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微讲义相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11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微专题二地质过程的描述地质过程是指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及其附近的岩层在组成形态、物质结构、位置关系等方面不断发展演变的具体过程。
地质作用的过程类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地质作用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地质剖面图、某地地形地貌、某类矿产资源等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和原因,本质上是对地质作用的判断和排序,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用演绎推理的能力。
地质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及它们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一、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和形成条件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它们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图3)。
1、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坚硬致密的侵入岩(如花岗岩),或多气孔的喷出岩(如玄武岩);2、沉积岩是由地表被侵蚀的物质,由外力搬运后沉积下来,固结成岩而成,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及化石燃料;也包括石灰岩(化学沉淀物)和珊瑚礁(珊瑚虫遗体堆积)。
3、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石灰岩变为大理岩,页岩变为板岩。
图3二、地质剖面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喷出岩的形成一般晚于与其所切穿的岩层。
晚期的岩浆活动会覆盖早期的岩浆活动。
(4)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实习一常见沉积构造一、实习要求1、熟悉沉积岩常见构造的形态特征和显现机理2、学习常见沉积构造的观察、度量和描述(包括素描)方法3、加深对沉积构造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的理解二、实习内容1、物理构造:①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各种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粒序层理韵律层理②顶面和底面层理:波痕晶痕(假晶)干裂雨痕槽模沟模重荷模③其它构造:冲刷构造滑塌构造包卷层理2、化学构造:鸟眼构造缝合线叠锥结核假层理3、生物构造:虫孔(潜穴)爬痕藻叠层三、实习要点1、注意观察沉积构造的外形。
对任何构造均需注意其“量”上的特征。
如纹层(层理中的细层、藻叠层中的纹层)和层系的厚度,交错层理交错角的大小,波痕指数,槽模高宽及密集度,冲刷面、缝合线等的起伏规模,干裂的垂直深度和水平宽度,晶痕、鸟眼、结核、虫孔的大小、多少等。
对各种层理、冲刷、滑塌、包卷层理、鸟眼、结核、藻叠层等构造,还需注意它们是由哪种因素表现出来的(粒度、成分和颜色)。
2、槽模、不对称波痕、大多数交错层理都可指示古水流的方向;振荡波痕、干裂、槽模、部分交错层理、柱状叠层石可指示岩层的顶底面。
观察时需注意这些特征。
实习二石英岩砾岩一、实习要求1、掌握砾岩和角砾岩肉眼和显微镜观察要点及描述方法2、领会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对砾岩、角砾岩成分的结构的控制作用二、实习内容石英岩砾岩201 B1 复成分砾岩202 203三、实习要点1、手标本上比较砾岩和角砾岩的磨圆程度,单成分砾岩或角砾岩与复成分砾岩的成分差异。
2、薄片下首先观察石英岩砾岩的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白云母或硬绿泥石)和结构(粒状,大部分呈缝合线状镶嵌)。
部分薄片中的砾石由直边镶嵌的石英组成,可能由石英岩或燧石岩重结晶造成。
3、观察填隙物中的石英质砂基。
大部分泥基已变成硬绿泥石,少部分变成白云母或石英。
此现象说明岩石已受到低级变质作用的影响。
4、硬绿泥石(Chd,(Mg,Fe3+)2(Al,Fe)Al3O2[SiO4]2(OH)4):板片状或束状集合体,暗绿色或浅灰绿色,多色性明显,高正突起,可见一组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为Ⅰ级橙红,一般切面仅为Ⅰ级灰左右且被颜色覆盖。
—2004地质讲义—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吕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等主要地壳运动,沉积岩地层的地质时代虽然大体相同,但因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各套地层分区块在沉积物源,沉积环境,沉积厚度、剥蚀程度,成岩后生变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各地层在横向上岩性必然有所不同,甚至标志层也有变异。
这里所叙述到的地层岩性,只是近年钻井勘探中带有共性的岩性组合规律,重点是剖析含油、气层,从沉积学理论上进行探讨。
而在实际录井中应根据区块不同,具体地层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以免贻误认识地层的真实面目。
