律,该题就是通过实际应用来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应用实际的能力.2.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 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使用温度计之前一定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此选项错误.B、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此选项错误.C、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此选项错误.D、观察图示中的温度计知: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水银柱在0℃以上,示数为32℃.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3.“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态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熔点低于30℃,沸点高于490℃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碳纳米管温度计”中的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到490℃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测量时是利用金属镓在纳米碳管制成的温度计内受热膨胀,故A正确.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正确.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由于其用于温度计测定温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化读取数值,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D、“纳米管温度计”是用以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范围内要保证金属镓处于液态,不能凝固和汽化,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纳米碳管、金属镓的性质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说明水银这种物质具有“热胀冷不缩”的反常特性B.妈妈们对厨房里的油烟很烦恼,附着在厨房门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C.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弦外之音,这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D.营养专家建议,炒菜时不要先把盐直接撒在高温的锅里,而是在炒熟的菜准备装盘的时候撒少许盐,这是为了减少盐的汽化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熔点和凝固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①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缩口,离开身体后,液柱不会立刻回到玻璃泡,所以可以离开身体读数;②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③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熔点与气压有一定的关系;④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解答:解:A、体温计给发烧病人测量体温后放在20℃的室内,体温计一直显示着39℃的示数,是因为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弯曲的缩口,体温计离开身体后,液柱不会立刻回到玻璃泡.故A错误;B、妈妈们对厨房里的油烟很烦恼,附着在厨房门窗上的“油糊糊“,是烹饪过程中植物油先汽化后液化的结果.故B错误.C、课本上说,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弦外之音可以解读为:冰的熔点与气压有关.故C正确;D、营养专家建议,炒菜时不要先把盐直接撒在高温的锅里,而是在炒熟的菜准备装盘的时候撒少许盐,这是为了减少盐的升华.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体温计的使用方法、熔点与气压的关系及物态变化选项,是热现象重要的规律,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5.在防范流感疫情中,医务人员工作时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和用到的器械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B.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目的是为了减少压强C.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消毒液气味,是分子的扩散现象D.夹消毒棉的镊子头部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扩散现象.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利用了转换法的思想;(2)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知,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3)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解:A、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故A正确;B、由公式P=知,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B错误;C、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喷洒消毒液后,能闻到消毒液气味,是分子的扩散现象,故C正确.D、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夹消毒棉的镊子头部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了力学、热学的一些知识,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6.我们在初中物理中学习过许多测量工具,下列关于测量工具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测量物体长度时,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使弹簧测力计竖直使用时测量误差较小D.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功率的仪表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刻度尺的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电功的测量.