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利率变动对农信社盈利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08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 学术论坛利率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价格,在我国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的管制状态,其变动源于政策调整。
从2000年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农业银行已经开始进行经营管理改革。
农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一样,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
它们的经营特点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导致了农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
一旦银行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会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金融机构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1利率市场化给农业银行带来新的问题1.1农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空间将逐渐收缩,传统业务规模增长、盈利能力将面临挑战利率市场化伴随的利率波动和利差收缩使农业银行的运营环境由宽松趋于紧张。
存款利率的上升、贷款利率下降和市场竞争加剧使农业银行的利润空间明显缩小。
目前还只是贷款利率的管制放松,若存款利率也由市场机制决定,农业银行的运营将进入两难境地,而我国农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收入来源结构和不良资产的巨大包袱将大大强化这种效应,给银行运营带来严重挑战。
另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育日渐成熟,优质企业完全可以选择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等渠道直接融资,这些替代融资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使农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收缩。
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表现为价格竞争,利率市场化使各类金融市场格局容易发生变化,竞争者能够借助价格工具重新分割市场份额,价格竞争将成为农业银行业务竞争最主要和最有效的竞争手段。
对客户而言,贷款价格是其融资成本,而存款价格是其资金收益。
因此,相当一部分优质客户凭借自己的竞争优势,要求享受贷款利率下浮政策。
迫于竞争压力,农业银行也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将这些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下浮。
一、引言1993年我国拉开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大幕,历经26年不断探索,2019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形成机制,实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合一”,在利率市场化道路上更进一步,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空间也进一步压缩。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逐步调整,利息收入占比缓慢下降。
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75.68%,较2011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步提高,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99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90%以上。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调整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值得关注。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经济和小微民营企业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随着金融改革创新的逐步深入,金融机构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金融强力冲击,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同时受资产规模和风控能力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相比大型商业银行明显不足。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上市农村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82.94%,相比2015年下降7.73个百分点。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明显变化,利息收入占比逐步下降,同时盈利能力也逐步增强,收入结构调整对盈利能力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又该如何调整收入结构才能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研究综述国外关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或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比较早,国内近年来也非常重视该方收稿日期:2020-09-29作者简介:王进,男,湖北仙桃人,硕士,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仙桃市支行,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发展。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北省69家农商行分析王进(中国人民银行仙桃市支行,湖北仙桃433000)摘要: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收窄,盈利空间逐步压缩,而相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更加依赖利息业务发展。
2012年第6期总第216期【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下农信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黑龙江省农信社为例王珏(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系统的基础,在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并获得新生值得关注。
以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为例,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应扩大利润来源渠道,开展多元化经营;实施金融创新,搭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产品销售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科学的产品定价机制等以应对挑战。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中图分类号]F8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6-0084-03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取消对利率的直接管制,由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以达到优化资金配置的目的。
农村信用社成立之初即作为国家惠及农业的媒介,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是农村金融系统的龙头。
但随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的放宽及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日渐激烈。
一、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以“根治龙江、立足三农、服务城乡”为市场定位并秉承“诚信为本、服务之上、合作共赢、争创一流”的经营宗旨。
截至2011年,黑龙江省农信社涉农贷款最高余额828.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5.9%,占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65.7%;中小企业贷款最高余额120亿元,覆盖中小企业达1.2万户;设“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2000台,2000个村屯的农民能做到足不出村办理存、取、转、查款业务;农户贷款“一证通”进一步推广,实行“一次授信、三年有效、循环使用、随贷随还”的贷款政策,逐步降低全省整体贷款利率近一个百分点,年利息优惠达2亿多元。
