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肺动脉主干栓塞抢救成功1例
- 格式:pdf
- 大小:251.84 KB
- 文档页数:2
肺栓塞抢救流程7个步骤
哇塞,你可知道肺栓塞抢救那可是争分夺秒的事儿啊!下面就来给你说说肺栓塞抢救流程的 7 个步骤。
第一步,立即评估!就好像你看到一个人突然不舒服,你得赶紧判断他情况有多严重啊。
比如说,他是不是呼吸困难得厉害,脸色是不是很难看。
第二步,呼救并启动急救系统!这可太重要了,就像你发现家里着火了,不得赶紧大声喊人来帮忙啊。
“来人啊,快来救救他!”
第三步,保持呼吸道通畅!这就好比是给病人打开生命的通道,不能让任何东西堵住啊。
得把他的头偏向一侧,看看嘴里有没有异物。
第四步,给氧!就像人跑累了要大口喘气一样,给他充足的氧气呀。
比如把氧气面罩给他戴上。
第五步,监测生命体征!时刻关注着病人的心跳、呼吸啥的,就像是你时刻盯着自己最宝贝的东西一样。
第六步,建立静脉通路!这可是救命的通道呀,得快速建立起来,好比是给汽车修好了路才能跑得快。
可以迅速地把针扎进去。
第七步,按照医嘱用药!医生说用啥药就赶紧用,就像将军下达了命令,咱就得执行呀。
比如把溶栓药赶紧用上。
哎呀呀,这每一步可都至关重要啊,一步都不能马虎!咱可得牢牢记住这些步骤,关键时刻能救命呢!。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1. 引言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由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
肺栓塞是导致急性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发现和抢救肺栓塞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抢救措施。
2.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肺栓塞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而且与栓子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肺栓塞的临床表现:2.1 呼吸系统症状•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颗粒样啰音(crackles);•咳嗽、咯血。
2.2 循环系统症状•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皮肤苍白或发绀。
2.3 神经系统症状•突然发生晕厥;•神志改变。
2.4 其他症状•胸痛:可出现剧烈而持续的胸痛,常常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肢体肿胀:可发生下肢肿胀、疼痛。
3. 肺栓塞的抢救措施对于可疑肺栓塞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快速进行诊断和抢救。
3.1 诊断•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初步评估;•D-二聚体测定: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提示肺栓塞的可能性;•影像学检查:肺动脉CTA(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是最常用的筛查方法,可显示肺动脉分支的阻塞情况。
3.2 抢救措施•氧疗:通过给氧来提高氧合,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解除栓子:溶栓治疗是肺栓塞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静脉注射纤溶酶原激活剂(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来溶解血栓;•抗凝治疗:使用抗凝剂来预防或阻止血栓的形成;•对症治疗:如控制疼痛、治疗咯血等。
4. 抢救后的监测与康复抢救成功后,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康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监测和康复措施:•心电图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用于观察心律和血压的变化;•疼痛控制:使用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疼痛;•康复训练:包括肺功能锻炼、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方面的训练。
5. 结论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
对于可疑肺栓塞的患者,及早进行诊断和抢救是至关重要的,包括D-二聚体测定、肺动脉CTA等。
一、预案背景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阻塞,导致肺循环功能障碍。
病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为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对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识别和诊断能力。
2. 建立快速、有效的抢救流程,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得到有效治疗的时间。
3.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肺动脉栓塞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
2. 医务人员: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3. 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和护理。
4. 药剂科:负责提供抢救药品和物资。
5. 设备科:负责保障抢救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应急预案1. 早期识别与诊断(1)医务人员应熟悉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
(2)对疑似患者,应立即进行血常规、D-二聚体、肺动脉CT血管造影等检查。
(3)确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快速抢救(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治疗。
(2)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病情观察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4. 物资与设备保障(1)储备充足的抢救药品和物资,如抗凝药、溶栓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
(2)确保抢救设备的正常运行,如心电图、呼吸机、监护仪等。
5. 信息报告与沟通(1)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患者病情和抢救情况。
