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34.44 KB
- 文档页数:2
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应用于产后出血(宫缩乏力性)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18-12-05T10:45:42.3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28期作者:陈兰娟[导读] 研究分析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应用于产后出血(宫缩乏力性)(西充县义兴中心卫生院四川南充 637215)【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应用于产后出血(宫缩乏力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产科就诊的568例产妇,随机将568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4例,观察组284例采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以后,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产妇宫体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肛塞)治疗产后出血。
对照组注射缩宫素。
观察两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同时记录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
结果:通过两组产妇反馈数据分析得出,观察组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出血发生率、止血时间、输血率等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宫体注射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片(肛塞),有效的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
而且,越早应用越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缩宫素;产后出血【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45-02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产科死亡的第一死因。
产后出血多发于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1]。
产后出血发生率,止血时间,子宫切除率、输血率,以及近期和以后出现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率,都是引起产妇危险的重要因素。
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宫缩乏力,除此之外,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还存在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2]。
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胎儿娩出后至6周出血称产后出血[3]。
是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应立即查找出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浅谈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杨景艳【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6(0)S2【摘要】目的:探究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份—2016年1月份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将12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实验组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对两组产妇24h内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产妇24h内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发生不良反应几率为40.0%,对照组产妇发生不良反应几率为92.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中应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总页数】1页(P255-255)【关键词】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疗效【作者】杨景艳【作者单位】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61【相关文献】1.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实际临床疗效及临床护理[J], 刘宝荣2.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实际临床疗效及临床护理[J], 刘文娟3.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实际临床疗效及临床护理[J], 翟青梅;韩秀丽4.米索前列醇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评价 [J], 田秀梅5.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J], 张秀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胎儿娩出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称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 h内,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在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占首位,因此积极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
多年来临床上常用缩宫素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但部分患者使用后,子宫收缩的作用不明显或无效。
近年来我院临床已使用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且效果明显。
为了总结经验,本文对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3~2005年在我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资料124例,年龄21~36岁。
其中双胎27例,单胎97例,剖宫产71例,阴道自然分娩53例。
1.2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在排除了宫颈宫体裂伤,及胎盘残留的情况下首先按摩子宫,同时肌注缩宫素20 u,继之500 ml液体中加缩宫素20 u滴注。
用药后5 min内能使子宫收缩加强,出血得到控制者为有效。
上述方法无效或效果不佳,患者出血量仍较多,则加用米索前列醇600 μg口服,30 s内使子宫收缩加强,出血得到控制者为有效。
在上述两种方法使用后效果不佳或无效者改用其他方式,如宫腔填塞纱条、髂内动脉栓塞、子宫次全切除等。
2结果(1)124例产后出血患者均使用了按摩子宫+缩宫素治疗,有效者86例,无效38例。
(2)38例产后出血患者使用了按摩子宫+缩宫素治疗+米索前列醇治疗,有效者32例,无效6例。
(3)6例经上述治疗无效者改用其他方式治疗。
其中宫腔填塞纱条1例,髂内动脉栓塞3例,子宫次全切2例。
3讨论3.1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机制米索前列醇为合成的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有增强子宫收缩频率和幅度的作用,其最大特点是口服有效,且吸收良好,见效快。
讨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摘要】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应用于临床的疗效。
方法将本院产科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65例。
分别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和单纯运用缩宫素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量、产后出血次数等指标。
结果联合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186±101、0(000%)显著低于单纯组242±105、4(61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单纯组患者生产时注射缩宫素15u,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米索前列醇04mg。
