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坝油田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3.05 KB
- 文档页数:4
前48区扶扬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很多油层都是复合砂体,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含水增高,层内水洗状况及剩余油分布变得越来越复杂,影响水淹与剩余油分布的单砂体因素研究越显重要,剩余油空间上分布零散,挖潜困难,如何挖潜这些剩余油已成为目前提高采收率的重大难题。
从平面沉积微相角度识别单砂体,从平面、层内(小层韵律性)研究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能够很好地认识地下复杂单砂体的平面分布、宏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所以基于成因单砂体沉积微相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选择松辽盆地某区对比难度极大的FY油层作为研究对象,精细解剖了各沉积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分布特征。
通过精细对比,将原来的12个小层细分为25个沉积时间单元。
在区域沉积背景、垂向相序演化、特别是密井网单砂体解剖等方面精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为保康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储层评价,以砂体发育特征、含油性等为考核指标,将25个沉积时间单元的储层分为4类,在此基础上并对水驱开采提出了建议,为后期开发及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本次研究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岩性预测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扶扬油层薄、窄、小、少且复杂多变难于预测的难题。
杨家坝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剩余油挖潜对策唐峰;薛春江;吴小龙;曹晓玲【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4(035)010【总页数】2页(P71-72)【作者】唐峰;薛春江;吴小龙;曹晓玲【作者单位】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正文语种】中文以杨家坝油田为例,对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结果表明,采用的堵水调剖技术、水动力学方法和分层系开发理念,均适合研究区剩余油挖潜,大大提高了采收率。
针对储层内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推进问题,提出采用堵水调剖技术,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受不同沉积微相类型的影响,单层内平面上物性差异大,使注水开发中物性好砂体优先动用,物性差的砂体动用较差,采取水动力学方法,提高水驱波及效率,明显提高了水驱效果;垂向上受强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合采合注严重影响了部分层位注采见效的问题,提出了分层系开发的方式,合理进行了井网配置和开发层系划分,全面提高了剩余油的开发和动用程度。
当前,国内各大油田的主力油层大都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了解和掌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油层中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从而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程度,显得尤为重要[1-3]。
本文以杨家坝油田为例,针对研究区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现状,分析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造成相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开发实践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和建议有效地提高了剩余油开发动用,为其他类似区块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
1.1 地质概况杨家坝油田位于金湖凹陷卞闵杨断裂带南部,构造形态为北倾断鼻构造,含油面积3.8 km2,地质储量599×104t,平均孔隙度18.2%,平均渗透率23.6×10-3μm2,主要有E1f2、E1f1两套含油层系。
其中E1f2含油面积3.1 km2,地质储量241×104t;E1f1含油面积1.6 km2,地质储量358×104t。
新民油田扶杨油层沉积相及配套挖潜技术研究新民油田油藏描述及配套挖潜技术研究是针对新民油田东西垒区块开发现状及矛盾而提出的。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达到中等含水期的末期,开发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含水上升速度快、剩余油分布变得更为复杂、水驱开采难度大。
此时,垂向单元仅划到小层,没开展单砂体研究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开发的需求,需要对地下单砂体空间展布、连通性、非均质性等深入研究。
针对这一现状,主要开展了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以‘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岩心相分析、测井微相模式建立、开发密井网平面沉积微相及单砂体精细解剖’为主要研究内容。
采用了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技术、岩心相识别及测井微相建模技术、时间单元级平面微相综合研究技术、非均质性及流动单元分析技术等关键技术对新民油田东西垒区块进行了研究。