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1)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先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3)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应与力的方向一致;(4)电能表是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解答:解:A、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正确;B、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要根据所要求的精确程度选择,故B错误;C、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应与被测力的方向一致,故C错误;D、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电功)的仪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测量工具或仪表的认识和了解,应知道各种测量工具标有的单位符号的意义,理解制作原理,并且会读数.7.有关生活用品利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B.高压锅利用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C.电炉子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D.茶壶利用了连通器的特点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连通器原理.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1)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它把温度的变化通过液柱长度的变化体现,运用了转化法的思想;(2)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电炉子的主要部件是电热丝,电热丝的材料电阻大熔点高,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4)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解答:解:A、水银体温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该选项正确;B、高压锅利用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该选项正确;C、电电炉子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不是磁效应,该选项错误;D、茶壶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该选项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中的物品来自于生活,我们经常使用,但未必知道它的物理原理;要求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8.下列应用与其涉及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B.验电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船闸﹣﹣连通器D.电磁继电器﹣﹣电磁铁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连通器原理;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上面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都称为连通器;(4)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解答:解:A、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正确;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C、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C正确;D、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的特点工作的,故D正确.故选B点评:题考查的是常见器具与物理规律的对应关系,体现了物理知识或规律对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在平时要注意发现和积累.9.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C.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D.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普通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常用温度计的种类,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解答:解:A、常见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有的用煤油,所以A的说法是错误的;B、人体温度的变化一般在35℃﹣42℃之间,所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所以B的说法是正确的;C、普通温度计下端没有缩口,离开被测物体后,温度计的示数马上就会发生变化,所以C的说法是正确的;D、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D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 A.点评:解答本题时要看清题意,是选说法不正确的而不是选说法正确的.10.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下面实验过程中错误的一项是()A.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B.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C.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D.当温度计内液面稳定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1)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和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和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故A正确;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确;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不能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故C错误;D.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属于基本技能,应该熟练掌握.11.关于温度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体温计也可用做寒暑表C.摄氏温度规定沸水的温度为100℃D.摄氏温度规定冰的温度为0℃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摄氏温度及其计算.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摄氏温标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不能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解答:解:A、温度计下端有一个玻璃泡,玻璃泡里装的是液体,当接触温度高的物体时,玻璃泡里的液体受热体积膨胀,液体就沿细管上升;当接触温度低的物体时,玻璃泡里的液体遇冷体积缩小,液体就沿细管下降.