a)安定组(J2安定组在盆地内所钻探井一般没有取心,该组地层岩石也没有做过镜下微观鉴定,但在随钻录井中,以安定组顶界泥灰岩作为划分下部地层的标志层。
该泥灰岩层位于安定组顶界,录井为一套厚约2~15米的青灰色、灰黄色泥灰岩,夹少量膏质团块,岩屑滴冷盐酸(5%)反应冒泡强烈,电测曲线上以低伽玛、低声速、高电阻为特征,该层分布广且稳定,是盆地中生界地层对比及油层卡层主要的标志层,一般用它来卡取延9、延10油层及正确划分安定、直罗、延安组地层,并初步确定长6油组顶界。
直罗组 (Jz)2直罗组在盆地内分布稳定,厚度一般250~300米,最薄一般180~200米。
其岩性特征为一套绿灰色泥岩、粉砂岩夹绿灰、灰白色砂岩、砂质泥岩,底部为含砾砂岩。
细~粗粒长石砂岩。
主要碎屑成分石英与长石的含量比较接近,普遍含有云母、绿泥石碎屑及黄铁矿颗粒。
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质及粘土,部分地区混有其他碳酸盐矿物,常见有自生黄铁矿质结核交代颗粒或充填颗粒裂纹。
重砂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一般呈不规则他形晶颗粒状,部分结晶较好,呈五角十二面体或立方体。
直罗组底砂岩,一般厚度在20~30米之间,测井曲线为大段低伽玛、负自然电位异常,录井中为厚层浅灰黄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成分石英约为80%,长石15%左右,含少量暗色矿物及云母碎片,泥质胶结,较疏松,钻屑一般呈散砂状,钻时较低,特征明显。
地貌的 思维导图地貌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结果能量来源作用主体表现形式作用结果判读地貌的观察山地的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板块运动侵蚀地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分布板块运动的地貌类型断层褶皱应用工程建设找资源类型判读堆积地貌地质构造侵蚀方式位置、形态堆积过程位置、形态冲淤外力作用三大岩石地质过程描述地质剖面的观察地貌景观的观察尺度方位[高考解密]地球表面的地貌丰富多样,高考试题多利用现实的地理事物或地理景观考察其成因,分析形成过程,另外地质剖面的判读也是考察重点。
学生要有地貌的基础知识储备,也要有一定的地质思维能力。
本节设置重点如下:1.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2.地质过程的推演3.地质剖面的判读4.河流冲淤录CONTENTS 01020304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地质剖面的判读地质过程的推演河流冲淤预测地质作用方式的判读/地貌的成因2023年1月高考浙江卷3-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及成因2022年6月高考浙江卷-1 地貌景观图的判读2022年1月高考浙江卷-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1年6月高考浙江卷-1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江苏卷25(1) 平原的成因2022年高考上海卷 板块运动下的地貌成因2022年高考天津卷17(2)地貌(淤泥质海岸)的成因2022年高考海南卷8-9 地貌景观的成因2022年高考海南卷16(1)地貌(河流壶穴)的成因2021年高考海南卷-14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山东卷18(1)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2年高考辽宁卷-8 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方式2021年高考辽宁卷-13 地貌(“酱缸包”)的成因2021年高考福建卷9-10 地貌(盐壳)的形成地球表面的各类地貌景观都是在地质作用下而形成,考试的方向基本围绕地貌景观特点的判读、地质作用的方式(内、外力在作用)以及分析地貌景观的成因。
地貌景观可以是熟悉的,也可以是新颖的,例如“酱缸包”、新疆罗布泊盐壳。
沉铜讲义一、沉铜目的沉铜的目的是使孔壁上通过化学反应而沉积一层0.3um-0.5um的铜,使孔壁具有导电性,通常也称作化学镀铜、孔化。
二、沉铜原理络合铜离子(Cu2+-L)得到电子而被还原为金属铜;通常是利用甲醛在强碱性环境中所具有的还原性并在Pd作用下而使Cu2+被还原。
Cu2++2HCHO+40H-.Cu+2HC—O-Cu三、工艺流程去毛刺一膨胀一去钻污一三级水洗一中和一二级水洗一除油调整一三级水洗一微蚀'"I多层板一二级水洗一预浸一活化一二级水洗一加速一二级水洗一沉铜一二级水洗一板面电镀一幼磨一铜检四、工艺简介1.去毛刺由于钻孔时的板面会因钻头上升和下降时产生的毛刺(披锋),若不将其除去会影响金属化孔的质量和成品的外观,所用的方法为:用含碳化硅磨料的尼龙棍刷洗,再用高压水冲洗孔壁,冲洗附在孔壁上大部分的微粒和刷下的铜屑。
2.膨胀因履铜板基材树脂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结合力很强,为了使钻污树脂被有效地除去,通过膨胀处理使其分解为小分子单体。
3.除胶(去钻污)使孔壁环氧树脂表面产生微观上的粗糙,以提高孔壁与化学铜之间的接合力,并可提高孔壁对活化液的吸附量,其原理是利用KMnO4在碱性环境听强氧化性将孔壁表面树脂氧化:C(树脂)+2KMnO4f2MnO2+CO2T+2KOH(副)1.4KMnO4+4KOH f4K2MnO4+2H2O+O2t(再生)2.3K2MnO4+2H2O电f2KMnO4+MnO2+4KOH若K2MnO4含量过高,会影响KMnO4去钻污效果,固此在槽中用电极使生成的K2MnO4再生为KMnO4。