取得重要成果和结论:1)建立了全区统一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2)建立了测井相模式;3)完成了34个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划分和绘制;4)揭示有效储层以各类河道砂体为主;5)深入揭示了单一河道内部非均质性规律;6)揭示了大型平面复合砂体及其成因、内部规律;7)新民油田物源方向明显为西南,缺乏明显的东南物源证据,且属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8)结合动态反应,建立剩余油分布研究,结合相应的配套技术,有效提高开发效果。
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一段、阜二段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型杨柏;杨少春;张建良;汪嘉月;刘金华【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年(卷),期】2008(19)6【摘要】通过分析各种沉积体的岩性、结构、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和电性特征,划分了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一段、阜二段沉积相;根据滩和坝在剖面、平面以及岩性上所呈现的特征,划分了滩和坝的类型,建立了各种相的沉积模式,分析了沉积模型的演化历史。
据此指出:阜一段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至下而上发育前缘席状砂、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和水下天然堤微相,呈现出三角洲进积的特点,三角洲前缘亚相在阜一段沉积末期消失;阜二段发育滨浅湖亚相沉积,分为生物滩、鲕粒滩、灰质滩、浅湖砂坝和滨浅湖泥微相,有开阔浅湖砂坝和水下隆起区碳酸盐岩滩2种沉积模式。
【总页数】6页(P790-795)【关键词】码头庄油田;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型;三角洲前缘亚相;滨浅湖亚相;滩坝【作者】杨柏;杨少春;张建良;汪嘉月;刘金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江苏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江苏扬州2252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金湖凹陷杨家坝油田阜二段、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J], 阎振华;胡望水;熊平;陈顺顺;程超2.苏北盆地码头庄油田阜宁组震积岩特征及形成模式 [J], 刘金华;乔力;吴立峰3.苏北盆地王龙庄油田阜三、四段曲流河三角洲识别依据和有利砂体发育规律 [J], 王金华;毛荣军;董宏4.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二段混合沉积特征研究 [J], 张向阳; 刘亚伟5.苏北盆地阜二段页岩油生烃潜力评价及有利区预测 [J], 董清源;章亚;刘世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6卷第3期2009年5月油气地质与采收率PetroleumGeologyandRecoveryEfficiencyV01.16.No。
3Mav2009复杂小断块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杨家坝油田为例王娟茹1,邵先杰2,胡景双2,王萍2,单宇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2.燕山大学石油7-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复杂小断块油田具有面积小、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油水关系复杂以及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等特点。
通过对杨家坝油田资料的分析,提出了水淹层测井解释、矿场测试资料分析、动态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剩余油研究方法。
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滩坝、河口砂坝微相中,其他砂体剩余油分布较少;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含油面积较大的主力油层、漏射的非主力油层以及厚油层的顶部。
关键词:剩余油;油藏;测井解释;数值模拟;杨家坝油田中圈分类号:TE3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绵号:1009—9603(2009)03—0076—03复杂小断块油田一般面积小,断层发育,构造破碎,油水关系复杂,无论是纵向上还是平面上水淹状况均比较复杂,单一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很难查明其分布规律,常常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uJ。
杨家坝油田构造上位于金湖凹陷卞闵杨断裂构造带南部。
含油面积为3.8km2,石油地质储量为599×104t,平均孔隙度为18.2%,渗透率为23.6×10~斗m2,是主要受断层和鼻状构造控制、局部受岩性影响的层状复杂断块砂岩油藏。
1988年投入开发,经过了滚动评价、上产、稳产和产量递减等4个阶段,截至2006年11月底,杨家坝油田采出程度为18.0%,综合含水率为79.1%。
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油田逐渐暴露出水窜严重,油井产量下降幅度大,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迫切需要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通过井网调整,改善开发效果,降低含水率,保持稳产,提高复杂断块油藏资源利用率。