虽然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在六十多年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利润来源单一,中间业务范围狭窄,表外业务空白;产权结构不清晰,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尚未建立;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专业人才匮乏;内控制度不健全,经理人决策主导一切等制约了农信社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
利率市场化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高盈利能力的对策建议作者:闫韶明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06期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场基础性变革,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带来新机遇,使其在利率方面具有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确定利率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银行之间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
本文主要分析利率市场化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提高盈利能力以改善经营状况,达到有效发挥利率优化资金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功能。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所谓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指由特定辖区内的农民、农村个体工商户、乡镇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秉承合作制原则,以股份制吸收资金,按照股份合作制运作机制组成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服务机构。
按照企业有关盈利的定义,金融机构的盈利是指机构所获得收益或者经济利润。
盈利能力则是指获取收益或经济利润的能力,用来衡量该金融机构现实经营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的最重要的指标。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短期盈利能力用来衡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现有技术约束条件下,运用各种资源获取收益的能力;而长期盈利能力侧重衡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否具备将当前盈利的增长能力持续维持下去的能力,反映其盈利能力的增长性和持久性。
一、宏观经济形势2012年6月,央行颁布了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决议,首次允许各家银行存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和1.1倍的上限之间浮动。
根据浮动限制,存款利率最高可至3.575%,甚至高于降息前的3.5%;而贷款利率下限最低可至5.048%,比之前6.56%的贷款基准利率,最多降幅可达到0.856%。
央行政策的出台使银行纷纷对存款利率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出现差异化的管理模式,非对称降息政策使市场呼唤已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期而至。
央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2)》全面总结了2010年以来的农村金融服务和改革的最新进展状况,报告内容显示,我国的金融支农质量取得了大幅提升,赢得了“量、质齐升”的新局面。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影响及策略分析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农业银行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篇论文将探讨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策略。
一、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影响1. 利润压缩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将逐步形成市场化价格,银行的融资成本将面临明显上升压力,而银行负债端的利率价格调整难度较大,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2. 资产质量风险加大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利率价格变动频繁,波动较大。
利率的上升可能造成借款人偿还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多,增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
3. 竞争压力加大利率市场化将推动银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传统信贷业务收益下降,而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投入巨大,竞争压力加大。
二、应对策略1. 制定合理的利率定价策略中国农业银行应该根据不同的利率市场化环境调整其借贷利率浮动范围,同时注重设定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更多的存款人,增加银行资金来源,缓解资金压力。
2.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农业银行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识别、评估、防范和控制机制,提高贷款质量,降低不良率,从而减少资产风险。
3. 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农业银行应抓住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机会,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营销能力和竞争力,将数字化转型和营销战略有机结合,增强银行市场竞争实力。
4. 加强品牌价值管理农业银行应加强品牌价值管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加强风险防范和业务创新,建立客户服务中心,提高金融营销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总结利率市场化是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主体,中国农业银行必须在这个新的市场环境下加强管理,优化业务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各种市场竞争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风险、机遇与应对措施作者:刘振宇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11期摘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其对农村信用社经营造成的影响也不断加大。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考察了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借鉴;然后从风险来源以及风险期限分类,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带来的风险;再对利率市场化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机遇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农村信用社应对风险与机遇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农村信用社;风险;机遇;应对措施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发挥着金融主渠道的作用。
但是,农村信用社又因为自身网点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等原因,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所以研究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及应对建议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及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模式考察(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2002年,我国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利率市场化”这一概念。
200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提到我国利率市场化将按“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步骤逐步进行。