4.中和经碱性KMnO4处理后的板经三级水洗后能洗去附在板面和孔内大部分的KMnO4,但对于后工序的影响也很大(KMnO4有很强的氧化性,和处理液本身为强碱性),必须用具酸性和还原的中和剂处理,在生产中通常用草酸作中和还原处理(H2c2O4)反应:2MnO4-+H2c2O4+16H+f Mn2++10cO2t+8H2OMnO2++c2O4-+4H+f Mn2++cO2t+2H2O有时为了对孔壁上的玻璃纤维进行蚀刻和粗化作用,在中和槽中加入NH4HF+H2sO4作为玻璃蚀刻剂。
沉积相带图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一、储层地质研究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庆油田开发初期,一直认为萨葡高油层都是湖相沉积的。
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了越来越多与湖相沉积相矛盾的情况。
如:注入水不是向生产井排均匀推进,而是沿着某些“条带”迅速突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注水井排上排液,试图使注入水形成一个连续的水线,再向生产井排齐头并进,但结果很不理想,许多排液井虽距注水井很近,却迟迟不见水,而有些距注水井排很远的生产井很早就见水了,而且含水上升很快;相距很近的两口生产井之间出油、见水情况都有很大差异;厚油层初见水时总是底部小段首先水淹;不同小层之间常常互相窜通。
这些现象与侧向上均匀渐变、稳定成层沉积的湖相砂体是十分矛盾的,引起人们对这些砂体的成因发生怀疑。
通过运用沉积相理论对萨葡高油层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认大庆油田萨、葡、高油层是松辽湖盆北部的一套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物。
河流--三角洲沉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成层性,但比起单存的湖相沉积要复杂得多。
它既具有河流、分流形成的不稳定条带状砂体,又具有湖浪作用下形成的稳定成层的席状砂,它们在形成环境、旋回性质、加积方式、分布特征、几何形态以及砂体间接触关系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采用同一种研究方法,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环境形成的油层采取不同的对比方法和适当的表现形式,才能正确地描述油层,加强对油层的认识。
萨中地区储层地质研究工作,从最初基于湖相理论的油砂体图到目前基于河流-三角洲沉积理论的细分沉积相带图,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有较大飞跃,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1971)主要采用“机械劈分”的方法来划分油砂体,即将每口井的萨葡油层都划分为五个油层组、15个砂岩组、44个小层,对于纵跨几个小层层位的厚油层,则按厚度比例机械地进行劈分,其平面的表示方法则是作包括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等值线的“小层平面图”。
第04讲沉淀溶解平衡目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考点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1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考向1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因素..............................................................................................考向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考点二溶度积常数......................................................................................................................知识点1溶度积和离子积........................................................................................................知识点2K sp 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考向1溶度积常数及计算.........................................................................................................考向2沉淀溶解平衡图像.........................................................................................................考向3XXXX............................................................................................................................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考点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1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形成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生物富集及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生物富集的过程,说明生物富集的危害,认同应采取措施减少危害。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实例3.进入生物体的方式(1)动、植物直接吸收。