[收稿日期]2020-07-10[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20060-1)[作者简介]杨怀宇(1982 ),男,安徽铜陵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㊂doi :10.3969/j.issn.1673-5935.2020.04.001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杨怀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㊀要]㊀应用岩比法或相比法的传统沉积相研究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强㊁精度不高的劣势,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边界的准确刻画㊂以草桥北坡王955井区为例,综合运用基于曲线重构技术㊁地震反演技术对井间和无井区砂岩进行定量预测,最终实现沉积相边界的准确刻画㊂研究表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可较好地反映目标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特别是针对研究区滩坝砂薄储层的预测效果好,为最终实现草桥王955块井间及无井区沉积相的边界刻画提供保障㊂[关键词]㊀草桥北坡;沉积相;曲线重构;储层反演[中图分类号]TE12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5935(2020)04-0001-04㊀㊀基于钻井砂岩统计的传统单因素沉积相分析法对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适用性较好[1]㊂东营凹陷南坡乐安油田是勘探开发近50年的老油田[2],在石村断层储量集中区的北部斜坡带油气发现少㊁勘探程度较低,今年该区完钻的王955㊁王956等井在沙四上首次发现了滩坝砂油藏,但该区钻遇此种类型探井极少,传统的沉积相研究方法难以准确刻画砂体展布㊂因此如何精细刻画滩坝砂展布范围成为制约本区勘探的关键地质问题㊂笔者旨在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井间和无井区砂岩进行定量预测㊂1㊀区域沉积特征草桥北坡沙四上早期主要发育来自广饶凸起的扇三角洲沉积,与前期的沙四下红扇沉积物相对应地称为 蓝扇 沉积,岩性组合以蓝灰色㊁浅灰色含砾砂岩㊁粉细砂岩为主,砂体单层厚度较大,一般3~10m 左右,垂向上表现为弱正旋回序列㊂近期,在草桥东坡完钻的王955㊁王956等井在沙四上纯下3砂组钻遇多套油层,岩性组合以灰色㊁浅灰色粉砂岩㊁白云质砂岩㊁泥岩及薄层泥灰岩沉积为主,垂向上以细 粗的反旋回或细 粗 细的复合旋回为主㊂结合邻井王73井区该套砂体的岩心资料来看,岩心上具有浪成砂纹交错层理(图1(a))㊁脉状层理,层面上发育垂直生物潜穴等沉积构造(图1(b))㊂同时,在显微镜下发现碎屑岩中发育薄皮灰质鲕粒㊁灰质内碎屑等特征(图1(c))㊂这些沉积特征具有滨浅湖岸边砂体被沿岸流改造的浅滩环境的特点[3-6],结合岩心薄片的累积粒度曲线特征,王73-斜1曲线表现为2段跳跃组分特征,反应岸边冲刷回流的水动力特征[6],由此认为王955-王73一带为扇三角洲侧翼的滩坝砂沉积相类型㊂自王955井滩坝砂成功之后,该井区向南抬高的高部位草36㊁草38等井储层基本不发育,随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滩坝砂周缘是如何展布,与周围 蓝扇 的扇三角洲砂体之间的关系一直难以认清,因此需对测井约束地震资料进行反演,确定该套砂体的展布范围㊂2㊀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分析研究区地震资料发现,地震主频和有效频段12020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Dec.2020第34卷㊀第4期Journal of Shengli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Vol.34㊀No.4为19Hz和5~60Hz,若主频换成最大频率,H(厚度)=V(平均速率)/4ˑf(主频)=3000/240ʈ12.5m,而目的层段储层比较薄,储层厚度一般在10m以下,甚至小于5m,因此单纯靠地震资料无法准确刻画储层的分布㊂波阻抗反演是利用地震资料反演地震波阻抗处理技术,是以钻井㊁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空间结构和物理界面识别并成像,主要应用于储层展布的预测,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依据[7-9]㊂图1㊀草桥北坡王955井区沙四上沉积特征2.1㊀曲线重构技术常规波阻抗反演是采用测井曲线(主要为声波曲线)进行钻井约束,应用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但在实际工作中声波资料不能较好地反映地下岩性的变化规律,因此应结合其他测井信息进行曲线重构研究[9-10]㊂首先,针对研究区测井资料分析研究,发现测井曲线需要进行异常点消除㊁深度校正和基线偏移等㊂在此基础上,由于测试仪器及围岩环境的不同造成测井响应值会相差较大,即同一套储层邻井之间波阻抗值会存在较大差异㊂因此,需进一步对曲线进行测井标准化处理,使泥岩层在各井中的响应值一致,标准化后的声波曲线及其他应用的曲线泥岩响应值处理为一致的区间㊂其次,通过草桥北坡沙四上亚段的测井资料分析认为,目的层段井声波曲线对岩性反映不敏感,而自然伽马曲线(GR)却能很好的反映岩性变化,能较好地区分储层与非储层(图2),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拟声波阻抗反演,即声波时差与自然伽马拟合进行储层精细刻画㊂其原理主要考虑结合声波曲线低频信息(地层背景速度)与自然伽马曲线高频信息(对地层岩性变化敏感),重构拟声波曲线,该构建技术更合理,更能准确地预测储层㊂2.2㊀储层反演定量预测在全区井震标定基础上,按照层位标定结果开展严格精细的层位解释,通过不同频率储层预测对比来看,随频率的提高,其反演结果对储层的刻画能力有所提高,但整体仍是分辨率低,储层刻画效果不理想㊂针对此问题,对地震初始模型进行建模,利用分形建模的值在横向上对地震振幅的变异进行调整,结果更为合理㊂此外,针对采样率尝试发现,2ms采样率基本满足反演需求,能较好地识别砂体横向连续性及纵向展布,1ms采样率反演结果的纵横向分辨率相对高些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结合2 ms采样率和1ms采样率反演结果㊂以草桥北坡过王955井的近北东向反演剖面可以看出,纯下3砂组目的层王955-王732储层均较发育,向南北至草38㊁王92井储层发育均较差,可见储层反演预测整体较为准确㊂图2㊀拟声波敏感曲线交汇图3㊀反演效果3.1㊀基于反演结果修正沉积相本次储层反演定量预测采取正演与反演相结合㊁无井约束属性与井约束反演相结合㊁常规阻抗反2第34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㊀第4期演与特色阻抗反演相结合,最终达到降低储层识别多解性㊁提高储层分辨率的目的(图3)㊂同时,通过色标调整,提取纯下3顶至底时窗内的均方根振幅㊁变差函数等地震属性,并与井点统计的砂体厚度进行叠合修正(图4),达到无井区的储层定量预测的目的㊂从图4可以看出,草桥北坡整体 