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难点(15) 岩石相互转化形成过程—地壳物质循环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A.褶皱和断层B.地壳运动和向斜C.地震和背斜D.沙丘和断层【答案】A【解析】地质构造有两种,褶皱和断层,A对。
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不是地质构造,B错。
地震是地质灾害,不是地质构造,C错。
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不是地质构造,D错。
【考点】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地貌。
2.读下图,地质构造简图完成下列各题【1】对图中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为向斜成山B.乙地背斜成山C.甲地向斜成谷D.丙地为背斜成谷【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分析,乙地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地貌形态是山岭,所以是向斜成山,A对、B错。
甲地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从地貌形态看是山谷,所以是背斜斜成谷,C错。
丙地岩层发生措动的位移,是断层构造,D错。
【2】图中使甲处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D.火山活动【答案】B【解析】内力作用使甲地拱起,形成背斜构造,由于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较松散,易被外力作用侵蚀,形成谷地,B对。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A错。
沉积是在低洼处,甲处是拱起,地势较高,C错。
火山活动是岩浆活动,图示没有岩浆活动,D错。
【3】下列物质都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磷矿石、石油B.锰矿、钢材C.雷电、耕地D.玉米、草场【答案】A【解析】自然资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或能量,磷矿石、石油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A对。
钢材是工业产品,不是自然界的,B错。
雷电存在于自然界,但是不能用于生产、生活,C错。
玉米是农业产品,不是自然界的,D错。
【考点】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地质作用,自然资源的概念、特征。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A.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B.两个大陆扳块碰撞形成的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D.两个板块张裂形成的【答案】C【解析】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
2019年高考复习重要成果资料高三复习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循环一.本课复习目标1.三大类岩石特征2.外力作用与地貌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刃脊,角峰、冰蚀洼地分戈壁,风蚀瀑布、峡谷形成溶洞、冰斗、刃脊海蚀崖布三.课堂活动1.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总结规律【A组】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图1 图2 图3【B组】图4 图5读图4完成下列问题:1)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3)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4)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总结规律】2.判读地质图,分析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总结规律【A组】1)岩1~岩5属性判读2)某处岩浆岩表面无气孔且矿物颗粒粗大,则可能是岩1~岩5中的哪个?3)历史上先后发生过哪些地质作用?【B组】1)甲~丁岩石属性判读2)图中三类化石的形成、甲~丁岩石的形成、断层等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依次是什么?【总结规律】五.增补:地质年代表。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存在形式⎩⎪⎨⎪⎧ 气态:天然气固态:石英液态:石油、天然汞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如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 ②沉积岩⎩⎪⎨⎪⎧ 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 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③变质岩⎩⎪⎨⎪⎧ 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 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 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温馨提示] 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的特点的区别 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放射能→热能→机械能。
2.岩石的转化(1)参与循环的地壳物质名称:①岩浆;②岩浆岩;③变质岩。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质作用:A 冷却凝固;B 外力作用;C 变质作用;D 高温熔化作用。
读图析图能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
重点展示[熟知典型图示][掌握判读技巧]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考点15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重点:★★★★【基础回顾】1.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地壳物质循环多种变式图(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技能方法】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
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岩石这一部分有着充分的生活体验,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带领学生充分的认识身边的岩石,重难点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设计理念与思路】创设问题情境,穿插教师讲解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小结。
【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圈的岩石类型及形成过程2.掌握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3.学会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方法4.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启发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说到石头,我们随处可见,不知道大家对石头是否感兴趣?其实生活中的石头是很可爱的,比如我们流行的石头画,小小的石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石头从哪里来,是怎么形成的,以后又将去往哪里呢?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翻开石头记,这里记录了石头的前世今生。
石头记的第一张记录了一块石头的自白,哪位同学能替这块石头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呢?一、岩浆岩一块石头的自白①我叫“小岗”,我的故乡在地下很深的地方,那里非常的“热情”,使得我的“亲戚朋友”并不像现在的我那么的坚硬,而是熔融状态。
曾经听到过地球表面旅游的前辈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非常期待这样的旅行。
直到有一天,地壳的一次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一丝缝隙。
我的兄弟“小玄”非常幸运一下子就冲到了地表,而我却困在了山体的内部。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在“水兄”、“风兄”的帮助下,我终于拨云见日……活动1:阅读教材P22文字部分和图1,并结合《一块石头的自白①》回答问题:(1)“小岗”故乡的名称是什么?熔融状态的小岗和“亲戚朋友”又是什么物质?(2)你能在上图中指出“小玄”和未见天日前的“小岗”的位置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3)请结合图1和图2谈谈“小玄”与“小岗”这对孪生兄弟在相貌上有何不同,并推测其形成原因和用途。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构造的类型:(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表形态的塑造研析考情解密高考第6讲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最新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知识体系导引考点一地球的结构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________的变化。
(2)两类地震波:①C界面——____________,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____________。
②D界面——________________,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________________。