(2)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肺动脉栓塞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病例报告、诊断、抢救、病情观察与护理等。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修订。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PE),指全身静脉系统及右心腔内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是-种较为常见、危害较大的重要肺血管疾病。
1.病理解剖主要取决于栓塞的部位、栓子大小及堵塞肺血管床面积范围和栓塞时间的长短。
(1)主肺动脉和左、右肺动脉干栓塞及栓子的形状:主肺动脉大块栓塞多发生在远端,可延伸至左或右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干的栓塞多位于起始部,由于栓子形成部位不同其形态各异,栓子大小不等,可呈大块、非大块及次大块,大到数厘米,小到1cm 。
主肺动脉远端的栓子可呈鞍状骑跨在左右肺动脉干分叉部,也称骑跨型肺栓塞。
亦有双侧肺动脉干同时堵塞.血栓形状多不规则,可形如蝌蚪状、螺旋状、指状、条状等。
(2)右心腔内血栓:血栓形状多呈团状或椭圆状附着或游离在右房或右室。
(3)血栓阻塞肺动脉远端分支:由静脉回流的血栓堵塞肺弹性动脉,导致血管腔堵塞引起肺梗死较为常见,栓子阻塞2个或2个以上肺叶动脉时称为大块肺栓塞,栓寨的部位以双侧肺多见,下肺多于上肺,右肺多于左肺。
(4)肺弹性动脉水平栓塞及肺梗死:肺弹性动脉水平栓塞,可造成血管腔内完全阻塞,之后栓子逐渐发生纤维化、机化。
周围型肺栓塞比中心型肺栓塞易于出现梗死,因此,梗死灶多见于外周肺组织,边界清楚,呈楔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略突起,正常肺泡结构消失充满血液。
在愈合过程中,随着新生血管的生长和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不留或仅存少最纤维瘫痕.(5)肺动脉微小栓塞与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的区分:直径lmm 以下的肺肌性小动脉内发理血栓,究竟是栓塞还是原位血栓形成,两者在病理上很难区分,认为原因主要是后者所致。
(6)栓子的新鲜程度:肺栓塞的栓子可以是一次性栓塞所致,还可能是反复栓塞所形成。
因此,栓子的新鲜程度有所不同。
2 .超声诊断(1)二维超声心动图①直接征象:主要是检出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和右房、右室的血栓。
尤其能实时动态显示血栓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回声强弱、走向及活动度②间接征象:右房、右室或肺动脉主干未检出血栓,但右室和(或)右房扩大,因右室压力负荷过重,使室间隔向左移位变为平直状,左室短轴切面左室轮廓由“O”形变为“D”形。
一、背景肺栓塞(PE)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可导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肺栓塞的识别和诊断能力;2. 建立高效的抢救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3. 加强科室间协作,提高抢救成功率。
三、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应熟悉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2)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如长期卧床、肿瘤、手术等)应提高警惕;(3)对疑似肺栓塞患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诊断与评估(1)采集病史、体征检查,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肺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2)对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
3. 抢救流程(1)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2)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如肝素钠、华法林等;(3)如有呼吸困难、低血压等严重症状,立即给予呼吸支持、升压治疗;(4)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如尿激酶、链激酶等;(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 抢救措施(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液治疗;(2)给予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3)进行溶栓治疗,溶解血栓,改善肺循环;(4)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5)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5. 科室间协作(1)急诊科、呼吸科、心内科、介入科等科室应密切协作,共同参与抢救;(2)抢救过程中,确保信息畅通,及时沟通病情变化;(3)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案实施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肺栓塞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识别和诊断能力;2. 制定详细的抢救流程,明确各科室职责;3. 加强科室间协作,提高抢救成功率;4.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预案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肺栓塞的识别和抢救能力,降低死亡率。
在实际抢救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科室间协作,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肺栓塞个案报告范文引言: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通常由于体内的血块(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位中年男性患者的肺栓塞病例,并探讨相关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
个案报告:患者X,一位47岁的男性,前几周出现了呼吸急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他长期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并有家族史。
初步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肺动脉狭窄和心脏瓣膜疾病风险。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医学成像检查,医生怀疑他患有肺栓塞。
进一步的诊断检查包括D-二聚体测定和肺动脉造影。
D-二聚体是一种血浆中可检测到的物质,其水平升高与血栓形成有关。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进一步支持了肺栓塞的诊断。
肺动脉造影确认了肺动脉主干和其分支内存在血栓。
治疗:针对患者X的肺栓塞,医生立即采取了治疗措施。
患者被给予抗凝药物,以阻止血栓进一步生长和防止新血栓形成。