蓝扇 发育在西坡的草328-通20-官115一带,平面上呈北西走向,东边的王955井区呈近东西展布的滩坝砂,与西部 蓝扇 主体是分开的,由此修正了草桥北坡的沉积相展布图(图5)㊂图3㊀草桥北坡过王955井储层反演剖面图4㊀王955井区纯下3砂组反演砂体与钻井厚度叠合图3杨怀宇: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图5㊀草桥北坡纯下3砂组沉积相平面图3.2㊀应用效果从应用效果上看,基于上述认识在王955井区滩坝砂岩性油藏的高部位部署了王956(油层4.2m/2层)㊁王955-斜1(油层12.7m/3层)㊁王955-斜2(油层13.5m/8层)分别钻遇多套滩坝砂油藏,表明沉积相相边界刻画的准确性,储层厚度与反演预测结果基本一致㊂因此在无井区沉积相的精细刻画应用储层反演预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勘探效果,可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㊀冯增昭.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J].古地理学报,2004,6(1):3-19.[2]㊀才巨宏.乐安油田草4块沙三段:沙二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3):24-28. [3]㊀阳孝法,林畅松,刘景彦,等.博兴洼陷沙四段滩坝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7(1):51-56. [4]㊀张宇.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6):35-38.[5]㊀杨勇强,邱隆伟,姜在兴,等.陆相断陷湖盆滩坝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为例[J].石油学报,2011(3):423.[6]㊀李安夏,王冠民,庞小军,等.间歇性波浪条件下湖相滩坝砂的结构特征:以东营凹陷南斜坡王73井区沙四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3):12-14.[7]㊀冯凯,查朝阳,钟德盈.反演技术和频谱成像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综合应用[J].石油物探,2006,45(3):262-266. [8]㊀罗士利,罗中华,黄景秋.随机反演技术在薄互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专辑): 58-61.[9]㊀鲜本忠,姜在兴,杨林海,等.测井约束反演在泌阳凹陷下切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8-15.[10]㊀杨晓兰,刘小平,赵锡桥.曲线重构反演在火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6):32-35.[责任编辑]㊀胡秋媛4第34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㊀第4期。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沉积微相研究——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
帝庙油层为例
程超;胡望水;秦刚;彭国红
【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
【年(卷),期】2009(023)002
【摘要】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为例,从岩心、测井等资料入手,通过各种相标志的识别,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溢岸砂等5种微相较为发育.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勾绘了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从而在宏观上展现出该区沉积微相的展布及其演化特征,为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程超;胡望水;秦刚;彭国红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1.3
【相关文献】
1.红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J], 肖杭州;周萍;兰正凯
2.长岭凹陷黑帝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J], 韩昊天
3.葡浅12区块黑帝庙油层黑Ⅰ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J], 赵荣;李天仁;周围
4.葡西油田古117区块黑帝庙油层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关系研究 [J], 李春梅; 张雷; 郭天然; 于宏宇; 李耀才
5.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为例 [J], 胡望水;程超;王炜;牛世忠;彭国红;王东辉;张宇焜;周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榆东地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及储层预测
研究区位于榆树林油田以东地区,区域构造上横跨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三肇凹陷东部榆树林鼻状构造、郝家鼻状构造、太平川背斜和东北隆起区绥化凹陷尚家鼻状构造。
目前,研究区西部的树3、升20等井区都已上报探明储量并已投入开发。
区内树25、尚4等井区为控制储量区,树301井区为预测储量区。
迫切需要通过精细构造、储层再认识,进一步落实储量规模,进行区块优选,指导评价井部署及储量升级,并寻找新的潜力资源区。
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按照相控旋回等时对比原则,建立了油层细分对比格架,进行了储层细分对比、统层;应用三维地震资料,采取井震结合方法对典型区块的构造、断层进行重新认识;应用地震属性、地震反演等技术手段进行储层预测及主力砂体刻画;为下一步储量评价和区块优选奠定基础研究区扶杨油层主要发育了曲流河、三角洲及湖泊相,其中曲流河河道及三角洲平原、前缘分流河道为最为有利储集相带,河道砂体呈条带状或片状分布,分布变化较快。
河道主要呈北西向、北东向展布。
杨大城子油层砂体较扶余油层发育,砂体在垂向上呈“泥包砂”特征。