(4)三大圈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1)A______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B______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3)C______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图所示:提示:软流层又称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活学巧用】[2019·北京卷,11]莫霍面深度不一。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考点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图表填绘·助学助记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具有确定化学成分、________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有________、液态和固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________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集合体。
(2)分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
高考专项地理之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一. 教学内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的表面形状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 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 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 初步把握矿物、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二)新题展顾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回答1~2题。
1. 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D)A. 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2. 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上图中(B)A. 火成岩1为喷出岩B. 火成岩2为喷出岩C. 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D. 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3.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 ①处的地表形状要紧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 ②处的地貌形状要紧是由倒塌作用造成的C. 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 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学过程]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一)矿物1、概念: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差不多单元。
2、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矿产。
3、矿物的差不多存在形式有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如天然气是气态矿物,石油和天然汞是液态矿物,绝大多数的矿物都以固态形式存在,石英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4、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要紧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难点16 岩石相互转化形成过程——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通过循环运动,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都与此密切相关。
●难点磁场1.★★★★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组是()A.矿物岩石地壳B.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C.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D.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2.★★★★★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6—1),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有五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请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
(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作用过程的有,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的有。
(只填序号)●案例探究[案例]★★★★★读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图16—2),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 ,B ,C ,D 。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到形成,又到新的形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及其对该循环图的变式图识读。
知识依托:在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错解分析:第(2)题D过程即由岩浆到岩浆岩的过程,学生未回答完整,未真正理解,只有上升才可能冷却凝固。
解题方法与技巧:地壳物质的循环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也是一个应该掌握的重点。
地壳物质循环图常有各种各样的变式,只有把课本插图和文字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才能应付自如地回答有关习题。
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概括为: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答案:(1)略(2)高温熔化外力作用变质作用上升冷却凝固(3)岩浆各类岩石岩浆●锦囊妙计该难点可以从以下两点分析:1.明确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精选地理教学资料2019.55.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知识·基础知识梳理1.组成地壳的物质——岩石(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______组成的较大的固态的_____集合体,构成了岩石圈(包括地壳)。
岩石按成因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类岩石的成因和基本特点①岩浆岩:由来自上地幔的______层的炽热的_____冷凝而成,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因为侵入到地壳以内的岩层,叫______,常见的岩石代表:___________,其特点是性质______;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叫_________。
典型代表:____,特点是比较______。
②沉积岩:_____地表的岩石在受到外力的_______,变得______,被外力____、____、____、固结成为沉积岩。
沉积岩的两个特性:一是具有层次。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叫层面,通常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年龄____。
二是含_____,可以用来判断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
沉积岩具体的类型按沉积的物质命名:如以小砾历石为主,叫砾岩,以砂石为主叫______。
以细小黏土颗粒组成页片状层理的叫页岩。
由化学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典型代表为_______。
③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比如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导致原来岩石的结构和成分改变而形成的岩石。
原来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应的变质作用后的变质岩岩石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微拓展:地壳物质的起源——岩浆岩浆是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和地壳深处的高温粘稠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的融入物质,岩石起源于岩浆,终点也是回归到岩浆。
岩浆在岩浆活动下形成岩浆岩,根据位置的不同,岩浆侵入到岩层冷却形成的岩浆岩叫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叫喷出岩。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浆是岩石的形成的起点物质,也是物质循环的终点,对地质循环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浆活动是塑造地质地貌的重要活动之一。
岩浆活动在板块的张裂边界比较活跃,这也是为什么张裂边界多火山喷发的原因。
难点16 岩石相互转化形成过程——地壳物质循环
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通过循环运动,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都与此密切相关。