这一计划,也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明细化、具体化。
2004年1月,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空间,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为央行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9倍。
2004年10月,农村信用社贷款最高上浮系数为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下限保持不变。
2012年6月,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2013年7月,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同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
利率下调后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及对策陈军2012-7-9 15:39:37 来源:农村金融网 2012年07月04日一、农村信用社利率执行情况6月7日,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最高为基准利率的1.1倍,并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将利率下限由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到0.8倍,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特别是各地方商业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争夺存款,都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也将存款利率上浮10%,而贷款利率的定价仍是参照基准利率进行确定(一般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80%,按季结息)。
与调整前相比,四川省农村信用社除活期存款利率下降6BP 外,定期存款利率全部上升,其中一年期上升7.5BP;贷款实际执行利率下降45BP。
二、农村信用社执行利率对利润的静态影响农村信用社本次利率调整使央行的对称调息政策变成了非对称调息,极大缩小了作为农村信用社主要收入的息差,对农村信用社的利润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1、在存贷款规模不变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实际执行利率与调整前年收支比较分析:以一个存款60亿元(设定活期占30%即18亿元),贷款40亿元的农村信用社为例,其活期存款利息支出减少108万元(180000*0.06%),定期存款利息支出增加315万元(420000*0.075%),贷款利息收入减少1800万元(400000*0.45%),从而减少经营利润2007万元(1800+315-108)。
2、利率调整后对今年农村信用社利润的影响分析:考虑贷款利息和定期存款利息收支的滞后效应(一般要滞后一个季度产生资金收付),仍以一个存款60亿元(设定活期占30%即18亿元),贷款40亿元的农村信用社为例,按存款均衡发生、贷款下半年发生30%(农村信用社投放比例为4:3:2:1)计算,2012年农村信用社减少活期存款利息支出54万元(108/2),增加定期存款利息支出78.75万元(315/4),减少贷款利息收入135万元(400000*0.3*0.45%/4),从而减少2012年营业利润159.75万元,本次利率调整对2012年利润的影响有限。
利率市场化影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利率市场化影响利率市场化影响金融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核动力。
第21卷第2期呼伦贝尔学院学报No.2Vol.212013年4月Journal of Hulunbeier CollegePublished in April.2013利率市场化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曲小刚1罗剑朝2(1.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4;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要: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制约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因此,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有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另一方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该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微型金融业务。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利率管制;信贷业务;财务可持续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01(2013)02-0084-04利率作为资金要素的价格,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调节作用。
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一个逐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进而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不断优化的过程。
①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加强我国金融间接调控,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和提高其竞争力。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根据成本覆盖风险原则,合理定价,实现自身财务可持续发展。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有实现商业上可持续,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农村,更好地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
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制约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因此,应该积极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给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利率市场化:农信社困难与对策内容摘要:农村信用社率先实现利率市场化是中央银行的既定方针。
但在货币市场畸形、不良贷款数额巨大、内部激励及制约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率先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巨大、支付风险突出等问题,可能造成一批农村信用社倒闭。
当前国家应尽快解决农村信用社体制问题及历史包袱问题,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农村信用社自身也要尽快建立内部利率协调机制和定价机制,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积极迎接率先利率市场化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再贷款利率以及公开市场上买卖市场有价证券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
同时,还强调,利率市场化可动态地看作是将我国目前现行的单一的计划利率机制向国家宏观调控和限制下的市场利率机制方向变化的阶段和过程。
利率市场化不是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而是在国家一定的控制和行政干预下,依据市场各种经济因素自动调节和自我调整的过程。
孙勇杰、孙连国将其特征归纳为:(1)形成机制:由市场供求及资金稀缺程度决定取代传统体制下政府人为地规定;(2)结构体系:依据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程度、控制通货膨胀程序以及经济性质等因素形成多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弹性结构系统;(3)运行机制:既赋予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当充分的自主权,又强调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和干预;(4)调节方式:用间接经济凋控手段取代传统的直接调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2002年3月以来相继在浙江省的瑞安市信用联社和苍南县信用社、黑龙江省的甘南县信用联社、吉林省的通榆县信用社和洮南市洮府信用社、福建省的连江县信用社和泉州市的泉港区信用社、内蒙古自治区的扎兰屯市信用联社率先进行浮动利率改革试点。
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区域限定于县城以外的农村信用社;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浮动幅度为20%以内,活期存款浮动幅度10%以内,零存整取、存本取息等定期存款品种未作浮动;贷款利率允许最高中浮到70%;有的地方对浮动利率贷款规模作了不得超过浮动利率存款规模的限制;在宣传上普遍显得很谨慎,只允许在信用社门前悬挂着获准人民币浮动利率试点的宣传条幅。