平面上砂体一般顺物源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沉积微相研究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摘要: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储层的沉积相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
在开发阶段,根据地质、测井、钻井、油田生产等动态和静态资料,研究了不同开发区砂体的大小、形状和分布。
在对某地区某油田组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开发阶段沉积相研究在储层描述中的方法与应用,包括宏观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研究、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特征、平面构造、平面构造等。
这些方法对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的断块油田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沉积微相;沉积构造沉积特征;砂体形态一、单井沉积相分析利用岩心取心资料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研究区岩石类型及特征,进行沉积构造、岩石相分析、垂向层序和沉积旋回分析,建立起适合研究区的综合柱状图。
单井相分析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岩心相分析;②测井相分析。
(一)岩心相分析(1)岩石结构和矿物标志岩石矿物性质能够反映物源区母岩性质,成分成熟度的高低反映沉积物的搬运情况,有助于了解沉积物当时的沉积环境,同时岩石矿物性质也影响着开发效果,特别是粘土矿物,对油田注水开发至关重要。
根据取心井岩石薄片资料统计结果表明,组内石英平均含量小于19.2%,最低为4%;长石平均含量一般小于26.7%;岩屑平均含量为30%~70%分选中等的占60%,好的为30%。
砂粒次棱角-次圆状占70%,次棱角状占20%。
岩石成分成熟度极差,结构成熟度属于中等偏差。
①根据组内的10个样品点的岩心薄片分析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岩屑含量高岩屑含量在96 %以上,成分复杂,岩屑颗粒中,石英类含量为11%~25%,钾长石含量为7%~16%,斜长石含量为3%~8%。
②根据10、3和3-1井的岩石重矿物分析表明,七克台组主要矿物有锆石、磁铁矿、赤铁矿等,磁铁矿和赤铁矿含量50%~80%,绿帘石含量在20%左右。
(2)砂岩的粒度分布特征粒度分析的目的是研究碎屑岩的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
碎屑岩的粒度分布及分选性是搬运能力的度量尺度,是判别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水动力条件的良好标志,同时储层物性与粒度密切相关。
苏北盆地杨家坝油田裂缝建模及剩余油挖潜综合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苏北盆地位于中国江苏省北部,是全国重要的油气盆地之一。
杨家坝油田位于该盆地北部,油藏类型为碳酸盐岩储层,储层性质复杂,存在裂缝发育的特点。
目前,杨家坝油田已经进入了开发后期,剩余油储量较大,因此需要进行研究,综合评价裂缝对剩余油挖潜的影响,并开展裂缝建模,为油田的开发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1.对杨家坝油田进行现场调查,获取储层、裂缝和剩余油等相关数据。
2.对杨家坝油田的储层、裂缝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储层、裂缝物理数学交互模型。
3.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在建立的储层、裂缝物理数学交互模型中,模拟裂缝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分析裂缝对剩余油挖潜的影响。
4.开展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以提高杨家坝油田的采收率。
三、研究方法1.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储层、裂缝和剩余油相关数据。
2.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测试结果,建立杨家坝油田的储层、裂缝物理数学交互模型。
3.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储层、裂缝物理数学交互模型中模拟裂缝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演化规律。
4.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裂缝对剩余油挖潜的影响规律,开展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
四、研究意义1.完善了对杨家坝油田储层、裂缝的认知,对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
2.建立了储层、裂缝物理数学交互模型,为油田开发提供了裂缝预测与评估的方法。
3.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了裂缝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揭示了裂缝对剩余油挖潜的影响。
4.开展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有望提高杨家坝油田的采收率,对国家能源安全和油田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1-3个月):对杨家坝油田进行现场调查,获取储层、裂缝和剩余油等数据,对储层、裂缝特征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4-6个月):基于调查和分析结果,建立储层、裂缝物理数学交互模型。
