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呼吸
- 格式:ppt
- 大小:10.63 MB
- 文档页数:76
呼吸第2课时教学设计
8.呼吸的实质
在氧的参与下,细胞内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
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9.体育锻炼对呼吸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以使呼吸肌的舒缩能力加强,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增进肺的通气能力,其结果使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
10.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叫做肺活量。
12~14 岁少年的肺活量为2000~3000mL。
肺活量反映在一次呼吸活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体质状况。
测肺活量一般需要肺活量计(一种专门测量肺活量的仪器)。
11.灯火实验原理
菜窖中贮藏的蔬菜不停地呼吸,使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高,氧气减少。
因此,人在下菜窖前,应先将菜窖盖打开通风,或把点燃的蜡烛系入窖内测试。
如果蜡烛熄灭,说明菜窖内的氧气太少,不能下窖。
12.
煤气中毒是由于人吸入一氧化碳造成的。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得多,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引起组织细胞缺氧。
煤气中毒后,病人轻者头晕、头痛、胸闷、。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从上往下排序应当是(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C.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答案D呼吸系统的结构从上往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发出声音的部位B.气体交换的场所C.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D.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答案B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人体吸气时,气体经过气管、支气管进入( )A.鼻B.咽C.喉D.肺答案D吸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通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再进入肺。
4.“食不言,寝不语”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是嘴里嚼着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就按时睡觉,不要发出声音吵到别人。
其中,“食不言”的科学道理是: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道。
边说笑边吃饭,食物有可能会进入气管。
图中,咽是结构( )A.⑤B.④C.③D.②答案D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器官,故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图中: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⑥是肺,故D正确。
5.呼吸道可以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A.灭菌、湿润和清洁B.灭菌、湿润和温暖C.温暖、湿润和清洁D.灭菌、干燥和清洁答案C鼻腔中的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还能吸附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对空气也有清洁作用;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因此呼吸道可以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C正确。
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知道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注意呼吸卫生。
学习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学习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提纲:1、呼吸系统由组成2、呼吸道有作用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自学教材P43,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并完成课本的空格。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知识心得。
3、结合课件,认识并说出呼吸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4、讨论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推测呼吸道的作用是什么?学习任务二、呼吸道的作用。
1、学生阅读分析课本P44的相关资料,思考P45中的讨论题。
2、观察课件,自学教材。
3、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并完成讨论题。
4、展示讨论成果,小组代表回答5个讨论题。
5、拓展反思:为什么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三、小结四、练习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气管、肺B.呼吸道、肺C.鼻腔、气管、肺D.鼻腔、喉、肺2.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所起的作用是( )A.杀死细菌B.清扫异物及细菌C.阻挡细菌D.都不是3.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洁和温暖,与此功能无关的结构是( )A.鼻黏膜能分泌黏液B.鼻黏膜内有嗅细胞C.鼻腔内有鼻毛D.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4.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①口腔②鼻③咽④喉⑤气管⑥支气管⑦肺A.②③B.③④C.⑤⑥D.①⑦5.一般来说,鼻涕和痰液的主要成分是( )A.唾液腺和气管的分泌物B.肺泡的代谢废物和气管的分泌物C.唾液腺和鼻腔黏膜的分泌物D.呼吸道黏膜的分泌物和它吸附的灰尘细菌6.人体呼吸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①鼻毛②声带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的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⑤会厌软骨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7.对吸入的空气起预热作用的是( )A.黏液B.鼻毛C.鼻腔黏膜上的毛细血管D.咽8.下列不是呼吸道的主要功能的是( )A.进行气体交换B.气体进出的通道C.保证气体顺畅通过D.使进入肺内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9.人在感冒时,呼吸不畅的原因是( )A.鼻腔黏膜分泌黏液过多,堵塞了鼻腔B.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C.气管分泌的痰过多堵塞了呼吸道D.声带发炎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通10.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A.有骨或软骨作支架B.肌肉较松弛C.气管比较硬D.周围有肌肉牵拉11.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人能嗅到各种气味,是因为_______上部黏膜内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专题06 人体的呼吸、循环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图示呼吸道鼻腔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咽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发声的器官气管、支气管以C形的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通畅。
气管壁上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保持湿润,还含有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壁上有纤毛,它不停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再进入食道,或经咳嗽排除体外,这就是痰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呼吸全过程名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①②)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③④)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细胞与血液气体交换(⑤⑥)怎样实现呼吸运动气体扩散作用血液循环气体扩散作用血液成分变化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图示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气体交换原理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造成了外界气压和肺内气压差,促进了空气流动。
气体交换过程模拟膈肌运动实验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
左图代表呼气右图代表吸气曲线图曲线Ⅰ表示平静状态,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8次。
曲线Ⅱ表示运动运动状态,呼吸频率每27次。
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
B、C表示吸气和呼气结束时的瞬间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交换过程当外界空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高,故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高,故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肺泡数目多。
②肺泡壁外紧贴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3)探究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空气成分的变化演示实验现象:乙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分析数据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温馨提示●气体交换的原理:就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是学习呼吸运动的前提,更是进一步了解动物呼吸作用实质的基础。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然而,整个七年级教材均未对呼吸作用作具体描述,仅在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中有“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的简单叙述。
为此本节的教学内容,除教材内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外,将补充人体能量来自细胞线粒体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即呼吸作用。
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描述结构、资料分析、补充资料。
要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呼吸道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但是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肺部的气体有温暧、湿润、清洁的作用,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从科学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生活与健康这一主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怎样使自己更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意识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本节内容提供的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等资料,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分析活动,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够独立思考,不喜欢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而更喜欢形式多样的资料引用、图片、多媒体等综合运用的教学形式。
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说明问题,更易引起学生共鸣。
另外,学生对现有资料缺乏理性分析和总结,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只要教师善加引导,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