所以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正确;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寒暑表所能测量的范围是﹣30~50℃,远远超过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体温计不能用做寒暑表,故B错误;C、摄氏温度是把一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故C错误;D、摄氏温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属于识记性内容,相对容易.12.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专题:应用题.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在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时,液柱变化越大,读数也越精确.解答:解:(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精确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60℃的水,正在沸腾B.用纸盒装水并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C.液体吸热后,温度却不升高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南极考察站的温度是﹣60℃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熔点和凝固点.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此题,需掌握熔化和凝固以及液体沸腾现象和沸腾条件.解答:解:A、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因此水的沸点会低于或者高于100℃.不合题意.B、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用纸盒装水并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不符合题意.C、液体沸腾后,不管用什么样的火加热,温度不变.不合题意.。
炒菜要不要加水炒菜需要注意什么炒菜时,很多人都做过这件事情,为了避免糊锅,会直接往热气腾腾的菜里加凉水。
那么,炒菜要不要加水?一、炒菜要不要加水要看情况的,一般炒菜都是为了口感比较好,口感来源于弹性和食物热度。
炒的过程中如果添加了水的话,就会令食材变软变糊和散热加快然后失去口感,所以一般都不放水的。
但有一点提醒的是,如果在炒菜的过程中,你感觉到火过猛,快把菜炒焦,就可以适量加入少许的水还是允许的!二、炒菜需要注意什么火候,是菜肴烹调过程中,所用的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
烹调时,一方面要从燃烧烈度鉴别火力的大小,另一方面要根据原料性质掌握成熟时间的长短。
两者统一,才能使菜肴烹调达到标准。
三、炒菜加糖的好处1、调味炒苦瓜时放少许白糖能减低苦味。
烹调酸味、辣味的菜肴汤羹时,加少量白糖,可以协调口味。
炒菜时在放盐之前加入少许糖,能提鲜菜肴。
所以,白糖可谓是万能“缓冲剂”。
2、煎鱼不粘锅煎鱼时,锅烧热后倒进油,油加热到差不多时加入少量白糖,白糖色成微黄时再将鱼擦干放入锅内,这样煎出的鱼既不粘锅又色香味美。
3、上色制作烤鸭时,糖水先煮沸,然后用糖水浇淋鸭身,鸭肉看上去红润明亮,香甜味美,让人很有食欲,这也是糖的功劳。
上糖色最好用冰糖,白糖次之。
4、缩短发面时间发面时加点白糖,不但可以缩短发酵时间,还会使做出的面食松软可口。
5、促进发酵制作泡菜时加适量的冰糖或白糖,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这个发酵的过程要白糖类作为“食物”,乳酸菌产生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可以抑制或杀死腐败细菌。
食堂正确焯水煮菜过水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焯水煮菜过水是食堂烹饪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蔬菜保持色泽鲜艳、口感脆嫩,同时还能去除蔬菜中的草酸和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
炒菜时什么时候加水最好
炒菜时什么时候加水最好
烹饪是一门艺术,做菜加水却要看技术。
加水的时机不当回大大影响到菜肴的味道和口感。
今天,小编就教教大家炒菜时什么时候加水最好:
1、炒肉丝、肉块加少许水,炒出的肉鲜嫩得多。
2、炒、煮蔬菜时加开水,若加冷水会使菜变老变硬不好吃。
也可炒后盖锅焖一会儿,然后再加小点水。
3、蒸鱼或蒸肉用开水,使鱼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温蒸气而立即收缩,内部鲜汁不外流,熟后味道鲜美,有光泽。
4、熬骨头汤时,中途切莫加冷水,以免汤的温度突然下降导致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变性,影响营养和味道。
5、豆腐下锅前,先在开水里浸渍一刻钟,可清除泔水味。
6、用冷水炖鱼无腥味,并应一次加足水,若中途加水,会冲淡原汁的鲜味。
7、炒藕丝时,边炒边加些水,可防止藕丝变黑。
(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下次试试看,我知道用铁锅炒会发黑)
8、炒鸡蛋时,一个鸡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而且炒出的蛋不老,量多,松软可口
9、煎荷包蛋时,在蛋即将凝固之际,可浇上一汤匙冷开水,使蛋熟后又黄又嫩,色味俱佳。
10、熬猪油时,先在锅内放少量水,再将切好的猪肉放入,这样熬出来的猪油,色晶亮而无杂质。
(中国吃网温馨提示: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炒菜何时盖锅盖有诀窍
1、炒绿叶菜,开盖快炒口感脆,加盖炒更健康。
以油菜、油麦菜为代表的绿叶菜,炒时焖不焖都行。
如果焖,盖锅盖前保证锅底有一点儿水,还要控制火候和时间,以中火焖制20秒左右为宜,炒太烂也会影响口感。
专家大力推荐“加盖水炒”的方法,认为这是最健康的烹饪方式。
具体方法是:先在锅底放点水;水沸腾后放菜,迅速盖上锅盖焖制;水蒸汽上来后,等待20秒左右,拿开锅盖点上几滴油,再放点盐,翻炒几下就可出锅。
2、炒不容易烂的菜最好盖。
专家建议,菜花、土豆、茄子、豆角、胡萝卜等质地比较坚实的蔬菜往往不太容易熟,需要反复翻炒。
可炒得时间越长,营养损失就越多。
因此,最好用焖的方式,锅内温度更高,炒菜用时大大缩短,味道上原汁原味,营养也更好。
一些淀粉含量比较多的蔬菜,例如土豆、山药,焙制后更容易消化吸收。
3、焯菜是也要盖一会儿锅盖。
有助于水能忙沸腾,马上把蔬菜捞出。
4、炒肉、炒鸡蛋不用盖。
爆炒羊肉、牛肉或鸡蛋时,由于时间较短,还需要反复翻炒,因此不用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营养专家教你炒菜时如何正确“放”水
导语:一般炒5个鸡蛋,加50克左右的水比较适合,最多不要超过100克。
此外,煎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浇一小勺凉开水,会让蛋熟后又黄又嫩,色味俱佳。
营养专家教你炒菜时如何正确“放”水
在打鸡蛋时把清水和鸡蛋加到一起,打匀,放入锅中小火慢炒,鸡蛋口感会特别嫩滑蓬松,并且不容易糊锅。
巧用水油炸食物,省油又健康
如炸鸡肉饼、鱼条之类的速冻肉半成品时,可在锅底放一点油,加一勺水,利用蒸汽把食材熏熟,水分蒸发后,少许油会把食材底部煎脆。
这样做出的食物,下脆上软,外香里嫩,口感一样很好,但脂肪含量却并不高,较为健康。
莲藕边炒边加水,防止变黑
莲藕中富含多酚类物质,切开后在空气中极易因为氧化而变黑。
最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