此外,他还被给予输氧以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结果与讨论:在治疗措施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他的D-二聚体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也证实血栓逐渐溶解。
该病例说明了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和危险。
在本例中,及时的抗凝和输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结论: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体格检查、医学成像检查和相关检验在确定诊断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及时的抗凝和支持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尽管本病例治疗成功,但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结果。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来完善肺栓塞的管理策略。
一、演练背景为提高医护人员对肺动脉栓塞(PE)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降低PE的病死率,我院特制定本演练脚本。
本次演练模拟一名患者术后出现肺动脉栓塞的紧急情况,旨在检验医护人员对PE的快速反应、救治流程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演练目的1. 提高医护人员对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识别和救治能力。
2. 优化肺动脉栓塞的应急预案和救治流程。
3. 强化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四、演练地点我院急诊科、ICU、心内科等相关科室五、参演人员1. 医生:心内科、急诊科、ICU等相关科室医生。
2. 护士:心内科、急诊科、ICU等相关科室护士。
3. 协作人员:行政部、保卫科、医患沟通部等相关部门人员。
4. 患者扮演者:模拟患者术后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
六、演练场景患者,男,60岁,因“右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入院。
术后第三天,患者夜间用力排便后,突感呼吸困难,左侧胸痛,疑似肺动脉栓塞。
七、演练流程第一幕:发现患者异常1. 患者家属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立即呼叫护士。
2. 护士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通知值班医生。
第二幕:紧急救治1. 值班医生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患者床旁,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
2. 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为肺动脉栓塞,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护士遵医嘱,为患者进行紧急护理,包括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等。
4. 医生向护士下达口头医嘱,护士迅速执行。
第三幕:紧急转运1. 医生评估患者病情,认为需要紧急转运至ICU进行进一步救治。
2. 护士协助医生将患者平稳转运至ICU。
3. 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第四幕:ICU救治1. 患者到达ICU后,医生立即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救治。
2. 护士协助医生进行各项治疗,包括溶栓、抗凝、呼吸支持等。
3. 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ID :00094155052013-05-16 16:53患者李学君,女,59岁5月,因“晕厥10小时”入院。
其主要病史特点如下:1、中年女性;2、起病急,病程短;3、入院前10小时,患者于起床小便时感头昏、心累、心悸、乏力不适,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继之出现晕倒在地,倒地时情况不详,家属发现时未见抽搐,无口吐白沫,伴小便失禁,约数分钟(具体不详)后神志恢复,感心累、乏力,大汗,心慌不适,头昏,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黑便,遂到当地医院检查,具体不详,建议患者转院,故急诊到我院,于急诊科就诊时,患者于家属背上再次出现晕厥,伴口吐少许白沫,小便失禁,鼾声呼吸,无抽搐,持续数分钟后缓解,清醒后感心累、心跳不适,乏力、头昏,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急诊行头颅CT检查:未见确切异常,后再次在急诊科于病床上出现晕厥,无抽搐,无二便失禁,无口吐白沫,无腹泻及黑便,约数分钟后缓解,仍感心累、乏力、头昏不适,无视物旋转,急诊科以“晕厥”收入我科。
自患病来,患者精神差,小便失禁,大便未解。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4年,最高大190/?mmHg,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qd-bid”控制血压,控制情况不详。
3年前开始出现心悸不适,无明显胸痛,持续约10+分钟,伴黑朦,无晕厥,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考虑“冠心病”,长期口服“丹参片、心达康”等治疗,近1月来出现活动后心累气短,间断双下肢水肿。
4、一般情况良好,否认肝炎、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否认过敏史,否认手术史。
{自行录入吸烟史}。
5、查体:T:36.4oC,P:101次/分,R:20次/分,BP:100/74mmHg。
神志清楚,急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颈静脉正常。
心界扩大,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胸廓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腹部外形正常,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应急对策及处理流程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医疗急症,需要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应急处理。
本文将介绍应急对策及处理流程,以便提高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应对能力。
应急对策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应急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步:1. 立即呼叫急救:首先,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关于患者的症状和情况,以便他们作出相应的行动。
