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共60页
- 格式:ppt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60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有疗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指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
是因在围生期出现窒息从而导致新生儿的脑部出现缺氧缺血性的损伤,包含神经病变和病理生理病变,部分的患儿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截止到目前为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是造成新生儿和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因此现阶段要加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重视程度,通过提高预防和加强治疗的方式来避免因脑损伤造成的死亡和损伤。
婴儿期指一岁以内的小儿,因此在一岁以内的小孩,任何导致婴儿缺氧的因素都可能会引起婴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这里面主要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它的核心是缺氧,缺氧新生儿它分为生前生时和生后,生前缺氧的主要因素是包括,孕母胎盘和胎儿,孕母合并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孕母有妊高症孕母有糖尿病,孕母严重的营养不良,胎盘的因素,胎盘功能不成熟胎盘过小,脐带受压脐带打劫脐带过长,脐带过细导致胎儿缺氧,胎儿本身的原因,有严重的心脏病,胎儿有严重遗传代谢病,也导致生前新生儿缺氧,生后和生时的新生儿缺氧,也会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生时新生儿缺氧可能是生前新生儿,胎儿缺氧的一种延续,也可能是在分娩时因为复苏,不及时或者复苏的措施不得当,或者复苏效果不良引起,新生儿呼吸循环抑制,导致缺氧引起脑损伤,生后新生儿的缺氧,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几率比较小,主要可能的因素发生误吸或者喉梗阻,或者呼吸道的异常,导致新生儿生后缺氧缺血引起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脑血流分布不平衡。
缺氧缺血时,全身血流重新分配,血液优先供应一些重要器官,如心、脑、肾上腺等。
尽管脑血流量增加,但并非脑内各区域的供血都均匀增加,首先保证代谢最旺盛的部位,如基底核、丘脑、脑干和小脑等,而在脑动脉终末供血区域仍然是血流分布最薄弱部位。
新生儿脑病亚低温疗法的护理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脑病亚低温疗法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该疗法中,将新生儿的体温控制在33~34℃之间,通过调节体温和代谢状态,使脑组织获得保护,从而减轻或消除脑损伤。
然而,新生儿脑病亚低温疗法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需要精心护理。
本论文旨在探讨新生儿脑病亚低温疗法的护理要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案,以确保该疗法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新生儿脑病亚低温疗法的护理要点1、体温监测在亚低温疗法中,新生儿的体温需要保持在33~34℃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疗效。
因此,护士应该每小时监测一次新生儿的体温,并及时调整室温或药物剂量,确保体温稳定在目标值范围内。
2、心肺功能监测亚低温疗法对新生儿的心肺功能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扩大氧疗、调整呼吸机参数等。
3、营养支持亚低温疗法会降低新生儿的代谢率,导致能量消耗减少。
因此,护士应该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新生儿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一般需提供高蛋白液体饮食,经口或经管进食。
4、神经系统评估亚低温疗法的目的是保护脑组织,因此需要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进行密切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反应、肌张力、瞳孔等指标。
每小时评估一次,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5、感染预防亚低温疗法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因此需要加强感染预防。
所有进入病房和接触新生儿的人员都需要进行手部消毒和穿戴无菌衣物。
同时,护士应该每两小时更换一次尿布,并对新生儿进行定期皮肤护理。
二、新生儿脑病亚低温疗法的护理方案1、体温调节新生儿的体温需要稳定在33~34℃之间,因此需要根据新生儿的体温动态调整室温和药物剂量。
具体措施包括:(1)降温措施如果新生儿体温高于目标值,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降温:①降温仪器:如果新生儿的体温仍然过高,可使用冰袋、降温毯、经皮降温仪等工具进行降温。
②药物降温:新生儿体温高于34℃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帮助降温。
2022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全文)摘要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可显著改善神经发育结局,已经成为新生儿HIE常规治疗手段。
随着临床研究和实践不断进展,亚低温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使更多的HIE患儿受益,但不同医院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lE临床管理存在较大差异,为进一步促进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优化管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2022 ,适用于出生胎龄≥35周的新生儿HlE患者。
亚低温治疗是指采用物理降温,使体核温度维持在30~35 o C r以达到治疗目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 HIE )的亚低温治疗是指采用主动降温的方法,使体核温度降低到33.0-34.0 o C z并维持72 h ,然后缓慢复温,以达到神经保护效果。
国际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不仅能够显著降低HIE 患儿的病死率,同时可降低存活者不良神经发育结局和脑瘫的发生率,随访到学龄前期亚低温治疗的保护效果仍然存在。
亚低温治疗已经成为新生儿HIE常规治疗手段,2021年的调查研究提示中国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开展率仅有54% ,英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提示各医疗机构亚低温治疗的纳入标准、实施方法等也存在差异。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化我国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实施,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成立了新生儿HIE亚低温治疗临床管理规范专家组,广泛征求各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国内外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2022 Γ (简称本共识X本共识通过近1年的研讨制定,读者范围包括从事儿科、新生儿、围生医学的医护人员。
本共识的适用人群为出生胎龄≥35周的新生儿HlE患者。
一、亚低温治疗的实施L亚低温治疗方法:已经发表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均采用设计合理的控温设备进行亚低温治疗,分为全身亚低温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联合全身轻度降温。
亚低温疗法亚低温疗法(hypothermia therapy)是指采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核温度降至32~34℃之间,从而达到减轻脑损害、保护脑功能的目的。
临床上多采用两种方法来降低脑部温度,一是用冰袋、冰帽等头部局部降温;二是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全身降温。
一、原理1.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轻乳酸堆积。
2.抑制脑损伤后白三烯B4及其他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轻脑水肿,有效降低颅内压,在25~37℃,体温每降低1℃颅内压可平均降低5.5%。
3.保护血脑屏障。
有研究表明,在30~33℃时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显著减轻。
4.稳定细胞膜的通透性,主要是稳定Na+-K+泵的功能,使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恢复正常,以防止脑水肿发展。
5.能显著抑制缺氧所造成的神经元钙离子内流,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二、适应范围(一)适应证1.心肺复苏术后。
2.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缺血。
3.颅内感染、脑干损害,尤其是伴有去大脑强直发作者。
4.持续性中枢性高热者。
5.颅脑外伤后有明显精神症状或谵妄、躁动不安者。
(二)禁忌证1.患儿处全身衰竭状态。
2.合并休克尚未纠正者。
3.未完全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者。
三、操作步骤1.遵医嘱应用冬非合剂冬眠灵(氯丙嗪)和非那更(异丙嗪)各1mg/(kg·次)静脉缓慢注射或肌内注射,以避免机体在物理降温时出现寒战。
2.待患儿进入昏睡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后开始用物理降温措施。
采用亚低温治疗仪,也可用冰枕、冰帽和颈、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敷冰水毛巾来降低体温。
3.监测肛温,把患儿的体温控制在肛温32~34℃。
四、护理要点1.低温疗法的效果与开始使用低温的时间有关,凡具有使用低温指征的患儿应尽早使用。
对心肺复苏术后患儿,在心跳呼吸恢复或心跳恢复及机械控制呼吸后即可开始降温,甚至在心脏按压的同时即可在头部用冰袋降温。
因为脑细胞损害和脑水肿在循环停止十几分钟即出现,循环停止后中枢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脑循环状态和脑部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