第三阶段(7-12个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储层、裂缝物理数学交互模型中模拟裂缝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并分析裂缝对剩余油挖潜的影响。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杨家园则探区长6物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杨家园则探区长6物源分析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子长油田杨家园则探区延长组长6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阴极发光、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等的研究,并结合盆地东北缘典型露头剖面的古水流方向实测,分析了长6沉积期的古水流与主要物源方向,探讨了源区母岩性质.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沉积期的古水流与主要物源方向来自北东方向.源区母岩以变质岩为主,其次少量火成岩.该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长组砂体时空展布分析、有利油气聚集区带预测以及对研究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作者:赵俊英罗静兰雷晓岚郭德运王永东樊万红夏惠萍 ZHAO Jun-ying LUO Jing-lan LEI Xiao-lan GUO De-yun WANG Yong-dong FAN Wan-hong XIA Hui-ping 作者单位:赵俊英,罗静兰,ZHAO Jun-ying,LUO Jing-lan(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雷晓岚,郭德运,LEI Xiao-lan,GUO De-yun(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永坪,717208)
王永东,樊万红,WANG Yong-dong,FAN Wan-hong(延长油矿管理局子长油田,陕西,子长,717208)
夏惠萍,XIA Hui-ping(新疆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名:中国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Y IN CHINA 年,卷(期):2007 34(3) 分类号:P588.2 关键词:古水流与物源方向源区母岩性质杨家园则探区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相研究(单井划相)沉积相研究(单井划相)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
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
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
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
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相组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组相(1)残积相(2)坡积-坠积相(3)山麓-洪积相(4)河流相(5)湖泊相(6)沼泽相(7)沙漠相(8)冰川相(1)滨岸相(2)浅海陆棚相(3)半深海相(4)深海相(1)三角洲相(2)澙湖相(3)障壁岛相(4)潮坪相(5)河口湾相相分析的方法、流程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浅谈吴起油田阳沟区延10油层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吴起油田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境内,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陆相油田之一、油田中的阳沟区延10油层是该油田的主要油气产层之一,其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对于油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阳沟区延10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泥质凹陷河道微相:泥质凹陷河道微相是阳沟区延10油层最常见的沉积微相类型之一、该微相类型的特征是沉积物质为粘土质或泥质质地,有较强的含油气能力。
这种微相类型的沉积物主要由河道水流带来的颗粒物质积聚而成,沉积环境一般为湿地或泥质湖泊。
2.盆地泥质湖沉积微相:盆地泥质湖沉积微相是阳沟区延10油层的另一种常见微相类型。
该微相类型的特征是沉积物主要为细粒黏土或泥质物质,呈泥质湖泊的沉积特征。
泥质湖沉积微相一般由降雨、山地水流或河流冲刷物质积聚形成。
由于泥质物质的含油气能力较强,因此泥质湖沉积微相是延10油层的主要油气产出微相类型之一3.三角洲前缘河道微相:三角洲前缘河道微相是阳沟区延10油层的另一种重要沉积微相类型。
该微相类型的特征是沉积物质主要为砂质或细粒的砂质颗粒。
三角洲前缘河道微相的沉积环境一般为三角洲前缘的河道系统,由河流带来的颗粒物质在水流中沉积并积聚形成。
以上三种微相类型是阳沟区延10油层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它们在沉积物质的性质、含油气能力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有所不同。
虽然它们的沉积微相类型不同,但它们都是陆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其沉积物质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具有较高的含油气潜力。
阳沟区延10油层的沉积微相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厚度变化大:阳沟区延10油层的厚度在不同地点有较大的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沉积微相类型不同,沉积物质的堆积和厚度分布也有所不同。
2.含油气性能好:阳沟区延10油层的沉积微相具有较好的含油气性能。
由于微相类型中含有较多的有机质,沉积物对油气源的保存和富集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子相分布复杂:阳沟区延10油层的沉积微相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子相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