●难点磁场
1.★★★★下列四种物质的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组是()
A.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
B.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
C.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
D.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
2.★★★★★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6—1),完成下列要求:
图16—1
(1)图中有五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请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在图中画出箭头。
(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作用过程的有,属于内力作用过程的有。
(只填序号)
●案例探究
[案例]★★★★★读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图16—2),完成下列要求:
图16—2
(1)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A ,
B ,
C ,
D 。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
从到形成,又到新的形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地壳物质循环的理解,及其对该循环图的变式图识读。
知识依托:在内外力作用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错解分析:第(2)题D过程即由岩浆到岩浆岩的过程,学生未回答完整,未真正理解,只有上升才可能冷却凝固。
解题方法与技巧:地壳物质的循环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也是一个应该掌握的重点。
地壳物质循环图常有各种各样的变式,只有把课本插图和文字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才能应付自如地回答有关习题。
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概括为: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
答案:(1)略(2)高温熔化外力作用变质作用上升冷却凝固
(3)岩浆各类岩石岩浆
●锦囊妙计
该难点可以从以下两点分析:
1.明确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也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2.把握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判断做题时找准突破口,例:由循环过程可知,三大岩石都可经重熔再生作用转化为岩浆,那么在示意图中,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应是岩浆,以此推断下去,其他岩石的判断也就迎刃而解了。
●歼灭难点训练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6—3),回答下列问题。
图16—3
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⑥
2.★★★★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
3.★★★★对变质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页岩是由板岩受挤压变质而成的
B.变质岩中含有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C.变质岩与岩浆可以相互直接转化
D.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形成变质岩
4.★★★★下列物质中属于矿物的是()
A.沉积岩
B.石灰岩
C.铁矿石
D.花岗岩
5.★★★★造岩矿物常见的有()
A.花岗石、赤铁矿
B.长石、黄铜矿
C.石墨、石英
D.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6.★★★★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②岩石能转化成土壤;③岩石能提供人类所需的全部矿产;④岩石是地球上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有关沉积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大理岩等
B.沉积岩不能转化为岩浆
C.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由岩浆转化而成的
D.沉积岩中的化石和岩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和“书页”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
B.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C.主要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方解石、石墨等
D.地壳本身的物质在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其外界不进行物质的循环和交换
9.★★★★★读下列古诗回答: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描述的岩石是岩,按成因分属于岩。
(2)这种岩石是否可能找到生物化石?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解析: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天然的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叫做岩石;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答案:B
2.解析:①必须搞清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转换关系。
如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换而来,岩浆岩和沉积岩两者,前者可转变为后者,而后者绝不能转换为前者,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
②该题图的主体内容是箭头和序号,也就是说是方向和过程。
所以要首先确定箭头方向,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箭头内容,即地质作用过程。
③凡是指向外力产物的箭头均为外力作用过程,其余的肯定是内力作用过程。
这样考虑问题比较简单,如果先考虑内力作用就显得比较复杂,易出现错误。
答案:(1)如图所示
(2)①侵入、喷出②风化③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④重熔再生⑤重熔再生⑥风化⑦变质⑧重熔再生⑨变质⑩风化
(3)②③⑥⑩①④⑤⑦⑧⑨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变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其他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图中与变质岩相连的过程有3个,而过程④只能是变质岩经重熔再生作用成为岩浆,所以③和⑥是变质作用。
答案:D
2.解析:化石是古生物遗体或遗迹伴随着沉积岩的形成过程而被保存下来,所以只有在沉积岩中才有可能找到化石,即题中A项的页岩和石灰岩。
答案:A
3.解析:A项应是板岩是由页岩挤压变质而成的。
B项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属沉积矿床,只存在于沉积岩中。
C项变质岩可经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而岩浆只能直接形成岩浆岩,而不能直接形成变质岩。
答案:D
4.解析:矿物是指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例如铁矿石,而A、B、D项属于岩石,是几种矿物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
答案:C
5.解析: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常见的有几十种,例如: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答案:D
6.解析: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外力和生物的作用下能转化成土壤,而且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矿产,但并非人类所需的全部矿产都来自岩石。
答案:B
7.解析:A项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
B项沉积岩和其他两类岩都可以经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
C项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由其他岩石转化而成的。
D项由于沉积岩的化石和岩浆反映了所形成时代的特征,所以可做为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和“书页”。
答案:D
8.解析:A项矿物的概念,不能仅说“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还要加上“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
C项常见的造岩矿物应是石英、云母、方解石、长石。
D项地壳物质循环是自然界的重要物质循环方式,该过程中地壳本身物质在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外界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交换。
答案:B
9.解析:该题以一首古诗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石灰岩相关知识的掌握。
石灰岩做为沉积岩,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被人们燃烧后做成生石灰,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答案:(1)石灰岩沉积岩(2)能(3)大理岩。