2. 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将其置于适当的位置,采取有利于呼吸的姿势。
3. 给予氧气:通过给予高浓度氧气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以维持患者呼吸功能。
4. 进一步评估患者状况: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肺功能状况。
处理流程处理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流程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诊:基于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诊断检查结果,确认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疑似或确诊。
2. 抗凝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判断,及时给予抗凝药物,如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以减少血栓形成和阻断。
3. 扩张心脏血管:根据医生的指导,通过给予药物(如硝酸甘油)来扩张心脏血管,以减轻心脏负荷和改善血液循环。
4. 积极进行溶栓治疗:对于适合溶栓的患者,及早进行溶栓治疗,以尽快恢复血流。
5.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手术或开胸手术等治疗措施,以消除血栓。
6. 病因治疗和预防:在紧急处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病因调查,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防止发生再次栓塞。
以上是针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应急对策及处理流程的简要介绍。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在处理过程中,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急救和治疗效果。
请注意,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处理流程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甘肃医药2020年39卷第1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19,Vol.39,No.1第一作者:张光发,男,副主任医师,从事重症超声、血流动力学和危重病救治工作。
E-mail :***************患者,男性,53岁,因“胸闷半月,再发伴气紧半小时,意识不清1分钟”就诊。
缘于入院前半月出现胸闷,无胸痛、气促,就诊卫生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休息后胸闷减轻,未进一步诊治。
半小时前卧床后突发胸闷、气紧,无呕吐、胸痛、咯血,由家属送本院就诊,入院前1分钟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口唇紫绀,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眼上翻,无呕血、呕吐。
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
到达急诊抢救室后发现患者口鼻无气流、口唇紫绀、颈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固定。
立即启动团队心肺复苏流程,“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经口气管插管、呼吸球囊辅助通气、肾上腺素2mg 气管导管内滴入”等抢救,约3min 后患者恢复自主心律、瞳孔较前缩小,但心跳很快再次停止,持续复苏。
生化检查:“血红蛋白134g/L ,磷酸肌酸激酶127.7滋/L ,磷酸肌酸同工酶15.6滋/L ,乳酸脱氢酶220.2滋/L ,血清肌钙蛋白Ⅰ1.48ng/mL ,生化示肌酐91滋mol/L ,甘油三脂2.61mmol/L ,总胆固醇6.68mmol/L ,血钠135.0mmol/L ,血钾3.19mmoL ,凝血组合示纤维蛋白原2.5g/L ,D-二聚体2000Mg/L ,N 末端脑钠肽前体3720ng/mL ,动脉血气分析(FiO 241%)示PH 值7.44,氧分压51.0mmHg ,二氧化碳分压34.0mmHg ,剩余碱-0.6mmol/L ,标准碳酸氢盐23.1mmol/L ,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 明显压低,电轴右偏”。
患者仍有反复心跳停止,持续心肺复苏,间歇期维持窦性心律时间2~10min ,查床旁心脏超声(剑突下,胸骨旁长轴,胸骨旁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下腔静脉宽大固定,右心室增大,室间隔明显左偏(可见D 字征),心脏收缩功能稍差(左室EF 约40%)(仅为心脏超声筛查未具体测量三尖瓣反流,肺动脉压力等数值),床旁下肢血管超声筛查示:右下肢股深静脉早期血栓形成。
病案报告
双侧肺动脉主干栓塞抢救成功1例
余跃天,刘春艳,许 津,倪菊平
【文章编号】1005-2194(2007)17-1398-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溶栓疗法;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Keywords Pul m onary e mbolis m;Thr ombolytic therapy;rt 2P A
双侧肺动脉主干栓塞临床比较少见,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极高。
我院I C U 病房于2006年11月应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 2P A )静脉溶栓成功抢救1例该病患者,经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后期导管吸附取栓,患者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3岁。
因胸闷心悸1个月,加重1d 于2006-11-15入我院心内科。
既往高血压、持续房颤病史30余
年,最高收缩压180mm Hg (1mm Hg =01133kPa ),用药后可控制血压于150/65mm Hg 左右。
入院后予抗心律失常,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11月17日晚8时突发气急、气促,心电监护示血氧饱和度(Sa O 2)下降。
查体:T
3619℃,血压100/60mm Hg,神志欠清,口唇发绀,双肺可
闻及湿啰音,心率131/m 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
血气分析示P O 26137kPa,
PCO 23160kPa,Sa O 20180。
心电图示心室率140/m in 、心律
失常、房颤、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患者病情危重转入
I C U 。
入I C U 后复查血气分析示缺氧进一步加重,P O 2下降至4192kPa 。
予以面罩加压呼吸机辅助通气[SI M V 模式,
PEEP 5~8c m H 2O (1c m H 2O =01098kPa ),Fi O 2吸入氧体
积分数60%~80%,吸/呼比115∶1],同时予强心、扩血管、利尿、抗凝等治疗。
