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基础知识1.下面的肖像描写写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 )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A.林黛玉B.薛宝钗C.王熙凤 D.秦可卿2.“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分别写的是哪两个人物?( )A.贾探春贾迎春 B.贾探春薛宝钗C.史湘云贾迎春 D.史湘云薛宝钗3.“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描写的是( )A.贾宝玉 B.贾琏C.贾蓉 D.贾环4.“枕霞旧友”是的别号,“蕉下客”是的别号。
( )A.贾探春史湘云 B.贾探春贾惜春C.史湘云贾探春 D.贾迎春贾探春5.“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此话是谁说的?( ) A.贾政 B.贾琏C.王熙凤 D.探春6.“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鲁迅先生对哪个人物的评论?( )A.林黛玉 B.贾宝玉C.贾元春 D.薛宝钗7.大观园里曾两次结诗社,第二次结的叫什么社?谁是社主?( )A.菊花社林黛玉 B.桃花社林黛玉C.桃花社薛宝钗 D.荷花社贾宝玉8.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 )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C.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9.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B.《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勇暗雯病补雀金裘”,“雀金裘”是贾母送给贾宝玉的。
第七单元红楼梦基础巩固练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一首诗,一首酝酿、积累了数千年,而由一位集大成的文学大师最终写就的________(填二字词语)而凄怨的诗篇。
随着诗篇末尾________(填二字词语)般的残缺与悲剧的落幕,天地似为之易色,草木亦为之同悲,一个经历了繁华与苦难、坎坷与艰辛的伟大心灵发出了余韵悠悠的沉重叹息。
在《红楼梦》中,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才华与诗情画意,以杜宇啼血般的笔调和________(填成语)的辞句,精心结撰了一个艺术世界,在这里,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基因,流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节奏旋律和精神气韵。
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再一次感受和审视黛玉形象时,黛玉美丽多情,黛玉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黛玉敏感善良,但她已然不单纯是这样一位少女形象了,也不仅仅是揭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某种本质与规律的典型,而是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厚重负荷的一个永恒的诗性象征和一种富于典型意义的审美境界。
从这一形象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许多文士淡淡的背影。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答:瑰丽____宿命____珠圆玉润2.为了合乎逻辑和语段和谐,请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为长单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黛玉已然不单纯是一位美丽多情、敏感善良、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的少女形象。
3.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天地”“草木”拟人化,写出了《红楼梦》的大结局带来的伤感与悲叹,以及阅读者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的强烈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____,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是大都符合人物的身份、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成为表现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
如咏柳絮,薛宝钗表现出“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 )。
②____,海棠社、菊花诗、螃蟹咏、桃花社、柳絮词……大观园宛然一座诗意的乐园,激发了众姐妹对美的礼赞,对青春的觉醒,对生活的憧憬。
高一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第一课时《说不尽的<红楼梦>》教学设计XX中学 XX【内容分析】2020 年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浙江正式实施,统编新教材也在全省范围内铺开使用,与之相应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18 个学习任务群将成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力依托,“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居于 18 个学习任务群的首要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红楼梦》无论是就篇幅还是内容而言,阅读任务都将充满挑战,这一任务的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收获整本书阅读的成功体验,能否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否为其今后的自主阅读打下坚持的基础。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与地位毋庸赘述,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接受度不及《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三部,原因是多方面的:篇幅长、人物多、情节淡、主旨深等。
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是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红楼梦》的内容和特点,明确阅读《红楼梦》的价值和意义,力图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提供阅读的方法和指导,以利于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
【教学目标】1.认识《红楼梦》的文学地位和艺术价值。
2.知人论世,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对创作《红楼梦》的影响。
3.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了解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了解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
【教学难点】1.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了解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
【教学课时】1 课时(28 分钟)【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广州市第六中学的高中语文老师郭子健。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高一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第一课时的题目是《说不尽的<红楼梦>》。
大家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对哪一本书进行了“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呢?对的,没错,就是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
第七单元不朽的红楼红楼梦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红楼梦》,驾驭阅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
2.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初步把握全书梗概。
3.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探究小说主题。
4.厘清人物关系,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情境任务“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开篇处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盼,也是对每一个读者的诱惑。
沉下心来阅读《红楼梦》,走进这部宏大作品的艺术世界,你肯定会不虚此行。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生平]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小说家。
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满语奴仆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起先,三代世袭江宁织造。
雍正年间,他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缘由,被罢官、抄家,家道从今衰落。
曹雪芹晚年居于北京西郊,终因疾病而卒。
曹雪芹性情傲岸,嗜酒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
[作品]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陵十二钗》,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巅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评价]清代闻名文学家,创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作品。
2.写作背景《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它创作于18世纪中叶,清朝乾隆年间。
虽处于“康乾盛世”,但已进入封建社会晚期,种种社会冲突特别尖锐。
当时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根本不了解西方工业革命的突飞猛进,在这种物阜民丰的太平盛世的局面下,隐藏着深重的危机。
曹雪芹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和脉搏,他笔下的盛极而衰的贾府就是危机深重的封建社会的缩影。
曹雪芹生活在清朝的前期,曹家又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正是《红楼梦》中很多故事情节的原型。
其中曹雪芹早年的奢华生活,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积累了丰厚的生活素材。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出名的藏书家,闻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