13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出血量、出血次数及总有效率等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包括:①显效:用药后出血量500ml,甚至死亡。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每组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比较得出结论:联合组患者出血量186±101ml,产后出血发生率,0(000%)显著低于单纯组出血量242±105ml,产后出血率,4(61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孕妇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在保证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可以避免生产后的一系列不良症状的发生。
然而,导致孕妇死亡的因素仍然存在。
其中,产后出血是死亡最主要原因,多是由于难以在分娩时准确地测出产妇的出血量所导致。
导致出血因素中宫缩乏力占70%-80%[1]。
因此,临床上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后出血是降低孕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缩宫素可使子宫规律性收缩,剂量大小与收缩程度成正比。
当缩宫素达到一定计量时,收缩的子宫可压迫基层血管以防止出血[2]。
缩宫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体会[摘要] 目的观察缩宫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在产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寻找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简单有效的方法。
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2年7月发生产后出血且确诊为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产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纯静滴缩宫素,实验组缩宫素静脉微泵联合米索前列醇片直肠给药,比较两组用药后30 min内出血量。
结果两组产妇用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实验组20例产妇在诊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后立即用40 ml 0.9%氯化钠溶液+缩宫素20 u置于微泵内,经静脉留置针以每小时6~8 ml缓慢输注,并将米索前列醇片400 μg置于直肠内,深度为2~4 cm,并配合腹部子宫按摩。
对照组则使用缩宫素10~20 u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快速滴注,配合子宫按摩。
两组产妇所使用的缩宫素均为同一厂家同一批次产品。
同时两组均开通静脉通路,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备好血制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1.3 出血量的统计方法及观测内容以往传统方法目测产后出血往往低于实际出血量,科学计量产后出血量为早发现、早诊断产后出血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使其得到及时救治。
目前有3种方法测定出血量:(1)称重法:失血量(ml)=[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1.05(血液比重g/ml)。
(2)容积法:用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放入量杯测量失血量。
(3)面积法:可按接血纱布血湿面积粗略估计失血量[2]。
本文综合上述3种方法计算出血量,阴道分娩者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臀部放置储血盘收集血液并计量;剖宫产者负压瓶液体总量-羊水量+胎盘出血+纱布渗血+臀下垫纸血量。
护士负责观察两组产妇用药前的出血情况,正确计算出血量,并严密观察用药后30 min内的出血量以及产妇生命体征等情况,记录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米索前列醇催产素产后出血预防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
随着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剖宫产术后大出血亦随之上升,而其中尤以择期剖宫产发生出血占很大部分,如何预防和减少择期剖宫产术后出血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引起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中以宫缩乏力最常见,为探讨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防治择期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方法,我院应用米索前列醇单次直肠给药加静脉给药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09年2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孕周37-42周经择期剖宫产分娩的300例产妇。
按产妇就诊时间先后,采用简单随机化分为3组,观察组:即米索前列醇+催产素组,对照组1:即催产素组,对照组2:即米索前列醇组。
1.2纳入标准:头盆不称、臀位、胎儿宫内窘迫、骨盆狭窄等作为剖宫产指征1.3排除标准:妊高征、贫血、乙肝、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瘢痕子宫、宫腔感染、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胆汁淤积综合症、哮喘、青光眼、胆汁淤积综合症、低血压病史及出血性疾病等。
表1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1.4给药方法:均采用剖宫产术后立即给药。
实验组采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0.4mg+静脉滴注催产素20U,对照组1采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0.4mg,对照组2静脉滴注催产素20U。
1.5计量方法出血量采用计量法(重量法及容量法)和目测法综合测量。
1.6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按应(x-±s)描述,用SPSSV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3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 检验(Newman-Keuls法)2结果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2小时出血量及24h内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见表2,表3,表4表2三组产后出血量比较经过方差分析,得P=0.0000,按α=0.0500水准,故可认为各组总体均数不相等或不全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研究张红云【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22(16)8【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采用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86例产后出血患者,以随机抽签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3例。
对参照组施以缩宫素治疗,研究组施以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临床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参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产后24 h出血量(722.20±150.40)ml、输血量(473.24±13.52)ml少于参照组的(820.60±151.30)、(728.14±38.46)ml,血红蛋白(HGB)(117.05±22.23)g/L、红细胞(RBC)(4.27±0.53)×10^(12)/L高于参照组的(106.40±21.07)g/L、(4.01±0.37)×10^(12)/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短于参照组,纤维蛋白酶(FIB)高于参照组,D-二聚体(D-D)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低于参照组,血氧饱和度(SpO_(2))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低于参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出血采用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缩宫素联合治疗效果理想,产后出血量减少的同时对子宫收缩起到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总页数】4页(P15-18)【作者】张红云【作者单位】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2.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3.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效果分析4.垂体后叶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观察5.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