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 专题五 科学探究七要素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92
质量和密度(第3课时)[复习目标](3课时)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5、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6、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概念。
[知识梳理]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特点: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3、单位:kg、g、mg4、测量:天平、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2、特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公式:ρ=m/v4、单位:kg /m3 、 g /cm35、物理意义:天平:1、构造:横梁、平衡螺母、指针、标尺、游码、分度盘2、使用:a、测固体质量b、测液体质量c、特殊测量a、测固体密度b、测液体密度计算:1、判断是什么物质,实、空心2、质量计算3、体积计算4、密度计算教学课时:三课时[基础练习] 3.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你能举出两种现象支持你的说法吗?4.我们知道:“当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请你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的不同谈谈产生此现象的原因.[]1、物质:(1)组成:分子、原子(2)原子结构:原子核、和外电子(3)固、液、气宏观及微观特点2、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概念。
一切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邹平县实验中学物理备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题§10.5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6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会查密度表。
记住水的密度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度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带有玻璃管的圆底烧瓶,烧杯,热水,冷水,纸风车,酒精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明确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教师对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筛选,有目的的处理应用的几种情况。
1.密度与物质鉴别2.密度与温度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密度思考、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密度的应用有哪些?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阔学生的思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实验探究1.密度与物质鉴别讨论的问题如下: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计算: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浮力》教学设计一. 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二. 教学简案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4)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分析】:如右图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得出F浮=F向上-F向下【演示3】:如右图反证浮力产生的原因。
2.讨论物体沉浮的条件F浮<G F浮=G F浮>G F浮=G 分析受力情况观察并汇报观察到的现现象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求浮力的两个方法称量法和压力差法。
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也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如气球巩固提高练习一.填空题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对它的浮力。
2.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力和力的作用,当时,物体下沉,当,物体上浮,当物体悬浮或漂浮。
3.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的。
二.选择题1.将一物体系在弹簧称上,称得其重为100牛顿,将它放入水中,弹簧称的读数为80牛顿。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A、100牛顿;B、80牛顿;C、20牛顿;D、120牛顿2.浸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后,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A、浮力变大,重力变小;B、浮力不变,重力不变C、浮力变小,重力变小;D、浮力变小,重力不变。
3.如图一个物体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并保持静止,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F1,F2,F3的关系是()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完成练习三.教学设计说明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透镜及其应用FF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复备标注 自学导航4、 作图说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画出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主光轴射向透镜的,经过光心的光线,并总结它们的特征)5、 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二、 生活中的透镜6、 照相机前面的透镜是一个什么透镜?做出照相机成像的光路图,说明其成像有什么特点。
在照像时,如果成像模糊,我们因该怎么样调节?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是多少?7、 投影仪成像有什么特点。
(做出投影仪成像的光路图)?8、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成放大的像,作图说明凸透镜是怎样成虚像的,成像有什么特点?9、 虚像和实像有什么不同?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画图做出物体在不同位置是经过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1、u>2fu>2f 时,像在--------------,成像性质:-------、-------、---------、应用:---------------------- 2、u=2fu=2f 时,像在--------------,成像性质:-------、-------、---------、应用:---------------------- 3、f<u<2ff<u<2f 时,像在--------------,成像性质:-------、-------、---------、应用:---------------------- 4、u<f u<f 时,像在--------------,成像性质:-------、-------、---------、应用:----------------------5、通过上边的结论你能总结出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6、判断:a 、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 b 、凸透镜即能实像也能成虚像( );c 、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也能成缩小、等大的像( );d 、凸透镜所成实像总是在透镜的另一侧,虚像总是和物体在透镜得同侧( );e 、凸透镜所成实像总是缩小的,所成虚像总是放大的( );f 、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外时所成的像总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就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班内讨论。
《电功率(一)》教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自学导航要点一:灯泡亮暗的比较与实际功率的计算1.灯泡正常发光2.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亮度的比较(1)比较电阻大小(2)两灯泡串联(3)两灯泡并联3.灯泡实际功率的计算即: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为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平方比.规律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照明电路是并联电路,在晚上七、八点钟(用电高峰时),工作着的用电器越多,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小,干路中的电流越大,因此导线上的分压越大,用电器的分压越小,消耗的功率越小,所以灯开得少时比开得多时要亮些.【典例1】(2010·济宁中考)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灯泡的铭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灯消耗的电能较多B. 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的电阻小于乙灯的电阻C. 两灯串联在220 V的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D. 将乙灯接入110 V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为50 W本题通过图片展示两个不同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同,甲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乙灯泡的额定功率.灯泡消耗电能的多少等于电流所做的功,根据公式W=Pt知,电能的多少由功率和通电时间共同决定,功率大的灯泡消耗的电能不一定多,故A错;根据公式可知,正常工作时甲灯泡的电阻大于乙灯泡的电阻,故B错;两灯串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P=I2R可知,电阻大的灯泡电功率大,故甲灯泡较亮,C对;乙灯接入110 V电路中,由 ,故D错.要点二: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家庭电路中故障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这类题型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总结结论避免死记硬背221(U)U12P P25 WR R4=== =g额乙乙额乙1.保险丝熔断:(1)短路;(2)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2.火线断路:断点与火线之间能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断点与零线之间不能使试电笔的氖3.进户线零线断路:断点与火线之间能使氖管发光,从现象上看,插座中的两孔都能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实际上是因为零线断了以后,电流从火线通过其他用电器的开关(灯丝),经过零线孔、试电笔流过人体到达大地.4.干路保险丝部分换装为一盏白炽灯(额定电压为220 V),若灯泡正常发光可判定家庭电路短路.5.灯长明:开关起不到控制作用,开关中的两根线接触在一起.判断家庭电路的故障通常有两种方法:规律方法:(1)靠开关的通断与灯的亮暗来确定故障原因及位置,如:新安装的照明电路,在干路中的保险丝处接入一盏校验灯,根据其亮度判断电路的情况.(2)用试电笔判断电路故障的方法是:在检查电路时,能使氖管发光的地方说明此处与火线连接完好,不能使氖管发光的地方说明此处与火线之间有开路或此处与零线连接完好.【典例2】(2011·广州中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正常发光的三盏灯突然全部熄灭,经检查保险丝完好,用试电笔插进插座的两孔,氖管均发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插座发生短路了B.进户的火线断了C.进户的零线断了D.某盏电灯的灯丝断了插座短路时,火线与零线连通,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会熔断,A错;进户火线断了时,用试电笔插进插座的两孔,氖管均不会发光,B错;进户的零线断了时,电路不能形成通路,三盏灯会熄灭,因户内零线与火线连通,故用试电笔插进插座的两孔,氖管均发光,C正确;若某盏电灯的灯丝断了,其余两盏灯会正常发光,用试电笔插进插座的两孔,只有一孔氖管会发光,D错强调解题注意事项,学生应对中考能有的放矢知识梳理课堂小结、归纳重点、强调解题注意事项,学生应对中考能有的放矢请学生归纳规律,并请填图作业做金榜知识清单板书设计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