(2)沿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4.在生物体的分布: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分布于多种组织细胞中,不易被排出,积蓄在体内。
5.特点:全球性。
判断正误(1)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2)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富集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答案(1)√(2)√任务:分析生物富集现象及其成因1.如图为不同采样点中水、水底沉积物和中国血蛤体内的铅浓度。
据图分析,写出分析结果:铅在中国血蛤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浓度。
2.对比碳循环,分析铅在生物体内富集的原因。
成因:铅在生物体内形成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且不易排出。
3.如图为水体和多种水生生物体内的铅浓度示意图。
据图分析,写出分析结果:铅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食物链不断升高。
4.还有哪些有害物质也有与铅类似的现象?提示镉、汞等重金属,DDT、六六六等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5.生物富集对生物体有危害吗?提示有,而且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威胁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包括人类)。
6.生物富集现象也具有全球性吗?说出理由。
提示有,富集的物质可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因此具有全球性。
7.如何有效地减少生物富集现象?提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实施垃圾分类,种植能吸收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植物等。
1.(2023·浙江绍兴高二期末)在煤燃烧、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铅会以微小颗粒被排放进入大气,然后沉降在土壤和植物表面,而铅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后将不易被排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铅能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铅含量越高B .铅随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生态系统中铅循环具有全球性C .铅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燃烧等返回非生物环境D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能源是减少铅的生物富集现象的有效措施 答案 C解析 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不能最终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返回非生物环境,C 错误。
硫酸锌溶液的电解沉积-原理(1)5.1概述硫酸锌溶液的电解沉积是湿法炼锌流程中四个重要工序中的最后一个。
其目的主要是从硫酸锌溶液中提取纯度高的金属锌。
电积的技术经济指标不仅反映出整个炼锌工艺的好坏,而且因直接消耗大量电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锌厂的生产成本。
硫酸锌溶液的电解沉积是湿法炼钟的最后一个生产工序。
其目的主要是从硫酸锌溶液中提取纯度高的金属锌。
硫酸锌溶液电解沉积就是:以净化的硫酸锌溶液作电解液,以铅银合金板(含银1%)做阳极,压延铝板做阴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阴极上析出金属锌(称阴极锌),在阳极上放出氧气。
随着过程的不断进行,电解液中的含锌量不断减少,硫酸含量不断增加,至一定程度后就不能再供正常电积之用。
这时的电解液叫做废电解液(电积废液)。
废电解液连续不断地从电解槽的出液端溢出,一部分与新液混合供电解液循环用,一部分送往浸出车间供浸出用。
每隔一定时问取出阴极将析出锌剥下进去熔化铸锭,成为锌成品。
阴极铝板经过清刷处理以后,再装入电解槽中,继续进行电解沉积。
电解沉积锌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方法:标准法、中酸中电流密度法、和高酸高电流密度法。
标准法采用300~400A/m2的电流密度,电解液含酸100~130g/L,中酸中电流密度法采用400~600A/m2的电流密度,电解液含酸130~160g/L;高酸高电流密度法采用600~1000A/m2的电流密度,电解液含酸220~300g/L。
三种方法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所用的电流密度和电积液酸度有较大差别而已。
增加电流密度,可提高电积槽的锌产量,但电积液必须除去更多的热量,纯度要求也更严格。
过去采用低酸低电流密度法的电锌厂较普遍,但它限制了生产过程的强化。
因此,现在的电锌厂多使用中酸中电流密度法,在操作良好的条件下,可以获得高于90%的电流效率。
采用高酸高电流密度法的电锌厂(如美国克洛格电锌厂,采用960A/m2,H2SO4260g/L的作业条件)必须在高锌含量下作业,以保证溶液中的锌酸比高于足以避免析出锌反溶的程度,返回的废液由于含酸高,更容易溶解焙砂中的铁酸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