利率市场化下利率变动对农信社盈利的影响作者:楼小英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20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取消此前的0.7倍下限,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向纵深推进。
本文就作为经营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的农信社,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探讨存贷款利率定价对银行盈利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为推进合理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信社利率变动影响应对措施
一、利率变化情况及趋势分析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制度和业务上具备绝对优势,中小银行的业务规模有限,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目前,存贷款利率定价已出现多元化趋势。
从竞争动力上看,利率市场化使得利差收窄,为了弥补利差损失,金融机构可能会实施以量补价的经营策略,不断扩大信贷投放,为满足存贷比要求,又会激发金融机构对存款业务的竞争。
同时,利率市场化相当于为银行增加了一项存款竞争工具,银行存款定价差异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近段时间,部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已推出灵活的存款靠档利率定价政策。
如一年期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可以分段按不同的定期期限利率进行累计计算结息。
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客户议价权更大,选择面更广,金融市场价格战将更加激烈,利率定价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处于举止轻重的地位,而盈亏平衡点、目标利润率是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的关键。
二、利率市场化下银行盈利临界点实证分析
伴着利率市场化政策的逐步推进及落地,银行利率风险将趋于上升,存贷款利率变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逐步体现。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就某信用社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目前大部分农信社主要经营收入为存贷差,利润渠道较为单一,面对自由定价的金融市场,议价能力受限,利差的缩减造成盈利水平的大幅下降,生存竞争压力增大(见下图1)。
放开利率后最直接的考验,就是金融机构能否自主合理定价。
定价不合理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反之,则可能使业务经营无利可图。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存贷款定价机制,分析存贷款盈亏平衡点是农村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迫切需要。
2013年,某样本农信社总体利率水平如下:
假定银行各项业务规模、业务结构不变,除存贷款利率外,其余所有生息资产的生息率和付息付债的付息率均不变,用营业利润来代表银行的盈利状况,根据银行的利润的计算方式可得到以下计算公式:
P=L*RL-D*RD+C
其中P代表营业利润,L表示贷款规模,RL表示平均贷款利率,RD表示平均存款利率,C等于除信贷业务以个的其他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且C为常数,即利率变动对营业支出和非息收入没有影响。
在以上假设前提下,分别分析存贷款利率变动对营业利润率的影响。
(一)存款利率上升对银行盈利的影响
2013年某样本信用社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12%,平均营业利润率为31.60 %。
当存款平均利率上升 100个基点时,样本信用社的营业利润率为17.95%;存款平均利率上升200个基点时,样本信用社的营业利润率进一步下降至4.34 %;当存款平均利率上升至4.43%时,营业利润降为0。
随着存款利率的上升,银行的盈利能力呈加速下降态势。
(二)贷款利率下降对银行盈利的影响
2013年,某样本信用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62%,平均营业利润率为31.60%。
当贷款平均利率下降100个基点时,样本信用社的营业利润率下降至21.64 %;贷款平均利率下200个基点时,样本信用社的营业利润率进一步下降至11.70%;当贷款平均利率下降至300个基点时,营业利润率进一步下降至1.75%。
当贷款平均利率下降至4.44 %时,营业利润为0,除贷款业务外的其他业务利润被贷款业务的亏损完全抵消。
为了解贷款业务利润率临界点,因此有必要从贷款本身的成本收益来分析贷款利率的下限。
银行贷款的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成本。
银行的资金成本主要来源于存款,2013年样本信用社平均存款利率为2.12%,算上存款准备金部分的亏损,总体资金成本为
2.21%。
二是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业务及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税金及附加。
根据成本收入配比原则,信贷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75.78%,将对应这部分的营业成本除以平均贷款余额,得出贷款的营业成本率为
3.26 %。
两项加总可得,样本信用社的贷款加权成本为
5.57 %。
如果贷款利率低于5.57%,贷款业务会出现亏损。
三、完善利率定价政策应采取措施
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来说,可谓是机遇与危机并存。
但就农信社现状而言,更多是危机大于机遇。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转型,调整利率定价粗放性模式,加强经营成本本量利分析,提高利率定价精细化管理,利润空间会更会狭窄,并实实在在地演变成一场生存危机。
因此,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第一是把握基本点,夯实数据积累。
加快数据库的建设,细化客户分层,做好客户建档工作。
积累客户忠诚度、违约率、损失率、贡献度等数据信息,区分不同类型客户的价格敏感度,为利率定价模型的建立提供高质量的样本数据。
第二是把握关键点,建立风险利率定价机制。
积极探索利率覆盖风险的定价模型机制和多种产品组合定价机制,尝试改变以经验值为主的基准利率加点法的贷款定价模式,逐步过渡到成本叠加法及差别浮动利率为主的贷款定价模型,结合经济资本回报率并引入市场资金波动因素,统筹兼顾企业、市场和银行多维度、多因素的风险收益均衡定价模型。
第三是把握支撑点,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
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储备、培养,强化利率走势的研判和预测,造就一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利率定价及风险管理技术的技术性人才队伍,提高科学利率定价和掌御能力。
第四是把握落脚点,提高信息科技支撑力度。
增强信息科技支撑是提高利率管理水平的牵引力,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全面成本分摊系统,完善成本分摊机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指标、利率政策、市场收益率曲线等信息,建立综合考虑资金筹资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客户贡献度等多维因子的利率定价信息系统。
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及时准确评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并通过风险控制体系及时控制和化解风险。
四、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要求金融机构处理好利率定价与规模投放之间的弹性关系,实现利润最大化。
农信社必须摒弃“重规模,轻价格”的传统观念,定价时要注重客户的细分,根据客户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分别实施“以价补量”或“以量补价”的差异化定价策略。
从同业竞争看,利率市场化要求金融机构处理好利率定价与市场份额之间的博弈关系,增强自身的市场地位。
农信社在同业竞争中,一方面要增强对市场的预判能力,实施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另一方面又不能偏离市场太远,影响与银行同业之间的合作,扰乱市场秩序。
因此,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资金成本、存贷款利率盈亏平衡点必将是利率定价中至关重要的决策因素。
参考文献:
[1]周茂清.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J].当代经济管理,2012(6):39-41
[2]陈明衡,徐竞.温州市民间借贷市场利率的监测与分析[J].金融统计与分析.2004,(1):20-22
[3]连平.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转型[J].上海金融.2013,(11):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