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结果均正常;D 2二聚体210mg/L 。
次日上午血气分析示缺氧症状无明显改善(P O 26192kPa ),D 2二聚体112mg/L 。
行胸部增强CT 检查证实双侧肺动脉主干栓塞(图1A )。
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参数同前),同时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 2P A )50mg 静脉溶栓,其中8mg 经深静脉导管推入,余42mg 以微泵于2h 内输注完。
溶栓后2h 患者胸闷气急明显缓解,Sa O 2升至0195,复查D 2二聚体升至
610mg/L,凝血时间基本正常。
其间患者出现呕血1次,量
约150mL,予以奥克及济克停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
11月
19日溶栓后第1天复查血气分析示P O 29198kPa,复查CT
提示双侧肺动脉栓塞程度较前有较大好转(图1B ),以克塞
(40mg,每日2次皮下注射)继续抗凝,波立维、拜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聚集。
11月22日脱离呼吸机,改为气管切开导管内吸氧。
11月23日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改为双鼻导管吸氧(氧流量3~5L /m in )。
11月24日复查CT 提示右肺上中叶及左肺下叶梗死(图1C ),将克塞剂量减半,并加用华法林215mg ,每日1次口服抗凝。
11月29日查APTT
作者单位:上海市瑞金医院集团闵行医院I CU ,上海201100
E 2mail:fishyyt@sina 1
com
(A )急性发病时示双侧肺动脉主干栓塞;(B )溶栓1d 后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已有血流再通;(C )溶栓6d 后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基本通
畅,留有右肺中上叶及左肺下叶梗死
图1 患者双肺增强CT 表现
・8931・CH I N ESE JOURNAL OF PRACTI CAL I N TERNAL ME D I C I N E Sep 2007Vol 127No 1
17
4015s,PT 3173s 。
血气分析示P O 215196kPa (吸氧5L /m in 状态下),转回心内科继续治疗。
11月30日行肺
动脉造影,提示右肺上叶动脉完全闭塞,左肺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造影确认栓塞部位后拔出猪尾导管,将8号导引管送入栓塞的肺动脉中,导引管送入猪尾导管并旋转,将游离血栓剥离后退出,再送入6号大腔端孔取栓导管,负压吸引反复抽吸出血栓数枚。
1周后患者顺利出院。
2 讨论
大面积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病凶险,血栓堵塞50%以上肺血管的患者有发生心源性休克的危险,约11%患者死于发病后1h 内[1]。
本例患者双侧肺动脉主干完全栓塞,但经及时确诊,迅速溶栓开通肺动脉,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改善右心功能和左心射血功能等抢救成功。
溶栓、介入和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肺动脉栓塞的3种主要方法,其中溶栓是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2]。
本例患者已发生急性缺氧,需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并依赖呼吸机辅助通气,且已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心律、血压极不稳定,因此无法耐受介入治疗或急诊手术,此时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成为最佳选择。
rt 2P A 被认为是目前溶栓最快速、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已证实静脉输注rt 2P A 2h 比输注尿激酶(UK )12h 或输注链激酶(SK )24h 有更好的溶栓效
果[3-4]。
合理的治疗方法及溶栓药物的正确选择保证了此次抢救的成功。
患者临床症状(胸痛、咯血、气急、气促)的缓解情况及血气分析、D 2二聚体、凝血功能、APTT 、PT 、胸部增强CT 、心电图、X 线胸片等的随访及比较,有助于了解及判断溶栓后效果及肺动脉开通的大致程度,并为后续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本例患者经溶栓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行导管吸附取栓进一步祛除了游离栓子,同时应用抗凝药物华法林,可降低再次发生急性栓塞的可能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Jezek V.Thr ombolysis in acute pul m onary e mbolis m;t o whom,now
much and how [J ].Eur Heart J,1997,18(10):1045.
[2]Op ini ons regarding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 ment of venous thr om 2
boembolic disease[J ].Chest,1996,109:233-237.
[3]郭丹杰,胡大一.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溶栓治疗[J ].中国医刊,
2001,36(6):2-3.
[4]程显声.肺栓塞诊治进展[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
(5):268-272.
2007-02-20收稿 2007-04-10修回 本文编辑:朱冰梅
敬告读者
2008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专题笔谈栏目主题预告
1 循环 急性冠脉综合征纵横谈2呼吸 胸膜疾病诊断治疗新观点
3消化 迅速、高效、完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思路与规范化治疗4内分泌、代谢 不容忽视的特殊人群糖尿病诊治原则与经验5肾病 如何用好双刃剑———免疫抑制剂在肾病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6神经 新观点、新经验———再谈缺血性脑血管病7循环 房颤治疗的药物选择及对治疗与副反应的监测
8呼吸 如何走出酷似肺炎的非感染性疾病的误区———肺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9
消化 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道疾病
10血液 出凝血疾病临床热点荟萃
11内分泌、代谢 10年热点今再谈———代谢综合征的研讨与临床实践12急重症专辑 内科急重症的诊断要点与规范化治疗
欢迎广大临床医生朋友踊跃来稿来函,提出您的宝贵经验和建议,让专题笔谈栏目办得更好。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辑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会
・
9931・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9月第27卷第1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